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全性骨折需要多久才能恢复,不全性骨折是骨裂吗
大家好,由投稿人唐惠来为大家解答不全性骨折需要多久才能恢复,不全性骨折是骨裂吗这个热门资讯。不全性骨折需要多久才能恢复,不全性骨折是骨裂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不全性骨折是什么意思
编者按
研究表明,2016 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6%,其中男性为23%,女性为49%,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也一直是中老年女性的大敌。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它可显著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据预测,至2050年,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人数将达599万,相应医疗支出高达1 745亿元。专家建议,所有50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应进行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并通过运动及药物治疗提早干预,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进展。
■ 北京友谊医院主任药师 崔向丽 沈素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研究表明,2016 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6%,其中男性为23%,女性为49%,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它可显著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2010 年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达233 万人,其中髋部骨折36万,椎体骨折111万,其他骨质疏松性骨折86万,为此医疗支出 649亿元。据预测,至2050年,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人数将达599万,相应医疗支出高达1 745亿元。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中老年女性摔倒后骨折的案例,相信我们身边许多女性也会很担心自己绝经后如何解决“骨质疏松”这个难题。下面是根据中国、美国、英国、香港等近年来绝经后骨质疏松相关指南总结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相关知识,希望对中老年女性有所帮助。
骨质疏松已成为骨折最大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的主要特征为低骨量、骨微结构破坏和骨骼易脆,会导致骨密度降低和骨折风险增高,并可导致患者身高降低、驼背、周身疼痛等。可是,许多人的骨质疏松在骨折发生前并没有临床表现,因此许多没有症状的患者误以为自己肯定没有骨质疏松。另一方面,许多足部或髋部疼痛的患者也误认为自己的问题是由骨质疏松造成的。
椎骨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多数这类骨折(约2/3)没有症状,它们是在胸部或腹部X线检查时作为偶然发现而被诊断。髋部骨折在骨质疏松中相对常见,高达15%的女性和5%的男性在80岁前可受累。还有一种股骨头软骨下不全性骨折也很常见,它可导致软骨间隙迅速流失,最终出现破坏性继发性骨关节炎。此外,绝经后不久的女性更常见一种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这类骨折与髋部骨折的风险随年龄成指数级增长。
50岁以上女性进行骨折风险评估很必要
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和美国内分泌协会(ACE)推荐所有50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应进行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既包括骨质疏松症也包括骨折危险因素的评估。预防骨折无疑是骨质疏松防治策略的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7年推荐了一种骨折风险评估的新工具—FRAX,用以评估临床上哪些患者更需要接受骨质疏松诊断和治疗。本评估适用于40~90岁未发生骨折却存在骨量低下的人群,在计算机软件中录入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等一般情况和骨折史、服用激素类药物史等7个骨折危险因子,根据输入数据可得出参与评估者在未来10年发生髋部、脊柱等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可能性,临床医生可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防治骨质疏松运动和药物需双管齐下
骨质疏松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运动对骨质疏松有着一定的防治效果,运动也开始成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的一种辅助手段。适宜的机械应力能够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从而预防骨质疏松。在一定的范围内,机械应力刺激越大,越能促进骨骼生长。
国外有研究报道, 绝经后女性每周 3 次的负重或哑铃训练并适当补钙,一年后股骨颈、转子间及脊柱的骨密度均有所提高,而单纯的雌激素治疗组则无明显变化。
我国的传统健身运动如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长期练习对于身体机能的促进也有着积极作用。此外,步行、骑车、广场舞都有助于骨质疏松的预防。现在我们可以明白,一些网红奶奶们通过运动锻炼不仅能保持苗条身材,还的确能防治骨质疏松。此外,钙、维生素D和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摄入也是不可或缺的。
维生素D。目前我国骨质疏松患者维生素D摄入普遍偏低,钙与维生素D复合制剂的维生素D的含量也比较低。中国大陆地区7个省份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55岁以上女性血清总钙浓度平均值为2.32mmo/L,25-羟维生素 D(25-OH-vitD)平均18μg/L,61%的绝经后妇女存在维生素D缺乏。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维持(25-OH-vitD)≥30μg/L 的水平( 推荐范围 30~50μg /L),必要时可进行维生素 D 替代,通常需 1 000~2 000 U /d 的摄入量以维持维生素D 在合理的水平,具有肥胖、吸收不良、器官移植后、高龄等因素的个体可能需要更高的补充剂量。
钙。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是保证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充分发挥疗效的前提。钙是骨形成的原料,为保证骨骼健康需摄入足够的钙,AACE/ACE 指南与 NOF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均推荐≥50 岁女性钙的摄入需≥1200 mg/d,如饮食中钙摄入不足需使用钙剂替代,而我国 2011 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则推荐绝经后妇女钙摄入量为1000 mg/d。
抗骨质疏松药物。骨质疏松症作为不可逆的骨骼衰老表现,需要终身管理,甚至终身治疗。关于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疗程,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长期治疗的安全性 (如下颌骨坏死和不典型骨折)和相应临床研究的缺乏是长期应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瓶颈。NOF 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提出,中等骨折风险患者使用二磷酸盐 3~5年后可停药,高骨折风险患者应继续使用或换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相关链接
1分钟自测,
骨质疏松你中招了吗?
