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贷款罪立案标准,骗取贷款行政处罚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陶桂思

骗取贷款罪立案标准,骗取贷款行政处罚

大家好,由投稿人陶桂思来为大家解答骗取贷款罪立案标准,骗取贷款行政处罚这个热门资讯。骗取贷款罪立案标准,骗取贷款行政处罚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骗取贷款罪

【说案】帮同事套取贷款赚“好处费” 法院判决双方协议无效

法律规定不得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牟利

本报记者 周倩

以自己的名义向银行贷款后转贷给他人,可以从中赚取“好处费”吗?双方签订的借款合同有效吗?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获悉一起案例。该案中,戴某收取1万元“好处费”帮唐某从银行套取贷款63万元,双方签订《借款协议》。事后,唐某将资金用于赌博,无法偿还债务。戴某诉至法院,要求唐某偿还借款本金63万元及利息12万余元。法院认定双方签订的借款协议无效,并判令唐某偿还戴某借款本金58.5万元及损失2.5万元。

【案情介绍】

戴某和唐某曾经是同事关系,某日,唐某称家人生病住进ICU急需钱款,向戴某借款。因借款金额较大戴某无力承担,唐某便央求戴某与其一同前往贷款中介公司帮助唐某贷款。二人与贷款中介公司签订了《助贷服务合同》并约定了服务费,因唐某以自己名义进行的贷款银行未审批,故由戴某以自己名义向银行贷款并转借给唐某。双方在中介公司补签了《借款协议》,明确彼此之间的借贷关系,约定唐某向戴某借款63万元,戴某从银行贷款后将款项出借给唐某,唐某按期返还本金和利息。

成功向三家银行贷款共63万元后,戴某依约向贷款中介公司支付10万元服务费,自留辛苦费1万元,并将剩余52万元款项转账给唐某使用。唐某承诺后续会自行向银行偿还,然而唐某仅自行偿还了一期贷款,随后并未继续偿还。原来,唐某借款并不是给家人治病而是用于赌博,并且明确表示无力偿还借款。

戴某诉至法院,要求唐某偿还借款本金63万元及利息12万余元。唐某不同意戴某的诉讼请求,唐某称只收到了戴某52万元出借款项,且唐某曾向戴某分两次转账还款1.5万元和2万元,剩余未偿还本金数额为48.5万元。

【庭审过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一)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

根据法院查明的事实,该案当事人双方一起去贷款公司办理贷款,并以戴某名义贷款后转贷给唐某,属于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情形,故二人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该案民间借贷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唐某依据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戴某。

根据转账记录显示,戴某直接向唐某给付的金额为52万元,应当予以返还;戴某向贷款公司转账10万元,从庭审查明的事实来看,可以认定上述10万元为戴某替唐某垫付的助贷中介机构的中介费,唐某应当返还给戴某。

法律禁止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且不得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牟利。因此,对于戴某主张唐某曾向其转账的1.5万元系好处费这一说法,法院不予认可,该笔转账应当视为还款。

由于戴某已经偿还部分银行借款利息共计2.5万余元,唐某作为款项的实际使用方应负担这笔利息。

【审判结果】

最终,法院判令唐某偿还戴某借款本金58.5万元及损失2.5万元。该判决现已生效。

【以案说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一)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

该案中,出借人向借款人出借的款项均系从银行贷款所得,故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该案的民间借贷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借款人依据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出借人。

来源: 工人日报

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的区别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近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案件,戴某收取1万元“辛苦费”代同事唐某套贷63万元,双方签订《借款协议》。后来唐某将资金用于赌博致债务崩盘,无力偿还贷款,法院认定《借款协议》无效,最终以实际转账52万元为基准核算债务。

好心帮忙反背50多万元债务

据悉,原告戴某和被告唐某曾是同事,唐某称家人生病住进ICU急需钱款,故向戴某借款。因借款金额较大,戴某无力承担,唐某便央求戴某与其一同前往贷款中介公司帮助唐某贷款。因唐某以自己名义申请的贷款银行未审批,故由戴某以自己名义向银行贷款并转借给唐某。双方在中介公司补签了《借款协议》,约定唐某向戴某借款63万元,戴某从银行贷款后将款项出借给唐某,唐某按期返还本金和利息。

