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退休金包括哪几项,事业单位退休金计算方法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俞昭

事业单位退休金包括哪几项,事业单位退休金计算方法

大家好,由投稿人俞昭来为大家解答事业单位退休金包括哪几项,事业单位退休金计算方法这个热门资讯。事业单位退休金包括哪几项,事业单位退休金计算方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事业单位退休金怎么算

近日,有朋友问,他即将于12月份退休,属于中级职称的8级岗位,薪级是25级左右,全部缴费年限是29年,退休养老金该怎样计算呢?是不是还发放原工资的80%?

2024年10月以后(贵州省等地方是2024年12月以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将不再使用新办法和老办法在于比较,将完全使用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的办法来计算。

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

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有人说2024年10月以后将实现养老金并轨,其实主要指的是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差不多相同了。但是个人的计发因素不一样,养老金也是不一样的。

①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一些地方也称为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现在全国普遍在7000~8000元。不过像北京、西藏、上海等地超过了1万元。

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这一部分是非常复杂的。简单举例说,如果本人的视同缴费指数为1.4,视同缴费年限20年,而本人的实际平均缴费指数是1.3,实际缴费年限10年。平均缴费指数就等于(1.4×20+1.3×10)÷30=1.367。

本人的视同缴费指数主要是根据退休时本人的岗位级别、薪级级别以及原本退休生活补贴对应的指数三部分求和而来的。

缴费年限指的是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是具体到月的

假设平均缴费指数是1.4,实际缴费年限为29年,社平工资是8000元,则基础养老金为2784元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现在退休的人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从2014年10月开始积累的,由于缴费基数不低,个人账户余额一般也能达到8~10万元。

不同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也不一样,50岁是195个月,55岁是170个月,60岁是139个月。假设个人账户余额是10万元,50岁退休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是513元

③过渡性养老金,等于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当地的过渡性系数

假设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视同年限是19年,视同缴费指数是1.4,过渡性系数也是1.4%,社平工资还是按照8000元计算,这样每月过渡性养老金为:

19×1.4×8000元×1.4%=2979.2元

④职业年金部分,也是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一般职业年金要比个人账户养老金高一些,毕竟其缴费积累是个人缴费基数的4%,单位8%,而职业年金只有缴费基数的4%。假设职业年金每月可以领取600元。

以上四部分待遇相加,有关全部待遇为6876.2元。一般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还会有住房补贴、提租补贴等退休后综合补贴待遇。

为什么不是发放80%呢?

发放80%,一般指的是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老办法,工龄满20年不满30年的发放本人基本工资的80%,然后再加上本人退休时职务级别确定的退休生活补贴。这种计算方法,跟现在的基本养老金是完全两码事儿的。

2014年10月,实施养老保险制度缴费以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实现了大幅提升,跟以前确实不一样了。所以称以前的按工龄确定计发比例的方法为老办法,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

事业单位退休金计算公式2025最新

有朋友晒出了一张事业单位退休的基本养老金核定表,上面显示一位55岁退休的事业单位女性职工,每月养老待遇达到了1.36万元。这种情况普遍吗?说实话,并不普遍!

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待遇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进入2025年以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待遇计算将全部采取新办法,主要是包括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两部分。基本养老金又称包括了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三部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职业年金是一种特殊的养老金,每年养老金调整的时候并不在调整范围内。职业年金是以个人账户的额度为发放限制,每月按照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领取一部分,直至领完就不再发放了。万一去世,职业年金的余额可以继承。不过职业年金领取时,每月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不超过3000元的部分,税率只有3%也不多。

这位退休职工职业年金的累计余额是28万1165元,还是非常高的。每月职业年金是1654元。

第二基本养老金部分,这是由养老保险基金发放的待遇,不管多少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全国统一,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主要是各地的过渡性系数不同。

①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1)÷2×缴费年限×1%。

这位职工由于在上海市退休,养老金计算使用的社平工资是全国最高的。2023年是12307元,2024年的社平工资还没有公布,公布以后养老金会进行重新计算并补差的,因此这位职工的养老待遇还会提升。

