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丧假亲属的范围,劳动法丧假三天指哪些亲属的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乐仪惠

劳动法丧假亲属的范围,劳动法丧假三天指哪些亲属的

大家好,由投稿人乐仪惠来为大家解答劳动法丧假亲属的范围,劳动法丧假三天指哪些亲属的这个热门资讯。劳动法丧假亲属的范围,劳动法丧假三天指哪些亲属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劳动法丧假规定2024

员工丧假多少天?丧假带薪吗?国家规定丧假有几天

一、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

二、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都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三、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根据以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带薪休丧假的权利。因此,公司应当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给予员工带薪休丧假。

目前国家还没有对非国营企业职工休丧假多少天作出具体规定。

劳动法丧假规定几天

来源:劳资在线

请假本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江湖救急嘛,谁能没有个急事要请假呢,然而当你请假了,单位会同意吗?员工请哪些假,单位可以不批? 哪些假必须给?

1

病假,必须给

病假,是指职工本人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进行医疗时,用人单位应当给予的医疗假期。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3条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3个月;5年以上的为6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6个月;5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为9个月;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为12个月;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为18个月;20年以上的为24个月。”

由于职工身体不适才需要休病假,所以,职工只要提供医院出具的证明、履行请假手续,用人单位就必须批准。

2

带薪年休假,应当给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3条、第5条分别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

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以上规定表明,带薪年休假是法定的请假理由,用人单位应当统筹安排。万一不能安排,哪怕职工同意不休带薪年假,单位也必须给予补偿。

3

婚假,可协商

婚假,是指职工本人因结婚依法享受的假期。期间,由用人单位向职工如数支付工资。

《婚姻法》规定,法定结婚年龄为男满22周岁、女满20周岁,男满25周岁或者女满23周岁结婚,属于晚婚。

《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取消7天晚婚假,但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3天婚假外,另增加7天婚假。也就是北京职工还是可以享受10天婚假。

在用人单位不能拒绝职工休婚假的前提下,可以结合工作实际与职工协商具体的休假期限。

4

产假,必须批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7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女职工生育后除享受国家规定的98天产假外,可另享受生育奖励假30天,经所在单位同意,可再增加假期1-3个月。也就是女职工最少可享128天产假,最多可有7个月产假。

由于产假是法定假,用人单位对于女工休产假请求,必须无条件准许。

5

丧假,酌情批

《劳动法》虽然规定了员工享有丧假,但没有明确具体的天数和操作标准。目前通行的做法是参照《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执行。

该《通知》明确: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假期。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

6

探亲假,酌情定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规定: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的职工,如果与配偶、父母分居两地,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即可享受探亲假。

有关探亲假期限,该规定明确规定,探望配偶,每年给予一方为期30天的探亲假一次;未婚员工探望父母,每年给假一次20天的探亲假,或者2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5天;对于已婚员工探望父母,每4年有一次为期20天的探亲假。此外,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

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单位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放工资。并且,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劳动法丧假的规定及范围

2025年新版

病、事、婚、产等各类假期规定

及待遇依据汇总

一、休息日

正常情况下,星期六和星期日为每周休息日,双休日不计薪,全年104天。

有些企业因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应保证职工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天

因此,有的企业将40小时分摊在6天里,休息1天也是合法的。

二、法定节假日

春节:1月28日(农历除夕、周二)至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七、周二)放假调休,共8天。1月26日(周日)、2月8日(周六)上班。

清明节:4月4日(周五)至6日(周日)放假,共3天。

劳动节:5月1日(周四)至5日(周一)放假调休,共5天。4月27日(周日)上班。

端午节:5月31日(周六)至6月2日(周一)放假,共3天。

国庆节、中秋节:10月1日(周三)至8日(周三)放假调休,共8天。9月28日(周日)、10月11日(周六)上班。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三、部分节假日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主要有:1.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2.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3.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4.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注意:如果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不逢休息日,而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正常上班的单位无需支付加班费

四、事假

事假的天数由用人单位通过制订规章制度的方式确定。

事假是无薪的,但如果用人单位有规定可发薪水的则从其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用人单位不扣劳动者在事假期间的工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人单位发了工资,且事假达到20天的,劳动者不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五、病假(疾病或非工受伤医疗期)

关于病假(疾病或非工受伤医疗期)的天数,是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个月(特殊情形的可延长)。

员工病假期间,企业需要支付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

六、婚假

目前,延长婚假也是各地在积极推进的事情,大部分地区的婚假已经达到10天。婚假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

七、产假

产假的天数是98天+各地奖励天数。国际劳工组织有关公约有“妇女须有权享受不少于14周的产假”的规定,14周即98天。

随着各地计生条例的修改,产假有所延长。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八、产前假

即女员工怀孕满七个月以上,可享受一定的带薪休假时长,每个地区的具体规定有所不同。

九、陪产假(男方)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在本地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规定男方的护理假或者陪产假(福建称照顾假,青海称看护假)。

