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销项是什么意思,增值税的进项和销项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由投稿人凤岚子来为大家解答工程销项是什么意思,增值税的进项和销项是什么意思这个热门资讯。工程销项是什么意思,增值税的进项和销项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进项和销项是什么意思
新华社南京12月9日电(记者朱国亮)在打击涉税犯罪“百城会战”专项行动中,南京市公安局新近破获一起典型“暴力虚开”案,犯罪嫌疑人成立60余家公司,专门对外虚开发票,致国家税收损失6000余万元。
据南京市公安局近日披露的信息,2015年12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刘某通过招聘嫌疑人沈某、葛某等人,注册成立60余家公司,在无实际经营的情况下,向税务机关购领增值税专用发票共计1810份、空白增值税普通发票共计480份,并将上述发票虚开至国内30个省(自治区、市)的780家单位,价税合计3.4亿元,税额6000余万元。
南京市公安局相关办案人员介绍,所谓“暴力虚开”是指虚开企业未编造任何“经营行为”,而是简单粗暴地对外虚开增值税发票。这些企业在短期存续领票开票之后,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进行申报即走逃失联。刘某虚开发票案正是典型的“暴力虚开”,其注册成立的60余家公司无生产经营地址、无生产经营能力,所有销项增值税专用发票均为虚开。
项目销项是什么意思
折扣销售和销售折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要混淆了。上篇讲的是折扣销售中的纳税筹划,本篇讲销售折扣中的纳税筹划。基于增值税的13个企业纳税筹划,学会其中一二,不但可以帮助你的企业节税增利,还可以使你的财税实操技能得到较大提升。
6. 销售折扣中的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思路
销售折扣,是指企业在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的行为发生后,为了尽快收回资金而给予债务方一定的价格上的优惠的形式。销售折扣通常采用3/10、1/20、N/30等符号。这三种符号的含义是:如果债务方在10天内付清款项,则折扣额为3%;如果在20天内付清款项,则折扣额为1%;如果在30天内付清款项,则应全额支付。由于销售折扣发生在销售货物之后,本身并不属于销售行为,而为一种融资性的理财行为,因此销售折扣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企业应当按照全部销售额计缴增值税。销售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从企业税负角度考虑,折扣销售方式优于销售折扣方式。如果企业面对的是一个信誉良好的客户,销售货款回收的风险较小,那么企业可以考虑通过修改合同,将销售折扣方式改为折扣销售方式。
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令第134号公布,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根据2017年11月19日《国务院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和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第50号令,根据2011年10月28日《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修订)。
纳税筹划图3-6
纳税筹划案例【例3-7】
企业与客户签订的合同约定不含税销售额为100000元,合同中约定的付款期为40天。如果对方可以在20天内付款,将给予对方3%的销售折扣,即3000元。由于企业采取的是销售折扣方式,折扣额不能从销售额中扣除,企业应按照100000元的销售额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这样,增值税销项税额:100000×16%=16000(元)。请提出该企业的纳税筹划方案。
筹划方案
该企业可以用两种方法实现纳税筹划。
方案一:企业在承诺给予对方 3%的折扣的同时,将合同中约定的付款期缩短为 20 天,这样就可以在给对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将以上折扣额与销售额开在同一张发票上,使企业按照折扣后的销售额计算销项增值税,增值税销项税额:100000×(1-3%)×16%=15520(元)。这样,企业收入没有降低,但节省了480元的增值税。当然,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如果对方企业没有在20天之内付款,企业会遭受损失。
方案二:企业主动压低该批货物的价格,将合同金额降低为 97000元,相当于给予对方3%折扣之后的金额。同时在合同中约定,对方企业超过20天付款加收3480元滞纳金(相当于3000元销售额和480元增值税)。这样,企业的收入并没有受到实质影响。如果对方在20天之内付款,可以按照97000元的价款给对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计算15520元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如果对方没有在20天之内付款,企业可向对方收取3000元滞纳金和480元增值税,并以“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100000元计算销项增值税,也符合税法的要求。
