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婚年龄和晚婚年龄是多少,早婚年龄最小的人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余莉

早婚年龄和晚婚年龄是多少,早婚年龄最小的人

大家好,由投稿人余莉来为大家解答早婚年龄和晚婚年龄是多少,早婚年龄最小的人这个热门资讯。早婚年龄和晚婚年龄是多少,早婚年龄最小的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早婚年龄一般是多少岁

全文848字,阅读约需2分钟

▲视频平台截图。

前不久,一些未成年人花式晒娃,争当“全网最小妈妈”引发各方关注。网信办约谈快手和火山小视频之后,内涵段子被“举一反三”。

拥有4500万快手粉丝的19岁妈妈杨清柠是被封了,但在很多农村和城镇,早婚早育的未成年妈妈依旧不少。

未成年早婚 女孩更严重

按1980年《婚姻法》的界定,除宁夏、新疆、内蒙古、西藏等自治区和一些自治州、自治县的少数民族外,男方22岁以下、女方20岁以下缔结婚姻即为早婚。

以早婚人数与初婚(不包括再婚人数)总人数之比来计算早婚率,2010年我国男性早婚率为16.60%、女性早婚率为10.85%,较1985年分别下降了105%和111%。

虽然总体上男性早婚率高于女性,但大多数男性早婚都发生在20岁和21岁,20岁以下各个年龄段,女性的早婚率均高于男性。

河南小新郎与青海小新娘

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90年,河南、甘肃、青海、河北、吉林等地,男性早婚率均在40%以上,最高的河南达46.26%;女性早婚率最高的是青海,达38.61%。

到了2000年,各地早婚率均有下降,但很多地方出现了女性早婚率高于男性的现象,这一现象最严重的是重庆,高出4.41个百分点。

而到2010年,部分地区早婚率不降反升,其中安徽的情况最不乐观。与10年前相比,该地区男性早婚率上升了6.22个百分点,女性早婚率上升了0.74个百分点。

从这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男性早婚率最高的一直是河南,女性早婚率最高的一直是青海。

低龄早婚 又一个城乡差距

毫无疑问,早婚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例,乡村男女早婚率分别为城市的2.8倍和3.3倍。

而且,年龄越低这一差别越明显,15岁乡村男孩的早婚率是城市男孩的10倍,15岁乡村女孩的早婚率是城市女孩的8.5倍。

数据新闻编辑 李媛 图表设计 许骁

早婚年龄段

提到古代人早婚的事例,就少不了要提名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在虚龄5岁时就嫁给12岁的刘弗陵,元宁宗懿璘质班7岁就和同样7岁的答里也忒迷失皇后结婚,还有顺治康熙时幼龄进宫待年的悼妃和慧妃等等,但其实,这些事例在他们的时代只是少数的个例,并不属于常态。

历史上最早鼓励早婚早育的是汉朝,早婚早育的代表就是汉文帝刘恒。刘恒在15岁就生育长女刘嫖,16岁时生景帝刘启。

但在景帝姐俩之前,刘恒还有原配所生的四个嫡子,就算有和刘嫖同年的,一年生一个,倒推一下也可以知道,刘恒12岁就当爹11岁就娶妻了。

不过,虽然汉朝强制早婚,但强制年龄也在15岁,和后世其他朝代的差别并不大,从汉朝到清朝,男女婚龄多在15岁至20岁,就算有些时代降低婚龄,也还在13岁至16岁。

即便是有些历史人物没有早婚只是早育,比如李泰11或者12岁就生庶长子李欣,顺治帝13岁生庶长子牛纽,康熙帝14岁生庶长子承瑞等等,这些现象也不属于他们时代的常态。

在历史上,婚龄、育龄最低、最普遍的时代,是魏晋南北朝的北朝,这个时代的婚龄之低,实在令猴格大跌眼镜。

以前从来没注意过这个问题,即便知道宋后废帝刘昱7岁就娶了太子妃江简圭,即便知道陈废帝伯宗13岁就结婚14岁就生了长子陈至泽,但一直以为这些只是个例,不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整体婚龄。

但看了北朝帝王们小学鸡、初中僧一样普遍的婚龄和育龄,才明白自己以往的寡闻浅薄,先简单列一下北朝有史可查的早婚早育事例:

魏平文皇后王氏,13岁嫁给平文帝拓拔郁律;

魏景穆太子拓跋晃,13岁生嫡长子拓跋濬,也就是说他爹拓跋焘才33岁就当祖父了;

