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律所排名,上海律所查询
大家好,由投稿人余颖来为大家解答上海律所排名,上海律所查询这个热门资讯。上海律所排名,上海律所查询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上海律所排行榜
一家律所在成立之初酝酿自己字号之时,往往要字斟句酌、三思而行,或抒发追求公平正义的法治理想,或寄托对发展前路的美好憧憬,亦或标明自己的价值观念。律所字号寓意隽永、意蕴独特,一定程度反映出一家律所的鲜明特色。
一家律所的字号可以折射出一家律所的文化。将一座城市的律所字号汇总起来,则可以发现这座城市的特色和底蕴。
上海律协公众号
汇总了上海1679家律所字号
(数据截至2020年7月)
一起探寻上海律所字号
都隐藏了上海律师的哪些独特密码
上海律所字号最受欢迎汉字排行
你知道吗?组成上海律所字号一共需要856个汉字。
在去除上海、上海市、其他地名、律师事务所等字样并去重后,所有上海律师事务所的字号都由这856个汉字变化组合而成。
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为“申”字,高达68次。
此外,出现21-30次的汉字共有14个,出现31-40次的共有8个,出现41-60次的共有4个,出现60次以上的共有2个。
如此说来,上海最受欢迎的字号就是“申华”莫属了。小编特别去东方律师网查阅,还真有这家律所,是一家1983年就已经成立的老字号。
这些律所把“上海”二字写进了字号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沪”和“申”作为上海的文化和地理符号,成为上海律所中广泛使用的字眼。上海律所字号中“申”“沪”共出现97次。
“申”这一别称源自战国时期的春申君黄歇,黄歇带领百姓疏浚河道,造福一方。后来,人们便以\"申\"代称上海。在上海律所字号中,“申”字出现68次,传承了这份历史记忆。
居住在滨海及吴淞口的先民多以打鱼为生,他们发明了一种叫“扈”的捕鱼工具,以后又改“扈”为“沪代指上海。上海律所字号中“沪”字出现29次,彰显出上海律所的地理特点。
上海两字字号律所有1370家
根据《律师事务所名称管理办法》规定,律师事务所名称中的字号应当由两个以上汉字组成。在此次整理的1679家律所字号中,两字字号的律所有1370家,占比81.6%;三字字号的律所有214家,占比12.75%;四字字号的律所有93家,占比5.54%。
五字律所字号:“瑾之润申达”以5个字的长度排名第二,超过全上海99.88%的律所。
六字律所字号:虚位以待,有意向开律所的朋友们可以考虑一下~
七字律所字号:上海字号最长的律所共7个字,由“邦信阳中建中汇”摘得桂冠,并在多年前就已跨入本市亿元所和百人所的队伍之中。
这些律所把法治信仰写进了字号
法,古字写作“灋”,代表公平与正义。律师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员,追求法治与公平正义是天然的职业信仰与价值追求。《楚辞·远游》有云:“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律所字号中往往也散发着公平正义的凛然正气。
这些律所字号中含有数字
上海律所中,有67家律所的字号中加入了数字,其中使用最多的是“一”,达18次之多,其次是“百”“万”,各有10次。“九”的使用次数排第四,共有7家律所字号采用这个数字。
这些律所字号可组成执业《三字经》
承接案件篇
承以信,达必诚
诚至信,信能仁
誓维利,律同衡
信和安,合亦和
修身养性篇
言忠理,信思法
知亦行,行必果
志致远,恒衍达
如果不特别说明,肯定不会有人想到这段对仗工整、语意连贯、意蕴隽永的文字竟是14家律所的字号。短短一段话就能从中领悟出信仰法治、知行合一、有始有终、诚信守仁等耐人寻味的深刻道理,堪称律师执业规范的《三字经》。
输
千所千面,每家律所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寓意隽永的字号。文中仅列举部分律所字号,欢迎更多律师在评论区留下所在律所字号的含义。
上海律所排名一览表
澎湃新闻记者 邓玲玮
截至2020年底,上海共有律所1709家,较2019年同比增长2.95%。全市共有律师31679人,其中执业律师28914人,同比增长9.03%。上海律所在外省市设有分所321家,同比增长12.63%,在境外设有分所26家,同比增长13.04%。
5月29日,上海市第十一届律师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上海市律协监事长张鹏峰作2020年度工作报告时透露了上述数据。他还表示,一年来,上海律师行业整体呈现健康上升的发展态势。
