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才落户政策,南京人才落户咨询电话
大家好,由投稿人尤琴来为大家解答南京人才落户政策,南京人才落户咨询电话这个热门资讯。南京人才落户政策,南京人才落户咨询电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南京人才落户政策2025
南京市人才落户实施办法
第一条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宁委发〔2018〕1号)第八条及《关于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宁委发〔2021〕1号)第十五条规定,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努力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户口迁入我市城镇地区:
(一)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45周岁以下本科学历毕业生(含同等学历的留学归国人员、非全日制研究生);
(二)正在缴纳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且已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的40周岁以下大专学历毕业生;
(三)正在缴纳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且35周岁以下大专学历毕业生;
(四)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员;
(五)具有三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类)人员。
第三条 夫妻双方均按本办法第二条第一、四、五项条件申请户口迁入的,或一方户口已在本市(不含户口登记在本市学生集体户及鼓楼区上海路203号),另一方按本办法第二条第一、四、五项条件申请户口迁入的,可以同时申请随迁未成年子女。持有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证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证书和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可随迁未婚子女和配偶。随迁应按照先家庭户后单位集体户再人才集体户的顺序落户,落户家庭户和单位集体户的,需家庭户户主或单位集体户管理单位出具同意书。
第四条 依学历条件申请将户口迁入我市的申请人,需自行开具《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留学归国人员需提供《教育部国(境)外学位学历认证书》或《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符合大专条件的,需先行开具在我市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证明。
第五条 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年龄在45周岁以下且具有本科学历的毕业生申请户口迁入的,向公安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一)入户申请书;
(二)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三)学信网上开具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教育部门出具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
第六条 在国(境)外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或进修访问一年以上的留学归国人员申请户口迁入的,向公安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一)入户申请书;
(二)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三)教育部认证《教育部国(境)外学位学历认证书》或在国(境)外取得的驻外使(领)馆出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
第七条 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具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申请户口迁入的,向公安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一)入户申请书;
(二)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三)学信网上开具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教育部门出具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
(四)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相关缴纳证明;
(五)有效期内的《江苏省居住证》。
第八条 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申请户口迁入的,向公安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一)入户申请书;
(二)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属于通过评审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还需提交评审时的申报表或职称批文。
第九条 具有三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类)人员申请户口迁入的,向公安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一)入户申请书;
