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疗机构包括哪些,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包括哪些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鲁月安

公立医疗机构包括哪些,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包括哪些

大家好,由投稿人鲁月安来为大家解答公立医疗机构包括哪些,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包括哪些这个热门资讯。公立医疗机构包括哪些,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包括哪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医疗机构包括哪些单位

「有些同志体重管理得不太好,腰围大了,体重也超了,有的还患上了慢性病。」3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喊话减肥」,并介绍了「体重管理年」行动,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

多家顶级三甲医院积极响应。3月12日、13日,北京协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连开诊。

在国家「喊你减肥」的同时,3月16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通过媒体公布20家规范化戒烟门诊名单。北京市卫健委提醒,接受戒烟门诊的帮助是提高戒烟成功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北京开设规范化戒烟门诊的医疗机构包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市第六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复兴医院、北大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朝阳医院、安贞医院、民航总医院、和睦家医院、垂杨柳医院、门头沟区医院、房山区良乡医院、房山区第一医院、潞河医院、顺义区医院、昌平区医院、大兴区人民医院、平谷区医院。

健康界发现,这20家开设规范化戒烟门诊的医疗机构,既有委属(管)医院如北京协和医院、北大医院等,也有北京市属医院如朝阳医院、安贞医院等,北京区属医院如垂杨柳医院、北京市第六医院等,以及外资医院如和睦家医院。

与此同时,北京市首次将这些信息全面接入常用电子地图。这标志着市民通过地图APP直接搜索「戒烟门诊」,即可实时获取门诊地址导航信息。

北京此举无疑具有风向标意义。1996年,全国首家戒烟门诊正是在北京建立。根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统计,到2023年,全市戒烟及戒烟咨询门诊总数达80余家。

各省市也在积极跟进。2022年,山东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戒烟门诊规范化建设的通知》,截至2024年,山东省所有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胸科医院、肿瘤医院均已设置戒烟门诊,其他医院设置比例持续提升。

无论是肥胖问题还是吸烟问题,都已成为当下影响民众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广大医疗机构正在积极响应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并顺应改变,承担起助力全民健康的重要责任。


从管疾病到管健康

由内分泌科主导的这个门诊正在变化

在人们对健康愈发重视的当下,医疗理念正从传统的疾病治疗向全方位健康管理转变。医院的科室也在悄然顺应这一趋势,其中内分泌科的变化尤为显著。以北京市健宫医院为例,该院早在2019年便开设由内分泌科主导的肥胖症门诊。据内分泌科主任吴清向健康界介绍,肥胖症门诊如今更名为体重管理门诊,由8位医生轮流出诊,他们的专业领域覆盖内分泌、营养、中医、康复理疗,可以从多角度为患者提供服务。

「我们早期主要聚焦于疾病的治疗,当患者出现肥胖相关病症时才介入,但随着我们对健康理念的深入理解和医学模式的转变,门诊逐渐认识到单纯的疾病治疗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如今,门诊将切入点向前推移,从体检和家庭出发,开展早期发现危险因素的工作。」吴清告诉健康界,医生深知肥胖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病紧密相关,因此,门诊需要对患者代谢指标进行检测,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不仅针对慢性病患者,还可能会对患者家属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查。这一举措旨在早期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在治疗方案的制定上,体重管理门诊打破了以往一个科室单打独斗的治疗局限,实现多科室多学科的联合管理。除了内科与中医结合的专业治疗外,有时还会邀请外科等兄弟科室共同参与。

多学科团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从不同角度为患者制定全面的治疗计划,包括运动处方、药物治疗、中医调理、外科手术等,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这种从单独角色向多科室多学科管理病人的转变,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肥胖患者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因此,体重管理门诊医生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甚至成为一名「心理医生」。

医护人员会了解患者的心理预期,评估其心理状态是否适合治疗,并对患者的家庭环境进行了解和干预。通过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治疗心态,更好地配合治疗。「最近这几年,我们的服务内容和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医护人员也要顺应这样的改变,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吴清对健康界说。


戒烟门诊接诊量不高

问题出在哪里?

