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律师网吴剑勇,上海经济律师在线咨询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卞和

上海经济律师网吴剑勇,上海经济律师在线咨询

大家好,由投稿人卞和来为大家解答上海经济律师网吴剑勇,上海经济律师在线咨询这个热门资讯。上海经济律师网吴剑勇,上海经济律师在线咨询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上海经济律师网

作者 | 豹变 陈法善

当你幻想买彩票中“一个小目标”时,可能已经掉进了电诈的连环骗局。

3月,“中国福彩”微信公众号连续推送四条信息,提示AI预测彩票号码的骗局,称“所谓AI预测彩票号码,100%是骗局”。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彩票AI”等关键词,不少商家打着“AI预测彩票号码”“百分百中奖”的幌子,诱导消费者付费购买所谓的“预测服务”。这些商品从几块钱的AI选号器,到上百元的选号大模型,花样繁多。而且此类虚拟商品,一经售出,不可退换,用户维权无门,让人防不胜防。

实际上,消费者无法退货损失的货款只是“小钱”,一旦不慎落入电信诈骗的连环注资骗局,损失的就可能就是几千上万元了。

0.62元“买个”一等奖?

在淘宝、拼多多搜“彩票AI智能选号”,系统推荐了五花八门的中奖神器。

出现频率较高的,是一款AI彩票选号器,价格从十来块到近百元不等。商品详情页显示,这款机器号称“中奖黑科技”,利用AI算法,轻轻一按,可以秒变千万。卖家称,这款机器采集了近年来历史彩票中奖数据,进行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得出的每组最大概率数字,中奖概率可达99%。

《豹变》询问该机器采用哪款大模型时,商家称采用的是自主研发的AI算法,通过芯片自动计算。

在拆解一台网购的AI彩票选号器后,《豹变》看到,粗糙的红色塑料外壳里面,是一块大拇指大小的绿色电路板,上面简单地镶嵌了几个模块,不具备联网功能,跟AI大模型通常采用的算力芯片有天壤之别。按下启动按钮后,屏幕随机生成一串数字,难以看出和AI有何关联,跟彩民自选的号码也没有什么区别。

在黑猫平台上,有用户吐槽称,在网购了AI彩票机后,不仅被商家引导下载赌博APP,个人信息也被泄露,连续接到多个推销赌博软件的电话。

除了AI硬件,不少卖家还售卖预测彩票号码的软件。一家店铺号称自己的产品是“真正的人工智能”,系统底层对接美国的顶级AI模型——Chat-GPT,售价95元。登录系统后,页面显示,该AI投喂了数十万条彩票数据,并参考近期开奖数据的AC值、大小比、奇偶比、质合走势等,可以精准预测双色球、福彩3D、快乐8等彩票号码。

跟一般商品可七天无理由退货不同,商家以虚拟产品为由,一旦拍下,不可退货。而另一家售卖类似软件的商家,直接发送自己的收款账号,诱导进行转账交易,称“初级版30天98元,标准版半年188元,专业版一年398元,专业永久版588元,版本越高级,优化智能算法,数据精准更稳定”。

熟悉互联网的用户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即主流的大厂APP都会提示用户,警惕站外交易、直接转账,因为一旦发生纠纷,脱离平台的站外交易,将很难维权。该商家诱导直接转账的用意,也就不言自明了。

连环注资骗局

几百元打水漂或许不算大损失,可一旦被骗几万元呢?

3月25日,在拼多多搜索“AI算法彩票”,其中一个链接售价只用0.62元,已售出80件,称创新了AI算法,能做到精准选号。《豹变》以消费者身份表明自己想购买时,卖家发来一个链接,称登录链接添加客服后,会发送使用资料,指导彩票投注。

《豹变》打开链接后,出现“中彩科技”的简介,称自己是一家高科技公司,科学AI智能精选号码,大大提高中奖概率。

对接的“福彩顾问”称,能免费提供彩票精准号,中奖2000元以上的,收15%佣金。并发来一张预测的号码截图,称是由DeepSeek预测的开奖号码,数据库经过上百亿次的智能筛选。用户按照这串号码,自己去线下实体店购买彩票,客服承诺,投注三期包中一期,不中奖最高可报销100元。

只要完成指定任务,用户就可以被邀请进入“必中群”,并称“群内资料是公司花重金聘请福利彩票内部开奖控制人员,百分百必中”。

《豹变》按客服引导,下载了一款APP,进入一个名为“福彩彩民交流群”的聊天群。页面显示,群里已经有7500多位“成员”,聊天相当活跃,不到一小时,就显示有上千条未读信息,其中大部分是一些成员称自己完成任务,收到几千元返现;或者购买彩票,已经收到报销;还有人晒出收到的电压力锅、电饭煲等礼品,称这是跟着做任务的福利。