魏文成帝拓跋濬,15岁生庶长子拓跋弘,他爹拓跋晃28岁当祖父;

魏文成文明皇后冯氏,11岁进宫被13岁的文成帝拓跋濬立为贵人,15岁被册立皇后;

魏献文帝拓跋弘,14岁生庶长子元宏,他爹拓跋濬29岁当祖父;

魏献文思皇后李氏,18岁进东宫,成为献文帝拓跋弘的妾室,而拓跋弘在东宫当太子的年龄是在3岁至12岁;

魏献文帝成嫔,15岁进东宫成为拓跋弘的妾室,当时太子拓跋弘才5岁;

魏孝文帝幽后冯氏姐妹,14岁进宫成为孝文帝元宏的妾室;

废太子元恂,13、4岁就聘娶彭城刘长文、荥阳郑懿女为太子左右孺子;

魏宣武顺皇后于氏,14岁进宫被宣武帝元恪封贵人,同年册立为皇后;

魏孝明帝充华卢令媛,9岁进宫,12岁疑似难产去世;

魏文帝悼皇后郁久闾氏,14岁嫁给文帝元宝炬,16岁难产死;

齐文襄帝高澄,12岁迎娶冯翊长公主元仲华;

齐武成帝高湛,6岁时和5岁的柔然邻和公主订婚,8岁结婚,14岁就遭遇丧妻之痛,16岁二婚迎娶胡氏为王妃;

齐废帝高殷,15岁迎娶11岁的李难胜为太子妃;

齐废太子乐陵王高百年,5岁迎娶10岁的太子妃斛律光长女;

齐后主高纬,7岁至10岁之间当太子时,就迎娶斛律光次女为太子妃;15岁时就和妃子穆黄花生下庶长子高恒;

齐琅邪王高俨,14岁被杀时,不但有王妃李氏,还有四个遗腹子;

周闵帝宇文觉,16岁被杀时,不但有皇后、姬妾,还有庶子;

周武帝阿史那氏皇后,15岁和宇文邕订婚,18岁嫁到周国;

周武帝妾室李氏,19岁被周太祖宇文泰赐给才12岁的宇文邕为妾室,生庶长子宇文赟;

周宣帝宇文赟,14岁就让26岁的朱满月有孕,生下庶长子宇文衍;

周宣帝皇后杨丽华,13岁嫁给15岁的宇文赟当太子妃;

周宣帝皇后元乐尚,15岁入宫被宇文赟册封为后;

周宣帝皇后尉迟炽繁,13、4岁初嫁西阳公宇文温,进宫时被宣帝逼迫,15岁进宫册封为后;

周静帝宇文衍,7岁和司马消难之女结婚;

隋文献皇后独孤伽罗,14岁嫁给杨坚。(以上年龄全都是虚岁!!!)

从上面列出的帝王妃嫔早婚早育年龄可以知道,北朝帝王们很早就拥有妻妾,早婚早育就是那个时代普遍存在的。

比如道武帝拓跋珪在22岁时才生庶长子拓跋嗣,就觉得生孩子太晚了,因此,为儿子的到来是“闻而大悦”,并大赦天下。

《魏书·高允传》有记载说“今诸王十五,便赐妻别居”,从而可知,在魏国,15岁的诸王就必须结婚了。

但是,北魏宗室诸王可并不一定到了15岁才结婚,因为有很多15岁前结婚的实例,这条规定显然是指让诸王在15岁时必须结婚。

在北齐和北周,朝廷也对婚龄有相关规定,北齐女子多数在14岁以下就已经成婚,而北周在男15岁、女13岁以上就要催促嫁娶,可见当时的婚龄在日趋下降。

武平七年春二月辛酉,括杂户女年二十已下十四已上未嫁悉集省,隐匿者家长处死刑。(北齐书后主纪)

建德三年春正月癸酉,诏:"自今已后,男年十五,女年十三已上,爰及鳏寡,所在军民,以时嫁娶,务从节俭,勿为财币稽留。"(周书武帝纪上)

由此可知,北朝帝王们的婚龄和育龄,是在其他时代帝王婚龄育龄的平均线之下,在北朝,七八岁结婚、十来岁就当爹就是当时的常态,这年龄实在有点令人惊悚。

现代人都知道早婚早育不好,古代人其实也知道,古人认为男人三十而娶,女人二十而嫁,是最符合阴阳之道的理想结婚年龄,因为男人三十岁时筋骨已经坚强可以为人父,女人二十岁肌肤充盛足以为人母。