1.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2.您父母有没有过轻微碰撞或跌倒就发生髋部骨折?
3.您是否经常连续几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物?
4.您的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3cm以上?
5.您经常大量饮酒吗?
6.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
7.您经常腹泻吗?(消化道疾病或肠炎引起)
8.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岁以前就绝经了?
9.女士回答:您是否有过连续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
10.男士回答:您是否有过阳瘘或性欲缺乏这些症状?
以上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是”,即为阳性。
不全性骨折是否构成伤残等级
大家好,我是影像科刘医生。
1.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胸部肋骨骨折的病例。这个患者是一个外伤患者,首先来看这个层面的图像,我们可以发现患者左侧第二肋骨这里局部骨皮质出现了皱褶,出现了凹陷,但是他内侧的骨皮质还是比较连续、比较完整的,主要是外侧骨皮质出现了皱褶的表现,这种其实就是不全性骨折的病例。
2.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图像,你看他的第五肋骨,同样的外侧缘局部出现了骨皮质的皱褶欠连续,然后内侧缘是比较完整、比较光滑的,这种也是不全性的骨折。
3. 我们再来看一个,你看这是第四肋,第四肋就发现患者第四肋的局部无论是外侧缘还是内侧缘,骨皮质都出现了不连续,也就是出现了骨质的断裂的一个真相,这种就是比较明确的骨折是完全性的骨折。所以这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不全性骨折和完全性骨折在 CT 图像上的表现。
4. 一般情况下这种不全性骨折往往可能就表现为局部的骨皮质的皱褶或者说凹陷,一侧的骨皮质往往是比较完整的。像这种不全性的骨折在常规的胸片图像上是很容易漏诊的,因为它没有完全的断裂同时也没有错位,胸片就很有可能漏掉。所以对于一些不全性骨折主要还是需要依靠 CT 检查来进行准确的诊断。那么当然还有一些不全性的骨折可能在 CT 图像上显示也不太明显,但是患者如果间隔两三周之后来复查可能会有骨痂的生长,这个时候骨折线的显示可能会更加的清晰。
5. 所以对于胸部外伤的患者如果疼痛比较明显,第一次没有发现骨折,这个时候可以建议两到三周复查,可能会有一些隐匿性的骨折显示。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
不全性骨折能评工伤十级吗
资料图片
南京张女士的孩子即将体育中考,前段时间陪孩子跳绳后小腿有些疼痛,两个星期不见好才去就医。经检查,她的小腿骨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裂纹,医生诊断为应力性骨折,也叫作疲劳骨折。为什么骨折后只是感觉疼痛,却还能够活动?
北京市隆福医院骨一科主治医师沈建成介绍,日常活动中,骨骼外面的肌肉通过收缩与其他软组织配合会对骨骼本身起到很好的减震和保护作用,防止过度的直接应力传导到骨骼上面。如果运动量超出肌肉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荷,进入极度疲劳状态,失去肌肉软组织保护的骨骼就可能发生细微的骨折,也就是疲劳骨折。“疲劳性骨折不同于严重的创伤导致的完全性骨折,一般仅引起局部的疼痛和周围软组织的肿胀,但不会引起肢体活动能力的丧失。”
引起疲劳骨折主要与过度疲劳有关。沈建成解释,长期高强度的体育活动,造成肌肉组织疲劳,失去对骨骼的保护作用,造成骨骼的不全性骨折,多见于一些专业的运动员、长期进行锻炼以及长距离行军的军人等。体育特长的青少年也多发疲劳骨折,这不仅是因为过度的疲劳,与青少年的肌肉与骨骼组织不如成年人发育的成熟也有关系。此外,长期大量锻炼的中老年人也易发生疲劳骨折,这与骨骼组织强度下降,肌肉软组织机能减退有关。
疲劳骨折若没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发展为完全性的骨折,周围的肌肉以及肌腱容易因过度疲劳产生断裂,如跟腱断裂等。沈建成提醒,如果在长时间活动,比如长跑或登山后,出现下肢局部的疼痛,伴或不伴有局部的肿胀,休息后疼痛能缓解,但是继续活动后疼痛明显加重,这可能是疲劳性骨折的前驱症状或者已经发生了疲劳性骨折。“最好尽快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就诊,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疲劳骨折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沈建成提醒,进行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掌握好运动量;专业运动员以及体育特长的青少年,要保证每天摄入充足的营养,及时补充体力以及消耗的热量和水分,适当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的摄入以增加骨骼强度,进行规范的肌肉力量训练,增加肌肉组织的强度以预防疲劳骨折的发生。此外,锻炼环境和装备也很重要,如长跑最好选择相对平软的塑胶跑道,篮球、排球等需要经常弹跳的运动,要穿着适合的运动鞋,减少震动对下肢骨骼的应力传导。
