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邵逸夫医院钱塘院区,浙江省邵逸夫医院院领导虞洪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余颖

浙江省邵逸夫医院钱塘院区,浙江省邵逸夫医院院领导虞洪

大家好,由投稿人余颖来为大家解答浙江省邵逸夫医院钱塘院区,浙江省邵逸夫医院院领导虞洪这个热门资讯。浙江省邵逸夫医院钱塘院区,浙江省邵逸夫医院院领导虞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浙江省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是由香港知名实业家邵逸夫爵士捐资、浙江省人民政府配套建设,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公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规模


1994年5月开业运行。医院现有庆春、钱塘、双菱三个院区,开放床位数2815张,设有47个临床医疗科研部门,95个护理单元。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目前有26个博士点和36个硕士点,设有29个教研室和教研组。




发展历程


医院于2006年12月顺利通过了国际医院评审联合委员会的评审,成为中国大陆首家通过国际医院评审(JCI )的公立医院;2017年通过国际医疗信息化最高级别认证HIMSS7;2017年成为中国首家加入MAYO CLINIC医疗联盟的公立医院。2013年1月,医院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4-2018年,医院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荣誉称号;2018年荣获“人文爱心医院”荣誉称号;2019年通过磁性医院认证。最新公布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考核结果排名,邵逸夫医院在全国2398家三级公立医院中居全国综合性医院第11名,进入全国参评医院仅有1%的A++序列。

医院致力于传统医院管理模式的变革,探索出与国际接轨的“邵医模式”。国内首家“门诊不输液”医院、国内首家“全院不加床”医院、国内首家设置入院准备中心医院、国内首推门诊、辅助检查中心化预约医院、国内首推“一人一诊室”、国内首家“无痛医院”、国内首家设立中心化静脉输液配置中心、国内首推门诊病历档案、一人一病历号、国内首家推行Attending负责制(主诊医生负责制)、国内首家实行委员会制度的医院等。医院平均住院日5.71天,药品比例28.10%,国家卫健委重点监测的药品比例控制在5%以内,始终保持国内医院最低水平。

同时,医院不断传承、借鉴、创新,以创新领跑“互联网+医疗”模式,于国内率先实现医疗服务全流程改造,“掌上邵医”打通就医所有环节;率先实现医保用户全流程移动就医,改变“三长”局面,全流程移动化真正实现了100%患者全覆盖;建成国内首家有实体医院背景的“云”医院,更多患者“看病最多跑一次”,持续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成为探索“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典范。并且创建“邵医精品手术演示会”、“邵医咖啡”、“邵医讲堂”、“邵医教育学院”、“邵医健康云”、“邵医微信公众号”、“邵医之声”等多个“邵医系列”,进一步彰显邵医品牌的价值与活力。

二十多年来,医院致力于微创外科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和推广,以临床结合科研的路径,引领了中国及世界腔镜外科的发展。医院腔镜手术量占总手术量的70%,多项技术和手术方式国际首创。微创技术覆盖普外科、妇产科、泌尿科、头颈外科、骨科、胸外科、肛肠外科等几乎所有外科领域。微创肝胆胰手术、角膜移植、下腰痛诊治、辅助生殖、复杂冠心病和房颤诊治等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二十多年来,医院充分利用国际化的建院背景,加快国际化进程,向全球顶尖水平医院不断迈进,先后与美国罗马琳达大学、梅奥诊所、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澳大利亚皇家外科学院等国外多个顶尖医疗机构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是海外医学生及住院医生轮转培训在中国首选的医疗机构。

二十多年来,医院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先后与浙江、江苏、新疆等等25家医院建立帮扶关系。2016年2月,医院下沉8000万资金建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中微创医学中心”。2017年11月,与德清县人民政府合作签约共建“健康中国示范县”,打造健康中国样本和综合医改示范。2018年,与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签约适时启动绍兴院区新项目建设,为杭州湾大湾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与拱墅区人民政府就合作共建杭州市拱墅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大运河分院)签订合作意向书,并于2020年1月正式开工。2019年,与浙江省青春医院合作共建邵逸夫医院双菱院区,并于11月正式运行。