每隔一段时间,“福彩顾问”便发来私信,提示抓紧时间去彩票店打印彩票,以便升级到“必中群”。为了刺激完成任务,“福彩顾问”发来两大黑色塑料袋百元现金的照片,称有人中了二等奖,提现37万元,购置了全新的奥迪A6。

上述“福彩”玩法跟电信诈骗常用的做任务、赚佣金的套路如出一辙。今年2月13日,湖南岳阳的林女士意识到自己被“AI彩票”诈骗了3000元,选择了报警。

起初,林女士在逛APP时,一时兴起,对AI彩票产生了兴趣。一开始,对方以“彩票精准号”风控管理严格为由,要求添加林女士微信,免费分享高中奖率的号码,并让林女士下载一款APP、进彩票群。虽然在经办的民警看来,相关页面“一眼假”,但对方靠一些小福利很快取得了林女士的信任。

“一开始叫我去短视频平台,关注各个地方的福利彩票账号,完成后就发给我5元、10元的红包。”林女士说。“有次完成任务,马上从沃尔玛下单了袋5公斤的大米,外卖送到我家里。”

之后,林女士按要求去彩票店根据对方提供的号码买彩票,虽然没中奖,对方分三次报销了70元买彩票的钱。放松警惕的林女士被拉进了一个“必中群”,去解锁更高阶的任务。先是充100元返现150元,然后充600元返现800元,但是等到充值3000元时,对方便借口操作失误、超时,拖延返现,并要求转账更多的钱,才能继续提现。

为了让林女士信服,对方还发来一张加盖了某科技公司公章的“关于会员操作失误处理方案”,让她继续转账12560元,佣金比例30%;或者转账20820元,佣金高达40%。

而此时,林女士也意识到不对劲:“我就是认死理,不想再继续打钱了”。见林女士不配合,对方恐吓称,她让商家损失了16万元,要找律师起诉林女士。而林女士选择了报警,但损失的钱也没追回来。

平台能高举“红旗”吗?

实际上,类似的电信诈骗信息不仅存在于电商平台,其他平台上也同样存在。

在电商平台,简单咨询后,《豹变》便收到了客服发来的下载某款APP的二维码;在社交平台,也有用户反映,在跟一些博主私聊后,被引导下载了APP,并被骗。据受理林女士报警的民警称,这类APP制作简单、成本很低,即便销毁了一个,很快又可以复制出新的,很难根除。

既然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为自己导流,平台是否需要为此承担责任?长期处理经济纠纷的上海巨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周杰律师介绍,法律上有个常见的概念——红旗原则,平台每天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一般是做形式上的审核,不一定能做到主动审查每一条信息。如果别有用心的人发布的信息很隐晦、通过私信导流的话,比较容易躲过审查。

“前期如果没有明确的违法行为,挺难举证的,平台管得就没那么严。”周杰说。“主要看有没有人投诉,如果已经投诉了,平台还放任链接扩散、不下架而造成损失的,是要承担相应责任的。”周杰说。

《豹变》在淘宝、拼多多上分别举报了一家涉嫌利用AI彩票实施电信诈骗的卖家。两家平台均显示,需要24小时去核实情况。最终,淘宝反馈的结果是,对商家“已重点关注”;拼多多反馈“对核实有违规行为的商家,将计入店铺考核”。但两家店铺仍正常开业,相关商品链接也未下架。拼多多的商家还通过私信,主动发来下载诈骗APP的链接。

从店铺类型看,上述店铺多属于个人店铺,即个人从事零星小额交易活动,且年累计交易额低于10万元,并不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在店铺信息页,仅显示打码的店主姓名和联系方式,显示的经营地址在国内。而电诈团伙多位于国外,或涉嫌账号的买卖。

对于出卖自己名下账号,供第三方经营的,周杰建议,要谨慎出卖自己的账号,即便卖了,也要及时变更账号主体。“根据商事外观主义原则,如果损失方找不到背后真正的实际使用人,就需要平台上登记的主体来承担责任。”

受害者选择相信“AI彩票”,或是因为盲目相信AI能提高中奖概率,或因为有“选择困难症”,不知道该买什么样的号码。

AI真能预测彩票中奖号码吗?DeepSeek、元宝、KIMI等国内主流大模型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AI大模型基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通过分析历史数据的规律,结合统计学概率,去生成预判结果,前提是二者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大模型的优势在于超强算力,可以基于海量历史资料,在更短的时间内,归纳总结出某种规律。但是如果二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关联,大模型也就失效了。

