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二轻局是什么单位,二轻局是什么单位是企业还是事业
大家好,由投稿人平君来为大家解答漳州二轻局是什么单位,二轻局是什么单位是企业还是事业这个热门资讯。漳州二轻局是什么单位,二轻局是什么单位是企业还是事业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轻局是什么单位性质
于都县二轻工业机构的沿革
建国初期,于都县手工业仍沿袭旧有形式,个体生产,分散经营,
自找门路。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需要,1953年于都县供销合作社设置生产股。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组织,同时对手工业生产合作组织进行管理,在业务上进行领导并组织加工生产。
为了适应新形勢的要求。1954年7月成立了于都县人民委员会手工业管理科。手工业管理科编制三人。其管理范围是:十人以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十人以上的个体手工业合伙组织;农民兼营商品性手工业,以及一切走互助合作道路的手工业组织等。其主要职责是进行生产安排、掌握计划,指导销售,办理开、转、停业手续和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1月由县人民委员会提出报告,成立手工业联合生产社筹备委员会。2月成立于都县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与手管科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手联社编制八人。属联社管理费开支,联社设人事秘书股(二人)、组织检查股(五人)、计划财务股(二人)。
1956年2月成立劳协会。其任务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团结教育手工业者,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贯彻执行政府政策法令;逐步引导手工业走互助合作道略。指导手工业服从国家的需要,安排生产。代表手工业利益,向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意见,提出建议。加入劳协会的会员,若生活确有困难者,主要从安排生产来解决;特殊情况由劳协会提请政府和社会救济部门资助,劳协会也量力酌情补助部分。劳协会还积极地组织了工人的业余教育。劳协会并协助手工业管理科,在办开、停、歇业时作调查了解和审查工作。劳协会同手联社的关系是:劳协会以团体社员的资格参加手联社,手联社对劳协会在政治上、业务上进行领导。
于都县手工业劳动者代表大会于1956年1月召开,到会代表68人,其中,个体手工业劳动者代表20人,手工业生产合作组织代表11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代表28人,参加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干部9人列席了会议,会议进行了三天,主要内容是:为适应新形势,动员全体手工业劳动者积极行动起来,迎接合作化高湖;讨论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规划草案;学习手工业大发展的方针、政策,原则等。
1958年正外在大跃进时期,手工业管理局撤销,手联社并入工业局领导,成立一个手工业组。工业局主管地方国营和手工业。
1961年10月,恢复手工业管理局,中共央关于手工业三十五条公布后,重点解决了ー九五八年以来所有制上存在的问题,把过去转地方国营的手工业厂和下放给公社管理的手工业厂、社、组归口手工业管理局管理。
手管局和手联社仍然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局、社共有干部28人。
11月,各区(镇)成立了手联社办事处,系手联社和手管局的
派出机构,管所在地区的手工业。分别有:城关办事处、利村办事处、丰田办事处、黄龙办事处、罗坳办事处、仙下办事处、银坑办事处、盘古山镇办事处、祁禄山垦殖场办事处。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基层手工业社及个体手工业者的領导,督促检查政策执行情况,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编制供、产、销计划,组织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联系。
1965年撤销手工业管理局。7月,手球联并入县经济委员会,在县人委机关院内和经委一起办公,后又搬回东方红大街89号原址办公。1967年群众组织“夺权”后,成立抓促领导小组,负责整个手管局的生产、业务和日常工作。