二十多年来,医院始终以“建设技术一流、管理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综合性国家三甲医院”的发展目标,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主体”的管理理念,把“给您真诚、信心和爱”的服务理念落实到临床照护的方方面面,把“患者需求至上”的照护体系融入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使命


最大可能地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

Our mission: To bring optimal holistic healthcare to humanity.

愿景


建设一所技术一流、管理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综合性国家三甲医院

Our Vision: Providing the nation’s finest care through excellence in skills, management, facilities and service.

核心价值观


感恩、敬业、创新、卓越

Our Core Values: Appreciation, Dedication, Innovation, Excellence.

服务理念


给您真诚、信心和爱!

Service Philosophy: Giving you sincerity , confidence and love!

管理理念


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主体

Patient Centered and Staff Oriented.

浙江省邵逸夫医院预约挂号

在医疗领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其卓越的医疗服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雄厚的科研实力备受瞩目。而这背后,是医院行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辛勤付出与卓越领导。他们在医学专业领域成就斐然,又在行政管理岗位上运筹帷幄,带领医院不断迈向新高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些医疗界的领军人物,深入了解他们的履历与成就。

蔡秀军:医界领航者,创新推动者

蔡秀军,这位在医学与管理领域都有着卓越成就的院长,履历堪称辉煌。1963年11月出生于浙江温岭的他,在1981 - 1986年间,就读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随后,从1988 - 1993年,他在职攻读浙江医科大学博士学位,不断充实自己的医学知识储备 。

他的职业生涯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住院医师起步,在那里积累了扎实的临床经验,从1986年一直工作到1992年。此后,他晋升为普外科主治医师、讲师,在专业领域不断深耕。1994 - 1995年,蔡秀军前往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医学中心进修,接触国际前沿医学理念和技术,拓宽了视野。回国后,他迅速成长,1995 - 1996.3担任浙医大二院普外科副教授,1996.4起便成为浙大医学院邵逸夫医院外科副教授、教授 。

在邵逸夫医院,蔡秀军历任外科副主任、副院长,并于1999年开始担任院长,至今已在院长岗位上任职多年,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除了医院管理工作,他还兼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为医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在学术兼职方面,他身兼数职,如美国罗玛琳达大学医学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联合腔镜诊治中心主任;在多个专业学会担任重要职务,像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同时,他还是众多医学杂志的副主编或编委,在学术交流与传播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科研上,蔡秀军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众多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他的科研成果卓著,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等多项大奖 。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了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等众多荣誉。

孙斐:跨界发展,助力医学进步

孙斐于1971年出生在江苏省,在学术之路上不断攀登。2000年,他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为他的医学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此后,他前往以色列魏茨曼科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在2000年10月 - 2002年10月期间,深入钻研专业知识。2001年2月 - 2001年10月,他还在阿根廷国立Córdoba大学进行合作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

2002 - 2006年,孙斐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继续博士后研究,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回国后,他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任职,担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等职务,在教学与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2017 - 2020年,他担任南通大学医学院院长、南通大学生殖医学研究院院长,展现出出色的管理能力。2022年1月起,他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开启了新的职业生涯篇章。

在社会任职方面,孙斐同样积极活跃。他担任《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编委、《中华男科学杂志》副主编,在中国医师协会男性与性医学医师分会等多个专业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2021年11月,他荣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是对他科研工作的高度认可。

丁国庆:深耕医学,担当管理重任

丁国庆在医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积累,多年来在临床一线与管理岗位上默默耕耘。虽然公开资料中关于他的履历细节相对较少,但从他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的职务可以看出,他在医院的运营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分管着医院的具体业务领域,凭借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为医院各业务的有序开展和优化提升贡献力量,保障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稳步提高。

