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签完合同后发现被合同诈骗了怎么维权
若签完合同后发现遭遇合同诈骗,可通过以下方式维权:
(一)及时报警。合同诈骗属于刑事犯罪,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合同文本、交易记录、往来通讯等相关证据,协助警方调查。警方立案侦查后,若查明诈骗事实,将依法追究诈骗者刑事责任。
(二)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刑事程序进行的同时,可基于合同纠纷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合同无效或撤销合同,返还已支付的款项、赔偿损失等。需准备好起诉状、合同及相关证据材料,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
(三)申请财产保全。若有证据表明诈骗者可能转移、隐匿财产,可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防止其逃避责任,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在后续执行阶段得以实现。
在维权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证据,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工作,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虚假抵押物的借款合同能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虚假抵押物的借款合同有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需结合具体情形判断。
一方面,若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抵押物的事实,欺骗出借人签订借款合同,从而骗取借款且数额较大,通常可认定构成合同诈骗罪。例如,虚构房产等抵押物,让出借人误以为有可靠保障而借出款项,事后无法归还且行为人有挥霍等非法占有行为,符合该罪构成要件。
另一方面,若行为人虽提供虚假抵押物,但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目的,只是为解决资金暂时困难,有积极还款意愿和行为,一般不构成合同诈骗罪。比如,虽抵押物虚假,但借款人一直努力经营试图还款,且有部分还款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关键在于审查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同时结合其客观行为表现,如借款用途、还款能力、还款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认定。
三、可撤销合同属于诈骗犯罪签订的合同吗
可撤销合同并不一定属于诈骗犯罪签订的合同,二者存在明显区别。
一方面,可撤销合同的情形通常包括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这里的欺诈等行为虽影响合同效力,但尚未达到刑事犯罪的程度。比如,一方在交易中对商品的某些性能略微夸大,使对方产生误解而订立合同,此合同可能构成可撤销合同,但不一定构成诈骗犯罪。
另一方面,诈骗犯罪签订的合同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而签订的合同。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恶意,且客观上实施了诈骗行为并达到一定数额标准。例如,虚构根本不存在的工厂产能与他人签订大额供货合同并收取预付款后消失不见,这构成诈骗犯罪,该合同当然无效,而非可撤销。
综上,可撤销合同与诈骗犯罪签订的合同不能简单等同。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签完合同发现被骗了怎么办
●签合同后发现对方诈骗怎么办
●如果已经签了合同感觉被骗该怎样去解决
●签订合同后发现被骗
●签了合同发现被骗了可以报警吗
●合同签订后结果被骗了该怎么办
●签了合同的诈骗可以立案吗
●签合同后发现对方诈骗怎么办
●签了合同感觉被骗了可以报警吗
●签完合同才知道被骗了怎么办
●虚假抵押物的借款合同能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虚假抵押物借款构成什么罪
●虚假抵押合同效力
●虚假抵押物借款 刑事
●虚假抵押借款是诈骗吗
●用虚假的抵押物贷款
●以虚假抵押物骗取借款的民事责任
●虚假抵押会判刑吗
●虚假抵押贷款
●以虚假抵押物骗取借款
来源:头条-可撤销合同属于诈骗犯罪签订的合同吗,可撤销合同属于效力合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