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区人口2024最新数据,苏州市区人口数量
大家好,由投稿人汤明来为大家解答苏州市区人口2024最新数据,苏州市区人口数量这个热门资讯。苏州市区人口2024最新数据,苏州市区人口数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苏州市区人口2025总人口数多少万
苏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经济实社会发展程度处于全国前列。2020年苏州市GDP总量高达20170.5亿元,是我国第六经济强市,经济实力长期稳压省会南京领跑江苏省。
苏州不仅是江苏省第一经济强市,还是江苏省第一人口大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苏州市常住人口为1274.83万人,是江苏省唯一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特大城市。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近十年苏州新增人口2288372人,人口增长率为21.88%,平均每年增加22.9万人,苏州的人口增量及人口增幅均位居江苏省第一。
苏州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66万人,女性人口为609万人,男女人口比例为52.22:47.78,总人口性别比为109.29。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0-14岁人口占比为13.55%,15-59岁人口占比为69.49%,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6.9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2.44%,人口老龄化程度为江苏省最低,因此苏州是一座相对比较“年轻”的城市。
苏州市总面积8657.32平方千米,下辖5个市辖区(姑苏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4个县级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共计9个县级行政区,另设有苏州工业园区1个功能区,以下为苏州各区县的人口分布情况。
昆山市常住人口为209.25万人,是苏州市常住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县。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1644860人相比,十年间昆山市人口增加447636人,人口增长率为27.21%,平均每年增加人口4.48万人。
昆山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13706人,女性人口为978790人,男女比例为53.22:46.78;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0-14岁人口占比15.29%,15-59岁人口占比72.40%,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2.3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8.79%,总体来看昆山市是一座“年轻”的城市。
常熟市常住人口为167.71万人,是苏州市面积最大的区县,经济体量也极为可观,在苏州10个区县中排名第四。吴江区常住人口为154.5万人,十年新增人口271143人,人口增长率达21.28%,平均每年增加2.71万人。
张家港市常住人口为143.2万人,十年新增人口185282人,人口增长率为14.86%,平均每年增加1.85万人。吴中区常住人口为138.9万人,十年新增人口231852人,人口增长率为20.04%,平均每年增加2.32万人。
苏州工业园区常住人口为113.39万人,十年新增人口438573人,人口增长率高达63.07%,平均每年增加4.39万人。工业园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87651人占51.82%,女性人口为546276人占48.18%;0-14岁人口占比16.15%,15-59岁人口占比71.38%,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2.4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8.49%。
姑苏区常住人口为92.41万人,十年间人口减少30506人,是苏州市唯一常住人口减少的区县。作为苏州市面积最小的区县,姑苏区的经济实力也最弱,2020年姑苏区GDP总量仅819.9亿元。
相城区常住人口为89.11万人,十年新增人口19.81万人,人口增长率为28.59%,平均每年增加1.98万人。虎丘区常住人口为83.25万人,十年新增人口260428人,人口增长率达45.52%,平均每年增加2.6万人。太仓市常住人口为83.11万人,十年新增人口119259人,人口增长率为16.75%,平均每年增加1.19万人。
苏州10个区县中,昆山市常住人口高达209.25万人,GDP总量高达4276.8亿元,属于独一档的存在;有5个区县的常住人口介于100—200万人,有4个区县的常住人口介于80—100万人,总体来看人口分布较为均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仅有姑苏区人口为负增长,其余9个区县人口均为正增长,人口的持续增长也是苏州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大利好。
对于苏州10区县的人口分布,你如何看待?