现代彩票系统均采用物理摇奖设备或经认证的随机数生成器,确保每个号码出现概率绝对均等。也就是说,每一期开奖都是独立事件,没有规律可言,实际上是一个概率游戏。就好像连续抛10次硬币,落下时都是正面朝上,但第11次抛硬币,正面的概率仍然是50%。

彩票比抛硬币更复杂。例如双色球,是从1-33号红色球中选6个、从1-16号蓝色球中选1个,组成1注号码,总计可产生多达1772万多种组合结果,每一种的中奖概率相同。而且每次抽奖都是独立的随机事件,跟往期中奖数据之间没有任何关联。用顶级模型预测的号码,跟彩民去彩票站随机选中一个号码没有区别

而对于选择困难的彩民,浙江温州体育彩票的一名员工对《豹变》表示,正规的门店有彩票机,彩民按一下按钮,系统就会自动生成投注的号码,没必要花钱去网上买号码,还容易被骗。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异常收益披着科技外衣向你招手时,或许就离陷阱不远了。

上海经济律师事务所

近日,顶着“京圈富少”“富二代”标签的网红王政源被推上风口浪尖。

据红星新闻,有投资者告诉记者,其交了15万元进了王政源的粉丝群,而王政源以投资炒股为名,诱导他们投入巨款,最终却未能兑现承诺,甚至拒绝退款。据投资者称,王政源通过入群收取的费用或超过2000万元。

据蓝鲸新闻,有受访群友透露,“他比大蓝更恶劣。因为他给的信息太确凿了,大家又花了那么多钱,觉得总不至于骗人吧。” 轻信他人建议血亏后,一些人就此离开了股市。

律师表示,王政源在群内频繁推荐股票,给出多个投资建议,并且以此作为获利手段,若王政源无相关从业资质,则涉嫌违法。

“富二代”网红拉群荐股

直言“不懂技术”“买就完事,我是庄”

对于关注网红生态圈的人来说,“王政源”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姓名。其在微博和抖音累计有数百万粉丝,最显著的标签是“京圈富少”“顶级富二代”。短视频中,王政源曾晒过各类豪车、1700平米的别墅、高达万元的电费单。投资方面,王政源还晒过盈利的比特币账户、预测准确的股市走势,他在直播间透露:一度觉得自己是“中国金融界一颗新星”“买啥啥都赚”。

互联网上还一直流传着王政源是资本大佬王冉的儿子,其继母是知名演员童谣的消息。不过,记者并未找到相关实证,王冉和童谣方面也从未公开承认过与王政源有关系。

多位受访投资者透露,他们在2021年年底时接触到王政源的粉丝群。当时王政源表示在直播间刷一个嘉年华(折合人民币3000元)或等额转账就能加他微信,大家没事在粉丝群里聊聊天。随后其透露自己身边有很多资源和消息可以分享给大家,“我做T带你赚10万,可能只需要一天。”

以“粉丝群”为名,王政源开始带着群友炒股。因为王政源的富二代形象很夯实、此前也预测准了一些板块及个股走势,很多人愿意为此付费。据受访群友透露,加入后面这类核心粉丝群需要3万或15万的门槛费,不同费用的群权益也有所区别。投资者老吴回忆,3万元的群推个股、15万的群会教具体买卖点。只是后来群友们交流才发现,其实王在每个群透的消息都差不多。

部分人在加入粉丝群之初确实靠王政源的推荐“赚到一些小钱”——信任就是这样形成的。蓝鲸记者从群友处了解到,王政源几乎一个月推1-2只票,很多人投入在百万元级别。受访群友老吴推测,因为流通盘相对小,我们的资金量又较大、总体可能有几亿元,“拉几个涨停板一点问题没有”。

“当时大家以为认识了个好大哥,买进去了稳赚”,投资者Bob回忆称。

刘峰(化名)告诉红星资本局,2021年12月,他在微博看到王政源发了一些股票资讯,王政源对其表示转账3000元可以加微信,他会拉群分享信息。后来,王政源在微信群里说,还有一个VIP核心群,进群费用15万元,其后刘峰交了15万元进群。

受访者供图

刘峰称,除了上述3000元的“金融大鳄群”和15万元的“核心群”,王政源还有进群费用为1万元的“无情大鳄鱼群”和3万元的群。刘峰说,3万元、15万元的群都曾超过150人,“金融大鳄群”接近500人,整体入群费用预计超过2000万元