1968年10月,手联社机关干部下放参加“五・七”大军,奔赴农村劳动。联社所属供销业务经理部,移交县供销社生产资料公司接管(包拓人、财、物),只有1人留守在机关。
1969年6月,县手联社恢复活动,成立了手联社革命委员会,直属厂和各公社手工业厂、社、组,纷纷成立革委会和革命领导小组。
联社供销业务经理部的物资,由县生产资料公司退回,成立业务经理部,人员未回。
1971年8月,成立了手工业管理局革命委员会。在此期间,局、社(不含经理都)人员编制13人。
1973年3月,经中共于都县委常委决定,成立于都县手工业管理局,并启用公章。
8月,县城合作理发店划回商业部门管理。
1978年,各公社所在地的手工业厂、社、组划给新成立的于都县社队企业局管理。城关、盘古山、铁山龙镇和大塘县陶瓷厂(含梓山车间)及其他直属企业。仍归县手管局领导。
1978年12月。县革委会决定,将于都县手工业管理局改为于都县第二轻工业局,人员不变。国营于都县塑料厂划归县二轻工业局管理。二轻工业局设三股、一室、一公司,即人事秘书股、生产技术股、
财务股、工青妇办公室、供销公司,列入财政编制6人,联社事业人
员14人,直属企业14个,职工1130人。
1986年,县第二轻工业局(简称二轻局)与县手工业合作联社(1994年4月改称县工业合作联社)实行两块牌子、一套工作班子,内设人秘股、生产技术股、财务股、审计股、保卫股、工青妇办公室。县二轻局下属企业有电机厂钎头厂、水泵厂、消声器厂、羽绒服装厂、皮塑制品厂、木器厂、竹木工艺制品厂、五金交电修配厂、矿灯厂、烟花鞭炮厂、矿山机械修配厂、陶器厂、瓷厂、铁山垅服装厂、盘古山服装厂、二轻供销公司17个,年末有职工812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64.57万元。1993年9月,矿灯厂划归县经委管理,与县塑化厂合并成立矿灯塑料工业总公司。1994年12月,盘古山服装厂解体。
1996年12月,根据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于都县第二轻工业局职责任务、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精神,县二轻局与县工业合作联社仍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内设人事秘书股、生产技术股、财务审计股、室内装饰行业管理办公室(1996年7月成立)。12月,矿山机械修配厂由南方电机厂兼并。
2000年,县二轻局在职人员19人。县二轻局直属企业有江西南方电机厂、钎头厂、水泵厂、消声器厂、金属制品厂、皮塑制品厂、烟花鞭炮厂、木器厂、竹木工艺制品厂、五金交电修配厂、陶器厂、瓷厂、铁山垅服装厂、二轻供销公司14个。
2010年3月,由原于都县中小企业局(县乡镇企业局)与原于都县二轻局(县手工业合作联社)合并,成立县民营企业管理局(挂于都县手工业合作联社牌子);由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于都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管理,正科级。内设办公室、经济发展股、企业发展服务股、创业服务股、融资担保股、合作指导股共6个股,编制33名;年末在职人员总数26人。下设股级事业单位于都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编制4名;年末在职人员总数2人。
附:于都县二轻企业简介
江西南方电机厂 又称江西南方鼓风机厂,原称县电机厂(五金厂),主要产品是电动机、风机(195年起)、锉刀、1986年生产电动机28216千瓦,性刀17.42万交(195年停产),1992年有职工272人,实现工业总产值452,46万元,税利7.81万元。195年生产电动机59865千瓦,创历史最好水平,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均突破1000万元、2000年生产电动机28261千瓦。
钎头厂 主要产品是矿山钎头、摩托车棘齿。1986年生产钎头8.23万只。1991年12月成为赣州星星摩托车齿轮联合集团成员单位,当年生产摩托车棘齿3.13万只(1998年停产)。1992年有职工153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50.21万元,税利8.05万元。1997年在省轻工厅组织的QC成果发布会上,该厂发布的QC成果项目荣获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2000年生产钎头10.20万只。
消声器厂 原称日用电器厂,主要产品是柴油机(汽车)消声器(1990年起)、空气滤清器(192年起)、电机风罩、纸箱电风扇。1986年生产电风扇2000台(1991年停产)、纸箱2.52万只(1993年停产)。1992年有职131人,实现工业总产值83.18万元,税利0.25万元。2000年生产消声器200只。