新京报记者 刘旭
校对 杨许丽
来源:新京报网
不全性骨折和骨折有什么区别
江西省赣州市检察院法医运用专业软件对医学影像片进行测量。
实践中,确定肋骨骨折的成因是案件审查中的关键点,应特别注意区分肋骨骨折是否为病理性、陈旧性及发育变异等异常因素所致。
【基本案情】
2021年3月,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某镇,成某与邻居钟某两人因日常纠纷发生口角,随后成某与钟某发生肢体冲突,在冲突过程中,成某用手推了一下钟某左侧胸前。事后钟某感觉左侧胸部疼痛就医,赣州市人民医院对钟某进了CT检查,发现钟某左侧第6肋骨、第7肋骨不全性骨折,多处软组织挫伤。经某鉴定中心鉴定,钟某的损伤程度评定为轻伤二级。2021年4月,公安机关根据鉴定意见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对成某立案,后将该案移送赣县区检察院审查逮捕。受理此案后,办案检察官将钟某的鉴定意见委托赣州市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进行技术性证据审查。
【案件特点】
肋骨骨折是故意伤害案件中较为常见的损伤,同时也是案件定性争议的焦点。确立肋骨骨折的成因是案件审查中的关键点,也是难点。鉴定实践中,应特别注意区分肋骨骨折是否为病理性、陈旧性及发育变异等异常因素所致。
【审查过程】
承办法医受理此案后,没有局限于书面审查送审的鉴定意见,而是对本案的所有材料认真核实,并要求调取被害人所有的就医资料。经审查发现:钟某在赣州市人民医院CT影像检查结果显示左侧第6肋骨、第7肋骨内侧骨皮质皱褶,未达髓腔。肋骨骨皮质皱褶是骨皮质发生细小轻微的骨损伤,功能影响小。更重要的是,法医在众多病历资料中发现钟某在赣县区人民医院拍摄的X线片显示钟某右股骨、左胫腓骨骨皮质变薄,骨小梁间隙增宽,提示钟某患有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病,骨量减少和骨的微结构破坏,使骨的脆性增加,骨强度减弱,增加了骨折的危险性。根据笔录,成某推钟某的外力较轻微,在钟某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上,受到轻微外力作用后形成的骨折,应属于伤病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鉴于伤病关系共同参与,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有关伤病关系处理原则的规定,“损伤与既往伤病共同作用的,即二者作用相当的应根据本标准相应条款适度降低损伤程度等级,即等级为重伤一级和重伤二级的,可视具体情况鉴定为轻伤一级或者轻伤二级,等级为轻伤一级和轻伤二级的,均鉴定为轻微伤”。为此,钟某的损伤程度不宜评定为轻伤二级,而是应根据上述伤病关系处理原则,鉴定为轻微伤。因此,法医出具审查意见,建议不采用轻伤二级的鉴定意见,应对钟某的损伤程度进行重新鉴定。本案中,检察官采纳了法医审查意见,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后来,因被害人拒绝重新鉴定,最终作出不捕决定。
【案件启示】
损伤程度鉴定应综合评定。法医在办案过程中,遇到骨折的损伤程度鉴定有时只关注骨折是否存在及致伤方式,仅根据骨折的数量及位置进行损伤程度鉴定,而较少考虑自身疾病在骨折中的作用,忽视论证伤病关系,导致评定出错误的损伤程度。法医在办案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某一处损伤来评定损伤程度,而是要考虑被鉴定人的综合情况如既往伤、自身疾病再评定损伤程度。
再小的案件也不能掉以轻心。本案虽然是一个寻常骨折伤情鉴定,日常办案中较为常见,但特别容易被忽视而简单审查。需要承办法医具有极强的责任心,不能满足于简单书面审查送审鉴定意见,而是需要对照鉴定人的全部病历资料进行审查。就本案而言,法医全面阅读病历资料及笔录,认真审阅每一份医学影像片,在众多资料中,敏锐发现本案的被鉴定人患有骨质疏松这一关键细节,结合调查笔录综合提出分析意见,发现了本案定罪关键证据存在问题,彻底改变了本案的走向,避免错案的发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刘明君 李莹)
(检察日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不全性骨折需要多久才能恢复,不全性骨折是骨裂吗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