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造假处理办法,档案造假违规调动到事业单位如何处理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穆彤慕

档案造假处理办法,档案造假违规调动到事业单位如何处理

大家好,由投稿人穆彤慕来为大家解答档案造假处理办法,档案造假违规调动到事业单位如何处理这个热门资讯。档案造假处理办法,档案造假违规调动到事业单位如何处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档案造假如何投诉

“自己为了当官发财伪造假学历,大肆收取所谓的‘感谢费’,沉迷于娱乐场所狂欢,这些丑陋行径实在难以启齿,更是令人唾弃……”日前,四川省纪委监委披露了四川省宝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沈雷严重违纪违法案相关情况。如今,沈雷通过学历造假给自己带来的虚假“风光”已全然褪去,留下的只有悔恨和自责。

档案记载着干部本人的基本信息、工作履历等,是党员干部成长轨迹的历史凭证,也是组织考察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如果在档案上造假,向组织提交假学历、假证明、假履历,从小的方面说,是个人道德品质出了问题,缺乏做人诚信;从大的层面讲,是漠视党规党纪,对党不忠诚、不老实。

干部档案造假本身就违反党的组织纪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不如实填报个人档案资料,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第三款规定,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第八十六条规定,在干部、职工的录用、考核、职务职级晋升、职称评聘、荣誉表彰,授予学术称号和征兵、安置退役军人等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违反有关规定为本人或者其他人谋取利益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弄虚作假,骗取职务、职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称号或者其他利益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党员干部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做到襟怀坦白,对党忠诚。现实中,个别党员干部利欲熏心、利令智昏,在“三龄两历一身份”上篡改造假、欺骗组织,其根源是对党不忠、心中无戒,想方设法找漏洞、走捷径,攫取名利,目的是为个人“挣面子、占位子、图帽子、捞票子”。这样的造假者不可能成为好干部,他们的初心使命绝非为民服务,更不会为民谋利,面对各种“糖衣炮弹”和“围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难免的。沈雷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利用学历造假钻了管理的漏洞,一时骗得组织信任。入职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大肆收受“红包”,最后更是来者不拒。再比如,“假干部”苟于洋从一般工作人员一路当到四川省平昌县政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是造假让他一步步走上了投机钻营、边升边腐的道路。

歪风不整,邪气必行。档案造假容不得半点姑息。要严格档案审核标准,严把档案材料入口,特别要加强对新收集档案的审核力度,在档案收集、鉴定、保管、利用过程中不徇私情、不走捷径,对疑点数据信息及时进行核实处理,不给档案造假提供任何“方便之门”。同时,加大对档案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一经查实,必须严厉惩处。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档案造假最怕三个证据

来源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原标题:《【廉政明德苑】小廉日记 | 档案造假不容姑息》

阅读原文

来源:甘肃司法行政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档案造假容易查出来吗

“自己为了当官发财伪造假学历,大肆收取所谓的‘感谢费’,沉迷于娱乐场所狂欢,这些丑陋行径实在难以启齿,更是令人唾弃……”日前,四川省纪委监委披露了四川省宝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沈雷严重违纪违法案相关情况。如今,沈雷通过学历造假给自己带来的虚假“风光”已全然褪去,留下的只有悔恨和自责。

档案记载着干部本人的基本信息、工作履历等,是党员干部成长轨迹的历史凭证,也是组织考察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如果在档案上造假,向组织提交假学历、假证明、假履历,从小的方面说,是个人道德品质出了问题,缺乏做人诚信;从大的层面讲,是漠视党规党纪,对党不忠诚、不老实。

干部档案造假本身就违反党的组织纪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不如实填报个人档案资料,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第三款规定,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第八十六条规定,在干部、职工的录用、考核、职务职级晋升、职称评聘、荣誉表彰,授予学术称号和征兵、安置退役军人等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违反有关规定为本人或者其他人谋取利益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弄虚作假,骗取职务、职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称号或者其他利益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党员干部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做到襟怀坦白,对党忠诚。现实中,个别党员干部利欲熏心、利令智昏,在“三龄两历一身份”上篡改造假、欺骗组织,其根源是对党不忠、心中无戒,想方设法找漏洞、走捷径,攫取名利,目的是为个人“挣面子、占位子、图帽子、捞票子”。这样的造假者不可能成为好干部,他们的初心使命绝非为民服务,更不会为民谋利,面对各种“糖衣炮弹”和“围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难免的。沈雷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利用学历造假钻了管理的漏洞,一时骗得组织信任。入职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大肆收受“红包”,最后更是来者不拒。再比如,“假干部”苟于洋从一般工作人员一路当到四川省平昌县政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是造假让他一步步走上了投机钻营、边升边腐的道路。