水泵厂 原名模具厂,1987年4月试制潜水泵,当年生产268台,1989年1月更名为水泵厂。1992年有职工.87人,实现工业总产值46.27万元,税利1.63万元。1995年生产潜水泵2547台,例历史最好水平。2000年生产潜水泵301台。
金属制品厂 原羽绒服装厂1986年开始生产“仙鹤牌”羽绒服。1988年投资3.3万元添置高速平缝机20台,完成工业总产值120.04万元。后因产品销路不畅,1995年3月新增县金属制品厂与县羽绒服装厂合署办公,主要生产日用铝制品。同年12月,将厂内国有土地实行有偿调拨给齿轮箱厂使用,对原羽绒服装厂在职、退体人员进行一次性的妥善安置。金属制品厂搬迁县城东方红大街103号经营。1999年停产。
皮塑制品厂 主要产品是各式男女皮鞋、皮凉鞋及劳保皮鞋。1986年生产皮鞋1.58万双。1992年有职工43人,生产皮鞋9200双,完成工业总产值39.49万元。1993~1995年由个人租赁经营,此后实行目标管理经营。2000年停产。
木器厂 主要产品是木制家具,包括各种仿红木家具、大型豪华会议桌、老板桌、联邦沙发等。1986年生产木制家具3700件。1992年有职工39人,生产木制家具2100件,完成工业总产值22.16万元。2000年停产。
竹木工艺制品厂 原名篾器厂,于1991年8月更名。主要产品是日用竹制品、竹筒席。1992年有职工21人,完成工业总产值2.32万元。1993年后实行职工个人经营。
五金交电修配厂 原设两个门市部即雕刻、钟表修理门市部和自行车修理门市部。1993年后实行职工个人经营。
烟花鞭炮厂 1986年4月,成立烟花鞭炮厂,当年生产烟花鞭炮495箱,完成工业总产值7.8万元。1992年有职工69人,生产烟花鞭炮2817箱,完成工业产值68.40万元。1995年12月后实行职工个人租赁经营。
陶器厂 主要产品是日用陶器,实行职工个人租赁经营瓷厂主要产品是陶器和瓷器,实行职工个人租赁经营。
铁山垅服装厂 主要从事服装加工,实行职工个人经营。
二轻供销公司 设有“轻工商场”,主要经营钢材、五金交电、日用百货等。1992年实行个人承包经营,1993年8月撤销“轻工商场”门市部并停止营业后,职工自谋职业,实行个人经营。
矿灯厂 1986年4月,由县经委划给县二轻局管理,主要产品是矿灯。1992年有职工29人,生产矿灯2343盏、完成工业产值39.86万元。1993年9月,划归县经委管理,与县塑化厂合并组建矿灯塑料工业总公司。
盘古山服装厂 主要从事服装加工,实盘古山服装厂主要从事服装加工,实行职工个人经营。1994年12月,将山下门市部的厂房进行拍卖,并按在职人员一次性发给生活补助费,退休人员一次性发给退休费,在职人员保留公职。
矿山机械修配厂 主要产品是矿车、橡胶风筒、铁制小农具。1992年实行职工个人经营。1997年1月,由南方电机厂兼并,所有厂房、设备资产、债权债务、在职和退休人员均划归南方电机厂管理。
(供稿:于都县志办)
二轻局是什么单位级别的
在历史上,吉林市的政府机构设置中曾有过一些带有数字序号的部门,如一商业局、二商业局,一轻局、二轻局。虽然距离这些部门消失的时间并不久远,可说清楚这些部门的区别却并非易事。尤其是一轻和二轻,由于系统内的单位关联度抽象,即便是问询系统内的“老人儿”,讲述中也未免带有纰漏。
提及一轻和二轻,首先要区分开轻、重工业。通常来说,轻、重工业的划分是以产品用途为依据,轻工业是以生产“生活资料”和制作“手工工具”为主的工业,与重工业的区别在于是否从事消费品的生产。轻工业的范围涉及纺织、服装、造纸、家具、家电、食品、皮革、玻璃、烟草等工业门类。
在国内,具体划分轻工业时,又针对企业的经济性质定性,分为一轻和二轻。与其他地区略有一些差别,吉林市的一轻工业包括以农副产品、硅酸盐、纸张、化工产品、木材、钢材为原料等六类生产企业,二轻则主要侧重手工业。
作为一轻工业和二轻工业的主管行政部门,吉林市的一轻局和二轻局的发展历史比较曲折,但大致是随中央政府机构的调整而变动。据历史记载,1948年吉林市解放后,市政府并未设立专门的工业管理部门,仅以“工商科”作为行政管理机构。1949年4月26日(另有资料记载为2月),吉林市政府增设了工业局,但这个机构在11月就被撤并入商业局下属的工商科(与之前的工商科不是一回事)。
1950年3月在吉林市召开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后,工业局被第二次设立。1955年5月在吉林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后,吉林市人民政府根据《宪法》更名为吉林市人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政府),同时增设吉林市手工业管理局这个部门。1956年7月,吉林市工业局改称为吉林市第一工业局,吉林市手工业管理局改称为吉林市第二工业局。到了1959年3月,当时的市政府又将第一工业局改称重工业局,第二工业局改称轻工业局。自此,以“轻工”概念成立的管理机构正式在吉林市出现。