张松英:学科建设的推动者

张松英在医学领域同样成就不凡,尤其在生殖医学等相关领域有着深入研究。她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积极参与医院管理和学科建设工作 。在生殖医学学科发展上,她凭借自身专业能力,推动学科不断进步,提升医院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她注重临床实践与科研结合,带领团队开展相关研究,为解决生殖健康问题提供更多有效方案,为医院的学科全面发展添砖加瓦。

虞洪:医疗与管理的践行者

虞洪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在医疗与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负责相关业务工作,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推动医院业务顺利开展 。在外科等相关专业领域,他有着扎实的专业功底,积极参与临床诊疗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同时,在医院管理工作中,他也积极出谋划策,助力医院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宋章法:助力医院运营的实干家

宋章法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在医院管理和运营方面贡献力量。虽然公开资料中其个人履历详细信息有限,但他在岗位上积极履行职责,参与医院各项管理决策,推动医院运营流程优化 。他关注医院日常运作的各个环节,从后勤保障到医疗资源调配等,努力为医院的高效运转创造良好条件,保障医院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黄翯:医院发展的助力者

黄翯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协助管理医院事务。在医院的发展进程中,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医院各项管理工作 。无论是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还是在医院团队建设等方面,都能看到他努力的身影。他与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密切协作,共同为医院的发展出谋划策,推动医院不断向前发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这些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又在行政管理岗位上协同合作。他们以卓越的专业能力、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对医疗事业的热爱,带领邵逸夫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多方面不断进步,为守护大众健康、推动医学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浙江省邵逸夫医院泌尿外科


开展前沿医学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提升公立医院核心竞争力、推动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整体进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共享具有关键意义。微创医学作为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流方向,其持续创新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正成为现代医学革新的重要引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大邵逸夫医院)始终将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构建起覆盖数十个学科、集医教研产于一体的微创医学生态体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手术团队正在使用自主研发的可降解肠转流支架为患者开展“支架法肠转流术”


完善顶层设计

把脉学科方向


20世纪90年代,微创医学在国际上刚起步,浙大邵逸夫医院成为国内最早引入和发展微创技术的医院之一。1994年,浙大邵逸夫医院从普外科开始系统性开展腔镜手术,并积极推广至全院各大科室,以先发优势形成了“量多、面广、创新”的微创发展格局。

为不断拓展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扩大应用范围,浙大邵逸夫医院在腹腔镜肝切除领域开展了系列创新探索,腹腔镜刮吸解剖断肝法、腹腔镜区域性血流阻断技术、腹腔镜冲吸钝性解剖法显露“三管”结构技术、完全腹腔镜绕肝带法二步肝切除术等全新术式先后问世,建成了一套成熟、高效的腹腔镜肝切除技术体系,使我国肝胆胰外科手术水平与世界并驾齐驱。

进入21世纪,微创技术迎来高速发展期,除腹腔镜外,胸腔镜、内镜也被列入微创领域。浙大邵逸夫医院以“国际化、精细化、智慧化、人性化、微创化、产业化”为抓手,将精准微创理念推广至肛肠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骨科、胸外科等科室并向内科领域延伸,推动微创手术常态化、高频次开展。目前,浙大邵逸夫医院微创手术量占比已超过总手术量80%。

为推动医疗系统资源共享、引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浙大邵逸夫医院精准帮扶全国40余家基层医院,将微创理念与技术扎根基层,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前沿医学创新、实现微创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路径支撑和实践经验。

医教研产协同

培育创新动能


微创医学发展历程尚短,学科体系仍处于不断更新完善阶段。浙大邵逸夫医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发现临床需求、优化创新流程、总结改进经验、坚持医教研产协同,为微创医学注入持续迭代的创新动能,奠定了学科长远发展的根基。