2021年5月29日,上海市第十一届律师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上海律协 供图
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市律师行业党委书记刘卫萍在讲话时表示,日前,市司法局印发《上海司法行政“十四五”时期律师行业发展规划》,对未来5年行业的发展,提出34项具体举措,要做强机构,培育一批国际一流的律师事务所;做精业务,不断拓展涉外法律服务业务领域,精进业务能力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上海律师行业办理各类诉讼案件34.7万件,同比增长10.08%,其中刑事诉讼案件4.4万件,民事诉讼案件29.8万件、行政诉讼案件0.5万件;各类非诉讼业务17.5万件,同比增长16.67%。2020年,上海律师行业总创收同比增长7.12%,总创收和人均创收居全国前列。
责任编辑:栾晓娜
校对:施鋆
上海律所招聘2025
在中国律师行业的发展版图中,深圳与上海作为两大经济引擎城市,其律师执业生态既有共性又存在显著差异。两地因政策导向、行业规范及市场环境的不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执业模式。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结合笔者本身的真实经历,为法律从业者提供参考。
一、准入与实习:集中培训与案例导向的分野
体面话:深圳实习律师需完成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并通过考核方可申请面试,这一要求源于全国律协及深圳市地方规定。这种标准化培养模式强调系统性知识输入,类似"法律职业的军训",确保基础技能的统一性。而上海虽未明确提及集中培训时长,但《上海律师执业规范手册》通过14万字的案例解析,构建了以实务为导向的学习框架。其采用"案例库教学法",将违规情形与合规路径融入真实场景,更侧重执业风险的预判能力培养。
人话(真实感受):
1、深圳的实习律师可以坐在法庭上发言(需要有执业律师陪同下),可以以实习律师的身份作为受托人前往法院立案。
2、上海的实习律师(包括像杭州等很多江浙沪地区)一般不让实习律师坐在法庭代理人席上,只能作为公开审理的案件进行旁听,反正我最近还有实习律师被赶下来过,真心不明白实习律师不能上庭实习,到底实习了啥?
二、执业规范:制度保障与手册化管理的双轨模式
体面话:深圳通过《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实施办法》强化制度性保障,明确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干涉律师执业,这种"防御型盔甲"式的规定,着重于排除外部执业障碍。上海则推出详尽的《规范手册》,采用"手术刀式"的精细化管理,将执业行为分解为可量化的标准,例如通过典型案例解析利益冲突规避策略。这种差异折射出深圳侧重权利保障的宏观架构,上海则倾向于行为指引的微观操作。
人话:不说啥地方法律执行谁好谁不好,都在一面红旗下,目前深圳已经通报了多起,因为律师不能成功立案而冲击法院的事情,这个,嗯,你自己品。
反正两个地方的12368投诉都能给回复的,但最好是当事人去投诉,律师来擦屁股,哈哈哈哈,你懂的。
三、成本结构与市场生态:分配制度下的生存法则
体面话:两地执业成本差异主要取决于律所管理模式而非地域。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成本差距已逐渐收窄,但市场饱和度呈现不同特征。深圳作为新兴法治高地,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上海则因成熟的法律服务市场,存在"红海竞争"与"蓝海专业"并存的局面。二线城市执业者向上海流动时,常面临"从游泳池跳进海洋"的适应挑战,而深圳对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的响应速度,创造了更多业务创新空间。
人话:上海场地租赁费疫情后降了不少,但综合的创业成本依旧不低。正如我所所在区政府的招商政策是“欢迎投资规模2000万元以上的机构入驻我区”,嗯,但为啥ta们要来我区呢?政策倾斜?税收优惠?——哦,对,我区是人才高地,你懂吧。另外,上海的最低社保基数全国“遥遥领先”,律师都是要缴社保才能执业的,你懂吧。
相比深圳,这里有不少性价洼地的创业园区、科技园区、孵化器,甚至有很多“真的”可以免租的地方,为什么说是“真的”?因为,我所在上海前两年接了不少租赁纠纷,就是房东未真正落实免租,或许深圳也有这种“坏房东“,但我们享受过真的免租。