歪风不整,邪气必行。档案造假容不得半点姑息。要严格档案审核标准,严把档案材料入口,特别要加强对新收集档案的审核力度,在档案收集、鉴定、保管、利用过程中不徇私情、不走捷径,对疑点数据信息及时进行核实处理,不给档案造假提供任何“方便之门”。同时,加大对档案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一经查实,必须严厉惩处。

作者:孙现富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档案造假的后果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王奇)近日,经重庆市委批准,重庆市纪委监委对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杜晓阳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和监察调查。

看法新闻记者发现,在这个退休仅一个月就落马的官员罪状中特别提及,其借向主管单位移送个人档案之机,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32处。

近年来不断传出有官员为获提拔、享受更高待遇,“粉饰”自己的履历,从年龄到学历乃至工作经验,无不作假。而最终等待他们的,不仅是沦为公众笑柄,更有来自党纪国法的严惩。

高校院长篡改档案32处 还蚕食国家给学生的补助

近日,重庆市纪委监委发布消息,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杜晓阳被开除党籍。上一次,这个名字出现在公众视野还是在今年4月份,杜晓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从公开履历来看,仅在此一个月前,杜晓阳刚刚退休。

在最新通报中,杜晓阳被指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群众纪律,把党和国家对学生的有关资助政策当作自己的发财路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收受多名下属礼金。

她还违反组织纪律,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借向主管单位移送个人档案之机,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32处。

此外,杜晓阳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涉嫌受贿犯罪,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涉嫌贪污犯罪,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私分涉嫌私分国有资产犯罪。

5年间499人因档案造假被处理 有人除了性别全是假的

近年来,在落马官员身上查出档案造假的情况并不鲜见。新疆“首虎”、乌鲁木齐原市委书记栗智是首个被指年龄造假的省部级官员,中纪委通报其“档案造假、隐瞒本人真实年龄”。

“五假副部”卢恩光在年龄、入党材料、工作经历、学历、家庭情况等方面全面造假,甚至连卢恩光这个名字都是自己后来改的。

河北省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原副书记王亚丽,档案中除了性别是真的,其余信息全是假的,里面的90多枚公章,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假的。

自2014年以来,中组部出台了多项制度,并开展专项核查,整顿干部履历问题,防止“带病提拔”。

仅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间,各级组织人事部门通过调取原始户籍材料、学历学位认证、物证鉴定等方式查核了64.5万人的信息;针对档案材料不齐全不完整的问题,补充完善了2549万份材料。

据《人民日报》消息,在共计12轮中央巡视中,抽查2.5万多份干部档案,查核5.3万多名干部的提拔任用材料,对499名存在档案造假问题的干部依规依纪作出处理。

截至2017年的数据,仅河北省衡水一地,就有97人因不符合任职资格条件未予批复,69人因“三龄两历一身份”存疑、档案涂改涉嫌造假等原因暂缓批复或未予批复;33名干部因举报反映被暂缓提拔。

篡改学历成“新宠” 原副省长街头买“北大毕业证”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其中第八条第四款明确提出,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这条规定的出台,让部分官员将粉饰履历的内容从修改年龄、注水工作经验,转移到在学历、职称上动歪脑筋。

深圳市前副市长许宗衡,接受调查后被发现是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而这是个十足的野鸡大学文凭。

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东窗事发后,学历造假的真相也随之公开,其档案中的“北京大学函授毕业证书”和“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证书”原来是从街头小贩处购买的,北大还曾专门为此澄清过。

曾经的明星市长、广东中山市原市长李启红,在2009年落马后被媒体曝光,只有小学文凭的她,却拥有广东省委党校的研究生文凭。从她各种场合的讲话来看,只要不是秘书起草的讲稿,她都语无伦次,经常不知所云。

山西河津住建局原局长薛新民11次篡改档案,在招工、转干、入党、升职和户口登记等过程中,先后填报不同的出生日期和参加工作时间,只是小学毕业的他伪造学籍档案,谎称本科毕业。

安监总局原局长帮他人编造履历 结果给自己添罪证

2017年2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原局长杨栋梁因贪污受贿一审被判有期徒刑15年。