(二)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类)。
第十条 随迁未婚子女、配偶的,需同时提供亲属关系证明。
第十一条 本人在本市城镇地区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的,应当在房屋所在地登记户口,并提交合法稳定住所证明;本人无合法稳定住所,直系亲属在本市城镇地区有家庭户口和合法稳定住所的,可以在直系亲属户口登记地登记户口,并提交合法稳定住所证明、直系亲属居民户口簿、亲属关系证明和所有权人同意落户书;单位设立集体户的,可以在单位集体户登记户口,并提交单位同意落户书。
无上述落户条件的,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第一、四、五项的,可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江北新区公安分局综合审批服务中心和江宁公安分局行政服务中心的集体户登记户口;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第二、三项的,按公安机关居住证信息管理系统登记地址所在的社区户登记落户。
第十二条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体户登记户口的,需向市级户政办理窗口提交申请。在我市合法稳定住所、单位集体户、江北新区集体户、江宁区集体户或居住证系统登记地址所在的社区户落户的,需向所属地区级户政办理中心、公安派出所提交申请。
第十三条 区级公安机关户政办理中心、公安派出所应在受理申请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工作,并上报区级公安机关。区级公安机关应在自接到上报材料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将审批结果返回原受理单位。作出批准决定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作出不批准决定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
申请人应当在迁移证件有效期内办理迁移手续。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受理专业技术资格申请的,需在受理申请后及时将《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评审申报表或职称批文流转至市人社局,市人社局需于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反馈至公安机关。
第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合法稳定住所,是指在我市城镇地区的房屋不动产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载为住宅用途的住房;本地房产管理部门发放的公有房屋租赁证住房;本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租住的公共租赁住房;与单位办理的公有住宅房屋租赁使用证明的住房等。
第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技术、技能型人才,包括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类)一级、二级、三级人员。2021年1月1日后具有的职业资格证书,仅认可政府核发保留的9个准入类职业资格证书。
第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直系亲属,是指申请人的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第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亲属关系证明,包括户籍档案资料、居民户口簿、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等。
第十九条 曾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因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或被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或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不予办理落户手续。
第二十条 申请人递交的申请材料应当真实有效。申请人故意隐瞒事实真相、编造虚假事实或提供虚假证明、承诺的,经查证属实的,不予办理落户,并将失信信息归集至市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服务平台;已办理入户的,撤销户口登记并退回原籍处理,依法取消因落户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待遇。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23年10月20日起执行,有效期3年。《南京市户籍准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南京市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和《关于调整人才落户相关政策的通知》与实施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南京市公安局和南京市人社局共同负责解释。
南京人才落户需要哪些材料
近年来,南京以建设“创新名城”为目标,依托科教资源禀赋与产业升级动能,持续升级人才政策体系,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从“天下文枢”到“国家创新型城市”,南京正以深厚底蕴与现代活力,吸引全球英才扎根筑梦。本文将从政策核心措施、发展趋势及未来建议出发,解析南京如何以政策红利与生态优势实现“聚才兴城”。
南京人才政策以“精准扶持”与“全周期服务”为特色,构建涵盖落户、安居、创业、服务的立体化支持网络,形成“引才、育才、用才、留才”闭环。
1. 落户政策:门槛再降,流程更简
