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深圳和广州医保报销比例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于世铭

广州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深圳和广州医保报销比例

大家好,由投稿人于世铭来为大家解答广州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深圳和广州医保报销比例这个热门资讯。广州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深圳和广州医保报销比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广州医保报销比例是多少

宝宝们

你们关心的医保又传来好消息啦!

昨日,广州市正式印发《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将大幅度提升参保人待遇水平,个人缴费与政府补助标准也稳步提高。《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4年。

《办法》最大亮点

居民医保住院起付线下降一半;

二、三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今明两年逐年上调10%。

据了解,《办法》适用的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人包括广州的全日制在校学生,以及未参加职工医保的广州户籍城乡居民(未成年人、灵活就业人员、非从业人员以及老年居民)。据统计,广州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476万人。

住院起付线标准“打五折”

《办法》指出,参保人员每次住院基本医疗费用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执行新规定:一级医疗机构150元,二级医疗机构300元,三级医疗机构500元

参保人每次住院支付一次起付标准,连续住院治疗时间超过90天需重新支付一次起付标准。此外,参保人在专科医院连续住院治疗结核病的,每超过180天需重新支付一次起付标准。

精神病在本市精神病专科医疗机构或指定综合性医疗机构精神病专区住院治疗的,无需支付起付标准。

提高住院报销比例

《办法》明确提出,要提高参保人住院报销待遇水平。2018年调整后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比2017年高近10个百分点左右;2019年起,调整后的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比2017年高近15个百分点。

其中,2018年,未成年人及在校学生按一级医疗机构90%、二级医疗机构85%、三级医疗机构70%的比例报销;其他城乡居民按一级医疗机构90%、二级医疗机构80%、三级医疗机构60%的比例支报销。

(点击大图查看新旧政策对比)

2019-2021年,未成年人及在校学生按一级医疗机构90%、二级医疗机构85%、三级医疗机构80%的比例报销;其他城乡居民按一级医疗机构90%、二级医疗机构80%、三级医疗机构70%的比例报销。

据介绍,广州自2015年1月实施《广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试行办法》以来,广大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了有效保障。《办法》将进一步完善广州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报销待遇水平,减轻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负担。

2019年个人缴费每月增加6元

《办法》指出,建立缴费标准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衔接的机制

城乡居民医保每年总体筹资计算公式:缴费基数×费率

缴费基数:本市上上年度城市常住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算术平均数为缴费基数(以下简称缴费基数);

缴费率:2019-2021年费率为2.42%

合理划分政府与个人的筹资责任,在提高政府补助标准的同时,逐步提高个人缴费占总体筹资的比重。《办法》称,在校学生2019-2021年个人缴费及财政补助标准分别为:个人为0.73%,财政为1.69%。其他参保人员的个人缴费及财政补助标准分别为:2019年个人为0.73%,财政为1.69%;2020年个人为0.85%,财政为1.57%;2021年个人为0.97%,财政为1.45%。

此前在征求意见时,广州市人社局解释,随着城乡居民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医疗费用持续较快增长,医保基金支出逐年增加,城乡居民筹资水平也需相应提高。剔除缴费基数每年约10%的自然增长,在校学生2019年个人缴费比上年度月均增加约6元,2020年起个人缴费率不增加。其他参保人员个人缴费2019年比上年度月均增加约6元,2020年起比上年度月均增加约4元左右。与此同时,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根据测算,今后四年预计各级财政总体投入达124亿元。

今年筹资仍按原标准执行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虽然大幅提高了住院报销比例(总体增幅近10个百分点),但2018年筹资标准仍按原标准执行,即个人按199元征收,财政不低于478元/人。2018年当年支出不足部分从城乡居民医保历年结余基金中支出,个人不需补差

新生婴儿符合条件可享医保待遇

《办法》还对其他方面进行了修订,比如将原表述“新出生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参保”修改为“新出生婴儿在出生次月起6个月内参保”。也就是说,新生婴儿在出生后次月起6个月内参保缴费的,就可以从出生之日起享受待遇

新出生婴儿从出生到办理参保登记时跨两个城乡居民医保年度的,足额缴纳两个年度的社会医疗保险费后,从出生之日起分别按2个城乡居民医保年度享受相应的城乡居民医保待遇。

未参加广州市城乡居民医保的新入学学生,入学当年在规定的缴费期内足额缴纳下一年度社会医疗保险费的,自当年9月1日开始享受相应的城乡居民医保待遇。

《办法》提醒,已参加广州本市城乡居民医保的人员,在城乡居民医保年度内参加职工社会医疗保险的,从职工社会医疗保险缴费次月开始享受相应的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待遇,在享受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待遇期间不再享受城乡居民医保待遇

除了广州

深圳、汕头的医保也传来好消息~

这两个城市的童鞋们

你们拥有电子社保卡啦!

