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残疾证评定标准,二级残疾证可以享受国家哪些政策
大家好,由投稿人吴同来为大家解答二级残疾证评定标准,二级残疾证可以享受国家哪些政策这个热门资讯。二级残疾证评定标准,二级残疾证可以享受国家哪些政策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级残疾证一月领多少钱
“生活不易,但国家从未忘记困难群体。” 这句话对于二级残疾人来说,绝不是空谈。2025年低保政策再次优化,符合条件的二级残疾人不仅能申请全额低保金,还能额外享受20%的专项补贴。但很多人因为不了解政策、怕麻烦,错过了这项福利。今天,我们就用最直白的语言,把申请流程、材料清单和常见问题一次说清。
一、申请条件:不只看残疾,更看家庭收入
很多人误以为“有残疾证就能领低保”,其实不然。根据2025年最新政策,低保审核的核心是“家庭人均收入是否低于当地最低标准”。如果你是二级残疾人且满足以下情况,申请成功率会大幅提高:
关键提醒:未婚、离异或丧偶的二级残疾人,即使与家人同住,也可单独申请低保!
二、材料准备:照着清单做,少跑冤枉路
申请材料看似复杂,其实按步骤准备并不难。根据多地成功案例,以下材料缺一不可:
避坑指南:如果家人户口分开,必须由其中一方提交申请,并提供其他亲属的低保情况证明。
三、申请流程:四步到位,全程透明
提交申请:带着材料到户籍所在地的村委会或街道办提交书面申请;初审公示:工作人员上门核查后,会在社区公示3-5天(保护隐私,仅公开结果);复核审批:乡镇政府和县民政局逐级审核,最终名单再次公示;领取补贴:审批通过后,次月起通过银行卡或存折发放低保金。重点强调:全程不收取任何费用!若有人索要“手续费”,立即向民政部门举报。
四、常见误区:这些坑千万别踩
误区1:“残疾等级高就能直接领低保。”真相:一级、二级残疾只是优先审核条件,最终仍看家庭经济状况。误区2:“申请失败一次就不能再申请。”
真相:材料不全或收入变化后,可重新提交申请。误区3:“低保金终身不变。”
真相:每年需复审,家庭收入改善后可能调整或取消待遇。
五、政策温暖:全额+20%补贴如何计算
以某地2025年低保标准每月800元为例:
这项补贴专门针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无需额外申请,通过低保审核后自动发放。
尊严生活,从主动争取开始
低保不是施舍,而是国家赋予困难群体的基本保障。“政策在兜底,但幸福要靠自己伸手。” 如果你或家人符合条件,请勇敢迈出申请的第一步。
你在申请低保时遇到过哪些暖心或糟心的事?如果低保政策可以优化,你最希望增加哪项支持?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每一个声音都值得被听见。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转发给更多需要的人!
二级残疾证享受哪些优惠待遇?
上个月,江苏网友@多才多艺蛋糕yMJ的一条帖子火了:'明明十年前评的是二级,换新证怎么成了三级?'评论区瞬间涌入370多条共鸣——原来这不是一个人的困惑,而是一代残疾证持有者的集体追问。
你还记得第一代残疾证吗?那时候的评残现场,更像是邻里间的帮扶:残联工作人员带着皮尺目测肢体长度,看着病历本上的"股骨头坏死"就填上二级。不是不负责,而是那个年代医疗资源有限,更看重'雪中送炭'。如今医院的专业仪器一上阵,肌肉萎缩程度精确到毫米,关节活动度用角度尺测量,就像网友调侃的:"以前是'差不多先生',现在是CT机说了算。"
曾有位大姐拿着20年前的癫痫病历去换证,却被明确告知:"病不是残。"她当场红了眼眶。这不是冷酷,而是医学进步带来的认知升级。过去长期卧床就算残疾,现在必须符合"永久性功能障碍"标准。就像医生说的:"治得好的叫病,治不好的才是残。"这种改变看似无情,实则让补助金精准流向更需要的人。
当然,也有让人欣慰的故事。河北老王原本因脑梗被评为二级,十年康复训练后竟能拄拐行走。去年换证时主动降到三级,他说:"咱不能占着资源不放。"残疾证等级就像体检报告——变好了该高兴,变重了更要警惕。 而那些因评定误差被误降的人,完全可以带着历年病历申请复评,毕竟制度再完善,也抵不过一句"有异议,我们重新看"。
残疾证等级的变迁,本质是一把越来越精准的尺子。它量得出肌肉萎缩的毫米数,更量得出社会文明的温度——从'模糊的善意'到'清晰的公平',这才是对残疾人真正的尊重。
你在换证时遇到过等级变化吗?是坦然接受还是积极申诉?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见这份"有温度的精准"。关注我,明天带你揭秘残疾人补助金的三大隐藏福利!
二级残疾证可以享受低保吗
残疾类别有哪些?