学历落户:40周岁以下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含非全日制研究生),凭学历证书即可直接落户;45周岁以下博士、硕士可“先落户后就业”。技能落户:取得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工)及以上证书,在南京就业参保满6个月,无房可落户集体户,有房可迁入自有住房,配偶、子女随迁。职称落户: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匹配社保即可落户,无年龄限制。便捷服务:推行“宁归来”线上平台,实现落户“一网通办”,材料精简50%,审批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2. 安居保障:多维补贴缓解居住难题
租房补贴:本科、硕士、博士分别享受每月600元、800元、2000元租房补贴,最长申领36个月;购房优惠:高层次人才(A-F类)购房最高可享200万元补贴;部分区域叠加支持,如江北新区对硕士以上人才提供额外10万-50万元购房补助;人才公寓:全市筹建超10万套人才公寓,租金低于市场价30%,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可申请“拎包入住”。3. 创业扶持:从“第一桶金”到生态赋能
启动资金:“创业南京”计划中,顶尖人才(团队)最高资助1亿元,优秀创业项目可获50万-350万元扶持;融资支持:设立50亿元规模“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提供“人才贷”信用贷款,最高额度5000万元;赛事激励:中国(南京)国际软件大会、南京“赢在鼓楼”创业大赛等平台,获奖项目落地最高可获500万元资助;载体赋能:江宁开发区、江北新区等提供办公场地“三年免租”,配套税收减免与产业链资源对接。4. 服务优化:从“关键小事”到终身发展
子女教育:A-F类人才子女可跨区择校,优先安排优质公办教育资源;医疗保障:高层次人才享受三甲医院VIP通道、免费健康管理及国际医疗保险补贴;数字服务:集成“我的南京”APP人才专版,实现补贴申领、政策匹配“一键直达”;柔性引才:推行“南京人才居住证”,未落户人才可享受市民同等的购房摇号、医保社保等待遇。1. 锚定“4+4+1”主导产业需求
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实施“产业人才集聚计划”。如江宁开发区针对智能电网人才推出专项认定标准,鼓楼区设立区块链人才专项补贴。
2. 青年人才“宁聚计划”再升级
2023年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中,30岁以下占比超65%。政策持续加码青年友好举措:扩大见习补贴范围(最高4420元/月)、建设“青创大厦”等青年社区、推出“大学生八折购房”试点(浦口区)。
3. 国际化引才网络加速布局
依托“南京创新周”“全球菁英人才节”等品牌活动,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如硅谷、慕尼黑),外籍人才可享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并联审批”,办理时限缩短至5个工作日。
4. 校地融合深化“就地取才”
发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优势,推动“校友经济”与“校友创业基地”建设,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
对人才的实用建议
把握时效性:如租房补贴需在毕业2年内申请,购房政策需关注区域动态(如江北新区政策迭代较快);关注产业匹配:江宁区侧重智能制造、雨花台区聚焦软件产业,选择与自身专业契合的区域发展;维护信用记录:部分创业贷款需核查个人征信,社保连续缴纳影响购房资格。对城市治理的思考
避免“重引进轻培育”:需加强人才职业发展培训,防止“政策热、成长冷”;打破“唯帽子”倾向:探索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机制,重视潜力型青年人才;提升城市粘性:通过文化融入、社群活动增强归属感,减少“候鸟式”人才流动。结语:古都新韵,与人才共绘创新蓝图南京的人才政策,既延续了“尊才重教”的历史基因,又注入了“敢闯敢试”的创新基因。从“一网通办”的智慧服务到“校友经济”的生态联动,南京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打造人才“强磁场”。未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与南京都市圈建设深化,南京需进一步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让千年文脉与创新浪潮交织,书写新时代的“金陵人才篇章”。
(注:本文政策信息以南京市人社局、科技局等官方最新发布为准。)
南京人才落户时间需要多久
来源:【紫金山新闻】
为促进南京市博站单位与博士后人才精准对接,便于博士后群体全面准确获取科研信息并参与相关科研项目,南京市人社局面向南京地区优秀博站单位广泛征集博士后招收需求,首批共征集59家博站单位的500多个优质岗位。
本次发布人才需求的单位均为南京极具竞争力的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及行业领军企业,拥有较好的科研环境和成熟的博士后培养体系。岗位需求广泛,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待遇丰厚,年薪最高可达100万元。
在南京进站的博士后,不仅可以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等项目,市级还匹配有在站资助、科研资助、人才安居、职称绿色通道等全方位优惠政策。
记者了解到,本次需求发布将保持动态更新,诚邀各位优秀青年才俊持续关注,欢迎大家选择南京,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绽放光彩,成就人生。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娇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南京人才落户办理流程
南京市区划图
据近期(2025年3月)消息,素有“锦绣金陵”美誉的南京,2024年常住人口创出历史新高(如以下截图资料),正朝千万级人口城市发展。而且按近些年来看,南京每年人口净流入都在200万人以上(按常住人口减去户籍人口计算),显然,南京是一个外来流入人口较多的城市。那么,全国哪些省、哪些市人口迁入南京较多呢?