近日,微信上线了新版电子社保卡,为用户提供社保查询、社保缴费以及查看医保所在地可享受的线上服务等各种功能。据测试,使用微信医保支付,平均可节省43.6分钟的排队等候时间。

未来,微信医保支付还将把医院、患者与药店连接在一起,让用户在药店只需扫码即可完成医保移动支付

绑定步骤

方式一:用户只需依次在微信点击“我”-“钱包”-“城市服务”-“电子社保卡”,然后选择社保所在地,点击“立即添加”,按提示操作即可。

方式二:关注微信公众号“电子社保卡”,依次点击“我的”-“电子社保卡”按提示绑定。

据介绍,腾讯已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圳、成都、郑州、汕头、铜川、厦门、嘉兴、宁波、开封、延安、白城、永康、攀枝花、长沙、哈尔滨、沈阳、潍坊、苏州、葫芦岛、西安、宝鸡、渭南、榆林、安康、商洛、咸阳等26个城市的人社部门完成对接。

另外

没有电子社保卡的童鞋们

在“广东发布

回复“查社保”可以查询社保

回复“缴社保”可进行社保缴费哦!

编辑:章淼、张龄丹

校核:孙黎明

2025年广州医保报销比例

12月30日,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印发《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障省内跨市就医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经办规程》(下称《规程》),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规程》明确,定点医药机构应当为参保人员提供省内跨市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各市应互认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换言之,广东省医保参保人员进行备案后,在省内跨市定点医药机构看病买药可以直接获得医保报销,不需要先垫付后报销。

门诊特定病种待遇认定信息全省互认

《规程》包括总则、备案管理、协议管理和监督核查、就医管理与服务、费用结算与年度清算、基金财务管理、附则等七章共40条,适用于参保人员省内跨市就医发生的普通门诊、门诊特定病种、住院、生育等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经办管理服务工作。

在备案管理一章中,《规程》明确,异地长期居住、临时外出就医或异地生育就医的参保人员办理省内跨市就医备案后可以享受跨市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并明确不同人员类别的备案有效期,原则上均不少于6个月。

资料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参保人员先就医后备案的情况,在出院结算前补办跨市就医备案的,应当支持办理当次费用直接结算;出院自费结算后补办备案的,按参保市规定返回就诊机构办理补记账,未能办理补记账的可申请零星报销。

对于门诊特定病种,《规程》明确,省内跨市就医人员可在符合资质的就医市定点医疗机构办理全省统一的门诊特定病种待遇认定,全省规定范围内的门诊特定病种,参保人员待遇认定信息全省互认,省内更换参保市有效期内的门特病种无需重新办理认定。通过全省范围内的待遇信息互认,参保人员不需要重复去医院进行认定。

因急诊抢救就医人员应视同已备案

为进一步改善参保人员省内跨市就医体验,《规程》明确,定点医药机构应当为参保人员提供省内跨市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各市应互认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换言之,广东省医保参保人员进行备案后,在省内跨市定点医药机构看病买药可以直接获得医保报销,不需要先垫付后报销。

定点医药机构为跨市就医参保人员提供与本地参保人员同等的诊疗、购药、结算和门诊特定病种待遇认定备案等服务,实时上传就诊、购药、结算和门诊特定病种待遇认定备案信息等。尤其是,定点医疗机构不得将在本地住院作为开具转诊的先决条件。

对于因急诊抢救就医、未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的参保人员,由定点医疗机构选择相应系统接口办理直接结算,无需垫付费用返回参保地零星报销。

在医保报销待遇方面,医疗保险的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以及生育保险待遇等执行参保市政策。异地长期居住人员使用材料方式办理备案的,可以在备案市和参保市双向享受医保待遇。

《规程》的发布,是以国家跨省异地就医规程为基准,将广东省内跨市就医经办管理服务与跨省异地就医保持一致,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通过明确范围、简化流程、集中数据等多种方式,减轻群众跑腿负担,提升参保人员的就医体验。

来源:南方网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

广州医保报销比例三甲医院

参保范围扩展到非户籍灵活就业人员

普通门诊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提高

退休延缴人员可一次性缴费

未按规定异地就医也可部分支付

……

7月起,

广州医保或有这些新变化!