与肥胖一样,吸烟也是「健康杀手」。近年来,北京市先后通过开展戒烟门诊分级管理、规范化戒烟门诊建设、举办「北京市民科学戒烟活动」等举措,支持戒烟门诊标准化、高质量发展,规范化戒烟门诊的数量从2017年的10家增加到2024年的20家,年服务量1万余人次。

不过,有些医院开设戒烟门诊之后,门诊「门可罗雀」,在医生坐了几年「冷板凳」之后,医院不得不做出调整,不再单独开设戒烟门诊。据《新华日报》2024年报道,江苏省各大医院2008年起陆续开设戒烟门诊,大多设置在呼吸科,但就诊者寥寥无几,冷清成了门诊常态,一些医院的戒烟门诊甚至慢慢消失。

「每周一下午的戒烟门诊,最多只有一两位患者就诊,有时甚至一个也没有,而呼吸科专家门诊的病人一上午都看不完。」兼有「戒烟大夫」身份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韩淑华受访时称,戒烟门诊和呼吸科门诊接诊量多年来可谓「冰火两重天」。

2024年3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就不再单设戒烟门诊,而是挂靠在韩淑华的正常门诊下。韩淑华表示,愿意来就诊的患者,大多是一些备孕的年轻人或是体检查出严重肺部疾病,更多人认为吸烟属于个人不良习惯,即使想戒烟也不会想到求助医生。

南京市胸科医院呼吸科9病区主任张海涛认为,戒烟门诊难以为继有多方面原因,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吸烟是一种成瘾性非常强的疾病,控烟宣传必须强化医学戒烟的地位,将患者导流到医院戒烟门诊或戒烟热线。

「一个完备的戒烟门诊应具备独立门诊,专业医护团队,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辅助工具等。」据大众日报报道,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滨州市人民医院(滨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任朱建波表示,但目前来看,「缺物少人」的现状却让门诊的戒烟效果大打折扣。

缺药,是戒烟门诊的头号难题。《中国临床戒烟指南》中明确写着「鼓励使用戒烟药物」,目前,指南推荐3类戒烟治疗药物,包括尼古丁替代疗法类药物、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和酒石酸伐尼克兰。一个药物的治疗周期是3个月以上,规范治疗可以大大提升戒烟成功率。

但就目前来说,并不是所有开设戒烟门诊的医院都会常备戒烟药物。对某些本来患者数量就不多的医院来说,药物没人用,存放过期了,钱浪费了,无形中增加成本。

而影响戒烟门诊就诊量的另一个因素是「不能走医保」。据新华日报报道,目前戒烟药物尚未进入医保报销范围,患者需要自费购买,部分患者因此放弃借助药物辅助戒烟。

现行政策下,由于医疗机构对于自费药占比有控制,导致一些医院的药房不会采购太多自费药品,许多戒烟门诊也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吸烟导致的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等各类慢性病,也给医保带来巨大压力,如果将戒烟药物纳入医保,或许会减缓这些慢性病造成的医保压力,经济上可能更划算。」张海涛表示。

此外,目前戒烟门诊多设在呼吸科,但烟草成瘾和耳鼻咽喉疾病、脑血管疾病等都有关系,如何让更多其他科室大夫加入到戒烟工作中来,也是个难题。

预防胜于治疗

医疗机构的角色定位正在转变


事实上,从「喊话减肥」,到帮助戒烟,医疗机构的角色定位正逐渐发生转变,从疾病治疗向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领域拓展。

开设体重管理门诊和北京市发布规范化戒烟门诊信息,正是这种转变的具体体现。这些门诊不仅为有需求的人群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更传递了一种积极的健康理念,即预防胜于治疗

当然,仅仅依靠医疗机构的努力是不够的。国家层面的呼吁和政府部门的行动,都在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重视自身健康状况。民众自身也需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到健康管理中来。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

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包括哪些

我想问医疗机构属于哪个范围?

此问题现有2个观点,不一定正确,期待你来发表正确的观点:

观点1:

医疗机构是指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经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机构。

医疗机构的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

1. 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

2. 妇幼保健院。

3. 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

4. 疗养院。

5. 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

6. 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

7. 村卫生室(所)。

8. 急救中心、急救站。

9. 临床检验中心。

10. 专科疾病防治院、专科疾病防治所、专科疾病防治站。

11. 护理院、护理站。

12. 其他诊疗机构。


观点2:

医疗机构属于卫生和医疗健康服务的范围,它们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设立,并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或从事医学科研、在职培训等工作的单位。以下是对医疗机构所属范围的详细阐述:

一、定义与分类

1.定义:医疗机构是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它们依法开展疾病诊断、治疗等卫生服务活动。

2.分类:

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它们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包括住院、手术、康复等。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它们主要负责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如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急救中心(站)等,它们专注于特定公共卫生领域的服务。

其他机构:如临床检验中心、护理院、护理站等,它们提供特定的医疗服务或支持性服务。

二、法律依据

医疗机构的设立和管理主要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这些法规规定了医疗机构的设立条件、审批程序、执业要求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三、服务范围

医疗机构的服务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1.医疗服务:提供疾病诊断、治疗、手术、康复等医疗服务。

2.公共卫生服务: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

3.医学科研与教学:部分医疗机构还承担医学科研和教学的任务,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四、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机构正朝着更加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国家也在大力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推动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属于卫生和医疗健康服务的范围,它们依法设立并为社会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医学科研和教学等服务。

县直医疗机构包括哪些

【来源:日照市行政审批服务局_动态信息】

医疗机构名称有什么规定?

