公务员证件照要求什么底色,公务员证件照图片
大家好,由投稿人穆彤慕来为大家解答公务员证件照要求什么底色,公务员证件照图片这个热门资讯。公务员证件照要求什么底色,公务员证件照图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公务员证件照要求
2022年国考公告正式公布,面向社会公开招录3.12万公务员,报名时间为2021年10月15日,截止日期为2021年10月24日。期间考生需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进行线上报名,上传软件审核通过后的照片,并完成报名缴费。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总结本次国考报名全部流程,以及如何手机拍摄制作报名所需的免冠证件照电子版,帮助大家顺利完成网上报名工作。
一、国考公务员报名入口及报名流程本次国考面向全国统一采用网上报名方式,18岁以上、35岁以下(应届硕博士年龄放宽至40岁)均可报名,考生可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点击左侧进入考试报名。
注册账号并登录
填写完善个人报名信息
依次完成个人基本资料、学历信息、家庭成员等的填写,再完成岗位职位选择
线上报名结束后,在2021年11月1日起还需要登录系统进行报名确认,届时需要上传个人免冠证件照电子版,并完成缴费确认。
二、国考公务员报名照片尺寸要求及手机拍摄方法在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确认阶段,需要上传报名照片电子版,并使用官方提供的《照片处理工具》审核和压缩才可以上传。照片必须使用近3个月内拍摄的照片,不允许使用旧照、翻拍纸质照片。
1、报名免冠证件照尺寸要求:
报考人员本人近期免冠正面电子证件照片(蓝底或白底证件照,JPG或JPEG格式,照片宽度不低于295像素,高度不低于413像素)。需要使用照片审核工具审核后上传。
下面教大家用手机拍摄处理:
1、准备好一张证件照,也可以用手机高清摄像头拍摄,如图所示:
建议由家人朋友协助拍摄
2、打开手机微信客户端并找到【报名电子照助手】
3、在已有规格中找到【国考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照片规格就自动设置好了
4、上传照片,并按照标准证件照模板进行裁剪
5、预览照片效果,检查背景颜色和尺寸大小无误,保存即可
三、国考公务员报名照片审核工具使用教程公务员照片处理工具,作用是对照片进行压缩和审核,可以在专题网站相关下载中找到,必须使用电脑才可以运行(手机、平板电脑、苹果电脑均不行)。运行后界面如下:
上传照片,显示审核通过后,记得点击“保存照片文件”,使用新保存后的照片文件上传就可以了。
公务员证件照可以戴眼镜吗
▼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明代苦逼公务员的证件照:
这12名公务员的证件照现在藏于南京博物院,作者的名字已经无从考证了。
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干部都是明代中晚期(1573-1644)的浙江公务员,以廉洁奉公闻名。
要知道明代的工作压力大到恐怖,心里承受能力差的根本挺不住:
这位同志叫罗应斗,他有个毛病,一上班就吓得昏过去,可下班马上生龙活虎。后来实在折腾不下去了,干脆辞职回家。
不过有的同志就很聪明,提前开溜:
刘博渊,50岁时办理提前退休,可能心情太过于舒畅,在家居然又活了53年,直到103岁才over。
这12个公务员中,有一个没穿工作服的,显得很突兀:
他叫徐渭,号称“中国的梵高”,一生颇为传奇。艺术造诣极高,水墨画的很有气势,酣畅淋漓,我们之前有过介绍:
这个自杀了N次都死不掉的倒霉蛋究竟是谁
这套证件照到底特别在哪里呢?
