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赔偿本人工资如何计算
工伤赔偿中本人工资的计算方式根据不同情形有所区分:
一是一般情况下,本人工资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例如,职工前12个月缴费工资总和除以12,所得数值即为本人工资。
二是若职工工作不满12个月,则按照实际工作月数计算平均月缴费工资。比如工作了8个月,就将这8个月的缴费工资相加后除以8。
三是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例如统筹地区平均工资为5000元,300%就是15000元,若职工本人工资超过15000元,按15000元计算赔偿相关费用。
四是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如统筹地区平均工资5000元,60%即3000元,若职工本人工资低于3000元,按3000元计算。
二、劳务合同能鉴定工伤吗
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不同,一般不能直接按照工伤进行鉴定。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工伤认定的前提通常是存在劳动关系。劳动合同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隶属关系,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管理,用人单位为其缴纳工伤保险等。发生事故伤害时,可按工伤认定程序,由劳动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其二,劳务合同一般是平等主体之间建立的劳务关系,提供劳务者按约定完成工作,获取报酬,不存在隶属管理关系。这种情况下,提供劳务者在工作中受伤,通常按照民事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处理。即提供劳务者可根据自身受伤情况、双方过错程度等,向接受劳务一方主张人身损害赔偿,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
总之,劳务合同下受伤一般不进行工伤鉴定,而是通过民事侵权途径寻求赔偿。
三、没有合同发生工伤怎么办
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而发生工伤,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一是确认劳动关系。虽然没有书面合同,但可通过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同事证言等证据,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确认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二是申请工伤认定。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提交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
三是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
四是主张赔偿。根据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果,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工伤赔偿责任。若用人单位拒绝赔偿,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即使没有合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仍受法律保护。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工伤赔偿本人工资如何计算的
●工伤赔偿本人工资如何计算出来
●工伤赔付本人工资的依据是什么
●工伤赔偿本人工资怎么计算
●工伤期间赔偿本人工资,是指什么工资多少
●工伤的本人工资怎么计算
●工伤赔偿时候的工人工资怎么定
●工伤赔偿本人工资如何计算出来
●工伤赔偿本人工资是指应发工资还是实发工资
●工伤赔付本人工资怎么确定
●劳务合同能鉴定工伤吗怎么赔偿
●劳务合同能鉴定工伤吗合法吗
●劳务合同可以鉴定工伤吗
●劳务合同能做工伤认定吗
●劳务合同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吗
●劳务合同有没有工伤
●劳务合同可以算工伤吗
●劳务合同可以构成工伤吗
●劳务合同可以走工伤吗
●劳务合同能走工伤吗
来源:中国法院网-没有合同发生工伤怎么办,没合同的工伤怎样要求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