残疾评定标准是什么?
一文读懂
↓↓↓
1
残疾分类
按不同残疾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或多重残疾。
视力残疾
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双眼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
听力残疾
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言语残疾
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或病程超过两年,而不能或难以进行正常的言语交流活动,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包括:失语、运动性构音障碍、器质性构音障碍、发声障碍、儿童言语发育迟滞、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口吃等。
注:3岁以下不定残。
肢体残疾
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导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
肢体残疾主要包括:
(1)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
(2)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
(3)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
智力残疾
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精神残疾
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多重残疾
同时存在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残疾。
2
残疾分级
各类残疾按残疾程度分为四级,残疾一级、残疾二级、残疾三级和残疾四级。残疾一级为极重度,残疾二级为重度,残疾三级为中度,残疾四级为轻度。
视力残疾分类
按视力和视野状态分级,其中盲为视力残疾一级和二级,低视力为视力残疾三级和四级。视力残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如仅有单眼为视力残疾,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畴。视野以注视点为中心,视野半径小于10°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
视力残疾分级表
听力残疾分类
按平均听力损失,及听觉系统的结构、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和支持等因素分级(不配戴助听放大装置)。
注:3岁以内儿童,残疾程度一、二、三级的定为残疾人。
听力残疾一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极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大于90 dB HL,不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在理解、交流等活动上极重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极严重障碍。
听力残疾二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81~90) dB HL之间,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重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听力残疾三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61~80) dB HL之间,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中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中度障碍。
听力残疾四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41~60) dB HL之间,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轻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轻度障碍。
言语残疾分类
按各种言语残疾不同类型的口语表现和程度,脑和发音器官的结构、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和支持等因素分级。
言语残疾一级
脑和/或发音器官的结构、功能极重度损伤,无任何言语功能或语音清晰度小于等于10%,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一级测试水平,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极严重障碍。
言语残疾二级
脑和/或发音器官的结构、功能重度损伤,具有一定的发声及言语能力。语音清晰度在11%~25%之间,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二级测试水平,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言语残疾三级
脑和/或发音器官的结构、功能中度损伤,可以进行部分言语交流。语音清晰度在26%~45%之间,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三级测试水平,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中度障碍。
言语残疾四级
脑和/或发音器官的结构、功能轻度损伤,能进行简单会话,但用较长句表达困难。语音清晰度在46%~65%之间,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四级测试水平,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轻度障碍。
肢体残疾分级
按人体运动功能丧失、活动受限、参与局限的程度分级(不配戴假肢、矫形器及其他辅助器具)。
肢体部位说明如下:
(1)全上肢:包括肩关节、肩胛骨;
(2)上臂:肘关节和肩关节之间,不包括肩关节,含肘关节;
(3)前臂:肘关节和腕关节之间,不包括肘关节,含腕关节;
(4)全下肢:包括髋关节、半骨盆;
(5)大腿:髋关节和膝关节之间,不包括髋关节,含膝关节;
(6)小腿: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不包括膝关节,含踝关节;
(7)手指全缺失:掌指关节;
(8)足趾全缺失:跖趾关节。
肢体残疾一级
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
(1)四肢瘫:四肢运动功能重度丧失;
(2)截瘫:双下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3)偏瘫:一侧肢体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4)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
(5)单全下肢和双前臂缺失;
(6)双上臂和单大腿(或单小腿)缺失;
(7)双全上肢或双全下肢缺失;
(8)四肢在手指掌指关节(含)和足跗跖关节(含)以上不同部位缺失;
(9)双上肢功能极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重度障碍。
肢体残疾二级
