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污染是什么意思,光污染等级
大家好,由投稿人陶芮来为大家解答光污染是什么意思,光污染等级这个热门资讯。光污染是什么意思,光污染等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光污染地图
来源:央视财经
8月1日起,新修改的《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新增了防治“光污染”的内容,成为我国首部纳入光污染治理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近年来,城市光污染问题逐渐显现。这项法规的颁布实施,为治理城市光污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魏蕊: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城市越来越亮,伴随而来的光污染问题也越来越显著,大家都很关注。2021年1月到11月份,上海市民热线收到市民有关光污染的投诉就有3341件,和2017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4%。
此次条例修正案在整合现有光污染防治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升级,强化源头管控,要求在道路照明、景观照明等城市照明相关规划中明确分区域亮度管理措施。其次,强化绿色照明,要求住建、绿化市容等部门应当依据城市照明相关规划和节能计划,完善城市照明智能控制网络,推广使用节能、环保的照明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照明的绿色低碳水平。
光污染给交通安全埋下巨大隐患,交通补光灯“亮瞎眼”问题多次上热搜。此次修法强化技术要求,明确道路照明、景观照明以及户外广告、户外招牌等设置的照明光源不符合照明限值等要求的,设置者应当及时调整,防止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车辆、船舶安全行驶;同时,在监控设施建设过程中,应当推广应用微光、无光技术,防止监控补光造成眩光干扰。
上海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魏蕊:这次立法的亮点之一就是强调对居民居住环境的保护。有两个部分,一是禁止直接射向居民的窗户,并对这种行为规定了处罚,如果拒不改正的,可以处5000元到5万元的罚款;二是对施工作业工地进行了规定,电焊或者夜间施工的照明需要采取一些遮蔽的措施,如果没有采取这些遮蔽措施,也可以给予1万元到5万元的处罚。如果拒不改正的,还可以暂停施工。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
光污染的标准和规范
在现代都市的夜晚,灯火辉煌,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着璀璨灯光,广告灯牌闪烁夺目,霓虹灯光彩斑斓。这般繁华的夜景固然美丽,却也隐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境问题——光污染。
光污染的多面“形态”
光污染,作为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新型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
白亮污染常见于白天,当阳光强烈时,城市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以及各种涂料等装饰材料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目夺目。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人们常常会被突如其来的强光晃得睁不开眼,不仅影响视觉舒适度,还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夏日里,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还会增加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生活,有些半圆形玻璃幕墙反射光汇聚甚至容易引发火灾;对于驾车行驶的司机而言,遭遇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极易诱发车祸。
夜幕降临后的人工白昼则是另一番景象。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不停,有些强光束直冲云霄,使夜晚如同白天一般。在这样的“不夜城”里,人们难以入睡,正常生物钟被扰乱,进而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人工白昼还会对自然界的生物产生负面影响,伤害鸟类和昆虫,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
彩光污染主要来自舞厅、夜总会、夜间游乐场所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和闪烁的彩色光源。这些彩光的紫外线强度远远超出太阳光中的紫外线。长期身处其中,人会感到眼花缭乱,不仅损害眼睛,还会干扰大脑中枢神经,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甚至可能诱发流鼻血、脱牙、白内障,乃至白血病和其他癌变。
被照亮的黑夜带来的连锁反应
