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保证合同订立必须书面形式吗,未经债务人同意的保证合同是否有效

合同纠纷 编辑:朱伟

一、民法典保证合同订立必须书面形式吗

保证合同的订立并非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保证合同可以是书面形式,这是较为常见和规范的形式,能够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当发生纠纷时,书面合同可作为有力的证据。比如双方签订的专门的保证合同文书,或者在主合同中包含的保证条款等。

然而,保证合同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订立。当事人虽未订立书面保证合同,但一方以书面形式向相对人作出保证,相对人接收且未提出异议的,保证合同成立;主合同中虽然没有保证条款,但是保证人在主合同上以保证人的身份签字或者盖章的,保证合同也成立。

此外,当事人之间以口头形式约定保证相关事宜,且有其他证据能够证明保证合同存在的,同样可以认定保证合同成立。总之,民法典对保证合同的形式规定较为灵活,并非局限于书面形式。

二、未经债务人同意的保证合同是否有效

保证合同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未经债务人同意的保证合同,一般情况下是有效的。

从保证合同的性质来看,其是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主要是约束保证人和债权人的权利义务。保证合同的成立和生效,通常取决于保证人和债权人之间是否达成了真实、合法的意思表示,以及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生效要件。

对于债务人而言,虽然其未同意保证合同,但保证合同生效后,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并不必然加重债务人的债务负担。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保证人提供保证可能是基于自身意愿、与债务人的特殊关系等多种因素。

当然,如果存在欺诈、胁迫等法定的无效或可撤销事由,涉及保证合同的效力可能会受到影响。比如债权人与保证人恶意串通,损害债务人利益的,该保证合同应认定为无效。但在不存在这些特殊情形时,未经债务人同意的保证合同通常是有效的。

三、民法典主合同无效保证合同是否有效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主合同无效时,保证合同一般是无效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从合同的从属性角度来看,保证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从合同的效力通常依赖于主合同的效力,主合同无效,从合同一般也随之无效。这是基于保证合同的设立目的是为了保障主合同债权的实现,主合同都不存在有效基础,保证合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二)存在特殊情形。若法律另有规定,保证合同的效力可能不受主合同无效的影响。例如,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了独立担保条款,且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特殊条件,此时保证合同的效力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三)主合同无效导致保证合同无效后,保证人并非必然不承担责任。如果保证人对主合同无效存在过错,仍需根据其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一般是承担部分赔偿责任,赔偿范围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确定。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保证合同的订立

保证合同必须书面签订吗

民法典 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

保证合同规定

保证合同有效的要件

民法典中保证合同

保证合同的设立条件

保证合同必须书面签订吗

保证合同法律规定

保证合同的必备条款

未经债务人同意的担保合同

债务承担未经保证人同意

债权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

未经债权人同意的担保

未经债务人同意提供担保对追偿权的影响

未经债务人同意提供担保

债权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允许债务人转移

民法典 债权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

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转让债务

未经保证人同意加重主债务

来源:中国法院网-民法典主合同无效保证合同是否有效,主合同无效保证人如何承担责任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