苏州市区人口密度
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之外,有哪些普通地级市人口总量比较多呢?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截至2021年,我国共有10个普通地级市的常住人口超过900万人,比上一年少1个,其中苏州、临沂和东莞超过1000万人,温州超越南阳升至第四,潍坊超过邯郸上升至第七;从区域分布来看,这10个城市主要来自长三角、珠三角和黄淮海大平原。
三城超千万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2021年我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地级市分别是苏州、临沂、东莞、温州、南阳、佛山、潍坊、邯郸、保定和徐州,这10个城市常住人口均超过900万人。
其中,苏州以1284.78万人位居榜首,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位列第十。与人口相对应的是,苏州也是唯一一个GDP总量位居全国所有城市前十名的普通地级市。
苏州2021年GDP达到了22718亿元,比地级市第二名无锡多了8000多亿,在地级市中遥遥领先,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位列第六,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四个一线城市和直辖市重庆,苏州也被称为“最牛地级市”。
在收入方面,2021年苏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8万元,紧追广深两大一线城市,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居第五。
人口净流入是指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就说明该城市人口处于净流入,反之则为净流出。一般而言,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第一财经记者梳理显示,目前苏州的净流入人口高达522.67万人,位居全国所有城市第七位。
苏州之后,山东的临沂市2021年常住人口是1101.95万人,城镇化率是55.97%。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近黄海,南邻苏北。公开资料显示,临沂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是物流周转中心和商贸批发中心。
“世界工厂”东莞以1053.68万人位居第三,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东莞的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4259人,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级市。
面积仅2474平方公里的东莞,在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出口贸易的发展,东莞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形成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大量人口流入,目前东莞的净流入人口高达775万人。
民营经济大市温州2021年常住人口超越南阳,上升至地级市第四位。日前,《温州市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发布,显示到2025年,温州常住人口将力争达到1000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0万人,引入高校毕业生60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0%;同时,人口分布更趋合理,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到2030年,“千万级常住人口城市”地位更加巩固。到2035年,“千万级常住人口城市”优势更加凸显。
杭州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对第一财经分析,要达到1000万的人口目标,对温州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因为当前即使是杭州这样的中心城市,人口增长也有大幅的放缓和调整。所以未来温州人口增长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汤海孺说,温州未来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更多发挥其在所在区域的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未来温州中心城市的能级和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这个提升不光是在温州范围内,而且要突破行政边界。
温州之外,前十名中,另一个常住人口名次上升的地级市是潍坊,虽然去年潍坊人口只增加了1万多人,但总量超越了邯郸,升至地级市第七位。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潍坊GDP总量位居全国所有城市第35位,比上一年度上升了4位。潍坊拥有潍柴、晨鸣、歌尔等众多上市公司。在2017年至2020年山东遴选出的37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中,潍坊拥有57家,位列山东16个地市的第一名。
黄淮海平原集中
从区域分布来看,这10个城市主要来自长三角、珠三角和黄淮海大平原。其中来自黄淮海地区的城市最多,包括南阳、邯郸、保定、徐州、潍坊和临沂。
此外,前10名之外的一些人口大市,也来自这一区域。比如河南的周口,虽然去年常住人口跌破了900万,但仍有885.3万人。菏泽、济宁、阜阳也都是常住人口超过800万的大市。其中,位于皖北地区的阜阳有817.1万人,邻近的地级市亳州2000年正式脱离阜阳成立地级市,两地常住人口合计超过了1500万人。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黄淮海地区平原面积大,农业生产条件好,人口密度比较大,一些地方每平方公里的人口超过1000人,而且地级市又下辖很多县,这样就更容易形成人口大市。
例如,目前南阳有2个市辖区、10个县和1个县级市;邯郸有6个区、11个县、1个县级市;周口下辖2个区、7个县和1个县级市。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口大市中,有不少城市的常住人口明显减少。比如2021年南阳常住人口减少8.6万人,邯郸常住人口减少4.8万人,保定减少了5.1万人,徐州减少了5.54万人。位居地级市人口第11名的周口,2021年常住人口跌破了900万大关,减少了16.6万人。
不过,牛凤瑞认为,这些城市的人口减少,只是作为建制市概念即行政区划内的人口减少,并不等于市区人口在减少。这些城市往往下辖的农村地带较大,农村人口比较多,人口外流的主要是下辖的农村地带,这些人口有一部分向东南沿海发达地级以及所在省份的省会城市等地转移,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口要就近城镇化,流入到所在地级市的市区,因此未来这些人口大市市区人口规模上升的空间仍比较大。
牛凤瑞说,一般来说,中心城市、大城市以服务业为主,相比之下,制造业需要较多的土地,人口大市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比较丰富,因此这些城市应该要立足于制造业,充分发挥自身的劳动力等优势,发展一些对劳动力需求比较大的产业,加快就近城镇化进程。
苏州市区人口2024