创新与临床问题密不可分。腹腔镜技术发展初期,缺乏专用器械成为其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传统切肝器械虽适用于开腹手术,但在腹腔镜手术中存在明显缺陷。为此,浙大邵逸夫医院研制出国际上首款专用于腹腔镜肝切除的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将手术刀、止血钳、镊子等器械功能集于一体,可完成刮、吸、电凝、电切等操作,显著提升术野清晰度和手术效率,与超声刀等进口器械相比,在硬化肝脏切除中具有速度优势,且成本更低。这一创新打破了国外企业在高端微创外科手术器械领域的垄断,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为进一步打通医疗行业创新全链条,解决医学领域“卡脖子”问题,浙大邵逸夫医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医学转化协同体系,采取提供专项资金、拓展实验平台、设置科研假期等多种支持政策,广泛开展临床研究项目,完成医工信成果转化15项并成功应用于临床。同时,浙大邵逸夫医院持续加快研究型病房建设,将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化疗、精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新型细胞生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创新融合,确保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临床疗效。

近年来,浙大邵逸夫医院整合高校、企业及研究机构资源,打造集临床研究、器械设备、人工智能、新药研发及成果产业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围绕关键问题开展联合攻关。2021年10月,全国微创领域首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微创器械创新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落户浙大邵逸夫医院。该中心以微创技术为核心,以临床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开展医疗器械和诊疗技术创新研究。

此外,微创技术的逐步推广也对医生的操作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浙大邵逸夫医院率先建立我国首个“微创医学”学科,获批“微创医学”博士学位点,并成立专门的微创技能培训中心,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微创医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学科交叉融合

完善微创体系


微创医学的革新发展,本质上是医工信多学科协同创新的系统性工程。以结直肠肿瘤治疗领域为例,浙大邵逸夫医院创建的“支架法肠转流术”就是一项基于临床学科间技术交叉,以及外科学与仿生学、生物医学、材料学、机械工程等跨学科深度融合的发明。

2005年3月,浙大邵逸夫医院普外科完成国内首例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传统开腹手术中,肠吻合缝合操作仅需几秒钟,而在腹腔镜下,单针缝合耗时长达5分钟,整体手术耗时过长,对患者亦是损伤。

为解决这一难题,浙大邵逸夫医院开始探索肠缝合加速或免缝合的技术路径。受到壁虎断尾重生启发,经过18年的动物实验与临床模拟,利用仿生学原理而研制的第一代可降解肠吻合支架应运而生。浙大邵逸夫医院在此基础上创建“支架法肠吻合术”,大大简化手术流程,提高吻合效率,增强手术安全性。这一创新一举两得地解决了普外科和肛肠外科手术中面临的共同难题。

随后,浙大邵逸夫医院科研团队对第一代可降解吻合支架进行了迭代升级,将支架由中空相通变为隔膜阻挡,发明了“支架法肠转流术”。该创新技术打破全球沿用168年的“回肠造口术”,避免了肠造口、人工肛门留置及二次回纳手术,将治疗周期从3~6个月缩短至3周,显著减轻患者身心创伤,降低医疗成本。目前,“支架法肠转流术”已在全国40余家三甲医院推广使用,惠及近1000例患者。

以多学科协作和医工信融合为路径,微创医学体系持续完善,术式不断升级,在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的同时为患者带来更多福祉。近期,浙大邵逸夫医院科研团队正着手一项新研究,以活结形式将力学与外科学有机结合,旨在解决机器人手术中外科医生力感知缺失的世界性难题。

制定行业标准

引领学科发展


随着微创理念的普及、技术器械的革新和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微创医学已从早期探索迈向精准化、标准化发展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四级手术占比等指标成为三级公立医院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在各地医疗卫生机构的积极实践下,业内已形成微创技术的基本规范标准,但随着手术机器人、磁导航技术、人工智能手术辅助决策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出现,以及临床术式日益多样化的趋势,微创技术亟须构建更具普适性和前瞻性的指南共识。