医疗机构的名称由识别名称和通用名称依次组成。

医疗机构的通用名称包括哪些?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四十条第二款 医疗机构的通用名称为:医院、中心卫生院、卫生院、疗养院、妇幼保健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卫生站、卫生室、医务室、卫生保健所、急救中心、急救站、临床检验中心、防治院、防治所、防治站、护理院、护理站、中心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定或者认可的其他名称。

医疗机构的识别名称有哪些要求?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四十条第三款 医疗机构可以下列名称作为识别名称:地名、单位名称、个人姓名、医学学科名称、医学专业和专科名称、诊疗科目名称和核准机关批准使用的名称。

医疗机构的命名有遵循的原则吗?

医疗机构的命名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一)医疗机构的通用名称以《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四十条第二款所列的名称为限;

(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四十条第三款所列的医疗机构的识别名称可以合并使用;

(三)名称必须名副其实;

(四)名称必须与医疗机构类别或者诊疗科目相适应;

(五)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设置的医疗机构的识别名称中应当含有省、市、县、区、街道、乡、镇、村等行政区划名称,其他医疗机构的识别名称中不得含有行政区划名称;

(六)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个人设置的医疗机构的名称中应当含有设置单位名称或者个人的姓名。

医疗机构命名不能使用哪些名称?

(一)有损于国家、社会或者公共利益的名称;

(二)侵犯他人利益的名称;

(三)以外文字母、汉语拼音组成的名称;

(四)以医疗仪器、药品、医用产品命名的名称;

(五)含有“疑难病”、“专治”、“专家”、“名医”或者同类含义文字的名称以及其他宣传或者暗示诊疗效果的名称;

(六)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名称;

(七)省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规定不得使用的名称。

由国家相关部门核准的名称有哪些?

以下医疗机构名称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核准;属于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疗机构的,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核准:

(一)含有外国国家(地区)名称及其简称、国际组织名称的;

(二)含有“中国”、“全国”、“中华”、“国家”等字样以及跨省地域名称的。

(三)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设置的医疗机构的识别名称中不含有行政区划名称的。

由省级相关部门核准的名称有哪些?

以“中心”作为医疗机构通用名称的医疗机构名称,由省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在识别名称中含有“中心”字样的医疗机构名称的核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规定。

含有“中心”字样的医疗机构名称必须同时含有行政区划名称或者地名。

除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以外,医疗机构不得以具体疾病名称作为识别名称,确有需要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

医疗机构名称确定后就能对外使用吗?

医疗机构名称经核准登记,于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使用,在核准机关管辖范围内享有专用权。

医疗机构只能使用一个名称吗?

医疗机构只准使用一个名称。确有需要,经核准机关核准可以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名称,但必须确定一个第一名称。

两人都想使用同一个医疗机构名称怎么办?

两个以上申请人向同一核准机关申请相同的医疗机构名称,核准机关依照申请在先原则核定。属于同一天申请的,应当由申请人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核准机关作出裁决。

医疗机构名称可以买卖、转让吗?

医疗机构名称不得买卖、出借。未经核准机关许可,医疗机构名称不得转让。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包括哪些

本市已转型建设20家安宁疗护中心、32家老年护理中心。市卫健委近日公布安宁疗护中心、老年护理中心名单,要求各机构不得擅自减少相应床位设置,不得将已转型床位挪作他用,同时继续承担原有职能和任务。

转型安宁疗护中心的医疗机构包括:鼓楼中医医院、市第六医院、回民医院、海淀医院、通州区老年病医院、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沙河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平谷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太师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老年医院、北京幸福颐养护理院、门头沟区中医医院、长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兴区心康医院、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转型老年护理中心的医疗机构包括: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隆福医院、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羊坊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辛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亦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仁和医院、徐辛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宋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田各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城区广外医院、房山区第一医院、崔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牛堡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村镇孙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马坊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双桥医院、北京老年医院、温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家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关村医院、西三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八宝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育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集镇西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通苑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 孙乐琪)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公立医疗机构包括哪些,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包括哪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