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存在不同规定:
保证期间:根据相关法律,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从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同样为三年。
二、保证合同中仅夫妻一方签字的效力判定
在保证合同中仅夫妻一方签字的效力判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一)若该保证行为是为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所作出,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即使只有一方签字,一般也应认定保证合同有效。比如,夫妻一方签字为家庭共同经营的企业债务提供保证,且该企业经营收益用于家庭生活,这种情况下,可视为夫妻共同债务,保证合同有效。
(二)若保证行为明显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且债权人无法证明该保证是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那么仅签字一方承担保证责任,保证合同对未签字一方不产生效力。例如,一方为他人巨额债务提供保证,而该债务与家庭生活、经营无关,债权人又不能证明夫妻双方有共同保证的意思,此时仅签字方受保证合同约束。
(三)若夫妻另一方事后对该保证行为进行追认,那么保证合同对夫妻双方均具有法律效力。
三、民法典保证合同纠纷是否只起诉保证人
在民法典保证合同纠纷中,一般情况下不只能起诉保证人。具体分析如下:
(一)当保证方式为一般保证时,根据民法典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这种情况下,债权人若仅起诉保证人,法院可能不会支持,通常需要先起诉债务人,在对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仍不能履行债务时,才能起诉保证人。
(二)当保证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时,债权人可以选择只起诉保证人,也可以选择将债务人和保证人作为共同被告一并起诉。因为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在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债权人可以直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所以,民法典保证合同纠纷中,是否只起诉保证人需根据保证方式等具体情况来确定。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期间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保证期间与保证诉讼时效间的区别(列表格)
●保证期间与保证期限一样吗
●保证期间之后是诉讼时效吗
●保证合同中的保证期间
●保证期间与保证诉讼时效案例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保证期间与保证诉讼时效本质上是一样的
●保证期间与保证责任的诉讼时效
●保证合同中仅夫妻一方签字的效力判定
●仅夫妻一方签订保证合同
●保证合同夫妻双方仅一个人签名
●夫妻一方签署保证合同,另一方未签署配偶同意函
●夫妻单方保证书生效吗
●保证合同配偶确认签字可以起诉配偶吗
●配偶在保证合同上签字
●保证合同必须夫妻双方签字吗
●夫妻一方在保证人处签字
●夫妻一方保证另一方是否承担连带保证
来源:头条-民法典保证合同纠纷是否只起诉保证人,保证合同纠纷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