1961年7月吉林市手工业管理局从吉林市轻工业局分出。10月,吉林市轻工业局与化工局(由重工业局分出)合并,组成了吉林市轻化工业局。1970年,吉林市的纺织工业系统也被并入吉林市轻化工业局。到了1973年化工系统被划出,吉林市轻化工业局改称吉林市第一轻工业局(1983年纺织企业被划出),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倪长才一直担任局长(革委会主任)兼书记。
1967年1月,吉林市手工业管理局在当时尚无“第一轻工业局”的情况下,抢先改称“第二轻工业局”。文革期间二轻局又曾改为手工业局,到了1973年之后又恢复了第二轻工业局的名称。这个部门曾长期没有行政正职,多年由副职李森主持工作。从1973年开始,吉林市的一轻局和二轻局一直并存,直至1995年机构改革后,先是归为专业行办,最终一起并入新成立的市经贸委。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吉林市的轻重工业自成体系,知名企业众多。其中归属于一轻系统的行业及著名企业如下:属于造纸行业的江城造纸厂(吉林造纸厂不是市属企业),属于火柴业的吉林市火柴厂,属于日化行业的吉林市日用化学品工业公司,属于印刷行业的吉林市印刷厂,属于陶瓷行业的吉林市陶瓷厂,属于玻璃行业的吉林市玻璃厂、吉林市第一玻璃厂,属于文具行业的吉林市铅笔厂,属于钟表制造业的吉林手表厂,上述工厂都曾有过驰名中外的吉林名牌,可惜如今绝大多数企业已不存在了。
属于二轻系统的行业及著名企业(含名牌产品)不仅多而且芜杂:属于皮革业的吉林市制革厂、吉林市毛皮厂、吉林市皮鞋一厂(丹凤牌线缝皮鞋),属于木制品行业的吉林市木器厂、吉林市家具厂,属于家电制造行业的吉林省松源洗衣机厂、吉林市电冰箱总厂,属于工艺美术制品业的吉林市木雕厂,属于包装工业的江城纸箱厂等。另外在五金制品、二轻机械制造、文体用品、杂品等行业,吉林市也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中小型国营企业。
除前述一轻、二轻行业和企业外,在轻工业划分和管理上,吉林市有着自己的特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直到“一轻、二轻”成为历史,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在吉林市未被直接归入轻工范畴。另外,塑料行业虽属于轻工门类,却独立存在于一轻和二轻体系之外。
吉林市的塑料行业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市级企业已发展到8个,产品门类涉及农业用品、日用小商品、工程塑料、国防军工、中空制品、家用电器、彩印包装七个系列300多个品种。其中吉林市塑料厂是省内重点生产塑料农业薄膜与塑料造粒的企业。很遗憾在吉林省汽车工业腾飞的新世纪,吉林市的塑料行业并没有享受到所谓红利,反倒是许多当年在吉林市的技术骨干,成为南方塑料行业腾飞的干将。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吉林市轻工行业就已经开始没落。然而在没落伊始,吉林市的轻工业尚能“赔钱赚吆喝”,许多行业门类经几十年形成的虚名,光彩还未消散。然而到了现在,许多二十多岁的吉林市年轻人,恐怕早就不知道乐口净、丹凤等品牌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本来企业的新陈代谢是一种正常现象,只是着眼本地,旧的去了,新的没来,这总会让了解吉林市轻工业旧日盛景的人感到些许失落。遗憾的是在这世间,“痛定而不思痛”却是一种常态,社会分工使然的理由又让人一味适应新变化,进而习惯了失落。至于失落其本身,只大量携有扩散“消极”的“毒性”,根本没有一点“治愈失落”的疗效。
二轻局是什么单位管理范围
□肖雨晴
1959年冬天,城关镇丁家庄的一座民宅里,响亮的啼哭声打破了村庄的寂静。婴儿是家中第五个女儿,因行五,得名五香。
五香6岁起就在村里小学读书,成绩优异,却在13岁那年因为家庭成分没能读初中,自此辍了学。
17岁那年,五香进了“二轻局”。
在单位,每个人每天的任务是组装两辆自行车。五香初来乍到,第一天蹲在老师傅身旁学了半天,临下班也没能组装完一辆。五香没泄气,晚上熄了灯就在铺上琢磨组装方法。
两种型号的自行车,要先给车子插辐条,看似简单,手上力量和巧劲缺一不可。先把车架子反转,轮子朝上,插完辐条就组装轮子,安装好轮子后装上其他零件,正一正车把,掰一下车座,看看有没有安装结实,一辆自行车就组装好了。
这么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之后,五香第二天干活就显得胸有成竹了。
当晚交班的时候,负责质检的车间主任看着五香推过来的两辆自行车竖起大拇指,跟五香的师父夸赞道:“你徒弟真管!”