南京是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来源:南京市统计局、搜狐城市)
据百度迁徙平台的2025年全国人口迁入南京趋势图显示,在今年2月3日、即农历正月初六出现一个人口迁入峰值,那正是外地人即将结束春节假期并迁入南京工作学习居住等的高峰期,因此极具参考价值。
2025年全国人口迁入南京趋势图(来源:百度)
再看2025年全国人口迁入南京来源地省份分布图,发现江苏本省、及与江苏陆地接壤的安徽是人口迁入南京主要来源地;另外,临近的浙江、河南、山东、上海等也有一定比例的人口迁入南京。
2025年全国人口迁入南京来源地省份分布图(来源:百度)
例如,2025年全国人口迁入南京来源地省份比例前5位,依次是:第1位江苏47.96%、第2位安徽27.45%、第3位浙江5.04%、第4位河南3.90%、第5位山东3.33%。
打个比方,全国各省合计每1千人迁入南京,就有480人来自江苏、275人来自安徽、50人来自浙江,依此类推。
由上可见,江苏省内人口迁入南京还是占主导地位,但南京地处江苏与安徽两省交界处,所以来自安徽的人口迁入比例也较高,即苏皖两省人口迁入南京占全国人口迁入总数比例逾四分之三。
2025年全国人口迁入南京来源地省份比例前5位(来源:百度)
2025年全国人口迁入南京来源地省份比例第6位至第11位,依次是:第6位上海1.71%、第7位湖北1.63%、第8位江西1.44%、第9位福建0.95%、第10位河北0.82%、第11位湖南0.70%。
由上可见,全国人口迁入南京来源地省份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及华中地区。
目前南京经济体量是全国Top10市,人均GDP在全国各省会城市更是高居首位,目前该市正在推动石化、钢铁、汽车、电子四大支柱产业焕新升级,并在全力打造万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五千亿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造就了大量是就业创业机会,对全国各省人口吸引力强劲,并入选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Top10。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是全国科教“第三城”,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荟聚全国各省英才,在校大学生已超100万人,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居全国各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首位,这为南京各行各业社会经济发展源源不断提供各类优质人才,并提高了南京整体人口文化素质。
南京是全国科教“第三城”(截图自南京发布公众号)
2025年全国人口迁入南京来源地省份比例第6位至第11位(来源:百度)
接着看2025年全国人口迁入南京来源地城市分布图,发现江苏、安徽两省的城市人口迁入南京占主导地位,特别是与南京陆地交界或临近的部分城市。
2025年全国人口迁入南京来源地城市分布图(来源:百度)
例如,2025年全国人口迁入南京来源地城市比例前5位,依次是:第1位安徽滁州6.84%、第2位江苏淮安6.47%、第3位江苏镇江6.26%、第4位江苏扬州5.25%、第5位江苏盐城4.51%。
打个比方,全国各市合计每1千人迁入南京,就有68人来自滁州、65人来自淮安、63人来自镇江,依此类推。
其中,与南京接壤的滁州,既是人口迁入南京最多的省外城市,更是全国人口迁入南京最多的城市,甚至比江苏省内各市还要多。
另外,镇江、扬州同样与南京交界,人口迁入较多主要得益于交通便利、能够兼顾工作及家庭等。
2025年全国人口迁入南京来源地城市比例前5位(来源:百度)
2025年全国人口迁入南京来源地城市比例第6位至第10位,依次是:第6位江苏徐州4.45%、第7位安徽马鞍山4.43%、第8位江苏宿迁4.36%、第9位江苏南通3.75%、第10位江苏泰州3.43%。
由上可见,全国人口迁入南京来源地前10市,就有8个来自江苏省内。显然,南京以全省领先的科教文卫交通资源、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及放宽的落户条件等,对省内城市人口“虹吸效应”显著。
2025年全国人口迁入南京来源地城市比例第6位至第10位(来源:百度)
2025年全国人口迁入南京来源地城市比例第11位至第15位,依次是:第11位江苏常州2.87%、第12位江苏苏州2.23%、第13位江苏无锡2.21%、第14位江苏连云港2.13%、第15位安徽芜湖2.02%。
由上可见,在江苏下辖13个设区市之中,除南京自身之外,其他12市均是其人口迁入主要来源地,其中包括正与南京进行激烈“抢人才大战”的GDP万亿城市苏州、无锡、南通、常州等。
据悉,2024年江苏常住人口已出现零增长,但南京近几年一直保持人口正增长,且人口增量位居全省第一,这的确难能可贵。
2025年全国人口迁入南京来源地城市比例第11位至第15位(来源:百度)
2025年全国人口迁入南京来源地城市比例第16位至第20位,依次是:第16位安徽合肥1.87%、第17位安徽宿州1.79%、第18位上海1.71%、第19位安徽宣城1.65%、第20位安徽亳州1.51%。
据悉,截止2024年南京已连续15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省会及计划单列市)称号,其经济发展前景乐观、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成本性价比高、文化资源丰富且底蕴深厚等,都是外地人对迁入南京情有独钟的原因。
2025年全国人口迁入南京来源地城市比例第16位至第20位(来源:百度)
综合以上,2025年全国人口迁入南京来源地城市前20名,包括江苏12市、安徽7市、上海1市,显然,“人文绿都、博爱名城”南京正以其综合魅力对全国各省市人口吸引力持续……
南京(图源:南京鼓楼文旅公众号)
南京历年常住人口(数据来源:南京统计年鉴)
#南京头条#、#江苏#、#人口#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南京人才落户政策,南京人才落户咨询电话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