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前税后工资怎么算,收入证明税后工资怎么算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戴文安

税前税后工资怎么算,收入证明税后工资怎么算

大家好,由投稿人戴文安来为大家解答税前税后工资怎么算,收入证明税后工资怎么算这个热门资讯。税前税后工资怎么算,收入证明税后工资怎么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税后工资怎么算的

每个月

令人激动的事有很多

如果非要在这段话前加一个“最”字

我想

很可能是


经常有人收到工资后问,

这个月的个税它到底怎么算出来的?

税小夏为您解答


  通过个税APP“扣缴申报温馨提示”功能就可以查看啦。

  每个月单位扣缴完成后,个税APP会自动将扣缴申报结果推送给您,您不仅可以直观查看税款计算过程,还可以对申报不实的信息进行申诉。


一起来看看怎么操作吧



1.

下载个税APP,注册并填写基本信息。

2.

  登录个税APP,点击右上角对话框图标,查收【扣缴申报温馨提示】,可根据“阅读状态”等条件筛选消息,选好需要查看的消息后,点击该消息的【查看详情】。

3.

  “消息详情”页展示单位为个人办理扣缴申报的时间和税款所属期等信息,想了解税款计算详情可直接点击链接【收入纳税明细查询】,选择相应纳税记录年度和所得类型后点击【查询】。

4.

  查看收入纳税明细。纳税人可在“收入纳税明细查询”页查看当年“收入合计”和“已申报税额合计”。还可点击某月数据,在“收入纳税明细详情”页查看当月收入与扣除详情,或者点击【查看税款计算】查看税款计算过程。

5.

  对申报收入存在异议的处理:如果发现申报信息中有与实际不符的,可以直接点击“收入纳税明细查询”右上角进行申诉。提交虚假申诉信息将依法纳入纳税信用管理并需承担相应责任,因此在申诉前建议先尝试与被申诉扣缴义务人核实,确保申诉属实。

  详情请查看《被冒用身份领工资,该怎么办?》


以上就是

个税APP“扣缴申报温馨提示”功能的介绍

有了它

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单位代扣代缴个税情况

怎么样

还不错吧?

那还不动动大拇指!


上海税后工资怎么算

昨天的文章里说明了薪资中的术语,但是依旧会有部分人员不太明白具体是怎么计算的。那今天就以15K月薪来给大家展示税前与税后月工资。

一、个税基本规则(全国通用)

1、征税对象

中国境内居民(含外籍)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综合所得。

非居民仅对境内收入征税。

2、起征点5000元/月(年收入6万以下免征)。

3、北京五险一金缴纳比例(2024年)

项目

个人缴纳比例

公司缴纳比例

缴费基数上限/下限

养老保险

8%

16%

上限:33,891元/月

医疗保险

2% + 3元

9.8%

下限:6,328元/月

失业保险

0.2%

0.5%


工伤保险

0%

0.4%


生育保险

0%

0.8%


公积金

5%~12%

5%~12%

上限:33,891元/月

公积金按 12% 计算(北京最高比例,可全额免税)。

社保基数按 实际工资15,000元 计算(介于上下限之间)。

4、税率表(综合所得)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扣除数

不超过36000

3%

0

36000<X<=144000

10%

2520

144000<X<=300000

20%

16920

300000<X<=420000

25%

31920

420000<X<=660000

30%

52920

660000<X<=960000

35%

85920

960000<X

45%

181920

年终奖缴税汇算


税率

扣除数

不超过36000

3%

0

36000<X<=144000

10%

210

144000<X<=300000

20%

1410

300000<X<=420000

25%

2660

420000<X<=660000

30%

4410

660000<X<=960000

35%

7360

960000<X

45%

15160

二、北京个税计算实例展示

本次举例是按照月薪15K,公积金12%,专项附加为1500(房租,打工人最常用的一项)来进行结果展示。对于额外的绩效、加班、补贴这些,因为不属于固定的,所以不计算。

首先展示1月的费用如下:

月薪15,000元的工资明细表

项目

金额(元)

说明

税前工资

15,000

劳动合同约定的月薪

减:五险一金



- 养老保险

1,200

15,000 × 8%

- 医疗保险

303

15,000 × 2% + 3元(大病统筹)

- 失业保险

30

15,000 × 0.2%

- 公积金

1,800

15,000 × 12%(个人部分)

五险一金合计

3,333


应纳税所得额

5,167

15,000 - 3,333 - 5,000(起征点)-1500(专项)

个人所得税

155.01

5167 × 3%(适用最低档税率)

注:适用税率会随着每月累加的金额改变。参考上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表格

税后到手工资

11511.99

15,000 - 3,333 - 155.01

一年的收入(关注当月个税与累计个税):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税前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养老保险金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医疗保险金