成功向三家银行贷款共63万元后,戴某依约向贷款中介公司支付10万元服务费,自留“辛苦费”1万元,并将剩余52万元款项借给唐某使用。然而唐某仅自行偿还了一期贷款,之后并未继续偿还。原来,唐某借款并不是给家人治病,而是用于赌博,并且明确表示无力偿还借款。戴某诉至法院,要求唐某偿还借款本金63万元及利息12万余元。

唐某不同意戴某全部的诉讼请求,唐某称只收到了戴某52万元出借款项,且唐某曾向戴某分两次转账还款1.5万元和2万元,剩余未偿还本金数额为48.5万元。

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违法合同无效

法官介绍,关于该案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效力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该案中,当事人双方一起办理贷款,并以原告名义贷款后转贷给被告,属于上述情形,故原告、被告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该案民间借贷合同被确认无效后,被告依据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原告。借条与银行交易明细能够证明原告向被告给付了借款。关于借款本金金额,根据转账记录显示,原告直接向被告给付的金额为52万元,应当予以返还;原告向贷款公司转账10万元,从庭审查明的事实来看,系被告自身有资金需求,银行未审批通过,才以原告的名义向银行贷款。二人共同与贷款中介公司签订合同并载明中介费的收款账号,结合借款协议中载明的借款款项63万元以及实际出借款项的情况,可以认定上述10万元系原告替被告垫付的助贷中介机构的中介费,被告亦应当返还原告。

关于还款情况,原告戴某主张被告唐某曾向其转账的1.5万元系“好处费”。法律禁止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且不得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牟利,因此,对于原告的主张,法院不予采纳,该笔转账应当视为还款。

关于资金占用损失,从原告提交的证据来看,原告已经偿还部分银行借款利息共计2.5万余元,被告作为款项的实际使用方应负担该笔利息,法院仅支持截至庭审之时已经发生的利息损失,其余利息损失原告可待实际发生后另行主张。

最终,法院判令借款人偿还出借人借款本金58.5万元及出借人损失2.5万元。宣判后,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该判决现已生效。

新京报记者 吴梦真

编辑 彭冲 校对 翟永军

骗取贷款罪最新规定

1

最纯粹的贷款诈骗

交完费、不放款

网上有很多相关的“无抵押、无担保,正规公司、极速放款”的广告,而且很多上面都有留下的联系方式,当你开始网络办理贷款时,甚至可以受到对方发来的现金支票和银行交易流水,看起来好像一切都很正规的样子,但对方会忽悠你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否则不放款,一旦你把钱打过去,对方立即就会把你拉黑。

骗局揭秘

这种贷款诈骗被称作“纯骗贷”,即以低门槛发放贷款的名义收取保险费、保证金、激活费、服务费等,但到最后一分钱也不会给你,所谓的现金支票、银行交易流水都是事先伪造的。

2

最跨界的贷款诈骗

验流水、被盗刷

这种贷款诈骗主要是盗刷银行卡团伙跨界作案,他们会让你登录一个看起来很正规的网站,先搜集你的个人信息,随后以验资为由让你把钱打到自己账户,然后要求你提供银行卡号及短信验证码。

骗局揭秘

很多人认为把钱打到自己账户比较安全,殊不知,他们索要你的银行卡账号和短信验证码后,就可以通过盗刷或者网上购物将验资款占为己有。

3

最憋屈的贷款诈骗

被套现、还交钱

骗局揭秘

骗子冒充银行职员在银行附近摆摊,声称有内部渠道可快速放款,实质上是拿你的身份证件去申办信用卡(不排除与银行内部人员勾结),信用卡申请成功后,他们会用你的手机激活信用卡,然后用POS机刷完信用额度,扣除高额手续费。实际上,如果是自己去申办信用卡,根本不用付任何费用。