不过,刘峰说各个群之间基本没有太大差别,推荐的都是同样的股票。例如,2021年12月28日王政源在“无情大鳄鱼群”推荐过某只股票,又于2022年1月20日在“核心群”再次推荐该股票。刘峰说,那段时间,王政源在不同群推荐这只股票,再告诉群友他自己买了多少,让大家加仓、融资。当时,刘峰给这只股票投了400多万元。

受访者供图

刘峰说的这只股票,徐一诺(化名)当时也投了,除了融资融券,还投了一千多万元本金。他和刘峰一样,也交了15万元入群费。徐一诺说,这只股票在最开始的几天确实上涨了,但王政源不让卖出,还让大家加杠杆。根据徐一诺提供的截图,这只股票他共计亏损600多万元

“事后我们才反应过来,他专门挑选流通市值很小的股票让我们入场,其实那么多人,那么多资金很容易就把股票拉起来了,拉升的都是我们自己的资金。”徐一诺说,持有这只股票两年后,2024年2月,徐一诺将其一次性清仓。

后来,王政源还在群里推荐过其他股票,其中不乏ST股,有的最后都退市了。有时,王政源直接表示“买就完事,我是庄”,甚至坦言“我不懂技术”。

徐一诺后来在王政源推荐下购入两只股票,投入费用约八九百万元。其中一只股票王政源让他们在跌停板入手,虽然短暂打开跌停板,但最后仍然下跌,这两只股票徐一诺共亏损三百多万元。关于这两只股票,刘峰也投入了约100万元,亏钱后就卖掉了。

王政源:接受过调查“没问题”

律师:或涉嫌违法

近日舆论发酵后,王政源在社交平台回应称:一开始纯粉丝群聊天我说那我给他们些股票买买,后来很多目的不纯的XX就纯以股票来进我的粉丝群。“亏了就说你诈骗,说你欠钱,我真求着你进了。”

蓝鲸记者曾向王政源社交账号发去采访邀约求证实情,聊天界面显示“已读不回”。截至发稿,记者暂未收到回复。

根据《证券法》及证监会相关规定,证券投资咨询业务需取得相关资质方可开展。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许峰律师表示,从相关付费截图以及聊天截图内容来看,王政源涉嫌从事非法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嫌疑较大,甚至还还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及诈骗罪,建议投资者及时向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及公安部门举报反映。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公益律师赵良善告诉红星资本局,王政源在群内频繁推荐股票,给出多个具体投资建议,并且以此作为获利手段,此背景下群里消息性质发生变化,涉及到了证券投资咨询的内容,不再是普通聊天;而王政源若无相关从业资格证,则涉嫌非法从事证券咨询业务。

多位受访者透露,目前他们有一个规模在150人左右的维权群,群里收集了近百张转账截图,全部完成退费的人很少。其中有数十个群友去年已向证监会提交举报材料,目前尚在调查中。

2月25日,王政源发视频回应称,他只是在群里和人分享自己买的股票,没有去推荐自己没买的股票,并且还说好了盈亏自负。

他还称,去年和前年已经接受过相关部门的调查,提交了相关证据和材料,“他们觉得我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此前平台、监管重拳打击“大V荐股”

去年10月股市回暖,众多新股民入市,非法荐股现象也随之抬头。大量网红在这股热潮中纷纷化身“股神”,借机收割流量及钱财。

以抖音千万粉丝网红大蓝为例,他曾经连发几十条股市相关作品,标题包括“A股大盘公开预测”“新手炒股赚钱买哪只股票”“我是不是真的全仓了”“公开预测8号股票涨跌”“推荐大家炒股,我真的错了吗”等带有强引导性的炒股内容。

去年11月7日,广东证券期货业协会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当众多投资者跟随个别“主播”的非法荐股买卖股票时,往往会落入他们的陷阱,这些“主播”可能已经提前买入推荐的股票,利用投资者跟风炒作的“羊群效应”趁机拉高股价卖出,导致不少普通投资者成为“接盘侠”,承担股价偏离价值后下跌的损失。这种实际上是传统“抢帽子”违规交易的一种网络流量形式的新型违规行为。

相关平台也已关注到此类信息,并在重点处置,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证券活动。去年10月11日,抖音发布《关于打击“非法荐股”等非法证券活动的处罚公告》,还公布近期处置的多个典型案例,包括账号“大蓝”推荐特定股票、“股海才子阿名”等9个账号导流私人聊天工具荐股、“苏苏123”等7个账号发布股票代码荐股等。多位粉丝量较多的财经“大V”被封禁。抖音安全中心发布公告称,抖音始终致力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区环境,长期坚决打击包括“非法荐股”在内的各类非法证券活动。对发现的违规内容和账号,平台将采取包含封禁直播权限、内容下架、资料重置、账号禁言在内的手段进行处置。