但是,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是骨感的,历史上并没有哪个时代能够真正实施男子30、女子20嫁娶的政策,都迫于实际情况去强制早婚,而战乱频繁、天灾瘟疫横行的南北朝时代,早婚年龄更是低下。

为什么明知道早婚早育不好,还去执行呢?这个问题恐怕人人都能扯上几个理由,比如战乱频繁兵源不足了、地广人稀田多人少了、多子多孙早生贵子观念了等等。

这些理由都是早婚早育的原因,只有早婚早育,才能更快地增加人口,补充兵源,补充劳动力,现代的老辈人还经常说“有人就有希望”,更勿论古人了。

只有人口才能应对天灾人祸带来的人口锐减,只有人口才能承担严苛的赋税徭役,所以,为了政权的稳定性以及统治阶层的享乐,朝廷必然会出手干预、强制早婚早育,以保证人口补充的稳定性,为了起到带头作用,皇帝们可不就要以身作则,早早就结婚生娃?

但深究一下就会发现,对那些早婚早育的帝王来说,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其实只占小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是他们陷入早婚早育不良影响的恶性循环中。

众所周知,早婚早育最大的负面就是所生育的子女,由于精子质量差而先天发育不足,免疫力、抵抗力低下,很容易沾染疾病夭折,即便成年的,也又陷入早婚早育的恶性循环,继续去纵欲生娃,如此周而复始,自然一代不如一代,夭折率、早亡率都很高。

但是,因为关乎皇位传承问题,帝王们为了江山稳固,还必须得早婚留下后代,早生才能多生,多生总有长大成人的,不然就会人丁不旺、子嗣稀少乃至断绝宗庙祭祀,所以,如此这般下,就只能在恶性循环的漩涡中越陷越深。

看看北朝帝王中正常死亡的年龄:

太宗拓跋嗣32岁,恭宗拓跋晃24岁,高宗拓跋濬26岁,高祖元宏33岁,世宗元恪33岁;

显祖高洋31,肃宗高演27,世祖高湛32;

高祖宇文邕36,宣帝宇文赟22。

十位帝王,30岁以上的六个,35岁以上的只有一个,可以说都是早婚早育的牺牲品。因为北朝普遍早婚,婚龄育龄之低也愈演愈烈,统治者也不得不强行禁止民间早婚,西魏文帝时就曾下诏,不满13岁以上的女孩,不许嫁人。

大统十二年夏五月,诏女年不满十三以上,勿得以嫁。(北史文帝纪)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如此普遍早婚早育的北朝,却同时存在着大量平民晚婚、失婚的现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天灾人祸动乱频频以及财婚聘礼难以支付的缘故,当然还与统治阶层不知羞耻的垄断、贪得无厌的掠夺有关系。

而在结婚的问题上,其实,任何时代都有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现象,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

早婚年龄范围

有个建议这两年不止一次在两会上被代表委员们提及——修改法定婚龄。

今年,全国人大代表丁列明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关于抓紧修改法定结婚年龄及不再鼓励晚婚晚育的建议》。他建议:修改《婚姻法》第六条,将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改为“男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女不得早于十八周岁”,同时删除“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在他看来,现行法定婚龄及鼓励晚婚晚育的规定已与人口发展形势、生育政策等不相适应,由此提出建议。

丁列明是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表示,现行法定结婚年龄及鼓励晚婚晚育的规定主要服务于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但“十二五”以来我国人口总量增长的势头大幅减弱,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明显减少,老龄化程度加深,群众生育意愿发生重大转变。为应对这些重大变化,2016年起已实行全面两孩的生育政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也由以控制数量为主转向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他还提出,现行法定婚龄在国际上、在我国历史上也处于最高水平。

实际上,丁列明并非提出类似建议的第一人。去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张国刚曾提出,将男女法定结婚年龄降为18周岁。他认为早婚有利于人口结构的优化和社会的正常延续,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及社会养老问题,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法定婚龄到底是怎么定出来的,它的变化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法定婚龄指的是一国法律中规定的最低可以结婚的年龄。不是必婚年龄,也不是最佳婚龄,而是结婚的最低年龄,它是划分违法婚姻与合法婚姻的年龄界限。法定婚龄的制定。一方面要考虑男女生理、心理特征,另一方面考虑当时的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条件。