4

最后悔的贷款诈骗

被利用、成同伙

骗局揭秘

骗子利用一些人征信低、无法贷款又急用钱的心理,声称无论黑白户都可以放款,其实是利用个人身份信息去注册各种金融APP、公司,再为其他不法分子提供洗钱工具。

5

最说不清的贷款诈骗

租个车,变被告

骗局揭秘

骗子的目的其实是各大租车公司的车辆,他们以可办理高额贷款为名吸引人过来后,忽悠贷款人去租车作抵押,拿到车后马上就开到外地变卖。

6

最亏本的贷款诈骗

贷个款、车没了

骗局揭秘

骗子先通过收取高额手续费、违约金赚几万块钱,随后在无意中让你签订一份“质押合同”。质押合同不同于抵押合同,一旦有违约行为,贷款公司就可以合法将你拿来抵押的汽车据为己有。而在实际操作中,贷款公司总会制造各种理由让你违约。

7

最血腥的贷款诈骗

套路贷、毁一生

骗局揭秘

骗子通过制造银行流水、签订合同来固定合法证据,然后故意制造违约,让你还不上款,再拿着之前签订的合同征收高额罚息,往往几个月就会欠款上百万。在你背上高额贷款后,再顺便侵吞你的房产、车辆等一切财产。

警方提醒

⑴贷款并不需要交保证金、做银行流水账,一旦遇上了,一定是假的!

⑵千万不要把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动态验证码提供给陌生人!!切记切记!!

⑶不要随意在网络上申请贷款,不要随便在网络上提供个人信息!

来源: 临夏市公安局

骗取贷款罪的构成要件

以自己的名义向银行贷款后转贷给他人,可以从中赚取“好处费”吗?双方签订的借款合同有效吗?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获悉一起案例。该案中,戴某收取1万元“好处费”帮唐某从银行套取贷款63万元,双方签订《借款协议》。事后,唐某将资金用于赌博,无法偿还债务。戴某诉至法院,要求唐某偿还借款本金63万元及利息12万余元。法院认定双方签订的借款协议无效,并判令唐某偿还戴某借款本金58.5万元及损失2.5万元。

【案情介绍】

戴某和唐某曾经是同事关系,某日,唐某称家人生病住进ICU急需钱款,向戴某借款。因借款金额较大戴某无力承担,唐某便央求戴某与其一同前往贷款中介公司帮助唐某贷款。二人与贷款中介公司签订了《助贷服务合同》并约定了服务费,因唐某以自己名义进行的贷款银行未审批,故由戴某以自己名义向银行贷款并转借给唐某。双方在中介公司补签了《借款协议》,明确彼此之间的借贷关系,约定唐某向戴某借款63万元,戴某从银行贷款后将款项出借给唐某,唐某按期返还本金和利息。

成功向三家银行贷款共63万元后,戴某依约向贷款中介公司支付10万元服务费,自留辛苦费1万元,并将剩余52万元款项转账给唐某使用。唐某承诺后续会自行向银行偿还,然而唐某仅自行偿还了一期贷款,随后并未继续偿还。原来,唐某借款并不是给家人治病而是用于赌博,并且明确表示无力偿还借款。

戴某诉至法院,要求唐某偿还借款本金63万元及利息12万余元。唐某不同意戴某的诉讼请求,唐某称只收到了戴某52万元出借款项,且唐某曾向戴某分两次转账还款1.5万元和2万元,剩余未偿还本金数额为48.5万元。

【庭审过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一)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

根据法院查明的事实,该案当事人双方一起去贷款公司办理贷款,并以戴某名义贷款后转贷给唐某,属于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情形,故二人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该案民间借贷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唐某依据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戴某。

根据转账记录显示,戴某直接向唐某给付的金额为52万元,应当予以返还;戴某向贷款公司转账10万元,从庭审查明的事实来看,可以认定上述10万元为戴某替唐某垫付的助贷中介机构的中介费,唐某应当返还给戴某。

法律禁止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且不得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牟利。因此,对于戴某主张唐某曾向其转账的1.5万元系好处费这一说法,法院不予认可,该笔转账应当视为还款。

由于戴某已经偿还部分银行借款利息共计2.5万余元,唐某作为款项的实际使用方应负担这笔利息。

【审判结果】

最终,法院判令唐某偿还戴某借款本金58.5万元及损失2.5万元。该判决现已生效。

【以案说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一)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

该案中,出借人向借款人出借的款项均系从银行贷款所得,故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该案的民间借贷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借款人依据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出借人。

来源:工人日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骗取贷款罪立案标准,骗取贷款行政处罚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