要知道这一套《明人肖像12册》和以往的证件照很大不同,明代初期时是这样的:
朱元璋大外甥李文忠
五官全是线勾的,没有立体感。
而这12个人的面部很有立体感,神态生动,刻画细致,连脸上的胎记都不落下: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
得从明代那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说起。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继西汉、两宋之后第三个商业高峰,而且一直影响延续到清朝。
民间积累了大量财富,市民阶层有钱了,地位逐渐提升。
老百姓物质基础有了,该追求精神享受了。这一时期,出来了很多经典对话本小说、戏剧。(小说《西游记》、《金瓶梅》成书于这个时代)
艺术也不再高高在上了,艺术家开始为人民服务。
按客户要求定制肖像这种发展轨迹是不是很熟悉?事实上西方也是这样的,大量人物肖像画出现在新兴资产阶级产生之时:
不仅如此,艺术家还参与设计图书和纸牌的插图。
为代表的是陈洪绶(1599-1652),他本人是17世纪最伟大的人物画家之一:
歇倚熏笼图(局部)
同时他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业插画师,他给游戏纸牌画的水浒传插图:
水浒叶子,一种纸牌游戏的插图
他也给《西厢记》的剧本画插图:
市民有了精神享受,人性开始解放,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
国内经济繁荣,刺激外国人来做买卖。可惜的是明代一直实行闭关锁国,与外界切断交流。
直到后来,中央政府颁布一道非常非常重要的政策,把资本主义萌芽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1567年,开明的隆庆皇帝顺应时势,开放海禁,允许海内外自由贸易,但是只开放一港,即福建漳州的月港。
海上丝绸之路又一次开通了:
如今“一带一路”的政策中“海上丝绸之路”即渊源于历代海上贸易。
虽然只开了一港,但还是让中国与其他国家有了交流和贸易,彼此互相成就。
而此时,一个之后对中国影响巨大的歪果银,正乘着大船,去往这个他向往已久的东方国度。
他是一个意大利的传教士,叫利玛窦。
利玛窦(1552-1610)
1601年,他下了船,来到北京,面见明神宗皇帝,得到神宗的热情接待。
很多知识份子虚心学习利玛窦带来的西洋文化,连天主教都认真研究。对此,皇帝并不干涉,你们喜欢就尽情研究吧。
利玛窦带来了一系列新知识,他与徐光启(时任皇帝秘书)一起翻译了科学名著《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插图,利玛窦与徐光启
这本书给中国带来了许多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而且许多中文词汇,例如点、线、面、直角、钝角、锐角、垂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心、星期等等词汇就是由他们创造并沿用至今。
《几何原本》,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前325-前265)著作,是为现代数学基础。此雕塑位于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
而在他带来的东西里,有一样东西,直接启发并改变了中国人物画的笔法:
一幅圣母圣婴像:
此为拉斐尔所画,不是利玛窦所展示
当利玛窦展示那幅宗教肖像画时,大家都看傻了,忙问:敢问大师,这些凹凸感(立体感)是怎么办到的?
利玛窦很聪明,用了一种中国人能理解的方式解释:
你们画画只画阳不画阴,所以效果平面;窝们即画阳也画阴,所以效果立体。
从此,画家们争相赶时髦,画出凹凸感成了那个时代的洋气画法。
讲到这里,再看看开篇我们讨论的公务员证件照,就是受这些西洋文化影响产生的。
这些艺术家中,把西洋凹凸感和传统水墨结合最好的,当属“波臣派”。
波臣派?名字好怪。
这个画派是用一个人的“字号”命名的。
这个人叫曾鲸,字波臣。
他是福建人,经常往来于福建与浙江,受西方文明影响很深。他擅长画人,专门给文人雅士绘制肖像。
曾鲸的水墨画法很像古典油画,都是一层一层慢慢的涂,作出立体感效果:
李亨像与拉斐尔自画像,波臣派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同处一个时代
两幅肖像对比,都刻画的很细致,有立体感。
虽然曾鲸学习西画,把人物塑造出立体感。但是他可不是盲目的模仿。
他只是在面部刻画上,学习西方。除了脸,其他地方依旧是传统画法;
我们在画“人物的状态”上,比西洋画要巧妙得多。
西方绘画描绘一个人,会用一堆道具、服装来证明这个人的身份:
《大使们》,小荷尔拜因(1497-1543),德国文艺复兴肖像画家
画面中桌子上的天象仪、地球仪、书和琵琶象征着两人的博学。
你再看看曾鲸的人像:
王时敏(1592-1680)25岁像,他是个狠人,山水画影响整个清代
王时敏手持尘尾,神情自若,端坐在蒲团上。
这幅画,曾鲸把王时敏的自信、优雅准确的表达到位了。
脸部刻画写实,有立体感。
身上的衣服用线流畅,颜色淡雅。
