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土地征收和租赁
土地征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家所有,并依法给予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被征地农民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的法律行为。
土地租赁是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将土地出租给他人使用,由他人支付租金的行为。在土地租赁中,土地的所有权不变,承租方仅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在约定的租赁期限内使用土地。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土地征收是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是所有权的转移;而土地租赁是土地使用权的让渡,土地所有权仍归原所有者。土地征收是一次性的行为,征收后土地用途通常由国家规划确定;土地租赁则是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行为,租赁期满后可根据约定或重新协商决定后续使用事宜。
二、什么条件下土地征收
土地征收需满足以下条件:
1.为了公共利益。这是土地征收的首要条件,公共利益包括国防和军事设施、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及扶贫搬迁等。只有确属公共利益需要,方可进行土地征收。
2.依照法定程序。包括规划、审批、公告、补偿等一系列法定程序,确保征收行为合法合规。规划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审批需经有权机关批准,如国务院或省级政府;公告要保障被征收人知情权,使其知晓征收事宜;补偿要公平合理,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3.给予合理补偿。对被征收人因土地征收而遭受的损失,包括土地价值、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等,要给予合理的货币补偿、产权调换或其他合法补偿方式,以保障被征收人的生活水平不降低。
三、什么是土地征收法律术语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并依法给予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被征地农民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的法律行为。
土地征收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公共利益性:征收土地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如建设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不能以商业开发等非公共利益目的进行征收。
2.法定程序:征收土地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公告、听证、审批等环节,以确保征收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3.补偿性:国家在征收土地时,应当依法给予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被征地农民合理的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
4.所有权转移:土地征收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国家依法取得土地的所有权。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什么是土地征收和租赁的区别
●什么是土地征收和租赁的关系
●土地征收和租用的性质
●什么是土地征收和租赁管理
●土地征用和租用有什么区别
●土地征用和租用
●征用土地和租用土地的区别
●什么是土地征收和租赁的关系
●土地征收与征用的含义
●土地租赁征收率
●什么条件下土地征收合法
●什么条件下土地征收补偿最高
●什么情况下可以征收土地
●土地征收哪些人可以享受土地补偿
●什么情况下征收土地不用补偿
●土地征收有几种情况
●怎样的土地才会被征收
●土地征收六种情形
●征收土地的条件
●什么情况下土地征地可以强行
来源:临律-什么是土地征收法律术语,土地征收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