除了平台采取封禁措施整治乱象,监管层也采取了“重拳出击”的措施,此前已有违规荐股人员被监管重罚。去年11月4日,广东证监局披露,吴某平存在未取得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核准的情况下、提供直接或间接有偿证券投资咨询服务的违法事实。对吴某平擅自从事证券服务业务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决定没收吴某平从事非法证券投资咨询违法所得255.17万元,并处以200万元罚款。

编辑|段炼 盖源源

校对|陈柯名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红星新闻、蓝鲸新闻、经济观察网、公开资料等

每日经济新闻

上海经济律师吴剑勇怎么样

每经记者:许立波 每经编辑:陈俊杰

一款麻醉手术的常用药物,竟因为3家生产企业合谋垄断市场,价格暴涨最高超20倍,监管也因此开出总计2.23亿元的“罚没单”。

3月21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披露了一则行政处罚信息。2024年4月30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该案进行立案调查。经查,上海信谊联合医药药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谊联合”)、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润弘”)、成都汇信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汇信”)3家医药企业在涉案期间合谋推高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销售价格,涨幅达11~21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分割国内公立医院、民营医院销售市场,维持各自市场份额稳定,排除、限制市场公平竞争。

依据“反垄断法”相关规定,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责令3家医药企业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合计约2.23亿元;对达成垄断协议负有个人责任的自然人,处罚款5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3家涉事企业中的信谊联合,为国内医药领域龙头企业上海医药(SH601607,股价19.09元,市值707.93亿元)的全资孙公司。3月21日,上海医药也对此披露公告称,公司下属公司信谊联合因垄断协议被罚没合计1.66亿元。

价格因垄断从几元涨至71.5元

公开资料显示,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为无色澄明液体,供皮下或肌内注射使用,是一种常用的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物,主要用于手术结束时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的残留阻滞拮抗,为麻醉手术常用药物之一,是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等权威用药指南的推荐用药,也可用于重症肌无力、手术后功能性肠胀气及尿潴留等治疗。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于2016年被纳入国家首批急抢救示范药目录,属于国家基本药物、医保甲类药品。

新斯的明也是一款已经存在近90年的老药,其由日本盐野义株式会社研发,最早于1936年10月在日本上市。尽管是一款上市多年的老药,但因为近年来全麻手术数量的持续增长,尤其是肌松拮抗剂市场需求迅速扩大,也推动了其临床使用量快速上升。

一位麻醉医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像全麻手术要用到肌松药,全麻都要用新斯的明去拮抗,一次0.5mg,也就是半支,临床有些人术后尿潴留也用,使用频率挺高的。”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新斯的明销售额超过10亿元,同比增长11.82%。其中,上海信谊金朱药业(即信谊联合销售新斯的明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占据超69%的市场份额。天眼查信息显示,上海信谊金朱药业和信谊联合同属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谊药厂”)100%控股企业,信谊药厂为上海医药100%控股的子公司。

记者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库以“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结果显示有27个药品批准文号。其中,河南润弘以及上海信谊金朱药业的药品批准日期最早,分别为2020年5月和2020年8月,此外,还有太极集团、亿帆医药、苑东生物、仙琚制药等上市药企,但大多在2023年以后才拿到药品批文。

根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披露的行政处罚决定书,2020 年1月至2023年12月,涉事的3家药企为国内主要的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销售企业;也正是由于涉案期间,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销售企业较少,这3家药企才得以排除、限制市场竞争,扭曲了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使药品价格严重偏离正常水平。

经查,2020年1月,信谊联合销售部门负责人指示下属员工,联系另外两家医药企业,希望就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共同涨价。最终三方达成并实施了垄断协议,具体条款包括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分割中国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等销售市场。

就商品价格一项来看,2020年以前,信谊联合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全国各省份挂网价格为3.56元至6.8元/支,对配送公司供货价为3.23元至6.15元/支。从2020年5月开始一直到2022年,信谊联合逐渐将全国31个省份的挂网价或者医院议价均提高到了71.5元/支。2023年8月,信谊联合才将上述价格进行了下调。

上述麻醉医师还告诉记者:“我记得最开始的时候,(新斯的明)是很便宜,只要几元。但随后的几年间,新斯的明被抬高过价格,要80多元一支,现在医院集采了不用那么贵,只要20多元。”

值得注意的是,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已经被纳入到第十批全国药品集采,根据此前披露的集采中选结果,该药的价格最低已经降到了0.56元一支,降幅超过94%,“短缺药”卖天价的现象一去不复返。