光污染对人类健康有着直接且显著的影响。首当其冲的便是眼睛,在白亮污染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视网膜和虹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发病率升高。而夜间不合理的灯光,如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长期积累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激素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相关研究还指出,夜班工作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增加具有相关性,非自然光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影响激素产生,导致内分泌平衡遭破坏,进而增加癌变风险。同时,光污染还可能引发不利情绪,引起头痛、疲劳、性能力下降、压力和焦虑等,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冲击。
在生态环境方面,光污染同样影响深远。许多动植物依赖昼夜交替的自然规律来进行生命活动,光污染却打破了这种平衡。对于植物来说,夜间灯光长时间照射会破坏其正常生活节律,影响生长、发育以及花芽形成,对光线异常敏感的植物甚至会死亡。动物也深受其害,夜行性动物的活动、辨位、竞争、交流能力和心理状态都会受到影响,导致猎食者与猎物的位置互调;候鸟会因光污染迷失方向,海龟幼崽会因分不清大海与陆地的方向而死亡,许多昆虫的繁殖也受到干扰,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
从能源角度看,光污染意味着能源的浪费。大量不必要的灯光彻夜长明,消耗了大量电力资源,而这些能源的生产往往伴随着碳排放和对环境的破坏,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
驱散光污染,回归和谐之光
面对日益严重的光污染问题,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在城市规划和管理层面,应加强对灯光使用的规范。合理布置光源,减少不必要的照明;加强对广告灯和霓虹灯的管理,避免过度亮化;限制使用大功率强光源和反射系数较大的材料;根据不同区域功能,如居民区、商业区、自然保护区等,制定差异化的光照标准,在满足生活和生产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光污染。在建筑设计中,推广使用低反射率的建筑材料,采用合理的幕墙设计角度,避免强光反射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科研和技术创新也至关重要。研发高效节能且低光污染的照明产品,如优化LED灯的光谱,减少蓝光等有害光线的输出;开发智能照明系统,根据环境光线和人员活动情况自动调节亮度和开关,既能保证照明需求,又能降低能源消耗和光污染。
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样不可或缺。加强光污染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光污染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采取措施减少光污染。比如,避免使用过亮的灯具,夜间及时关闭不必要的灯光;在室内装修时,选择柔和的照明方案,避免过度追求明亮和花哨的灯光效果;在户外活动时,遵守景区等场所的照明规定,不随意使用强光设备干扰周边环境。
光污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它关乎人类健康、生态平衡和能源可持续利用。只有通过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治光污染,让我们重新拥有宁静、舒适的夜晚,让星空回归视野,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得以实现 。
光污染的危害
一提到视觉疲劳,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学生群体。“其实,中国已经进入全民过度用眼时代。”全国政协委员、辽宁何氏医学院院长何伟说:“目前我国视疲劳人数达1.5亿之多,近视患者很可能已达3亿人,老花眼人数近4.3亿。视力低下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一大健康杀手。”
不容忽略的光污染
眼病的发生之所以呈现更加严峻的形势,很多人将其归结为传统的课业繁重、工作繁忙和用眼不卫生,“其实,现代人的眼健康还面临着两个更强大的‘杀手’。”
何伟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网络、移动设备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且越来越普及,近距离用眼成为现代人最主要的生活、工作状态,大量的信息通过视觉传递加重了眼睛的负担,这应该是造成全民普遍面临着用眼过度这一问题的首要因素。
除了这个人们意识到的因素,还有一个隐藏在人们身边、人们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凶手”,那就是光污染。“家居装修中五彩斑斓的灯光,街道建筑上闪闪发亮的玻璃,夜里刺眼的车灯……可以说光污染无处不在。”何伟介绍,美国一家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现在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光污染里;国内一项研究结果也证实,光污染可以伤害角膜和虹膜,可以引起视疲劳和视力下降。
眼健康问题是商机但首先是危机
国家历来重视眼健康,自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推广眼保健操、90年代设立爱眼日。“但从目前情况看,我们做得还不够,尤其是眼保健市场混乱,眼保健标准缺乏。”何伟指出,很多人把眼健康问题的普遍存在仅仅当作商机。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按照医学界的共识,真性近视是不可逆转的,我们只能预防其发生、发展,但市场上却有众多商家宣称自己的产品能治疗近视,不负责任地承诺疗效,最终只能是加重患者负担和病情。再如,眼镜店林立,但很多眼镜店缺少合格的验光师,这与很多国家将验光配镜纳入医保有着本质的不同。
