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公司印章罪办案思考,伪造公司印章罪 立案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彭国若

公司印章的本质是公司的意思表示,代表公司对外发生权利义务关系。伪造公司印章罪,是指没有制作权限的人,擅自伪造公司印章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二款规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从法律规定来看,本罪属于行为犯,只要实施了相应的行为,原则上就构成犯罪。伪造公司印章罪所保护的法益是真实印章的管理秩序和公司信用,伪造的印章必须侵犯了相应的法益,才能以犯罪评价。一方面,伪造的印章要在内容上达到以假乱真的相似程度;一方面,伪造的印章足以威胁到公司对外的商业信用,具有社会危害性。所以,伪造虚构公司、已注销公司的印章,不宜以伪造公司印章罪论处,公司为了方便增刻印章,基于正当理由、通过正常的增刻手续,亦不违反法律规定。

该罪名在司法实务中存在一些争议问题,亟需立法完善。

购买行为是否按照伪造行为进行定罪?

《刑法》明确规定只要实行了伪造的行为即构成该罪。很多学者据此认为国家对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犯罪是持严厉打击态度,片面地将伪造扩大解释,把购买印章的行为纳入其中。他们认为购买印章的人提供了印章信息并支付货款,从客观上来看属于典型的帮助行为,另外购买人和实际伪造人之间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甚至是购买人激起了伪造的犯意,所以购买人和实际伪造人之间是共同犯罪,应当共同追究伪造印章的责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刑法》没有买卖公司、企业印章罪,但是社会上这种买卖公司、企业印章的行为愈演愈烈,所以应将提供印章信息的购买行为定性为伪造行为。

但《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二款的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印章罪却没有规定购买和变造的行为,也没有情节严重的处罚条款,由此伪造国家机关印章和伪造公司、企业印章处罚的犯罪手段和力度是不同的。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罪中的伪造行为是应该扩大解释,还是应该严格按照字面意思解释,一直存在争议,没有明确的界定。司法实务中,司法机关往往将购买行为直接认定为伪造行为,从而以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罪追究刑责。

笔者对司法机关将购买行为认定为构成犯罪持反对态度。从一般社会认知理解购买和伪造是明显不同的两个行为,也并无相关司法解释将购买行为纳入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罪的范畴。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笔者认为我国刑法对任何犯罪行为都是打击的,但不能就此无视刑法的谦抑性,刑法本就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后手段,必须严格按照法条的书面描述和和立法目的来解释,不能轻易地扩大解释。

伪造公司、企业内部科室的印章是否构成犯罪?

一种观点认为伪造公司、企业内部科室印章应参考伪造国家机关内部科室印章处理,如“某某公司某某科”,印章上的文字包含该公司的名字,从一般社会认知上很容易联系到该公司,侵害了该公司的商业信誉和商业形象,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应当以伪造公司印章罪追究刑事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司、企业内部科室不同于代表公权力的国家机关科室,不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权威作用,且公司、企业内部科室不是独立的法人,无法对外独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故伪造公司、企业内部科室印章不构成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罪。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公司对外的公章和财务专用章已被明确规定为伪造的范围,但在司法解释中并没有扩大解释到科室的印章,一方面说明其他科室一般不对外负担证明责任,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经济社会往来中只对公司、企业的公章和财务专用章具有较高信赖度,就算因过分依赖某公司科室印章被骗,《刑法》也有相应的法条规定,并针对所涉及的罪名相应的处罚。

行政处罚与刑事犯罪界限不清。

伪造公司印章罪在《刑法》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治安管理处罚法》作为调整社会安全秩序的法律,在第 52 条对伪造公司印章的行为也有相关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可见,《刑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内容几乎一致,且均未给出具体的量刑和处罚标准,使公众对违法与犯罪界限不能明确掌握,影响治安管理处罚与刑罚的实体法衔接。就单纯的伪造行为而言,印章的真伪不难鉴定,伪造的数量也相对容易查清,但印章所代表的意义、企业的经营范围等等各有不同,产生的社会危害性无法量化,所以伪造印章的数量也无法成为界定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方式,这也造成了在目前司法实践中的界定不清现状,亟需立法完善。

笔者认为,在司法实践中,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的社会危害性,针对企业的性质和经营范围不同,后果也不尽相同,往往不容易直接判断,而且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罪处罚的是一种行为,许多印章还没有使用 就被雪藏,就不能依据情节轻重来定罪处罚。但是伪造印章的数量是容易查清和鉴定的,以数量区分行 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更容易为司法机关把握,也更容 易被社会大众理解。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伪造公司印章罪案例评析

伪造公司印章罪的案例的取证

伪造公司印章罪的立案标准

伪造公司印章罪司法实务问题探究

伪造公司印章罪 立案

伪造公司印章罪去哪里报案

伪造公司印章罪立案标准细则司法解释

伪造公司印章罪归哪个部门管辖

伪造公司印章罪的案例的取证

伪造公司印章罪起刑点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