近日,广州发布了《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随后又配合该《办法》发布了调整职工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普通门诊医疗费用范围及标准、调整职工医保筹资及有关统筹待遇标准的两份通知征求意见稿。

一系列新调整拟在7月起实施。

资料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陈忧子 摄

《办法》将承托起全市1400多万参保群众乃至近2000万常住人口“病有所医,病有良医”的根本诉求。

在随后发布的两份“通知”征求意见稿中,提高普通门诊待遇支付标准、调整普通门诊目录范围等新举措,都将进一步保障参保人员普通门诊就医需求;对标国家和省关于待遇清单等有关要求,广州的职工医保缴费基数和筹资标准、异地就医等有关规定也将有全新调整。

参保范围扩展到非户籍灵活就业人员

根据发布的《办法》,广州职工医保的参保范围从“本市户籍”改为“就业地或户籍地在本市”,取消户籍限制,为非本市户籍在本市就业的广大灵活就业人员打开了制度通道;

调整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范围,将符合条件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持有人纳入;

增加《办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中途参保的人群范围;

在补缴处理时,按照有利于参保人的价值取向补付医保待遇。

资料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陈忧子 摄

《办法》将广州原职工重大疾病和补充医疗保险合并成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并维持现行重大疾病医疗补助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政策待遇。

参加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同步享受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

普通门诊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提高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有关要求,广州医保、财政、卫健联合发布通知,拟对广州市职工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的范围及标准进行修订,从提高普通门诊待遇支付标准、调整有关就医管理规定、调整普通门诊目录范围等多方面提高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待遇,进一步保障参保人员普通门诊就医需求。

资料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陈忧子 摄

据发布,拟提高普通门诊待遇支付标准。

在选定的基层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就医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退休人员支付比例由80%提高到85%。

在选定的其他医疗机构以及选定的专科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就医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支付比例分别提高至65%、70%。

同时,提高参保人员月度支付限额,在职职工每月支付限额由300元提高到500元,退休人员由300元提高到750元。

同时,调整有关就医管理规定。

取消现行需先选定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再选其他医疗机构的选点规定,参保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分别选定1家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和1家其他定点医疗机构作为其普通门诊就医机构;

急救和抢救不受就医规定的限制,可享受相关待遇。

退休延缴人员可一次性缴费

为确保相关新政出台后顺利衔接,广州医保和财政部门拟定了另一份关于广州市职工医疗保险筹资及有关统筹待遇标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标国家和省关于待遇清单等有关要求,完善了一系列规定,并将不在新的《广州市医疗保险办法》中表述的职工医疗保险的筹资和有关统筹待遇进行整合明确。

资料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陈忧子 摄

在缴费基数和筹资标准方面,缴费基数上下限的核定依据调整为本市上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失业人员和退休延缴人员的缴费基数也作相应调整;

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调整为其个人申报的工资收入;

工伤职工缴费基数为其伤残津贴。

关于退休延缴,在现允许退休延缴人员按月缴费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可以一次性缴费的方式;同时明确按月缴费筹资标准为用人单位的缴费费率,不缴纳个人缴费费率(按月延缴期间仅享受统筹待遇)。

未按规定异地就医也可部分支付

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方面,根据省待遇清单有关要求,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的制度框架,将现行职工重大疾病医疗补助和职工补充医疗保险整合为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

资料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陈忧子 摄

未按规定异地就医的待遇方面,根据省待遇清单“不符合转诊规定直接到市外就医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支付比例降低10个百分点以上”有关要求,将广州市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未按规定异地就医现行不予支付的政策,调整为支付比例降低10个百分点。

一起来为医保新规建言献策

目前,《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征求意见稿)》仍在公开征求意见,广大市民可以信函、电子邮件等书面方式建言献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来源: 大洋网

广州医保报销比例一览表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黄艳 通讯员 穗人社宣) 广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目前达到月均3316元,处于国内副省级城市前列。在看病待遇方面,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总体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5.4%和75%。昨天上午,《广州社会保障改革发展报告(2016)》推介说明会在广州召开。据了解,该报告是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广州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与广州市社会保障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携手合作的成果。

《报告》于2016年11月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是我国首部省会城市社会保障改革发展年度报告,也是广州第一部综合性的年度社会保障发展报告。在推介说明会上,《报告》主编之一、中山大学广州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岳经纶教授对《报告》的内容作了综合介绍。

在待遇方面,得到了稳步提升。据介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2011年的月均2413元提高到2015年的月均3200元,目前达到月均3316元,处于国内副省级城市前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由2011年的390元/月增加到2015年的608元/月,目前达到624元/月。

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总体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5.4%和75%。此外,广州的失业保险金由2011年的1040元/月增加到2015年的1516元/月;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含丧葬费补助金)由2011年的38.2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57.69万元,目前达到62.39万元;生育保险人均待遇水平由2011年的1.73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2.3万元。

岳经纶认为,“十三五”时期广州市社会保障改革发展将主要围绕社会保障的公平性、体系性、适度性、可持续性、创新性和执行性等六个基本目标推进。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广州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深圳和广州医保报销比例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