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官转业是公务员还是事业编,军官转业安置费补偿标准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韦毅辰

军官转业是公务员还是事业编,军官转业安置费补偿标准

大家好,由投稿人韦毅辰来为大家解答军官转业是公务员还是事业编,军官转业安置费补偿标准这个热门资讯。军官转业是公务员还是事业编,军官转业安置费补偿标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军官转业级别对照表

2024年军官转业安置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截至目前,全国多地已经在实质性推进2024年退役军官转业安置工作。

例如,1月中下旬,江苏省南京市就召开了2024年度的军转安置筹划会议。

3月6日,北京市召开2024年度转业军官和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会议。

4月25日至26日,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举办2024年移交安置业务培训班,着力打造专业化移交安置业务人才队伍。

5月7日至9日,广州市举办了转业军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专题培训班”,近300名转业军官参加学习。

5月12日,云南省2024年度转业军官安置考试在昆顺利举行,200余名转业军官参加此次考试。5月13日,云南省2024年度转业军官欢迎仪式在昆明抗战胜利纪念堂举行,同时,云南省2024年转业军官适应性培训在昆明开班。

5月13日,河北省石家庄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举办了2024年度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班开班仪式暨第一期培训约有200名学员参加培训。

不同省市对转业军官的安置办法各不相同,甚至区别较大。君呼梳理发现,目前常用的方式包括统一考试、双向选择、公开择岗、积分选岗等办法。

以考试为例。转业军官安置考试作为转业军官安置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战友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公共科目笔试都是针对转业军官的基本常识、逻辑思维和公文写作等能力的综合考查。

比如云南省,考试科目涵盖《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考试不指定教材、不划定范围,采用随机生成考卷的方式。

对于即将参加转业军官安置考试的战友们来说,早点学习、好好学习、认真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首先,要充分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明确复习方向;其次,制定学习计划,注重时事热点和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要多进行模拟考试,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考试时才能有条不紊的答题。

再以积分选岗为例,各地在赋分上标准不同,一般分值认定主要依据服役时间、军衔等级、领导职务、艰苦边远地区、特殊岗位、执行特殊任务、近三次年度考核、功勋荣誉表彰等。

在军官转业安置学历加分上,还可能出现同省不同分、同级不同分、不同省不同分等情况,直接影响到军官在转业安置的选岗。标准规范化,缩小区域性差异也是战友们一直以来的诉求。

去年底,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书记、部长裴金佳《以高质量退役军人工作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文章中提到,“进一步规范安置工作流程,完善相关服务管理办法,加快出台退役军人安置条例、转业军官安置意见等政策法规。

2024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明确的立法项目及负责起草的单位中将退役军人安置条例纳入拟制定、修订的行政法规(30件),我们期待条例能够早日出台并得到有效实施,为退役军人安置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保障。

总之,转业安置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战友们需要早做准备、做好准备、抓住机遇、积极应对。

军官转业一般去什么单位

先浇一盆凉水。

很多人在转业安置时,都会面临着做“鸡头”和“凤尾”的焦虑。

回过头来看,大多数人,实际上都是没有认清现实,自己想多了。

再过三年,刘股长就要退休了。要搁过去,像他这样的情况,早就不用来上班了。

但现在,要求不同,他仍然坚守着岗位。当然,大家都知道,尽管是在机关里头,管理比以往严了很多,但是也没有说严到每天查岗、考勤的地步。况且,还是一个即将退休的老同志。

老刘坚持上班,其实和单位的管理关系不大,主要还是他自我要求严格,不愿意闲着。

是的,老刘是一名转业军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部队的副连长岗位转业到县里,被安置到局里,成为一名科员。

刚到地方,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他发扬自己在部队考军校时的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不到3年时间就当上了股长,成了局里的中层干部。那个年代,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参军入伍,考上军校成为军官,再转业到了县里成一名干部,老刘志得意满,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大干一番事业。

可是,慢慢地,他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当时干部的晋升多些有些“乱劈柴”的味道,不要说县处级了,就是正科也基本不可能,大多数干部终其一生就是熬个副科。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认为工作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就一定能够有出头之日。

但遗憾的是,他几乎错过了每一次晋升。年轻的时候,领导说:你还年轻,以后还有的是机会。

而等到年龄慢慢大了以后,领导又说:要多给年轻的同志机会。就这样,小刘成了老刘,职务上仍然是刘股长。只是职级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了一些变化,从科员到四级、三级主任科员。