构图简洁。曾鲸没有画任何背景,因为背景本身就是淡黄色的,直接把王时敏的白衫青巾抬出来了,巧妙。
曾鲸刻画人物,面部为了立体,一层一层的反复涂。而身上却用很简洁的线条勾勒,不画背景。重点抓住人物特点,甚至人物性格来刻画。
曾鲸和他的“波臣派”巧妙的把西洋绘画加进了传统肖像画里,独步艺林。对后世的肖像画影响很大。
后来清朝中期的肖像画家任伯年就是受波臣派影响,把西洋画法结合水墨画里:
《寒酸校尉图》任颐,字伯年(1840-1895),这幅画是自嘲,画的自己
直到现代的肖像画家,也是受曾鲸的波臣派影响,其中有我们熟的不能再熟的画:
你看,杜甫脸部看上去就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而身体部分还是古法水墨的勾勒,即结合时代,又传承古人。
《杜甫》,蒋兆和(1904-1986),在结合西画完善国画的大业上,他引领了一个新高度
今天我们从12张公务员证件照可以清除的看到,我们的先人画肖像的写实能力,并不比西方艺术家弱。
但是我们并不会一味按照西方那样来画,而是结合中国画特点,创作我们自己的艺术。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年曾鲸和他的波臣派就是吸收了西洋画法,为中国的肖像画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我们至今依然可以从曾鲸流畅的笔法和笔意中感受到千百年来的中国画精神。
一种兼容并蓄的大国精神。
当然,泱泱大国的子民也应该要好好上班啦!
<END>
公务员证件照几寸
此套肖像描绘有汪生洲、何斌、徐渭、徐惺勿、李日华、刘宪宠、刘伯渊、童学颜、罗应斗、葛寅亮、王以宁、陶虎溪等十二人,他们都是明代万历、天启间浙江輅(慈溪、绍兴、杭州、嘉兴一带)的官僚名士。其中除儒生装束的徐渭外,十一人都是浙江地区为官清廉的官员。
虽然未有署名和作画年月,但根据后人推断,应该都是民间画师中的高手之作。更有趣的是,由于作画对象统一为当时的朝中要员,人物的穿戴和构图整齐划一,面部细节十分逼真,看起来就像是三百年前大明官员的工作证件照!
《徐惺勿像》
徐应登,生卒年不详,字念之,号惺勿,浙江慈溪马堰村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中进士,授广东增城县知县。历任江西泰和县知县,擢南京湖广道监察御史,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诰授通议大夫。
《汪庆百像》
汪庆百(?—1652),字元履,号生洲,浙江省开化县芹阳镇(今城关镇)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
《 陶虎溪像》
陶崇道(1580-1650)字路叔,号虎溪,浙江会稽陶堰人。
《 罗应斗像》
罗应斗,万历十四年丙戌科(1586年)二甲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知府。《万历野获编·卷一·君相异禀》:又有丙戌进士,浙人罗应斗者,素强壮无疾,但每坐堂皇,辄眩晕欲死。初,起部郎陆郡守,谢事归。后再起,病如前,甫抵任即去。此盖福薄使然。
《刘宪宠像》
刘宪宠是明代万历间进士,仕途之路坎坷,一生放荡不羁,著有《诗经会说》。
《刘伯渊像》
刘伯渊(1538—1640),书法家。字静之,号念亭,浙江慈溪人。隆庆五年(157l )进士,万历初官工部郎中,分署临清,掌陶冶,令陶人自相鉴定质量,使胥吏、军尉无舞弊机会,陶人称便,官至江西按察使。五十岁的时候告老还乡,崇祯十年满百岁。居家五十年,惟以诗酒自娱。光绪《慈溪县志》称其“善诗古文,工书法,百龄外,字尤古劲”。卒年103岁。著有《灌息亭集》。
《李日华像》
李日华, 明代戏曲、散曲作家。字实甫,江苏吴县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无考。约生活于正德、嘉靖前后,以剧作《南西厢记》闻名。
《葛寅亮像》
葛寅亮,字冰鉴,号屺瞻。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万历三十五年(1607)主持南京祠部,先后为报恩寺、栖霞寺、瓦官寺、天界寺四个寺庙撰写碑文十通,编著有《金陵梵刹志》。
《何斌像》
何斌,生卒年不详,浙江绍兴人,官总兵。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 )。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王以宁像》
王以宁(1567--?),字咸所,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万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授宜兴知县,建崇文书院,讲学其中,历御史,巡按广东,官至福建参政。
《童学颜像》
童学颜(生卒年不详),浙江余姚人,官庐州同知。为官四十余年,为人刚正不阿。
公务员证件照背景颜色
十一小长假结束了,又要开始上班了。
相信大家还没有从惬意的8天休假时光回归现实,今天应该过的很郁闷。
其实8天假已经很长了。
要知道在明代,公务员一年才放18天假......
