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欺诈和违约区别
合同欺诈和违约存在以下区别:
(一)性质不同
1. 合同欺诈是一种违法行为,欺诈方在订立合同时故意隐瞒真相或者虚构事实,目的是骗取对方的信任从而订立合同,非法获取利益,这种行为损害的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第三人利益等社会公共利益,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
2. 违约是一种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是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情况,违约主要涉及的是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责任关系。
(二)主观方面不同
1. 合同欺诈中欺诈方主观上具有欺诈的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积极追求这种结果发生,并且希望通过这种欺诈行为获取非法利益。
2. 违约方不一定有欺诈的故意,可能是由于客观原因导致无法履行合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例如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等。
(三)法律后果不同
1. 合同欺诈的法律后果较为严重,如果构成犯罪要承担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也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并且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或者可撤销。
2. 违约主要承担的是违约责任,如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
二、合同欺诈和违约的区别
合同欺诈和违约存在以下区别:
**(一)概念方面**
1. 合同欺诈是指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欺诈方具有欺骗的故意,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例如,卖方故意虚构产品的性能,以次充好来欺骗买方签订买卖合同。
2. 违约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违约方不存在欺骗的故意,只是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比如,买卖合同中卖方未按时交货或者交货数量不足。
**(二)法律后果方面**
1. 合同欺诈属于可撤销合同的情形,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合同,并且欺诈方要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可能还涉及刑事责任。
2. 违约的法律后果主要是违约方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如果合同约定了违约金,违约方可能要支付违约金。
三、合同欺诈后果严重
关于因合同欺诈行为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受欺诈方有权利向法院申请撤销存在欺诈因素的相关合同,并且对于因该欺诈行径而获得的不当利益应当依法予以退还给受害者;其次,若考虑到返还难度等因素,那么应当根据公平合理的原则进行裁定并给予相应的赔偿;最后,如果是因为欺诈方的过失行为而引发了额外的损失,同样也需要对此承担起相应的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
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六条
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
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合同欺诈和违约区别在哪
●合同欺诈与违约的区别
●违约与欺诈
●合同欺诈定义
●合同违约和合同欺诈
●合同欺诈与违约责任
●合同欺诈的后果
●合同欺诈与违约的区别
●合同欺诈违约金赔偿
●合同欺诈的认定及赔偿
●合同欺诈和违约的区别在哪
●合同欺诈和违约的区别和联系
●合同欺诈与违约的区别
●合同欺诈定义
●合同欺诈的后果
●违约与欺诈
●合同违约和合同欺诈
●合同欺诈与违约责任
●合同欺诈后的违约责任
●合同欺诈违约金赔偿
来源:头条-合同欺诈后果严重,合同欺诈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