303

303

303

303

303

303

失业保险金

30

30

30

30

30

30

住房公积金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扣除五险一金

11667

11667

11667

11667

11667

11667

专项扣除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税前累计总额

5167

10334

15501

20668

25835

31002

累计个税

155.01

310.02

465.03

620.04

775.05

930.06

当月个税

155.01

155.01

155.01

155.01

155.01

155.01

当月到手

11511.99

11511.99

11511.99

11511.99

11511.99

11511.99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税前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养老保险金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医疗保险金

303

303

303

303

303

303

失业保险金

30

30

30

30

30

30

住房公积金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扣除五险一金

11667

11667

11667

11667

11667

11667

专项扣除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税前累计总额

36169

41336

46503

51670

56837

58404

累计个税

1096.9

1613.6

2130.3

2647

3163.7

3680.4

当月个税

166.84

516.7

516.7

516.7

516.7

516.7

当月到手

11500.16

11150.3

11150.3

11150.3

11150.3

11150.3

注:

在其他不变的情况下,个税会随着每月累加进行单独扣税。当个税累加额到达一个梯度时,会增加个税金额。

像上述的表格中,可以明显发现在7月份、8月份两个月份的个税扣缴明显增多,这个就是因为在7月份的个税累计已经到第二梯度(36000<X<=144000)了。那么根据上面表格计算:


税率

扣除数

36000<X<=144000

10%

2520

计算7月累计缴纳的个税计算:

36169 * 10% - 2520 = 3616.9 - 2520 = 1096.9

7月需要缴纳的个税 = 7月累计缴纳的个税 - 6月累计缴纳的个税

1096.9 - 930.06 = 166.84

8月份同理计算。


当然,有的朋友也会问,为啥7月、8月缴纳个税差这么多?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人都不太理解的一个地方。

那么按照我自己的理解讲解一下:

首先大家要明白,按照公式计算,这个值是不会出错的。

而7、8两个月出现差额较大,这个是分成了两个部分来缴纳的:
36000内的部分按照 3%缴纳, 36000以上部分按照10%缴纳

我们看到7月份累计要缴纳的总额为36169,其中的36000按照3%缴纳,剩下的169按照10%缴纳,累计缴纳的计算结果如下:

36000 * 3% + 169 * 10% = 1096.9

到了8月份累计缴纳的总额为41336, 其中的36000按照3%缴纳,剩下的5336按照10%缴纳,累计缴纳的计算结果如下:

36000 * 3% + 5336 * 10% = 1613.6

可以看出在7月份 因为只有很小一部分按照10%缴纳,而8月份是全部按照10%缴纳,所以个税增加的额度不同。


北京打工人如何优化收入?提高公积金比例:12%缴纳可多免税(公司部分也同步增加)。填报专项附加扣除:如租房(1,500元/月)、子女教育等,进一步减少个税。

税后工资怎么算计算公式

工资一般是怎么扣税的?

·第一、确定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应纳税所得额等于税前工资收入金额减五险一金即个人缴纳部分减费用减除额。其中费用减除额通常为5000元每月。如果有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也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

·第二、查找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一、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3000元的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0。

→二、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210元。

→三、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1410元。

→四、全月应纳税额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2660元。

→五、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4410元。

→六、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7160元。

→七、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45%,速算扣除数15160元。

·第三、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去速算扣除数。例如某人月税前工资为1万元,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为1000元,没有专项附加扣除及其他扣除项目,则其应纳税所得额等于10000-1000-5000=4000元,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10元,应纳税额等于4000*10%-210等于190元。

税后工资怎么算计算器

大家在工作生活中经常听到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究竟哪些收入属于工资、薪金所得,哪些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快跟申税小微一起来学习吧!

01 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的区别

工资、薪金所得:

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是指个人从事劳务取得的所得,包括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两者的区别

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劳务报酬所得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02 不同的计算方式

(一)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二)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所得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具体预扣预缴方法如下:

劳务报酬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

减除费用: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百分之二十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的超额累进预扣率。

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03 举例说明

01

公司招了临时工,付的钱是按“工资薪金”还是按“劳务报酬”扣缴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劳务报酬所得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若临时工与单位存在雇佣关系,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申报纳税,若临时工与单位不存在雇佣关系,按照劳务报酬所得申报纳税。

02

公司招录的学生实习生在申报时是按“工资薪金”还是“劳务报酬”来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学生实习生的实习工资应按照“劳务报酬”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并非“工资薪金”,是属于特殊的可以按照每月5000元减除费用申报的“劳务报酬”。

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生因实习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的,扣缴义务人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时,可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并预扣预缴税款。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收入额-累计减除费用)× 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在本单位开始实习月份起至本月的实习月份数计算。

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7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89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07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调整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13号)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税前税后工资怎么算,收入证明税后工资怎么算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