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等于(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指数×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是1.4840,最终平均缴费指数是1.7004。视同缴费指数是根据退休时的本人岗位级别和薪级级别,根据当地的视同缴费指数表确定的,这主要还是体现的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按级别确定的模式。

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综合年限是35年08个月,即35.6667年。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这一部分待遇在全国都是一样的,关键看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的累计储存额。这位退休职工的退休时累计储存额高达242708.1元,55岁的计发月数是170个月,因此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427.7元。这一部分待遇也是领取不完可以继承,但是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③过渡性养老金等于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当地的过渡性系数

这位退休职工的过渡性养老金是4596.3元,根据社平工资、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等因素推算,上海市的过渡性系数是1.0%。

通过以上各部分待遇相加,这位职工的月基本养老金是11950.3元,职业年金是1654元,综合待遇达到了1.36万元。其实这也仅仅相当于全口径社平工资的110%左右,相对于本人的缴费指数170%,收入还是下降的。#养老金计算#​

事业单位退休金一般能拿多少

退休老人好消息!2025年养老金调整方案揭晓在即,工龄40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能否实现月增220元已成为热议焦点。

这不仅关系到2000万体制内退休群体的切身利益,更折射出我国养老金调整机制的深层运行规律——从人均6000元的基准线到3%以下的涨幅预期,从统一调整框架到地方执行差异,每个数字变动都牵动着千万家庭的钱袋子。

从全局视角来看,当前的政策环境给养老金上涨划定了明确边界。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已站上6000元台阶,若按市场预期的2.8%-3%调整幅度测算,月均增长金额将稳定在162-180元区间。这意味着想要突破220元关口,必须具备两个关键条件:一是养老金基数需达到7500元以上,二是所在地区能提供更优厚的调整政策。这两个条件的叠加概率,直接决定了能有幸达到该标准的退休人员比例。

深入观察地方调整方案能发现更多细节。以湖北省现行调整机制为例,由定额、挂钩、倾斜三部分搭建的"三位一体"体系,构成了每位退休人员待遇增长的基准框架。定额调整为每位退休人员固定发放30元,这部分确保了调整的普惠性。

工龄每满1年折算1.01元的挂钩机制,体现了对长期贡献的尊重;而与现有养老金水平按1%比例挂钩的设置,则暗含了"存量保障"的调整逻辑。三者结合后,月领8000元的工龄40年退休人员,其标准调整额度为150.4元。这个数值距离220元目标尚有30%的差距,直观反映出普通退休人员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实际难度。

跨区域比较更能凸显政策执行的多样性。西藏作为特殊区域样本,其调整方案中的三大突破点值得关注:第一,51元定额标准领先全国平均水平70%;第二,工龄单价提升至1.1元,超出普通省份9%;第三,挂钩比例达到1.81%,较湖北同类标准高出81%。这三大要素叠加后,在同等条件下可实现月增239.8元。这种特殊调整力度,既体现了国家对高原艰苦边远地区的政策倾斜,也客观上创造了局部突破的可能性。但需清醒认识到,该案例并不具备全国普遍参考价值,仅反映了区域差异化调整的实施成效。

高龄倾斜政策正在制造新的增长极。山东、上海、广东等地针对高龄群体设计的"阶梯式"补贴体系,实质上构建了养老金调整的第四维度。以上海90岁以上退休人员每月90元专项补贴为例,若叠加基本调整额度,工龄40年且养老金超万元的退休教授完全可能突破300元涨幅——这种政策设计既体现了对高龄群体的特殊关怀,也在客观上加剧了退休群体内部待遇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高龄补贴的发放标准通常不与原职务职级挂钩,这为普通退休人员提供了平等享受政策红利的最后通道。

结构性差异的持续固化值得警惕。数据显示,同为工龄40年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因退休前的职级差异形成的待遇鸿沟正加速扩大。这种初始差距在每年1%-1.2%的挂钩调整中被不断强化。当8000元基数群体每年获得80元增幅时,6600元基数群体仅增加66元,单年差幅扩大到14元,五年累计差距将突破1300元——这样的演算结果表明,现有调整机制具有显著的"富者愈富"特征。

