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司法认定和量刑标准,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违反反恐法吗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邵桂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本罪是指故意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编造行为不仅包括完全凭空捏造的行为,而且包括对某些信息进行加工、修改的行为。传播是指将虚假恐怖信息传达至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行为,向特定人传达且怂恿其向其他人传达的行为,也应认定为传播。编造与传播行为,只有造成了扰乱社会秩序的结果时,才成立犯罪。编造与传播行为必须出于故意;以为是真实信息而传播的,不成立本罪。“恐怖信息”不是泛指任何令人恐怖、令人害怕的信息,而是指由恐怖活动或恐怖分子引起的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之类的信息。例如,谎称在民用航空器或者火车上安放有爆炸装置的,属于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但传播即将发生地震、即将爆发严重传染病等虚假信息的,不成立本罪。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对本条中段所规定的“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不能作形式的理解,而是要作实质的判断。例如,甲在私人电脑上输入或者在笔记本上书写“某大型商场将于某年某月某日晚8时发生特大爆炸事件”的文字时,不可能成立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只有将这种虚假恐怖信息传达给他人时,才可能成立本罪。否则,将意味着写日记之类的行为也成立犯罪。换言之,虽然本条规定的“编造”行为侧重于捏造虚假恐怖信息,“传播”行为侧重于散布虚假恐怖信息,但仅有捏造事实的行为不可能成立本罪。那么,法条为什么分别规定编造与传播行为呢?我们的回答是,在行为人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的场合,即使只向特定人或者少数人传达所编造的虚假恐怖信息,也有可能成立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则要求行为人故意向不特定人或者多数人传达虚假恐怖信息。

成立本罪,以发生“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结果(如引起了公众的严重恐慌,导致公安机关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排除虚假物质或者消除影响等)为要件。单纯使特定人员产生

恐惧心理的恐吓、胁迫行为,没有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不能认定为本罪。例如,甲向公安机关或相关人员声称:“如果不解决我的问题,我就在超市安放炸弹。”“如果不解决我的问题,我就炸掉公安局大楼。”这种行为并不成立本罪。一方面,编造虚假恐怖信息,是指捏造已经存在的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而不是某人的内心想法。甲只是向公安机关或相关人员表示了其内心的想法,充其量属于犯意表示,而且所表达的未必是真实犯意。既然向他人表达真实犯意的行为不受刑罚处罚,那么,向他人表达未必真实的犯意的行为更不值得科处刑罚。另一方面,成立本罪以扰乱社会秩序为前提,亦即,由于多数人直接或者间接知道了行为人所编造、传播的恐怖信息,进而造成多数人的生活、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或者引起社会大众心理恐慌时,才能成立本罪。但上例的甲只是声称自己要在超市安放炸弹或者要炸公安局大楼,没有谎称已经向超市或者公安局大楼投放炸弹,即使行为使得公安机关采取紧急措施排查、排爆,也不符合扰乱社会秩序的要求。换言之,如果甲谎称“我已在某超市安放了炸弹”,则可能构成本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9月18日《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恐怖信息案件解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1)致使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影剧院、运动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秩序混乱,或者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的;(2)影响航空器、列车、船舶等大型客运交通工具正常运行的;(3)致使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厂矿企业等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断的;(4)造成行政村或者社区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5)致使公安、武警、消防、卫生检疫等职能部门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的;(6)其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

根据刑法第291条之一第1款的规定,犯本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

社会秩序,同时又构成其他犯罪的,属于想象竞合,从一重罪处罚。

(袁长伦,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律师,律师办理黑恶势力案件督导办公室副主任,西北政法大学刑法学硕士,退休法官)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案例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犯罪属于什么犯

简述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事件信息处罚

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违反反恐法吗

制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构成要件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司法解释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犯罪属于什么犯

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事件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