自行车组装好了固然是件好事,但是怎么让车入库可难倒了五香。自行车入库都要自己骑着去,既是入库,也是检查自行车的质量。
车间老师傅都是男同志,只见他们大跨步骑上一辆自行车,还能空出一只手去牵另一辆,就这么一跨一牵一蹬,两辆自行车就听话地跟着师傅们入库了。
五香即使能骑上一辆,也不敢放手去牵另一辆。看着师傅们都拿着饭缸去打饭了,她还有一辆车子没放进仓库,五香咬了咬牙,决心自己也要学会这“骑一牵一”的“绝技”。
她组装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后来竟能把老师傅比下去。两辆自行车组装完了,五香就穿着父亲的旧工作服,在厂子的空地上一圈一圈练习,一开始老摔跤,还会招来几声善意的嘲笑。
这样过了七八个下午,“绝技”练成,她第一个把自行车送进仓库,吹着傍晚的风去食堂打饭,晚风吹来的机油味都胜似花香。
1994年,在国家鼓励个体经济发展的春风下,五香和丈夫一起成立了县里第一家私营二类汽修厂。
五香婚后在瓦厂打过工,在植物油厂配过方,在食堂做过仓库管理。面对一个崭新的赛道,五香一时没了主意。她虽然发愁,却从不发怵,她相信自己什么都能做,并且什么都能做好,进件、会计、出纳、食堂、售后……五香什么都能干。丈夫负责技术,她就稳坐大后方。
寒冬腊月,西北风往骨头缝里钻,人不愿意出门,车却是不能不出力的。隔三岔五有车来修,有些配件必须自己去临沂汽配城跑,最多的时候每周要跑四趟。有些配件临沂汽配城也弄不到,五香就开着“小黑豹”把件直接拉回县城重新加工。
五香个头不高,加工点忙起来没人帮忙卸件,她就自己带了一块木板,搭在三轮车上,巧妙地利用杠杆原理,一个十几公斤的配件就丝滑地落在脚边。
五香总说,人没事就要琢磨,琢磨怎么把一件事弄好、怎么把事办得高效。
退休以后,五香喜欢在家钻研“生活”。她像一位专心搭积木的大师,每一块积木搭在哪里、作何用途,她心里门儿清。
她常网购,有天下班后,我看她正在拆快递,是某软件9.9元包邮的挂衣架。刚拆开,她就对物品的规格有所不满,这东西太小,挂在主卧的门后显然过于局促。不过,紧接着她就自言自语道,放在主卧虽小,挂在厨房门后放点围裙抹布却刚好合适。
我佩服于五香高速运转的大脑。一位65岁女性的脑袋,依然在不停思考着、计算着,生活上从未落伍掉队。反观我现在动不动就放弃思考的生活,不由得感叹五香更像个年轻人。
哦,对了,五香不喜欢五香这个名字,她早在18岁的时候就已经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孙健。健康、健美、健壮,一个“健”字贯穿了她对自己人生的期望和她生命的本身。
孙健开玩笑似的跟我说:“我年轻的时候,翻跟头能从村头翻到村尾。”玩笑话固然有夸张成分,但我想,以孙健如今广场舞领头大姐的气势,年轻时体魄必然也不差。
如今的孙健,逢一三五打太极拳,二四六跳广场舞,并且多次率领“火车站广场舞队”摘得县里广场舞比赛桂冠。她还用业余时间学会了二胡、口琴、小鼓,有一次我甚至看见她在自家院子里拉小提琴。她肩膀上垫了块毛巾,音符伴着微风爬上小院的葡萄藤,飞去很远很远的地方。
五香,哦不,孙健,是我的五姨奶奶。在漫长的生命行程里,她昂首挺胸、不甘落于人后地走了65年。她身上闪闪发光的东西,不是命运,而是意志。
(本文作者为平邑作协会员,现供职于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中心卫生院)
二轻局是什么单位类型
北京市管国企调整重组的进程正在持续加快,近一周时间内,已经有6家国企传来合并重组的消息。14日,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隆达轻工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重组大会召开,会议宣布了两家企业实施合并重组。
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重组是本市全面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通过重组,双方将有利于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企业发展重点,加大产业进退调整力度,增强对重点产业资源配置,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重组还有利于双方集聚优势资源,加快拓宽融资渠道,创新经营模式,拓展营销网络,提高企业整体资本回报率和盈利水平。
两家企业同属轻工产业,历史渊源深厚。 一轻控股前身是北京市轻工业局,2000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现拥有义利、红星、星海、龙徽等一批知名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旗下拥有北京大豪科技上市公司; 隆达控股由原北京二轻工业总公司、印刷工业总公司和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经过两次重组成立,拥有北京有色金属与稀土应用研究所、北京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高新技术企业。
就在11月7日,市管建筑施工类企业合并重组宣布大会召开,4家建筑国企“俩俩”重组:城建集团和住总集团、建工集团和市政路桥实施合并重组,标志着首都建筑企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记者了解到,市国资委将继续深入推进企业重组整合,分层分类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有序推进员工持股试点,推动条件成熟的一级企业整体上市。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漳州二轻局是什么单位,二轻局是什么单位是企业还是事业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