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料案内所是干嘛的,无料案内所为什么不能去
大家好,由投稿人宋皓来为大家解答无料案内所是干嘛的,无料案内所为什么不能去这个热门资讯。无料案内所是干嘛的,无料案内所为什么不能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无料案内所是什么意思
第一次到日本时,尤其是看到满街的日文字中间穿插的那些汉字的时候,大家是不是总会感觉到这个国家陌生中带着熟悉?
但是,如果在意义不明的情况下,你真的把它们按照中文的意思去强行理解,有可能会栽大跟头哦~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经常会在日本看到的,但是跟我们理解完全不一样的汉字的例子,小伙伴旅游时千万要注意呦~
無料・割引
想必大家旅游时,经常能看到日本路边有人在发传单吧。传单上面常常写着「無料」或是「割引」,这可不是在说“没有料”,或是在“割什么东西”哦!
「割引」是表示有折扣,「無料」则是免费的意思。例如许多机场都有提供“無料Wi-Fi”,就代表可以免费上网。
替玉
大部分的拉面店会有「替玉」的选项,相信有许多人第一眼看到有“玉”字以为是鸡蛋的意思,但其实是吃完面后再加一份面的意思喔!
放題
「放題」意为“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在日本旅游时,一定想大吃特吃吧!那就盯着带有「放題」字样的食铺去吧!
案內
「案内」有“引导,向导,通知”的意思。所以当你有各种旅游遇上各种麻烦,可以在各大交通站点附近,找到「観光(观光)案内所」。
但如果是在街上,看到五彩缤纷的看板上写着「無料案内所」,那就免费给客人介绍风俗店和女孩子的地方。
但此无料非彼无料,它只是一个类似于中介的地方,本身是并不提供色情服务的。里面的工作人员相当于国内的“扯皮条”,他们事先会和其他“夜店”建立合作关系,然后介绍客人去其店铺,再从中获取利润。
在这里尤其要提醒一下中国留学生,如果你一不小心被案内的人介绍到了“夜店”,装作接电话,有急事先走这一招,可以为你,为你的钱包都松一口气。
你要知道,这些“夜店”,可不是付1~2万日元就可以走得出去的。光指名费就要5千日元起,不要说水酒和其他费用了。一晚上10万日元,也就和小姐姐聊聊天,喝喝酒而已。
日本色情行业虽然遍地开花,但是相对的法律也是很严格的。如果不小心被逮捕,留下不良记录,那可是会对今后的签证续签有影响的哦!严重的更有遣送回国的风险!所以大家一定要留心!
顺便提一句,女仆咖啡屋是完全ok的,不仅宅男,很多女孩子也会去体验一下的哦!
无料案内所接待中国人吗
近几年去日本工作学习的人越来越多,而跨国生活有不少要注意的事项,毕竟两国文化有差异。尤其是在初入日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有哪些不能做的事情。
一些违法乱纪、不道德的事情是肯定不能做的,这里就不多赘述了。还有很多日本特定的习俗和规定等,大家也不要随意做哦~
01
不要随意用相机拍别人
日本人非常在意自己的肖像权,未经允许而拍摄别人的话,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更不要私自发到网上。所以在日本发售的手机,不管是什么品牌,拍照时都会有快门的声音,就是为了避免偷拍的情况出现。
02
不要随便送别人梳子
日本送礼上也有禁忌,比如不要送别人梳子(くし),因为它的发音包含了「苦(く)」和「死(し)」,被认为不太吉利。另外,日语的数字4和9也有「し」和「く」的发音,所以平时说话一般会用「よん」和「きゅう」。
03
不要轻易给别人开门
日本人一般很少去打扰别人,所以陌生人按门铃的情况,基本上就是NHK收费员、传教士、推销员。建议这三种人都不要开门,尤其是NHK收费员,如果你开门的话将不堪其扰,他们会想尽办法找你收费,赶都赶不走,所以尽量装作家里没人不开门吧。
04
不要用筷子传菜
在中国饭桌上可能有用筷子传菜的情况,但在日本这种行为是不能做的。因为在日本火葬之后,死者家属会使用特殊的筷子将骨灰进行传递后装入骨灰坛中。所以在日本用筷子传递食物,或者两个人不小心夹到同一块食物,都会被认为是不吉利。
05
不要边走路边抽烟
在日本很多公共场合都可以看到禁烟的标志,尤其是户外。日本一般的街道都是禁烟的,不允许边走路边抽烟,想抽烟需要去专门的“吸烟区”,如果走路时抽烟是要被罚款的,这点可一定要严格遵守。
06
不要随便接受别人转送你的自行车
日本买自行车会做一个防范登录,登记车主的姓名、住址和电话。平时在路上骑车可能会被警察叫住,查验防范登录。所以如果一辆自行车转了好几手,最后送给了你,然后你又说不出车主信息,那么你很可能会被当作是偷车贼,被请去警察局喝茶。
07
不要劝别人喝酒
中国酒桌上经常有人劝酒,日本人虽然也喜欢聚餐喝酒,但是他们只会互相倒酒,不会劝别人喝酒。日本人的“干杯”不代表要全喝光,一般都是各饮所需,喜欢喝酒的多喝几杯,酒量差的就走个过场。偶尔只在年轻人的聚会上有比较温柔的助兴劝酒。
08
不要相信日本人的客套话
很多人觉得日本人礼貌得过分,其实很多时候日本人也只是在“假客气”,他们的称赞大多是客套话,不要天真地相信。尤其是京都人的说话方式经常“心口不一”,比如你的京都邻居说很羡慕你家经常开派对,其实他的本意可能是你家太吵了!