(未完待续)
本文由共享会计师收集整理,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话费销项是什么意思
我们的招标控制价和投标报价都不能报出来,这就是痛点。作为造价的高级管理人员就要破解痛点,破解原理有以下五个公式。
第一个公式,一个工程项目的造价在过去的营业税下,工程造价=(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规费)+利润+税金人材机是直接费,管理费加规费是间接费,再加上利润,再加上税金,过去的工程造价,工程的税金是一个综合税,包括了营业税、附加税费。
我们把第一个公式里的人材机管理费规费合成一大项,叫利税前费用,也就是利润和税前费用,利税前费用又叫做成本,是施工成本,不是业主成本,过去营业税下的税金包括:应纳的营业税额和附加税费两项。附加税又包括三项:城乡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
看第二个公式,工程造价=利税前费用+利润+(应纳税额+附加税费)
第二个公式的话我们是按营业税讲的,但是从2016年5月1日营业税全部取消改成增值税,就不能再用营业税了,那么在增税下投标人报价时、招标人计算招标控制价时,供应商身份定不下来,人材机,尤其材料和设备的进项税率也不能定下来,定不下来,无法报价,就把定不下来无法报价的材料、设备中的进项税暂时分离出来放到这个地方,叫做利税前除税价款,也就是把无法确定的进项税从材料单价和设备单价中暂时分离出来,组成一大项叫做进项税,后面的仍然不变,就变成第三个公式:工程造价=(利税前除税价款+进项税额) +利润+(应纳税额+附加税费)
在增税下和第二个公式没有实质性差异。在第三个公式有两个项目和增值税有关,一个应纳税额,一个是增税进项税额。我们把第三个公式里面凡是与增税相关的两个项目合成一项放到一块。
那么这样的话就得出四个公式:工程造价=利税前除税价款+附加税费+利润+(应纳税额+进项税额)
工程造价等于利税前除税价款加上附加税费加上利润再加上凡是与增税相关的两项,一个叫应纳增值税一个叫进项税额。
这个时候,第四个公式和第三个公式没有实质性的差异。补充背景知识,增值税下有三个概念,通常所说的增税是一个广义的词,具体有三个词,第一个叫应纳增值税额,第二个叫做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第三个叫做应纳增值税进项税额。这三个词的关系就是用应纳增税额等于应纳增税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这个稍稍做一下变化,就是应纳增值税额加上进项税额等于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再回到第四个公式。应纳增值税额加上进项税额等于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就变成了第五个公式:工程造价=利税前除税价款+附加税费+利润+销项税额
第五个公式是说在增税下业主方在计算招标控制价,投标人编制报价,一个工程项目造价等于项目的利税前费用,也就是人材机管理费加规费再加附加税费加利润,再加上增税销项税额。今后在计价时,我们记住的通通是增值税销项税额,而不是增值税额。
总结两句定例,我们工程造价业,增税之后计价的两个定例;
第一句话,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是说不管你是业主方编制招标控制价。还是投标人编制报价,还是合同价的谈判,还是开工后的变更计价,索赔计价,价款调整价还是施工的支付计价,还是最后的竣工结算的审计,还是人民法院对造价纠纷的判决。不管是什么,计算造价时计入造价的统统是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不是增值税额。
第二条定例,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基数,人材机,通通按不含税来计入,不含可抵扣的进项税来计入。这就是我们增税下的破解原理。
我们新形势,新政策下招标人计算招标控制、投标人计算报价项目的造价怎么算,看这个公式就好理解了.今后一个项目的工程造价等于,税前工程造价乘上(1+9%),1就是税前净造价,9%就是计入造价的增税销项税额。
其中税前造价等于利税前除税价款加上利润,而利税前除税价款等于人工除税,材料除税,企业管理费。
这次国家把附加税费,并到企业管理费里面了再加规费。那么国家给的顶层设计的公式也好理解了。
我们再分析一下刚刚的第五个公式;
增值税下一个项目造价等于利税前除税价款加上附加费,加利润再加销项税额,把无法计算的应纳增税额和进项税额换成销项税额后,我们可以计算了。
利税前除税价款就是除税人材机管理费加规费再加附加税费加上利润。前三项之和是真正的税前净造价,税前净造价我们又叫做税前净销售额,而税前净销售额,正好是后面销项税额的计算基数。销项税额等于税前净销售额乘以销项税率,投标报价时进项税无法确定,但是销项税率一定是可以确定的,施工企业一定是一般纳税人,所以我们一定可以确定下来增税销项税率为9%。
所以工程计价通过价税分离的方式就能编制好工程预算。
维修销项是什么意思
小规模纳税人注意!有销无进可能触发税务局的风险提醒,你要怎么办?