2016年,浙江省成立微创技术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在浙大邵逸夫医院,为微创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奠定基础。经过多年实践研究,2024年,中心发布《2020—2022年浙江省微创技术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成为我国首部该领域白皮书。同年,浙大邵逸夫医院联合27家医疗机构编写《医院微创能力建设纲要》,系统呈现医疗卫生机构微创能力建设及提升的行动框架。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微创技术实操应用的规范化水平,更为学科体系整体优化建立科学依据。

回顾微创医学过去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作为技术驱动型学科,其突破性进展往往源于创新对传统标准的重塑。2023年2月,浙大邵逸夫医院团队与新疆阿拉尔当地配合,操作国内首款自研自产且运用5G技术的四臂腔镜机器人,成功完成中国首例5G超远程国产机器人胆囊切除术,开创了“超远程外科”新范式,进一步验证了外科手术突破空间限制的可行性。这项创新不仅推动手术机器人从“操作工具”向“远程医疗平台”的性质跃迁,开辟了远程外科发展的新篇章,更为破解基层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当下,以5G超远程机器人、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医疗生态,必将催生不同于以往的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公立医院作为医学创新的主力军,应牢牢把握前沿发展趋势,以创新驱动技术升级、引领学科发展,为构建更高效、更普惠的医疗体系注入持续动力。


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 蔡秀军

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编辑:王祎然

审核:陈飞

浙江省邵逸夫医院招聘

贯穿“生命绽放”设计理念的“兰花”建筑群在“青春之城”迎来盎然绽放。昨天,历时三年多紧锣密鼓的施工建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正式试运行,开启省级医院与县区级政府合作办医、携手打造新型医联体的新征程。

浙大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位于绍兴市上虞区,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也是近年来上虞区单体投入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未来城引领性核心项目,以构建“1小时医疗服务圈”为目标,辐射绍兴、嘉兴、宁波、台州等地区。医院按照省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造,与浙大邵逸夫医院实行同质化、一体化管理。

据了解,项目设计以绍兴市花兰花为表现载体,整体建筑体现与环境相互交融的美感,犹如一朵大自然中绽放的兰花,盛开在充满活力的“青春之城”,打造国际先进理念为先导的现代化绿色生态医院。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规划用地约250亩,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规划床位数2000张。二期规划用地300亩,计划用于“三院三中心”建设。

“绍兴院区是浙大邵逸夫医院多院区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与浙大邵逸夫医院实行同质化、一体化管理。”绍兴院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一家集医、教、研、防、养五位一体的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医院,绍兴院区运行初期,将重点布局腔镜中心、心脏中心、肿瘤中心、脑科中心、生殖医学中心、急诊创伤中心等多个中心。根据绍兴院区的科室设置及开放时序,浙大邵逸夫医院分批派驻医生、医技、护理骨干人员到上虞工作。目前,已到岗500余名业务骨干。

与此同时,绍兴院区进一步延伸浙大邵逸夫医院的服务创新,精细化、智慧化特色将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以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医生助理、智能化轨道小车物流运输系统、“智慧药房”全自动发药系统、“智慧病房”等“黑科技”,为患者提供更便捷、更精准、更高效的个性化医疗服务。由浙大邵逸夫医院全国首创的“平疫结合”病房也“复制”到了绍兴院区,同步延续的还有浙大邵逸夫医院“黄金一小时”空中救援特色和“一站式”服务理念,全面提升患者的获得感、安全感。

上虞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生命之花”花开“青春之城”,造福上虞及周边广大地区,绍兴院区的投用必将有力提升上虞区医疗卫生服务软实力和对外开放能级水平,成为上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全面推进“青春之城”建设,加快人、产、城“融圈进群”的“先招棋”。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浙江省邵逸夫医院钱塘院区,浙江省邵逸夫医院院领导虞洪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