09
不要随便露出纹身
日本人对待纹身的态度比较保守,如果你有纹身最好不要露出来,因为在日本人眼里,一般是黑帮或者纹身师才会纹身。普通人如果面试的时候露出了纹身,很容易会被拒绝。另外有纹身在温泉、泳池、健身房等地方都可能会不被接待。
10
不要长时间和别人对视
平时走在街上不要长时间看着别人,因为这样做会被日本人认为很不礼貌,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对方可能会以为你是个痴汉,或者是在找麻烦。其实这一点在东北也不要做哈哈哈,不然会被东北大哥问道:你瞅啥?
11
不要随意使用公共场合的电源
我们出门如果手机突然没电了,都习惯性在咖啡店、餐厅找插头充个电。但是在日本随便这样做是不行的,因为电是店铺、商场自己的资源,如果未经允许私自使用,会被当作在偷电。不过如果店家允许或者提供充电服务就没问题啦。
12
女生不要半夜在街头站着
日本有很多居酒屋,深夜街上经常有喝醉的大叔,如果长时间站在街头不动,很容易会被当作是站街女,会有醉酒大叔来找你搭讪骚扰,或者问你是否提供特殊服务。这对女孩子来说真的很危险,所以深夜还是要远离闹市区街头。
13
不要理会街上陌生人的搭讪
在日本的繁华街口经常会有人来搭讪,说自己是演艺公司的星探,讲一些你很漂亮的赞美之言,问你想不想做明星或者模特。真的星探也确实有,但还是不能轻信,因为有一些人是不怀好意的,还有些人可能是想让你从事风俗业的工作。
14
不要去日本的无料案内所
日本的“无料案内所”其实就是色情服务介绍的场所,说是“无料”,却并不真正免费,是先免费后收费,照片还往往和真人不符。而且你进店之后,哪怕感觉被骗了想离开,基本也是走不了了,所以千万不要好奇心重的走进去。
15
不要在租住的房子大声喧哗
日本有很多木质结构的房子,这种房子隔音很差,所以要注意不能发出很大的噪音影响邻居。日本人对噪音的忍受度很低,他们不会跟你说请安静一些,而是会选择直接报警,所以千万要注意别在房间里开派对或者大声喧哗。
16
不要边走路边吃东西
中国各地都有不少小吃步行街,走路吃东西完全不会觉得奇怪。但是日本街头很少有人会边走路边吃东西,日本人很介意这种行为,他们觉得这是不礼貌的。日本人在买小吃的时候,都会站着吃完东西再走,而且吃的时候会背对行人。
17
不要帮汉化组做图源或片源的工作
虽然很多汉化组都不以盈利为目的,仅提供学习交流研究使用的作品,但是公开传播之后还是侵权的,违反日本的《著作权法》。帮汉化组做图源片源的工作,轻者被遣送回国,重者可能会被捕入狱,所以不要随便帮别人做图源片源。
18
不要刻意给老人让座
在日本不要刻意去给老人让座,如果真心想要让座,只要装作要下车的样子,自然地站起来走到车的另一端就行了。因为日本有“不要给别人带来不便”的观念,那些日本老人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所以刻意给他们让座,可能还会被拒绝。
19
不要去酒吧风俗场所工作
留学生可以在日本打工,但是不可以在风俗场所工作,比如陪酒、赌博机等。所以千万不能因为高薪资而冲昏头脑,抱着侥幸心理,最后被发现而导致遣返回国。不要冒这个风险哦!
