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员工工伤了提出停工留薪怎么处理
当员工工伤后提出停工留薪,可按以下方式处理:
其一,核实工伤认定情况。确保员工的受伤情形已被依法认定为工伤,这是停工留薪的前提条件。若对工伤认定存在异议,可在规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其二,确定停工留薪期。一般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休假证明等确定停工留薪的具体期限。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的,可申请延长,但需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最长不超过24个月。
其三,保障员工待遇。在停工留薪期内,员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其四,做好管理与监督。用人单位可要求员工定期提供医疗诊断、治疗等相关材料,以确认其治疗及康复情况,防止出现不合理的停工留薪情形。
总之,处理员工工伤停工留薪问题,需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同时维护用人单位的正常管理秩序。
二、员工工伤期间离职怎么处理
员工在工伤期间离职,需按不同情况妥善处理:
若员工主动离职,应先确认其是否已完成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若已完成,员工可依法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离职时,用人单位需按规定支付相应待遇,不能因员工离职而拒绝支付。若尚未完成相关认定和鉴定,应告知员工可能存在的风险,建议其完成后再离职,以免影响自身权益。
若用人单位主动与工伤期间员工解除劳动关系,需注意合法性。一般情况下,工伤员工在停工留薪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需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作为赔偿金,并承担员工应享受的工伤待遇支付责任。
总之,无论是员工主动离职还是用人单位主动解除劳动关系,都应严格遵循法律法规,保障工伤员工的合法权益,避免产生劳动纠纷。
三、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不得认定工伤
以下几种情况劳动者不得认定为工伤:
一是故意犯罪。劳动者若因自身故意实施犯罪行为,如故意伤害他人、盗窃等,在此过程中受到伤害,不能认定为工伤。因为故意犯罪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不应由工伤保险来承担相应后果。
二是醉酒或者吸毒。醉酒或吸毒状态下,劳动者的认知和行为能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其在工作中因此发生的事故伤害,不能认定工伤。例如,醉酒后操作机器失误受伤,就不符合工伤认定条件。
三是自残或者自杀。劳动者故意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或者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不属于工伤范畴。这种行为通常是劳动者自身主观意愿导致,并非工作原因引发。
四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如果其他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某些情况下不得认定为工伤,也应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总之,工伤认定需严格依据法律规定,以确保公平公正。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员工工伤停工留薪一般是多久
●工伤导致的停工留薪怎么计算?
●员工工伤停工留薪后就可以辞退吗?
●员工工伤停工留薪期工资怎么发放
●职工因为工伤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几个月
●工伤期间停工留薪
●工伤停工留薪赔偿标准
●工伤导致的停工留薪怎么计算?
●职工发生工伤,停工留薪时间
●员工工伤停工留薪期怎么确定
●工伤期间员工辞职的后果
●工伤期间辞职怎么赔偿
●工伤期间辞职有赔偿吗
●员工工伤期间辞职
●工伤期间辞职了怎么办
●工伤的员工辞职有赔偿吗
●工伤期间辞职能赔偿吗
来源:中国法院网-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不得认定工伤,职工在什么情况下不认定为工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