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诈骗罪认定标准,买卖货物诈骗属于合同诈骗吗

合同纠纷 编辑:冯瑶

一、买卖合同诈骗罪认定标准

买卖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主观方面

1. 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这是认定合同诈骗罪的关键。比如,在签订、履行买卖合同过程中,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和能力,却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意图骗取对方财物归自己所有或挪作他用。

2. 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仍然与他人签订买卖合同,骗取财物。

(二)客观方面

1. 行为人在签订、履行买卖合同过程中实施了诈骗行为。常见的诈骗行为包括虚构主体,如冒用知名企业名义签订合同;虚构货源或履约能力,例如声称有大量货物可供应,实际上根本没有;设置合同陷阱,如在合同条款中暗藏玄机,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陷入错误认识而交付财物。

2. 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各地对于数额较大的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达到一定金额才构成此罪。如果骗取的财物未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可能不构成合同诈骗罪,但可能构成其他违法行为。

二、买卖货物诈骗属于合同诈骗吗

买卖货物诈骗可能属于合同诈骗。

如果在买卖货物过程中,存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货物买卖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就构成合同诈骗。例如,一方根本没有货物却谎称有货物可供出售,骗取买家的货款;或者买家假意购买货物,以欺诈手段骗得货物后拒不付款等情况。

但如果仅仅是简单的诈骗行为,与合同的签订、履行等没有关联,就不属于合同诈骗。比如在集市上,骗子直接用欺骗手段骗走货物,没有涉及合同相关的要约、承诺、履行等要素,则只是普通诈骗。

三、买卖合同诈骗罪怎么判定

买卖合同诈骗罪的判定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方面

合同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亦能成为本罪主体。

(二)主观方面

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例如在买卖合同中,行为人签订合同之初就意图通过欺骗手段,非法占有对方财物,而不是正常的商业经营获利目的。

(三)客体方面

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物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在买卖合同中,一方通过诈骗手段获取对方财物,损害了对方对财物的合法所有权,同时破坏了正常的市场合同交易秩序。

(四)客观方面

1. 存在欺诈行为。在买卖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如虚构货源、夸大货物质量、隐瞒货物瑕疵等手段。

2. 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关于数额较大的标准,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进行判定。

3. 这种欺诈行为与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因为欺诈行为使得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交付财物。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买卖合同诈骗罪认定标准最新

买卖合同诈骗罪认定标准规定

买卖合同诈骗怎么界定

买卖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买卖合同诈骗罪成立的案例

买卖合同纠纷怎样构成诈骗

买卖合同欺诈法律规定

买卖合同诈骗罪认定标准规定

买卖合同属于诈骗吗

买卖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

买卖货物诈骗属于合同诈骗吗怎么处理

买卖货物诈骗属于合同诈骗吗

买卖货物诈骗属于合同诈骗吗判几年

破获货物买卖合同诈骗

买卖货物被骗怎么办

买卖货物属于什么纠纷

买卖物品诈骗案例

买卖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货物买受人处理案例

买卖货物合同范本

来源:头条-买卖合同诈骗罪怎么判定,买卖合同诈骗罪成立的案例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