眼看着快要退休了,去年才解决二级主任科员。总算有个正科级的待遇。

其实,说实话,老刘这个人吧,浑身上下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不过你非要说他有什么本事吧,但好像大的也没有,既不会写材料,也不大会来事儿。

做一般的日常工作,尽心尽责,还行。但要是遇到大的活动或重要任务,往往就难以胜任了。

可能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到了后来,进步的愿望也并没有那么强烈,以至于没有特别积极地去争取。在单位里,更多的就是一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绝大多数的老转都是这样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吧,这么多年,眼看着一些年轻人都进步当上局领导,或者到乡镇任职了,只有他和另一个情况差不多的军转兄弟还是“原地踏步”,熬着年限。

如果不是赶上了前几年职级并行改革,他一辈子都可能就卡在“副科”上了。

回地方的时间久了,接触的人一多了,会发现身边好多的“军转”。

10多年前转业到部队驻地某局的老教导员告诉我,他到地方报到后发现,局里的军转干部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一,有些安置“大户”甚至将近一半。

当然,他说的这种情况,只限于驻军部队比较多且户籍人口比较多的城市。

而大多数城市,其实每年的军转安置压力并不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所有的军官转业都是安置到市级部门(除非自己申请去区、县)。

不过,尽管如此,前些年大多数转业回来的军转干部还是安置到了区、县。

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基层。

说到基层,大家都肯定马上就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在部队,一般师级以上才能叫机关,团以下叫基层。一名军官如果一辈子都在团里,其职级的天花板就是一个正团职。而这个正团职只是其理论上能够达到的职级高度。

那么,在地方,基层就是指县以下。

按照现在的干部制度,县级部门和乡镇的级别是正科级,也就是说,一名军转只要到了县里,安置到县级部门或者乡镇、街道,一般情况下正科级就是其职业的天花板了。

在公务员推行职级并行以前,基层公务员是很难打破“副科病”“魔咒”的。也就是说,在县里,绝大多数公务员一辈子也就混个副科级。而且,很多还只是享受副科待遇,并不能安排到副科实职岗位。

也正因为如此,听说,前几年几名主动放弃市级部门要求安置到县里的军转干部现在“后悔了”。

同样是正营职转业,同批安置到市级部门的战友都当科长了(实职正科)。而去县里的战友,还“原地踏步”,想谋个实职副科都困难重重,更不用想以后能够像市里的战友们那样顺理成章解决四级调研员了。

其实,本质上讲,地方和部队是一样的,机关越大、架子越大,权力和资源也就越集中,因此,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发展前景。

有句老话讲,宁当鸡头不当凤尾。为此,很多人就觉得自己宁愿到小单位去当个领导,不去大单位干副职或中层。其实,这个也是相对的。选岗位,这条是适用的。但选单位就要深思了。

我们经常看到地方干部调整频繁,经常发布干部任职公示。实际上,地方的干部相对来说是非常稳定的。很多人一辈子都在一个单位里没有挪过窝儿。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进了一个单位以后,可能要在里面干几十年,甚至是干到退休。如果现有条件下在基层无法突破职级天花板,那就选择去发展天花板相对高一些的地方。

所以,战友们在转业安置时,如果去不了资源富集、待遇优厚的大城市,也去不了“中枢”机关和强势部门,那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去大一些的“庙”。因为庙大和尚大,庙大舞台大、帽子也多。只有去了大庙里,你的级别才能上得去,一身本事才有施展的空间。

不要到时候因为这个后悔。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军官转业条件

今天跟战友们聊聊2025年退役军人安置岗位的新趋势。退役军人安置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咱们战友在部队奉献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三十年,怎么安置确实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发展,以前以转业安置为主,现在方式更多样了,有退休、转业、自主择业、领取退役金等。目前,退役军人安置岗位有这么几个特点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首先是岗位匹配更精准。让退役军人清楚回到地方后能做什么,去哪个单位、从事什么工作。像有些地方推出直通车安置模式,提前了解用人单位需求,结合退役军人的专业技能,精准匹配岗位,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都能达到较好的安置效果。

其次,事业编制岗位在增加。以前军官转业大多是公务员岗位,2023年安置情况显示,88%的军官转业到公务员或参公岗位。现在,军官转业有了事业编制岗位这种新形式,士官转业对事业编制岗位比较熟悉,军官转业则需要慢慢接受这种新趋势。