在此半年前,中组部通报了5起干部人事档案造假典型案例,杨栋梁的名字赫然在列,他曾插手两起档案造假案。

通报称,杨栋梁前后花了3年时间,帮一名企业主之子伪造档案,从天津调到国家安监总局担任自己的秘书。

2012年,杨栋梁应私营企业主叶宝林请托,将其儿子叶玉鹏从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借调到安监总局值班室。2014年2月,已经调离天津、担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的杨栋梁在明知叶玉鹏档案中年龄、履历造假的情况下,“派人多次赴天津协调处理叶玉鹏档案问题”。

最终,叶玉鹏档案的出生日期被明确为1976年,入伍经历被删去,其档案履历伪造为天津政法学院学生、天津市交管局交警、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三部分。同年7月,杨栋梁将其调入安监总局,9月,提拔为办公厅保密处副处长。

此后,杨栋梁违反省部级领导干部秘书管理规定,明知叶玉鹏学历不符合担任秘书的要求(按规定必须具备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条件),仍弄虚作假,“名义上经报中央组织部同意安排安监总局政策法规司一名干部作为其秘书,实际秘书工作却由叶玉鹏承担”。其间,杨栋梁收受叶宝林巨额财物。

2015年10月,中纪委在通报杨栋梁被“双开”的消息时,也提到了“违规选用秘书并收受财物”。

此外,从2000年7月开始,杨栋梁受原同事周梅谦请托,向时任天津市经委副主任的狄俊霞等人打招呼,将周梅谦的女儿周涤安排到华泽公司财务部担任会计,并指使狄俊霞伪造周涤担任华泽公司财务部部长任职经历,违规将时为普通企业职工的周涤调入天津市国资委。

而2000年7月时,杨栋梁正担任天津市委工业工委副书记、市经委主任。2001年3月起,升任天津副市长一职。

受到杨栋梁“提拔”后,周涤先后担任天津市国资委经营预算处副处长、处长,财务监督与经济运行处处长,总会计师(副厅级)。2015年12月,狄俊霞、周涤因档案造假问题,被天津市纪委立案检查。

任前与调动期造假高发 涂改、伪造档案可追刑责

曾有媒体统计,官员档案造假主要集中在“三龄两历一身份”,即年龄、工龄、党龄,学历、经历,身份信息。尤其是年龄、学历等“硬杠杠”,因为在干部提拔任用过程中作用较大,更是需要重点盯防,以免有人档案造假。

从以往案例来看,档案造假的时间节点,一是干部选拔任用前后,二是干部工作跨区调动期间。

篡改档案将面临怎样的惩处?2016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六十七条明确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一)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不报告、不如实报告的;

(二)在组织进行谈话、函询时,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的;

(三)不如实填报个人档案资料的。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隐瞒入党前严重错误的,一般应当予以除名;对入党后表现尚好的,给予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此外,我国《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根据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属于假公济私者,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涂改、伪造档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岁参加工作14岁入党” 官员信息公示也有“风险”

近年来,随着官员信息公示的逐步落实,也让眼尖的网友发现了猫腻,例如“10岁参加工作”“14岁入党”之类的蹊跷,即便在官方给予“录入错误”的解释后也难以平复公众的质疑。

2017年11月19日,山西太原市委组织部在《太原日报》发布68名拟任职干部任前公示。其中显示,太原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新闻宣传处处长张立军10岁参加工作、14岁入党,引发社会质疑。

当日下午,太原市外宣办工作人员表示,此系工作人员失误,造成电脑信息录入错误,已经改正并重新公示。

2017年7月31日,河南周口郸城县副县长殷雪明简历被网民截图发布网上,出生年月显示为“1969年2月出生,1984年1月参加工作”,根据换算,殷雪明参加工作时只有15岁,用人单位也因此被调侃“涉嫌使用童工”。

郸城县政府办解释,个人简历是由殷雪明本人提供的,不排除在录入时出现差错。随后,殷雪明在政府官网上的出生年份被改为1967年。

干部任前公示,作为组织面向社会的一项重要的信息公开本是一件应该认真对待的事情,有关的工作人员必须细致谨慎,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而对待履历存疑的官员,绝不能轻松地以“录入错误”进行搪塞。作为政府信息公开部门以及负责干部任免的相关机构应严格审查,一旦发现履历造假,必须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若仅是录入人员的疏忽,也应遵照作风懒散、工作不仔细追究相关责任。

只有在信息公示这件事上严格把关,并用完备的制度形成震慑,才能从源头杜绝履历造假的发生,以防后患。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档案造假处理办法,档案造假违规调动到事业单位如何处理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