你的企业是一位小规模纳税人吗?你是否经常在购进货物或服务时不索取发票,认为只要控制销售额在免征额以下就可以不用交增值税?如果是这样,你可要警惕了!税务局已经开始对这种情况进行严查,你的企业可能会面临很大的涉税风险!
有销无进,就是指小规模纳税人只有销项发票,没有进项发票。也就是说,他们在购进货物或服务时,没有取得有效的增值税发票或其他合规凭证,而只在销售时开具增值税发票。
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以下几种场景:
小规模纳税人为了节省成本,从没有开票资质的供应商处购买货物或服务;
小规模纳税人为了避免增值税抵扣链条的打断,从其他小规模纳税人处购买货物或服务;
小规模纳税人为了钻政策空子,注册多个公司来开具发票,而没有实际的业务活动;
小规模纳税人为了简化流程,从个体户或自然人处购买货物或服务。
有销无进有什么风险?有销无进看似可以节省成本和时间,但实际上却隐藏着很大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风险:
1、涉嫌虚开发票
如果小规模纳税人没有真实的业务活动,只是为了享受免征政策而开具发票,那么就可能被税务局认定为虚开发票。虚开发票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会被没收违法所得和处以罚款,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2、不能税前扣除
如果小规模纳税人没有取得进项发票或其他合规凭证,那么他们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就不能将相关的成本费用作为税前扣除项目。这样就会导致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增加,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
3、可能面临罚款
如果小规模纳税人在经营活动中不依法取得发票或其他合规凭证,那么就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这种情况可能会被责令改正,并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
4、自身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如果小规模纳税人在购进货物或服务时没有取得发票或其他合规凭证,那么他们就无法证明自己的权益。如果后期出现货物质量问题或服务纠纷等问题,他们就难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何应对有销无进?为了应对有销无进的风险,小规模纳税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选择供应商
小规模纳税人在购进货物或服务时,应该尽量选择有开票资质的供应商,避免从没有开票资质的供应商处购买。如果必须从没有开票资质的供应商处购买,应该要求其提供其他合规凭证,如收据、合同等。
2、及时索要发票
小规模纳税人在购进货物或服务时,应该及时向供应商索要有效的增值税发票或其他合规凭证,并保存好相关的原始凭证。如果供应商拒绝或延迟开具发票,应该及时向税务局举报。
3、合理安排业务流程
小规模纳税人在开展业务活动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业务流程,避免出现有销无进的情况。例如,如果是从事建筑安装服务,在施工阶段提供时,适用9%或11%(取决于建筑物类型)的增值税率;而在竣工验收后提供时,则适用3%或5%(取决于纳税人身份)的征收率。因此,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在竣工验收后才收取服务费,以便享受较低的征收率。
4、遵守法律法规
小规模纳税人在经营活动中,应该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按照规定的期限、顺序、栏目、联次等开具发票,并按照规定的时间、方式、内容等进行纳税申报和报送资料。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小规模纳税人有销无进的概念、风险和应对方法。有销无进是指小规模纳税人只有销项发票,没有进项发票,这种情况可能会触发税务局的风险提醒,导致涉嫌虚开发票、不能税前扣除、可能面临罚款和自身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等风险。
为了避免这些风险,小规模纳税人应该合理选择供应商,及时索要发票,合理安排业务流程,并遵守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涉税风险,保障自身权益。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工程销项是什么意思,增值税的进项和销项是什么意思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