20
在地铁上不要大声打电话
日本地铁和电车上都非常安静,别说打电话或大声喧哗,说话的人都很少,所以千万要注意不要影响到其他人。除此之外手机也要尽量静音,尤其是在优先席附近的时候,不然打电话的信号会干扰老人们的起搏器。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今川日语(jinchuan-riyu)”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领取日语课程~
无料案内所一般多少钱
YouTube视频截图
海外网8月10日电近日,香港暴徒借“修例风波”暴力袭警、打砸烧抢、阻断交通,引天怒人怨。一些乱港分子也趁机践踏法治,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近日,网络媒体“无料案内所”主持人在日本开展虚假宣传,在街头让当地人看香港警察举枪的照片,然后称警察将枪指向示威者。几位路过的中国同胞看到这一幕,立刻上前用熟练的日语及英语揭穿了他的谎言,并大声驳斥他的“港独”言论。视频引发热议,网友纷纷称“太解气了!”
YouTube视频截图
这名“港独”主持人于8月6日,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以“无料案内所”账号发布了题为“问问日本妹:日本街坊被大陆人攻击”的视频。视频中,主持人操着磕磕绊绊的日语进行街头采访,拿了两张香港警察在地铁持枪维持秩序的,问日本人觉得这是真实场景还是电影场景。
YouTube视频截图
主持人还问了路人一些诱导性问题,如“如果他出现在商场里,你能安心购物吗”。之后,他公然对几名日本年轻人撒谎,称“其实这名警察是用枪指向示威者”。
YouTube视频截图
这时,一名身穿蓝衣的中国年轻人突然冲了过来,一把抢过主持人手中的照片,用熟练的日语大声说道:“他们才不是示威者,是恐怖分子!30人围攻一名警察,然后警察才还击的!”
YouTube视频截图
正当主持人愣神之际,另一名身穿红衣的中国年轻人抢过他手里的话筒,朗声用英语对着摄像头说:“让我告诉你,香港是中国的香港!”
YouTube视频截图
主持人回过神来,赶紧拿回话筒,也不讲日语了,用粤语慌乱说道:“这里有很多人在攻击我,但我不知原因。”然后讪笑着对围观的人说:“这只是个游戏,你们在干什么呀。”
YouTube视频截图
蓝衣年轻人依然用日语向路人解释“他(主持人)胡言乱语”。另一名身穿白衣的中国女孩也用流利的日语质问主持人:“你做这个有什么企图?想证明什么呢?”而红衣年轻人则继续用英语大声驳斥他:“这不是个游戏!你记住了,香港是中国的!”
这名“港独”主持人做这期街访视频,本意是在日本宣传“港独”思想,没想到却被路过的中国年轻人狠狠“打脸”。他们勇敢站出来的样子引发网民热议,网友纷纷称“太解气了”。
YouTube评论截图
社交网络上,一些人留言道:“赞这些勇敢站出来的同胞!”、“简直是中英日全面碾压,太帅!”、“看到大陆同胞在任何地方都在努力维护祖国尊严,义正言辞的喊出香港是中国的,感动得泪流满面。我是中国人,我也知道接下来中国或许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无论如何,我支持我的祖国。 ”(海外网 王珊宁)
无料案内所最忌讳三个东西
带娃在东京、箱根、伊豆玩了8天,距离上次赴日旅行,已有5年。
5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中日两国在经济维度上,可以说都步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下面琐碎地记录下此次旅行的所见所感。
(一)
五年后重返东瀛,最直观的感受是日本似乎真的走出了“失去的三十年”,温和通胀悄然来临,物价上涨体感明显。
住宿方面,我在Airbnb上做了对比,5年前同样的民宿房型,如今每晚价格涨幅竟高达400多元人民币(下文如无特殊标注,皆以人民币计价)。
5年前,还能找到一些每晚1000块以下的一户建民宿,如今这个价位已难觅踪影。
今天东京和京都已经很难找到一晚500元以下的酒店了,五年前五六百一晚的酒店,现在普遍涨到了800+的价位。
而且是那种你进门后,摊个行李箱转身都很局促的房型。
餐饮价格亦涨,如今人均100元的餐标,也就是一碗拉面配个小菜,或者一份最普通定食+一杯低价啤酒。比如下面这样一份鳗鱼饭,要180块:
一家三口随便吃顿饭,再加个啤酒饮料什么的,随随便便就上500块了。