然后,安置时大家更看重个人发展和待遇。档案分很关键,士官安置主要看档案分,军官除了档案分还有考试。档案分影响安置单位,进而影响未来的工作和发展。

最后,基层岗位相对较多。像正团以上职务高一点的,转业可能到市级以上部门,但很多退役军人还是会被安排到基层岗位,比如县级以下,甚至乡镇街道。大家得有这个心理准备。

现在政策层面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重视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以前大家关注有没有岗位,现在更关注岗位好不好,安置更注重质量了。

2025年这些新安置趋势,像岗位匹配精准、事业编制岗位扩容等,大家要多留意。如果军官转业想选好单位,得整理好档案,还要重视备考。大家对这些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系作者综合公开信息分析,只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或者决策建议,个案均为化名。更多政策详情可咨询属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等相关部门。)

军官转业是公务员吗

“一转业,工资对半。”

当军士结束了保家卫国的军旅生涯,转业到事业单位,工资待遇成了大家最关注的问题。

“一个月到底能拿多少钱呢?”

这可没有标准答案啊,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工资水平相差很大。

今天结合小编了解的一些信息,和大家伙聊一下,仅供参考。

先来看几个真实例子。

在经济发达的某一线A城市,一位转业军士老蔡安置到市区事业单位管理岗,工作三年,每月打卡工资8000多元,绩效奖金每年3 - 4万,再加上公积金双边2000多元,一年综合收入18万左右。

在南方某二线B城市,一位转业军士老李进事业单位编制,每月平均工资到手5000元左右(不含绩效),绩效一年大概2 - 3万,算下来一年总收入也能达到10 - 12万 。

而在三线某C县城,一位16年的转业战友老刘安置到县直事业单位,每月工资加绩效应发4400多,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3300多,公积金双边1000,绩效综合下来8000到10000左右,加上工会福利、出差值班补助等,一年到手约5万,算上公积金约6万。

从这些例子能明显看出,工资待遇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经济发达地区财政收入高,能拿出更多资金用于人员薪酬支出,所以转业军士的工资也就更高。

为什么转业军士的月工资普遍很低?

转业军士在地方上通常被安置在事业单位的工勤岗,而不是管理岗或专业技术岗。工勤岗的工资起点和增长幅度相对较低。

工勤岗的晋升主要依赖于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晋升通道狭窄且天花板低。例如,高级技师的工资水平仅相当于公务员副处级或管理岗七级(正科级),而管理岗和专业技术岗的晋升空间更大,可以达到更高的级别和工资水平。

工勤岗的工资待遇普遍低于管理岗和专业技术岗。即使在相同的工作级别,工勤岗的绩效工资和津贴也普遍低于其他岗位。

再聊聊能力提升。

从部队到事业单位,环境和工作内容都变了,需要提升多方面能力。首先是专业技能,若安置到专业技术岗位,比如医院、学校,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必不可少。

想进学校当老师,得有教师资格证;去医院工作,医师资格证等就是敲门砖。如果没有这些证书,很难在岗位上站稳脚跟,更别说获得好的待遇和晋升机会。

在部队可能更多是执行命令,而在事业单位,需要和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人打交道,良好的沟通能力能让工作事半功倍,也更容易获得同事和领导的认可。还有办公软件操作能力,熟练使用Word、Excel等软件,能提高工作效率,现在很多工作都离不开这些工具,如果不掌握,工作起来就会很吃力。

社会在不断发展,工作要求也在持续变化,只有保持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胜任工作。

哪些地区转业军士工资普遍较低?

有战友在后台提到这个问题,通常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一些三四线城市。像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部分城市地区,工资普遍在3000 - 4000之间,河南一些地方工资甚至更低。

这些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收入有限,导致对转业军士的工资待遇支持力度不足。

军士转业到事业单位,工资待遇是个复杂的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无论在哪个地区,都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这样才能在新的岗位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和待遇。

怎么看

“转岗不转身份”。身份问题,是军士转业最残酷的一个现状。

即使转业军士通过转岗竞聘到管理岗或专业技术岗,其档案身份仍为工人,无法享受干部身份的提拔机会,这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晋升。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工勤编制可能进一步缩减,未来岗位数量可能减少,这影响了转业军士的长期稳定收入和职业发展。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军士转业后在月工资方面面临较低的水平。所以军士即使转业安置也别对工作寄予太高的希望,只是解决工作,有了养家糊口的保障,大多数人想要有所发展,真的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即使有个别特别突出的,也只是个别,普遍来讲,大多数都很普通,安于稳定,养家糊口!

战友们,你们转业后的月工资如何?评论留言区一块交流一下。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军官转业是公务员还是事业编,军官转业安置费补偿标准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