医药行业2025年反垄断“第一案”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中华全国律协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田小丰指出,本案中,3家医药企业均为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销售企业,通过电话联系、线下会面等方式共同商定大幅提高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的全国销售价格,并约定对中国公立医院、民营医院销售市场进行划分,维持各自市场份额稳定,避免互相竞争。因此被认定为达成并实施了“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分割销售市场”的横向垄断协议。

根据上海医药的公告,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综合考虑信谊联合违法行为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和消除违法行为后果的情况等因素,同时,鉴于信谊联合主动报告了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等情节,决定责令信谊联合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1.15亿元;对信谊联合处2023年销售额10%的罚款并减轻80%的罚款,减轻后,实际处罚款人民币5034万元,以上罚没款合计人民币1.66亿元。

“医药行业因关系民生,且垄断行为高发,近年来一直被反垄断执法机构列入反垄断执法重点领域。”田小丰向记者介绍道,2024年,全国各省份发布的专项执法行动公告中,绝大多数省份都将执法重点锁定在医药行业所在的“垄断多发领域”以及“民生重点领域”,部分省份还直接点名医药行业。医药行业相关反垄断案件罚没金额也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2023年,医药行业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罚没金额合计约17.72亿元,约占全年罚没金额的82%。

田小丰表示,本案作为医药行业2025年反垄断“第一案”,表明我国将在药品这一重要民生领域纵深推进反垄断执法。

这次反垄断处罚最引人注目的,是认定信谊联合的原招商代理事业部总经理郭苏宁为直接责任人,并处以罚款50万元。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称,该案系2022年“反垄断法”增加垄断协议“个人责任”条款后,首次对自然人追究达成垄断协议的个人责任。

据行政处罚决定书,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郭苏宁作为时任信谊联合招商代理事业部总经理,在销售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过程中,代表信谊联合出面与河南润弘、成都汇信有关人员持续沟通、商议达成垄断协议,安排招商代理事业部落实垄断协议的有关内容,是涉案垄断协议中上海信谊的直接责任人员,对达成垄断协议负有个人责任。

田小丰认为,作为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首次因达成横向垄断协议对企业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的案件,本案表明监管机构对垄断行为的监管对象从企业本身扩展至高管个人,显示了反垄断法的威慑力和执行力,也对倒逼企业将反垄断合规压力传导至管理层和一线员工,形成实质性防控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修改前的‘反垄断法’主要针对企业主体设定法律责任,而对直接责任人的处罚缺乏明确规定,导致实践中‘企业受罚、个人免责’的现象普遍存在。而本案首次适用2022年修改后的新增规定,追究垄断协议案件的个人责任,意味着企业高管或关键岗位人员无法再轻易通过借助‘公司行为’的外衣规避个人风险。”田小丰表示。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本次监管部门对个人处以罚款,标志着我国反垄断执法进入“双罚制”新阶段。这一突破性处罚释放出明确信号:反垄断责任体系正从“企业中心”转向“企业-个人双轨制”,通过穿透式追责倒逼管理层强化合规意识。未来,随着执法经验积累,个人罚款额度可能根据主观恶性、违法所得等因素动态调整,甚至探索行业禁入等附加处罚,进一步压实企业高管的合规主体责任。

信谊药厂原总经理已被查

针对此次行政处罚中,信谊联合被罚没1.66亿元的影响,上海医药在日前披露的公告中称,信谊联合业务独立运营,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占公司整体比重不足1%,因此,本次处罚不会对上海医药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另外,前述罚没款金额占上海医药合并报表范围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0.06%和4.4%,虽然会对公司当期财务报表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

上海医药方面称,公司已深刻认识到垄断行为对行业生态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针对暴露出的问题采取了如下举措:健全制度体系,深化合规培训;全面风险排查,强化合规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是上海医药首次因旗下公司而陷入垄断风波。2023年末,上海医药全资子公司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生化)就曾因为与另外3家药企合谋,让一款成本价不到15元/支的药物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在销售时暴涨至最高将近3000元/支,而被罚没约4.62亿元。

2023年9月1日,上海医药突然公告称,其高级管理人员潘德青因个人原因辞去上海医药副总裁及在公司附属子公司担任的全部职务;9月4日,上海医药又公告称,潘德青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上海市闵行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值得注意的是,潘德青也曾任此次事件中信谊药厂的党委书记、总经理。

每日经济新闻

上海经济律师吴剑勇个人资料

作 者丨唐唯珂

编 辑丨季媛媛

图 源丨摄图网


骨科耗材的“小巨人”上市公司凯利泰,正被自己的现任董事长起诉。管理层和“涌金系”极限争夺董事会改选暗战持续。


上周五,凯利泰发布了一则关于重大诉讼事项的公告。原告为上海欣诚意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欣诚意”),是凯利泰的第二大股东,而欣诚意的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是凯利泰的董事长袁征。