遍布日本大街小巷的饮料贩售机,5年前我印象中矿泉水的价格普遍在100日元左右,但如今就是伊豆这样的小城里,自动贩卖机也很难看到100日元一瓶的水了。
我的读者中有一些长期生活在日本的朋友,相信你们这几年的体感应该会更强烈。
毕竟,日本在经济泡沫破灭之后,经历了长达20余年的停滞与通缩,很多商品的价格十几年都没怎么涨过价。
但近一两年,通胀真的起来了,我们此行的实际体感,与财经新闻所报道的数据相符。
(二)
第二个强烈感受,来自中日两国消费场景的对比。
如果你是在国内开实体店铺的创业者,来日本旅游一定会羡慕嫉妒恨,因为这边实体店的消费氛围,实在是太好了。
如果只看线下消费,日本经济已经不是走出通缩,简直可以用经济过热来形容了。
热门景区和购物步行街人流摩肩接踵,商场里退税柜台前外国人大包小包排长队付款是常态。
(这是4月29日的街头随拍)
要知道,我们还是错峰旅行,特意避开了人流量最多的5.1假期。
这一切真的令我很陌生,尤其是商场里的火爆状况。
毕竟,这几年国内很多城市的大型商场里,除了饭点时热闹一阵的餐饮层,其他品类的楼层,经常会出现一层楼里,店员比顾客还多的情况。
餐饮就更火爆了,东京很多高级的米其林餐厅,预约已排到了2个月之后。到了吃饭时间,许多餐厅外面都排着令人头大的长队。
这是有一天我们中午找地方吃饭时,我随手拍的照片:
关键这也不是什么所谓的“网红餐厅”,它就是类似国内的普通街边店。
从伊豆回东京的那晚,我们在民宿附近连续找了四家餐厅,结果每一家都爆满,而当时已经是晚上九点。无奈之下,只能去旁边的Family Mart买便当充饥了。
这里要感叹下,日本便利店晚上打折真的非常夸张。我竟然用100日元(约人民币5块)就买了一大盒寿司,牛肉饭竟然也只要200日元……
当时我心里就想,东京的生存底限其实并不高,因为你可以用非常非常低廉的价格(尤其是相对于日本人的收入而言,东京时薪已经1200日元了),就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咱们这边“三和大神”干一天阔以玩三天,如果按照三和大神的食宿标准,那么东京大神,差不多能做到干一天阔以玩一周。
其实我此行最强烈的内心冲击,来自于回国站在机场到达大厅的那一刻。
3个小时前,我还在东京成田机场的免税店里,赶大集一样排队抢购。回到国内,机场免税店里连个人影都没有,甚至有好几家店都关掉了。
那种体感上的巨大反差,非常强烈,一边熙熙攘攘宾客盈门,一边冷冷清清门可罗雀,仿佛如同两个世界一般。
(三)
虽然之前去过四次日本,但这却是我第一次到东京。
东京带给我的最大感受,不是她的繁华与喧嚣,而是其国际化程度之高,尤其是外国游客的密度,实不愧于“亚洲第一城”的美誉。
就国际化维度而言,国内城市可比肩东京的,可能只有个香港。但香港的城市规模与旅游资源,确实又不适合拿来与东京这样体量的城市相比。
在东京,大部分游客所需要的旅行资讯,无论是线上网站、APP,还是线下的印刷品,几乎都提供中英等多语种选项。
人流量多的地铁站能找到“外国人窗口”,城铁公司网站提供5种语言选择,方便提前在网上购买车票和周游券。
我们此行定的四家民宿,每一家发来的入住指南,都提供中英日三种语言。很多小巷子里的“苍蝇馆子”,拿出菜单来,也齐刷刷印着日英中韩四国语言。
如果单论境外游客的便利程度,国内旅游业对外国游客所提供的基础设施,仍然与东京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必须承认,中国现在生活各方面非常之便利,但这种便利很多时候,是仅对中国人而言的。
这么说吧,你让一个只懂英语的老外来北京旅游,他的懵逼程度一定是远超东京的。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很多,譬如大部分外国人习惯用的APP,如Google、Uber、Amazon等在日本也属主流应用,而国内高德美团滴滴这些便利性APP,对绝大多数老外而言,几乎闻所未闻。
前些年,像北京这样的城市,甚至一度出现了把地铁站站名,从英文改成汉语拼音的咄咄怪事。说实话,我真的想不明白决策者的脑回路是个什么逻辑。
总之,咱们国内的旅游基础服务,很多方面确实仍需要向日本学习,至少应该向更开放、更包容的方向演进,以吸纳更多境外游客。
(四)
这两天我就看到一个视频,是一群外国游客吐槽中国景区英文标识太少,英文资讯匮乏,景区服务窗口没人能说英语——其实都是些很温和的,针对基本事实的抱怨和建议。
但这条视频评论区的风格基本就是:
“这里是中国,请说中国话。听不懂可以不来,逛不明白就滚!”