基础养老金存在的地域鸿沟同样不容忽视。即便在机关事业单位体系内部,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待遇差仍在持续扩大。

普通退休人员的现实图景更需关注。在中西部县域层面,占机关事退群体60%以上的科员级退休人员,其月养老金普遍集中在4000-5000元区间。按湖北调整方案计算,4000元养老金搭配35年工龄的退休职工,实际涨幅为定额30元+工龄35×1.01元+挂钩4000×1%=104.35元。这意味着大部分基层退休人员的调整额度仅能勉强抵消物价上涨压力,与媒体聚焦的"高收入群体大涨"形成强烈反差。

透过现象看本质,养老金调整机制需要平衡三组关系:既要体现"长缴多得"的激励导向,又要防止基数差距的过度拉大;既要保持中央统筹的框架稳定,又要尊重地方财政的实际能力;既要照顾高龄群体的特殊需求,又要维护代际公平的基本底线。工龄40年能否涨220元的追问,本质上是检验这套精密系统是否达成动态平衡的试金石。

信源:

经济观察报《多位专家建言上调农民养老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7916698241948437&wfr=spider&for=pc

澎湃新闻《调整!我市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变》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984483

事业单位退休金组成

2024年10月以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算将全部使用新办法来计算了,不再与老办法退休待遇相比较。养老金计算新办法实际上还与以下七大因素相关,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第一,缴费年限。

缴费年限是计算基础养老金的一项基础要素。根据下面的养老金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在平均缴费指数是1的情况下,缴费年限,15年领取15%的社平工资,缴费年限40年领取40%的社平工资。

另外,缴费年限长短,实际上也能够影响个人账户的积累等其他因素。

第二,缴费基数。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每月记入的,因此会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

缴费基数÷上年度的社平工资,是等于本人实际缴费指数的。这种情况下会提升平均缴费指数,也会提升基础养老金待遇。

第三,退休年龄。

退休年龄最直接的影响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退休年龄越晚,计发月数越小,计算出来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越高。当然,职业年金也是这样。

另外,退休年龄实际上也间接影响了整体工作年限和缴费年限。比如说公务员在工龄满30年以后,可以申请提前退休。但如果晚点退休的话,缴费年限更长,养老金也会更高。

第四,个人账户记账利率。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是由人社部和财政部每年统一公布。2016年到2022年还是非常不错的,一直占6%~8%以上。2023年以后开始逐步降低,去年是3.97%,今年是2.62%。

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越高,以往形成的个人账户余额增加的钱数就越多,也会提升个人账户养老金的。

第五,退休时的职务级别。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视同缴费指数,是计算平均缴费指数以及过渡性养老金的重要因素。视同缴费指数一般是由退休时的职务级别等因素确定的。

比如说,山东省的视同缴费指数主要包括职务岗位指数、级别薪级指数、调节指数或退休生活补贴指数,三部分相加共同构成视同缴费指数。只要职务级别提升,视同缴费指数也会随之提升。所以,像一些专技人员,在退休前晋升高级职称也很关键。

第六,参加工作时间。

养老金计算公式中,对于视同缴费年限的界定,主要是2014年9月底以前的工作年限。这种情况下,参加工作的时间就非常重要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很少存在失业跳槽的情况,所以参加工作时间到2014年9月的时间,往往就会依据职工档案被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用于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第七,退休所在地。

全国有31个省份,每一个省份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计算公式都是由当地确定的,全国没有统一,而且短期内也没有相应的计划进行统一。如果退休所在地不同,养老金计算公式不一样,视同缴费指数计算不一样,计算养老金使用的社平工资也不一样。甚至如上面的视同缴费指数情况,山东省的不同地区退休生活补贴标准也是不一样的,进而影响视同缴费指数。

以上就是影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计算新办法的七大因素,了解清楚了,差不多也就能计算出自己的养老金了。#养老金小知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事业单位退休金包括哪几项,事业单位退休金计算方法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