四、发展路径:专业化与合规化的不同配比
体面话:上海律协提出"专业好与守规矩并存"的双重目标,将职业化作为专业化的基础,这种"先合规再精进"的路径要求律师在规则框架内施展专业能力。深圳则因创新产业密集,更鼓励"专业先行"的发展模式,许多新兴领域如数据合规、跨境投资等尚未形成固定规则,律师往往需要同步参与行业标准制定。这种差异类似"标准跑道竞赛"与"荒野定向越野"的对比。
人话:上海的法律业务类型确实很丰富,很多专业顶部的律师专业确实只有北上才有,甚至上海在某些领域还超过北京。相比深圳是新型城市,民企基因占比较大的市场,传统型的法律服务商占比比较较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深圳律师没有创新,甚至我眼中,因为深圳律师的平均年轻更轻,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更快,在创新领域,或者说”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探索热情非常高。
五、文化基因:移民城市与海派传统的碰撞
体面话:深圳律师行业带有鲜明的移民城市特质,年轻律师占比高,业务拓展更具进攻性;上海律所则延续海派文化的精细化传统,强调"合规即竞争力"的稳健作风。这种文化差异体现在客户服务模式上:深圳律师常需扮演"法律产品经理"角色,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上海律师更倾向于构建"法律管家"式长期服务体系。
人话:深圳目前最大和上海区别是”本地人圈子“,这个是一个双刃剑,我们上海很多律所能够服务好“本地人”已经是非常厉害的口碑所了,但深圳不同,深圳就是市场决定一切,客户不会因为你的省籍和户口高看你一眼,一切都是专业实力和服务热情决定。
透过两地比较可见,选择执业城市本质是选择不同的法律职业发展范式。深圳适合追求规则创新与业务开拓的"探险者",上海更适合崇尚专业深度与系统合规的"建筑师"。在行业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两地差异正从对立走向互补,共同塑造中国律师行业的多元生态。你会怎样选择呢?
上海律所电话
9月2日至7日,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在京举办,此次服贸会分为线上数字平台展区和线下传统服贸会展区两部分,新增“供应链及商务服务专题展”。
作为大会的8个行业专题展之一,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上海市方达律师事务所、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上海市通力律师事务所、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上海市中联律师事务所、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上海金茂凯德律师事务所共12家总部设在上海的涉外律师事务所受邀参加此专题展中的法律服务展,占全国参展律所总数过三成,居全国首位。
为了集中展示海派律所专业、精致、开放的服务形象和品质,12家律所历时1个多月精心准备律所简介和业务介绍展板、自主编印宣传手册,录制视频短片,并专门组建业务能力强、精通外语,经验丰富的律师团赴京布展咨询。
作为上海涉外法律服务机构的优秀代表,参展律所从发展历史、业务领域、市场份额、典型案例、奖励荣誉、客户评价、境外分支机构等多个维度展示了上海作为涉外法律服务“桥头堡”的发展历程,展现上海律所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大平台建设,保障中国企业和公民在海外正当权益的担当作为,展示了自身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信息化发展良好势头。
上海律所将借助此次全球首个国家级、国际级、综合型服务贸易交易会窗口,全方位展现“海派律所”的形象,对标“打造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加快“对内服务”迈向“全球服务”,不断擦亮“上海律师”服务品牌。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上海律所排名,上海律所查询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