我们一口气就把他们将近一半的假期歇完了。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一批神奇的画——明代苦逼公务员证件照吧。
▼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明代苦逼公务员的证件照:
这12名公务员的证件照现在藏于南京博物院,作者的名字已经无从考证了。
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干部都是明代中晚期(1573-1644)的浙江公务员,以廉洁奉公闻名。
要知道明代的工作压力大到恐怖,心里承受能力差的根本挺不住:
这位同志叫罗应斗,他有个毛病,一上班就吓得昏过去,可下班马上生龙活虎。后来实在折腾不下去了,干脆辞职回家。
不过有的同志就很聪明,提前开溜:
刘博渊,50岁时办理提前退休,可能心情太过于舒畅,在家居然又活了53年,直到103岁才over。
这12个公务员中,有一个没穿工作服的,显得很突兀:
他叫徐渭,号称“中国的梵高”,一生颇为传奇。艺术造诣极高,水墨画的很有气势,酣畅淋漓,我们之前有过介绍:
这套证件照到底特别在哪里呢?
要知道这一套《明人肖像12册》和以往的证件照很大不同,明代初期时是这样的:
朱元璋大外甥李文忠
五官全是线勾的,没有立体感。
而这12个人的面部很有立体感,神态生动,刻画细致,连脸上的胎记都不落下: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
得从明代那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说起。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继西汉、两宋之后第三个商业高峰,而且一直影响延续到清朝。
民间积累了大量财富,市民阶层有钱了,地位逐渐提升。
老百姓物质基础有了,该追求精神享受了。这一时期,出来了很多经典对话本小说、戏剧。(小说《西游记》、《金瓶梅》成书于这个时代)
艺术也不再高高在上了,艺术家开始为人民服务。
按客户要求定制肖像这种发展轨迹是不是很熟悉?事实上西方也是这样的,大量人物肖像画出现在新兴资产阶级产生之时:
哥俩好
不仅如此,艺术家还参与设计图书和纸牌的插图。
为代表的是陈洪绶(1599-1652),他本人是17世纪最伟大的人物画家之一:
歇倚熏笼图(局部)
同时他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业插画师,他给游戏纸牌画的水浒传插图:
水浒叶子,一种纸牌游戏的插图
他也给《西厢记》的剧本画插图:
市民有了精神享受,人性开始解放,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
国内经济繁荣,刺激外国人来做买卖。可惜的是明代一直实行闭关锁国,与外界切断交流。
直到后来,中央政府颁布一道非常非常重要的政策,把资本主义萌芽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1567年,开明的隆庆皇帝顺应时势,开放海禁,允许海内外自由贸易,但是只开放一港,即福建漳州的月港。
海上丝绸之路又一次开通了:
如今“一带一路”的政策中“海上丝绸之路”即渊源于历代海上贸易。
虽然只开了一港,但还是让中国与其他国家有了交流和贸易,彼此互相成就。
而此时,一个之后对中国影响巨大的歪果银,正乘着大船,去往这个他向往已久的东方国度。
他是一个意大利的传教士,叫利玛窦。
利玛窦(1552-1610)
1601年,他下了船,来到北京,面见明神宗皇帝,得到神宗的热情接待。
很多知识份子虚心学习利玛窦带来的西洋文化,连天主教都认真研究。对此,皇帝并不干涉,你们喜欢就尽情研究吧。
利玛窦带来了一系列新知识,他与徐光启(时任皇帝秘书)一起翻译了科学名著《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插图,利玛窦与徐光启
这本书给中国带来了许多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而且许多中文词汇,例如点、线、面、直角、钝角、锐角、垂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心、星期等等词汇就是由他们创造并沿用至今。
《几何原本》,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前325-前265)著作,是为现代数学基础。此雕塑位于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
而在他带来的东西里,有一样东西,直接启发并改变了中国人物画的笔法:
一幅圣母圣婴像:
此为拉斐尔所画,不是利玛窦所展示
当利玛窦展示那幅宗教肖像画时,大家都看傻了,忙问:敢问大师,这些凹凸感(立体感)是怎么办到的?