就令人非常无语。作为长期坚定做多中国资产的投资者,我想说的是,你们这帮糊涂蛋真是一丁点儿都不关心经济啊……
日本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已高达7.5%,每年为日本创造超过44万亿日元的经济增长。
其实要论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日本在中国面前是毫无优势可言的,这份钱咱应该去赚啊!
对中国这样体量的经济体,旅游业可能对GDP的拉动有限。但旅游业最重要的作用,是它能够解决体量极其庞大,且质量较高的就业。
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的数据是:
2024年,旅游业为日本提供了高达600万个就业岗位。
相对于日本总人口,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而这对于当下中国而言,就是很诱人的一块蛋糕了。
不需要我多做解释,目前这个环境下,年轻人找工作是多么难,对各地政府而言,解决大规模就业又是多么棘手。
(五)
最后讲个非常之尴尬的事,去箱根的路上,小朋友在地铁站那一排免费发放的资料架上,拿了一份报纸玩。
因为他最近喜欢植物大战僵尸,总是瘸着腿拿张报纸扮演“读报僵尸”,所以我对这报纸也没在意。
结果在车厢里,他自己翻着翻着报纸突然嚷了一句:
“哇!妈妈爸爸你们快看,这报纸上的女人全都露着小奶奶呢!”
我和孩他妈定睛一看,大惊失色!小孩手里拿着的那张报纸,竟然全彩印刷着各种姿势不堪描述的裸女图案……
我知道日本色情内容的刊行发售是公开且合法的,但我确实没想到,他们能公开到这个地步,连地铁站里任人免费拿取的报纸里,也会有大版面的色情内容。
这个真有点刷新我认知了。
另外这次趁着去东京,顺便去逛了一下秋叶原闻名遐迩的“18禁成人楼层”。
一进去好家伙,全是资本主义腐蚀下,日本年轻男女道德的沦丧与人性的扭曲呀!
就是像超哥这样久经考验的老司机,进去之后都有一种瞳孔地震的大开眼界之感。
朋友,我知道你这会在想什么,我也知道你有个朋友想跟我要几张里面的照片。超哥劝你忍一忍,色字头上一把刀,我是不可能将里面任何情境的照片或视频发出来的。
这不是打不打马赛克的问题,而是这马几乎就没法打,因为目之所及全是中文互联网上禁止描述的影像、声音与器具。
超哥作为光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这些楼层里批判性地逛了逛。
要不说资本主义实在是太邪恶呢,那天只看了一小会,我的内心就已经充满了很多不好的想法啦:)
后来有天晚上在池袋附近闲逛,惊讶于这里竟也有那么多风俗店、无料案内所与18禁Club,而且真的看到了许多年轻的女孩子,化着全妆穿着性感地齐刷刷站在街边……
当你走过她们身边,真的会有一种恍惚与撕裂之感。
我就一直觉得,日本在某些维度,真的是非常矛盾与撕裂的一个国家。
一方面日本文化是内敛的、保守的、极其看重外在道德评价的,但另一方面,这个国家的色情产业却几乎是完全合法与公开的。
一方面日本社会中“耻感文化”浓度很高,集体的凝视与社会的规制强作用于个人,使得社会的压抑感极强,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评价焦虑”。
但另一方面,AV与泛色情产业,却为日本每年贡献近10万亿日元的GDP,AV女优的职业化消解了道德焦虑,色情业已然成为这个高度秩序化社会中的一剂润滑油,亦是这个高度压抑社会的泄压阀。
在日本,色情产业不是男性的专属,大量女性也是色情业的核心消费人群——她们支撑着数目庞大的牛郎群体,许多日本女孩甚至不惜用自己援交的报酬,去供养心仪的牛郎,一个非常畸形的螺旋。
这种文化撕裂的奇观,某种意义上呈现出一种极具东亚标签的现代化困境,即传统耻文化下的集体约束与压抑,与后现代个体欲望解放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后,整个社会选择了一条极其矛盾的“耻感豁免机制”,以某种潜在共识维持表面的平衡。
可以说这种撕裂的背后,既是社会高压规训下的反叛,也是生存焦虑的镜像。
超哥批判性地逛了一圈之后,难免要感叹一句:
资本主义真是把人变成鬼呀!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无料案内所是干嘛的,无料案内所为什么不能去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