“虽然去年有了首个获得ISO9001国际标准认证的视力保健技术服务推广标准,但针对的都是青少年的近视问题。”何伟认为,这显然难以很好地适应目前全民普遍存在用眼过度的形势。“也就是说,我们缺乏适用于不同人群的更有针对性的眼保健标准。”
眼保健标准制定要充分利用最新的临床大数据
“如果说有意识地减少电脑、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进而降低用眼强度,那么广泛存在的光污染恐怕是难以凭个人之力控制的。这决定了在当今条件下,眼保健工作的形势较以前更为严峻。”何伟谈道,光污染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了解其对眼睛的伤害,医务工作者尤其是眼科工作者应当多宣传减少光污染的重要性。呼吁减少家中的灯光污染,减少街道建筑上的强光污染,减少行走车辆的强光污染。
针对眼保健标准阙如的问题,何伟建议,尽快组织专家制定面向全民的眼保健标准,并尽快推广,将眼保健纳入公共卫生体系。“标准的制定要有针对性。比如,先按照年龄分别针对12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等不同人群制定标准;在此基础上,以后可以再加细化,分别针对6岁以下婴幼儿、12岁以下儿童、18岁以下青少年、40岁以下青年人、60岁以下中年人、老年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标准。”
“标准的制定要以眼科专家为主导,广泛吸取营养学专家、中医专家等相关专家的意见,集思广益。要借助统计学,利用最新的临床大数据。这样,制定的标准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何伟强调,标准制定后要积极推广,对于社会上不符合眼保健标准的形形色色的经营活动,要依法取缔,严厉打击。
附:眼保健操(周杰伦示范版)
做眼保健操前,请先用香皂或洗手液洗手,用脏手按摩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等。
1
揉上眶角(天应穴)
闭目静坐,以左右大拇指罗纹面按左右眉头上下眶角处,其他四指散开,弯曲如弓状,支持在前额上,按揉面不要过大,用力也不要过重;
2
挤鼻根(睛明穴)
以左手或右手大拇指与食指挤按鼻根,先向下按,然后向上挤,一按一挤共一拍;
3
按揉面颊(四白穴)
先以左右食指与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翼两侧,大拇指支撑在下颚骨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在面颊中央部按揉;
4
按太阳穴轮刮眼眶(太阳、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承泣等穴)
拳起四指,以左右大拇指罗纹面按住太阳穴,以左右食指第二节内侧面轮刮眼眶上下一圈,上侧从眉头开始,到眉梢为止,下面从内眼角起至外眼角止,先上后下,轮刮上下一圈。
注意眼部健康从每时每刻做起~
内容编辑自《光明日报》今日第05版
图片及小资料综合自互联网
本期编辑:张永群、孙嘉靖
光污染英文
8月1日起,新修改的《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新增了防治“光污染”的内容,成为我国首部纳入光污染治理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近年来,城市光污染问题逐渐显现。这项法规的颁布实施,为治理城市光污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魏蕊: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城市越来越亮,伴随而来的光污染问题也越来越显著,大家都很关注。2021年1月到11月份,上海市民热线收到市民有关光污染的投诉就有3341件,和2017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4% 。
此次条例修正案在整合现有光污染防治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升级,强化源头管控,要求在道路照明、景观照明等城市照明相关规划中明确分区域亮度管理措施 。其次,强化绿色照明,要求住建、绿化市容等部门应当依据城市照明相关规划和节能计划,完善城市照明智能控制网络,推广使用节能、环保的照明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照明的绿色低碳水平。
光污染给交通安全埋下巨大隐患,交通补光灯“亮瞎眼”问题多次上热搜。此次修法强化技术要求,明确道路照明、景观照明以及户外广告、户外招牌等设置的照明光源不符合照明限值等要求的,设置者应当及时调整 ,防止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车辆、船舶安全行驶;同时,在监控设施建设过程中,应当推广应用微光、无光技术,防止监控补光造成眩光干扰。
上海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魏蕊: 这次立法的亮点之一就是强调对居民居住环境的保护 。有两个部分,一是禁止直接射向居民的窗户 ,并对这种行为规定了处罚,如果拒不改正的,可以处5000元到5万元的罚款 ;二是对施工作业工地进行了规定 ,电焊或者夜间施工的照明需要采取一些遮蔽的措施,如果没有采取这些遮蔽措施,也可以给予1万元到5万元的处罚 。如果拒不改正的,还可以暂停施工。
来源: 央视财经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光污染是什么意思,光污染等级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