利玛窦很聪明,用了一种中国人能理解的方式解释:
你们画画只画阳不画阴,所以效果平面;窝们即画阳也画阴,所以效果立体。
从此,画家们争相赶时髦,画出凹凸感成了那个时代的洋气画法。
讲到这里,再看看开篇我们讨论的公务员证件照,就是受这些西洋文化影响产生的。
这些艺术家中,把西洋凹凸感和传统水墨结合最好的,当属“波臣派”。
波臣派?名字好怪。
这个画派是用一个人的“字号”命名的。
这个人叫曾鲸,字波臣。
他是福建人,经常往来于福建与浙江,受西方文明影响很深。他擅长画人,专门给文人雅士绘制肖像。
曾鲸的水墨画法很像古典油画,都是一层一层慢慢的涂,作出立体感效果:
李亨像与拉斐尔自画像,波臣派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同处一个时代
两幅肖像对比,都刻画的很细致,有立体感。
虽然曾鲸学习西画,把人物塑造出立体感。但是他可不是盲目的模仿。
他只是在面部刻画上,学习西方。除了脸,其他地方依旧是传统画法;
我们在画“人物的状态”上,比西洋画要巧妙得多。
西方绘画描绘一个人,会用一堆道具、服装来证明这个人的身份:
《大使们》,小荷尔拜因(1497-1543),德国文艺复兴肖像画家
画面中桌子上的天象仪、地球仪、书和琵琶象征着两人的博学。
你再看看曾鲸的人像:
王时敏(1592-1680)25岁像,他是个狠人,山水画影响整个清代
王时敏手持尘尾,神情自若,端坐在蒲团上。
这幅画,曾鲸把王时敏的自信、优雅准确的表达到位了。
脸部刻画写实,有立体感。
身上的衣服用线流畅,颜色淡雅。
构图简洁。曾鲸没有画任何背景,因为背景本身就是淡黄色的,直接把王时敏的白衫青巾抬出来了,巧妙。
曾鲸刻画人物,面部为了立体,一层一层的反复涂。而身上却用很简洁的线条勾勒,不画背景。重点抓住人物特点,甚至人物性格来刻画。
曾鲸和他的“波臣派”巧妙的把西洋绘画加进了传统肖像画里,独步艺林。对后世的肖像画影响很大。
后来清朝中期的肖像画家任伯年就是受波臣派影响,把西洋画法结合水墨画里:
《寒酸校尉图》任颐,字伯年(1840-1895),这幅画是自嘲,画的自己
直到现代的肖像画家,也是受曾鲸的波臣派影响,其中有我们熟的不能再熟的画:
你看,杜甫脸部看上去就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而身体部分还是古法水墨的勾勒,即结合时代,又传承古人。
《杜甫》,蒋兆和(1904-1986),在结合西画完善国画的大业上,他引领了一个新高度
今天我们从12张公务员证件照可以清除的看到,我们的先人画肖像的写实能力,并不比西方艺术家弱。
但是我们并不会一味按照西方那样来画,而是结合中国画特点,创作我们自己的艺术。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年曾鲸和他的波臣派就是吸收了西洋画法,为中国的肖像画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我们至今依然可以从曾鲸流畅的笔法和笔意中感受到千百年来的中国画精神。
一种兼容并蓄的大国精神。
当然,泱泱大国的子民也应该要好好上班啦!
<END>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公务员证件照要求什么底色,公务员证件照图片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