基本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一:
(1)偏瘫或截瘫,残肢保留少许功能(不能独立行走);
(2)双上臂或双前臂缺失;
(3)双大腿缺失;
(4)单全上肢和单大腿缺失;
(5)单全下肢和单上臂缺失;
(6)三肢在手指掌指关节(含)和足跗跖关节(含)以上不同部位缺失(一级中的情况除外);
(7)二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肢体残疾三级
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
(1)双小腿缺失;
(2)单前臂及其以上缺失;
(3)单大腿及其以上缺失;
(4)双手拇指或双手拇指以外其他手指全缺失;
(5)二肢在手指掌指关节(含)和足跗跖关节(含)以上不同部位缺失(二级中的情况除外);
(6)一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二肢功能中度障碍。
肢体残疾四级
基本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
(1)单小腿缺失;
(2)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大于等于50 mm;
(3)脊柱强(僵)直;
(4)脊柱畸形,后凸大于70度或侧凸大于45度;
(5)单手拇指以外其他四指全缺失;
(6)单手拇指全缺失;
(7)单足跗跖关节以上缺失;
(8)双足趾完全缺失或失去功能;
(9)侏儒症(身高小于等于1300mm的成年人);
(10)一肢功能中度障碍或两肢功能轻度障碍;
(11)类似上述的其他肢体功能障碍。
智力残疾分级
按0~6岁和7岁及以上两个年龄段发育商、智商和适应行为分级。0~6岁儿童发育商小于72的直接按发育商分级,发育商在72~75之间的按适应行为分级。7岁及以上按智商、适应行为分级;当两者的分值不在同一级时,按适应行为分级。WHO-DASⅡ分值反映的是18岁及以上各级智力残疾的活动与参与情况。
智力残疾分级表
适应行为表现:
极重度——不能与人交流、不能自理、不能参与任何活动、身体移动能力很差;需要环境提供全面的支持,全部生活由他人照料。
重度——与人交往能力差、生活方面很难达到自理、运动能力发展较差;需要环境提供广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由他人照料。
中度——能以简单的方式与人交流、生活能部分自理、能做简单的家务劳动、能参与一些简单的社会活动;需要环境提供有限的支持,部分生活由他人照料。
轻度——能生活自理、能承担一般的家务劳动或工作、对周围环境有较好的辨别能力、能与人交流和交往、能比较正常地参与社会活动;需要环境提供间歇的支持,一般情况下生活不需要由他人照料。
精神残疾分级
18岁及以上的精神障碍患者依据WHO-DASⅡ分值和适应行为表现分级,18岁以下精神障碍患者依据适应行为的表现分级。
精神残疾一级
WHO-DASⅡ值大于等于116分,适应行为极重度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忽视自己的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不与人交往,无法从事工作,不能学习新事物。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的支持,生活长期、全部需他人监护。
精神残疾二级
WHO-DASⅡ值在106~115分之间,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与人交往,只与照顾者简单交往,能理解照顾者的简单指令,有一定学习能力。监护下能从事简单劳动。能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偶尔被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广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
精神残疾三级
WHO-DASⅡ值在96~105分之间,适应行为中度障碍;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可以与人进行简单交流,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能独立从事简单劳动,能学习新事物,但学习能力明显比一般人差。被动参与社交活动,偶尔能主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部分的支持,即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经常性的、短时间的需求,部分生活需由他人照料。
精神残疾四级
WHO-DASⅡ值在52~95分之间,适应行为轻度障碍;生活上基本自理,但自理能力比一般人差,有时忽略个人卫生。能与人交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他人情感的能力较差,能从事一般的工作,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比一般人稍差。偶尔需要环境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生活不需要由他人照料。
多重残疾分级
按所属残疾中残疾程度最重类别的分级确定其残疾等级。
注:最终具体的评测结果以评定机构的评定结果为准。
来源:《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GB/T 26341-2010)
编辑:龙泉驿残联
二级残疾证看病住院报销多少
"我的残疾证从二级变成三级,补贴少了一半!" 最近在残疾人论坛上,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当我们深入调查发现,这背后折射的不仅是个人际遇,更是一部中国残疾人保障制度进化史。
先说结论:残疾证等级变化本质是制度规范化的阵痛。 2006年第一代残疾证发放时,基层普遍采用"目测评残",某县残联工作人员坦言:"当年为照顾困难群体,确实存在就高不就低现象。"这种粗放管理导致全国持证残疾人中,实际残疾程度与证件等级不符的比例曾高达37%。
随着2015年《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标实施,评残流程发生根本变革:
专业度升级:县级医院设立评残委员会,必须由3名以上专科医生联合鉴定技术革新:引入肌电图、关节活动度测量仪等专业设备,替代传统目测评估动态管理:建立5年一审机制,及时反映身体机能变化这个过程中,三类群体受影响最大:
政策过渡群体:山西张大姐的案例最具代表性,她的肢体残疾因康复训练改善,从二级调整为三级疾病误判群体:江苏李先生的癫痫病曾获精神残疾证,新规明确"单纯疾病不属残疾范畴"历史遗留群体:东北王大爷的"听力二级"实为助听器可矫正,复查后调整为四级但需澄清两大误区:
不是所有残疾证都在降级:上海残联数据显示,2018-2023年12.7%的申请人等级上升,主要集中在进行性疾病群体等级调整≠福利剥夺:江苏等地已建立动态补贴机制,康复效果好的可转领就业扶持补贴这个阵痛期,我们该如何看待? 浙江残联创新推出的"康复进度预评估"值得借鉴——在评残时同步制定康复计划,让降级成为值得庆祝的"康复勋章"。正如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所言:"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制度温情与技术理性并重。"
今日互动:
您身边有遇到残疾证等级调整的情况吗?对新的评残流程有什么建议?如果康复导致残疾等级下降,您认为应该保留原有福利还是转享其他帮扶?点击右上角关注,获取最新残疾人政策解读。理性讨论共建温暖社会,你的每一条留言都可能推动政策完善!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二级残疾证评定标准,二级残疾证可以享受国家哪些政策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