公告显示,原告请求判令撤销凯利泰董事会于2月28日作出的董事会决议第三项《关于提请书面通知相关方回购公司持有的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的议案》(下称“回购议案”)。


据凯利泰此前公告,在回购议案的表决中,凯利泰的董事长袁征因关联关系回避表决,董事王正民对该决议投下了对该项议案唯一的一张反对票,最终回购议案获7名董事中5票赞成而审议通过


欣诚意提交的民事起诉状称,董事会在对回购议案进行审议和决议的过程中,部分董事阻挠董事长袁征的发言,导致其未能充分沟通并表达自身意见,该表决方式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依法应予以撤销。


然而,作为投下赞成票的一方,也作为凯利泰第一大股东“涌金系”的代表,董事王冲公开表示:“董事会决议退出投资利格泰,才是真正维护上市公司股东的权益。”


华南某医疗器械从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随着骨科器械集采常态化,研发能力成为决定竞争格局的关键因素。在现阶段凯利泰陷入内斗的根本原因还是资本方和产品方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资方想要合法合规现在退出。但是产品方肯定觉得子公司利格泰的人工韧带、半月板缝合器、带袢钛板等核心产品在2024年运动医学全面集采中成功入围,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采购量,更具市场想象力。


根据凯利泰3月7日发布的公告,欣诚意和涌金投资又增加了提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其中,欣诚意增加王正民为候选人,涌金控股增加WENCHEN和孔泰为候选人。此外,凯利泰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提请召开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定于3月19日召开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届时会出现“非独立董事8选4”“独立董事6选3”的极限争夺,同时也将揭晓新一届董事会成员,以及公司控制权最终花落谁家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自3月13日至3月17日休盘,凯利泰的股价累计下跌了10.73%,其中17日单日跌幅达6.55%。这场由股权投资退出引起的争议,已经让凯利泰董事会内部的矛盾成为了市场的焦点。


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峰向记者表示,如果决议程序通过了而拒不执行,管理层可能会因为这些行为给上市公司造成了损失,而承担赔偿上市公司损失的责任。



董事会改选之争



本次回购议案的分歧要追溯到五年前。


根据公告,2020年3月,凯利泰作为B轮投资人,向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利格泰”)投资人民币6000万元。2021年4月,凯利泰作为C轮投资人继续向上海利格泰增资人民币19452903元。


2023年8月,凯利泰与利格泰及相关方签署的《有关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东协议》(下称“《股东协议》”)约定,若利格泰未能于2024年12月31日前或以投资人认可的时间、认可的方式,完成合格首次公开发行(IPO)或未发生投资人认可的公司出售事件,利格泰的创始股东需回购投资人要求回购的股权。


截至目前,依据《股东协议》的有关约定,凯利泰对利格泰的两笔投资均已触发回购条件。关于是否使用回购权,即要求利格泰回购凯利泰持有的股权,凯利泰管理层与股东方存在较大分歧。


凯利泰现在的第一大股东涌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涌金投资”)认为,不及时回购,不仅忽视股东利益,还可能涉及法律风险,引发监管关注。毕竟上海利格泰由袁征控制,和凯利泰存在同业竞争关系,不及时行使回购权,可能会被市场解读为管理层在偏袒关联方,损害全体股东的利益。


公开信息显示,增资之前,凯利泰董事长、总经理袁征持有利格泰42.64%的股权并担任董事长。目前,袁征持有上海利格泰30.75%的股份,远高于第二大股东8.18%的持股比例,是上海利格泰实际控制人,并持续担任上海利格泰董事长职位。


董事王冲、惠一微分别代表的是凯利泰第一大股东涌金投资、第三大股东凯诚君泰等财务投资人;董事长袁征与董事王正民分别持有凯利泰第二大股东欣诚意87.59%、12.41%的股份,尤其袁征作为凯利泰的创始人之一,一直是凯利泰经营管理的话事人。


根据公告,本次决议中,袁征因关联关系回避表决,王正民是唯一对回购议案投下反对票的董事。


“利格泰主营运动医学,主营产品已经纳入集采范围,将会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业务持续性增长。我认为利格泰的总体经营状况是良好的,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向上的,公司所处的赛道也是相对不错的。目前依据已签署的合同虽然已触发回购条款,但是如果在投资企业将产生重大收益时贸然提出回购的书面通知,是对上市公司的不负责任,可能会给公司带来未来投资收益的损失,不利于公司的市值稳定。”王正民在公告中解释道。