苏州和杭州常常被放在一起对比,是因为它们同处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相近,经济都很发达,在文化、历史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对比能更好地发现各自的优势和特色。
从人口和GDP来看,苏州的常住人口比杭州略多。2023年,苏州GDP为2.46万亿,位居全国第六,杭州为2万亿,排名全国第八。
发展潜力上,苏州和杭州各有千秋。苏州工业基础极为雄厚,是全球知名的制造业基地,像苏州工业园区汇聚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外资企业。2023年苏州R&D经费投入达到1055亿,投入强度为4.1%。未来,苏州将继续在高端制造业、智能制造等领域发力,随着工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有望成为全球更具影响力的高端制造业基地。杭州则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领域优势明显,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带动了整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杭州还是浙江的省会,在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也十分发达,拥有浙江大学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人才引进政策方面,苏州和杭州都有各自的优惠措施。苏州对顶尖人才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项目资助,对领军人才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的项目资助。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人才提供购房补贴、租房补贴等。比如,博士来苏工作,可享受每月2000元的租房补贴等。杭州实施“全球引才十条”等政策,对顶尖人才及其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的项目资助。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安家补助。对新引进的应届博士研究生,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5万元,还有租房补贴等。
旅游吸引力上,苏州和杭州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苏州以古典园林和水乡风情闻名于世,拙政园、留园等园林精致典雅,还有周庄、同里等水乡古镇,充满了江南韵味,每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感受传统文化和水乡风光。杭州则以西湖为代表,西湖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周边还有灵隐寺、岳王庙等众多历史文化景点。此外,杭州的西溪湿地、千岛湖等自然景观也独具特色,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互联网产业发展上,杭州无疑更为突出。杭州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重要基地之一,除了阿里巴巴,还有网易等众多知名互联网企业,在电子商务、数字金融、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产业生态链,吸引了大量互联网人才和相关企业。苏州的互联网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工业互联网、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苏州也在积极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集群,推动互联网产业与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但整体规模和影响力与杭州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商业活跃度方面,苏州和杭州都非常高。苏州有众多繁华的商业街区,如观前街等,商业品牌丰富,消费市场庞大。苏州的制造业发达,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商业发展,各类专业市场和贸易展会频繁举办。杭州的商业则更加多元化和时尚化,武林广场、湖滨银泰等商圈人气旺盛,是年轻人的购物和休闲胜地。杭州的电商产业发达,线上商业规模巨大,同时,线下商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等发展迅速,商业氛围十分浓厚。
总的来说,苏州和杭州在不同领域各有优势,未来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都有很大的潜力,它们也将继续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贡献重要力量。
苏州市区人口总数2023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部署,杭州市以2024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在抽中的412个村级调查样本开展了5‰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24年杭州市常住人口主要数据情况如下:
常住人口
20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262.4万人,与2023年末常住人口1252.2万人相比,增加10.2万人。
城乡构成
20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为1070.2万人,乡村人口为192.2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为84.8%,与2023年相比,上升0.6个百分点。
性别构成
20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657.3万人,占总人口的52.1%;女性为605.1万人,占总人口的47.9%。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8.6。
年龄构成
20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57.0万人,占总人口的12.4%,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15-59岁的人口为847.2万人,占总人口的67.1%,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58.2万人,占总人口的20.5%,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7.2万人,占总人口的14.0%,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
自然增长状况
2024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为7.5‰,死亡率为5.2‰,自然增长率为2.3‰;与2023年相比,出生率上升0.8个千分点,死亡率下降0.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上升1个千分点。
各区、县(市)主要数据
2024年末杭州分区、县(市)人口情况
来源:杭州发布
编辑:麻薯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苏州市区人口2024最新数据,苏州市区人口数量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