根据各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陪产假基本上在7天到30天不等。例如,北京、江苏、广东等十几个地区是15天,上海是10天,辽宁、湖南、重庆、四川是20天,内蒙古、广西、宁夏是25天,云南、江西、西藏、甘肃是30天,河南是1个月,而山东仅7天。

十、孕期产前检查假

国家并没有统一规定产检假的次数和天数,但实践中认为只要是正常必要的产检,均应该计入劳动时间。不能按病假、事假、产假、旷工等来算。

产检假是按医嘱来进行,只要是医生认为必须检查的必须检查,用人单位应当给予相关便利条件。

相关法律规定: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规定: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十一、哺乳假

哺乳假是指在宝宝出生后的一年内,妈妈每天都可以享受在工作时间内两次0.5小时哺乳时间。

十二、痛经假

目前,包括北京、河南、陕西、浙江、江苏、辽宁等在内的20多个省份,均在地方性规定中明确了女性劳动者的这一权益。休息时间普遍在1—2天,最多能达到3天。

各地“痛经假”的区别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适用的工种范围和是否需要医疗证明

十三、保胎假

保胎假是指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怀孕女职工,经医师诊断出具证明、需要保胎休息的,其假期工资可按病假工资标准发放。

十四、丧假

即企业职工的直系亲属死亡时,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给予职工1—3天丧假。直系亲属包括父母(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配偶(有婚姻关系的),子女(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不包括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实务操作中丧假的天数基本上为3天,且不包括国家法定休假日,假期内照发工资和福利待遇。

十五、带薪年休假

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其中,职工个人的累计工作年限应该是包括但不限于现就职单位的工作年限。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十六、工伤假(停工留薪期)

职工因工作原因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十七、探亲假

职工享受探亲待遇,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

1.参加工作满一年及其以上的职工;2.同配偶不住在一起,同父亲和母亲都不住在一起;

3.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团聚的。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规定: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5天;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

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凡实行休假制度的职工(例如学校的教职工),应该在休假期间探亲;如果休假期较短,可由本单位适当安排,补足其探亲假的天数。

十八、独生子女护理假

在地方性政策中,一些省、市、区作出类似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待遇的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疗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持其子女进行护理照料,并给予每年累计5—20天护理时间。具体可查看下表:

十九、育儿假

自2021年来,各省份逐渐推出育儿假,时间从5—20天不等。

最后,给大家汇总一下各地的产假、陪产假、育儿假安排。

来源:日照关注、中国会计报、51社保、各地人社局、澎湃新闻、财会月刊等

劳动法丧假包括哪些亲属

我国法定年节假日等休假相关标准

休息休假时间是劳动者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任职期间内,不必从事生产和工作而自行支配的时间。

休息日标准

休息日又称公休假日,是劳动者满一个工作周后的休息时间。

劳动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天。

199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国务院令第174号)规定:

我国职工的休息时间标准为工作5天、休息2天。

该决定同时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企业和不能实行国家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


法定年节假日标准

法定年节假日是由国家法律、法规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也是劳动者休息时间的一种。

2007年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将清明、端午、中秋和除夕设为法定节假日,将我国传统节日设定为法定节假日。

2025年国家法定休假日,共计6个假期。具体为:

一、元旦:1月1日放假,共1天。

二、春节:1月28日至2月4日放假调休,共8天。1月26日(星期日)、2月8日(星期六)上班。

三、清明节:4月4日—6日放假,共3天。

四、劳动节:5月1日—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7日(星期日)上班。

五、端午节:5月31日—6月2日放假,共3天。

六、中秋节、国庆节:10月1日—8日放假调休,共8天。9月28日(星期日)、10月11日(星期六)上班。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主要有:

1.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2.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3.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4.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年休假标准

带薪年休假是劳动者连续工作满1年后每年依法享有的保留职务和工资的一定期限连续休息的假期。

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2007年国务院颁布《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令第514号)明确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2008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和《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公布实施。

至此,全面建立起适用于各类用人单位的带薪年休假制度。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实行,使职工得到更好的休息,这有利于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劳动者在经过充分的休息后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生产和工作。

探亲假标准

198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规定了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探亲假标准。

根据规定,职工工作满1年,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配偶的假期待遇(每年1次,假期30天),与父亲、母亲都不能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假期待遇(未婚职工每年1次,假期20天;已婚职工每4年1次,假期20天)。同时,单位应根据需要给予路程假。探亲假期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

婚丧假标准

按照1980年颁布的《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规定,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单位酌情给予1—3天的婚丧假。另外,可根据路程远近,给予路程假。

来源:中国新闻网、人社部门网站、薪人薪事企小薪等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劳动法丧假亲属的范围,劳动法丧假三天指哪些亲属的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