对于王正民的理由,代表“涌金系”的董事王冲认为,利格泰的主营业务属于骨科器械范围,与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这类业务可以由上市公司本身发起设立进行布局,不需要由关联方发起,再由上市公司进行溢价增资或者收购。


王冲还表示,当前只是凯利泰向利格泰发送要求回购的通知,如果利格泰前景良好,凯利泰也能够通过谈判取得更有利的条件,比如取得部分股份补偿等,如果情况糟糕,要求回购可能也是上市公司最后挽回投资损失的机会。


在新一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方面,凯利泰管理层与“涌金系”也是针锋相对


凯利泰股权结构分散,自2012年上市以来始终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2018年引入“涌金系”后,涌金投资成为凯利泰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比长期为6.99%;第二大股东欣诚意及其一致行动人,虽然在近几年不止一次减持,但截至2024年三季度,合计持股仍有5.66%。第三大股东上海凯诚君泰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凯诚君泰”)持股比例为3.51%。


根据凯利泰2025年1月22日和3月12日披露的公告,欣诚意和袁征开始对凯利泰进行增持。截至2025年3月11日,欣诚意累计增持公司股份517.8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2%,增持金额合计为人民币3918.17万元。前述增持完成后,欣诚意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6.38%的股份。


按照公告中的计划,未来四个月左右,欣诚意还将继续增持不低于517.89万股股份,若全部增持完毕之后,欣诚意及其一致行动人将达到7.1%左右,反超涌金投资成为凯利泰第一大股东。



关联企业成隐忧



2020年是凯利泰的投资“大年”,也是问题爆发的源头。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利格泰总资产4503万元,净资产2491万元,2019年度营业收入662万元,净利润-2666万元。当时利格泰估值为4.75亿元,交易PB接近20倍。


不止利格泰,凯利泰还对其他亏损状态下的企业进行高溢价收购。


2020年10月,凯利泰出资1400万元对上海赛立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赛立维”)进行增资,交易前赛立维估值为3.8亿元。据当时公告,截至2020年5月31日,赛立维总资产1945.68万元,净资产1807.13万元,2020年1~5月营业收入0元,净利润-168.21万元。此次增资前袁征持有赛立维10%的股权。


2020年12月,凯利泰以2945万元受让上海脊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脊光”)16.67%的股权。据当时公告,截至2020年6月30日,上海脊光总资产1139万元,净资产1059万元,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273万元。这笔收购估值为2.54亿元,交易PB高达22倍。彼时袁征担任上海脊光的董事长,袁征的儿子袁中翼现持有上海脊光40.82%的股权。


除了凯利泰投资的企业,天眼查显示,袁征还在上海修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卓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涛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涛影”)等35家企业担任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凯利泰主要业务属于骨科植入医疗器械的生产、研发、销售及服务。“涌金系”认为上述公司与凯利泰业务相似,存在利益输送和同业竞争的嫌疑,损害了股东利益。例如,利格泰业务涵盖软组织修复、生物材料、关节镜技术等领域。此外,利格泰对外投资了骨科影像诊断技术研发企业上海涛影,持股比例为66.77%。


高溢价投资带来了商誉减值的问题。2019~2021年,凯利泰分别计提约928万元、3.75亿元和1.49亿元,合计约为5.24亿元,严重影响公司财务状况和业绩表现。其中,凯利泰2020年计提宁波深策商誉减值准备3.66亿元受到深交所关注,深交所在关注函中要求其解释合理性。


同时,2020年后凯利泰业绩波动明显,处于“赚一年亏一年”的状态,2020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前三季度,凯利泰的收入分别为10.62亿元、12.69亿元、11.66亿元、9.56亿元、7.5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5亿元、1.62亿元、-2128.25万元、1.13亿元、5606.58万元。


公开信息显示,全球骨科市场主要被强生、捷迈、史塞克、施乐辉、美敦力、锐适等外资企业垄断,TOP6占据63%的份额。在国内,TOP5为外资企业,占据国内骨科市场37.93%,内资企业供应商众多,但市场集中度较低,凯利泰在2018年市占率为1.83%,排名第8。


脊柱细分市场上,脊柱类国产化率为39.11%,自主创新空间大。在椎体成形手术细分领域,凯利泰是国内龙头,此前市场份额约为35%,外资企业美敦力、强生占比不足20%,剩余市场由山东龙冠、苏州爱德等国产企业占据。


(实习生孙伟对本文亦有贡献)


SFC

本期编辑 金珊

关店350家!CEO突然卸任,被迫出局


再见,仅退款,阿里动手了


雷军:“史上最强年报”!小米冲上热搜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上海经济律师网吴剑勇,上海经济律师在线咨询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