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样的收养行为不具法律效力?
(一)违反《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的收养行为无效
(1) 收养关系当事人不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收养行为无效。
(2) 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收养行为无效。
在收养行为中,所谓意思表示真实,就是收养行为必须出于当事人的自愿、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如果收养关系的当事人并没有真正通过收养建立父母子女关系的内在意思,而是试图通过收养而达到其他不法目的;或者通过收养来规避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或者当事人表示出来的收养的意思不是出于当事人的自愿,而是被欺诈、胁迫的结果等。只要有这些情形,就说明当事人从事收养的民事行为的意思表示是不真实的,由此而形成的收养关系不具备法律效力。
(3) 违背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收养行为无效。
(二)违反收养法的行为无效。
(1) 违反收养法基本原则的收养行为无效。
(2)违反收养法规定的实质要件的收养行为无效。主要指违反收养法规定的收养当事人资格条件的。
(3)违反收养法规定的程序要件的收养行为无效。
二、收养被确认无效后,收养关系怎么处理?
《收养法》第25条规定:“收养行为被人民法院确认无效的,从行为开始时就没有法律效力”。
被收养登记机关撤销收养登记从而无效的,也应如此。这就意味着,凡事被确认无效的收养行为,不产生收养关系成立的任何法律后果。无效收养的当事人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的,如收养人借收养名义拐卖儿童,父母借收养名义出卖亲生子女等,还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违法责任和刑事责任。
以上内容由河北英利律师事务所友情提供。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收养行为在什么情况下无效呢怎么办
●收养行为无效的原因
●收养行为被确定无效,无效时间始自
●收养无效的情形
●收养行为是否有效
●收养人收养原因
●收养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收养行为的效力
●收养行为无效的原因
●收养无效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