资料显示,当前中国法定婚龄在历史上属于较高状态,在世界上,也属于相对高位。

1980年,《婚姻法》修法,将男20岁、女18岁的法定婚龄,提升为男22岁,女20岁。且规定,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1950年的《婚姻法》,延续的是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中男20岁,女18岁的规定。

1930年,《民法典》《亲属编》规定,法定婚龄男为18岁,女为16岁。

而在封建朝代,今天意义上的未成年人,都被许可结婚。比如清代规定,“男年十六,女十四”;明代规定,“男年十五,女十四”;宋代更低,“男年十五,女十三”……

唐太宗大抵是封建帝王里最提倡晚婚的一个,他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听婚嫁。不过,他立下的规矩很快就被修改,唐玄宗即把法定婚龄早早提前,改为“男年十五,女十三”。

可见,中国法定婚龄虽时间推移、社会进步,基本呈持续提高状态。尤其是现当代,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女性地位提升,生育不再是婚姻的最重要目的。

在古代,过低的法定婚龄意味着妇女地位低下,处于被动承担家庭生育和生活责任的状态。

《晋书武帝纪》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诏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意思是说,女孩子到17岁,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地方官府就要帮忙张罗了。

西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意为:15岁至30岁的未婚女子要多交税赋,达常人的5倍。

《国语·越语》中,越王勾践为复仇,决心增加人口,“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

足见,古代的法定婚龄不仅划出最低年龄,更对最高婚龄有规定,古代的“单身狗”年龄大了,将被课以重税。

这些都只能说明,古代女性地位低下,女子尚年幼时就被当作生育机器。1980年的《婚姻法》大修提升法定婚龄,考虑的就是这样有利于青年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年轻人把握好学习和工作的黄金时代。

世界范围内看,日本近年刚作了修订,从男18岁、女16岁,改为男女均为18岁。其主要思想,是保持法律体系的一致,贯彻男女平等。同时,日本也将男女成年年龄从20岁改为18岁。

此外,韩国法定结婚年龄16岁;

英国规定男女均16岁;

法国法定结婚年龄15岁;

俄罗斯2002年后从16岁修改为14岁;

印度男21岁和女18岁。

美国情况较为复杂,2016年,弗吉尼亚州地方通过法律,将法定结婚最低年龄从12岁提高到16岁。目前有6个州的法律允许16岁以下的女孩结婚,唯一的条件就是得到女孩父母的许可。

对于修改法定婚龄的建议,网友们态度不一。

有人从实际出发,担心降低法定婚龄会纵容早婚;并加剧城乡差别,很多农村地区青年会牵绊于早婚家庭,早早失去出门奋斗、开眼看世界的机会。

也有人认为,降低法定婚龄和纵容早婚现象其实是两个问题。年龄过低的早婚,当然应当反对。但对于已经成年者的事实婚姻,不应当让它们继续处在不合法、不受法律保护的状态。

婚姻不只是束缚,婚姻还是保障。

早婚的年龄


第 1114 期

@草bot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下个月的端午假期正常放假

没有乱七八糟的调休!





山东健康码已经安排上了

“金色传说”


为了鼓励大家去打新冠疫苗

山东把健康码升级了一下

打完疫苗的人

健康码会变成带金色边框的






原来这么多动物都会打哈欠!


鸟会打哈欠



马会打哈欠



鱼会打哈欠



乌龟会打哈欠






到底多晚才算“晚婚”?


原来男生年满25周岁

女生年满23周岁

就算晚婚了……





在《神奇宝贝》里

小霞抱着的波克比

原来是充当“马赛克”用的


《神奇宝贝》在美国上映之后

由于小霞还是个孩子,却穿着露脐装

被美国认定为太暴露,要求修改

于是官方设计出了波克比让小霞抱着

遮住裸露的腹部



@影视冷知识bot




在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

动动大拇指

可以给别人“抱抱”


左手和右手大拇指

分别从屏幕两边往中间划

屏幕上就会出现两个拥抱小人

评论的人就会收到你的抱抱





为什么做核磁共振不能有‍金属?


金属不光会影响磁场成像的效果

还会超快的被吸到设备中心

如果人身上有金属,杀伤力极强!


@神奇故事在哪里




防狼高跟鞋

在70年前就发明了!


@神奇知识点


是不是看起来有点面熟?

这种设计现在还在用!

钉子越来越多了!





显微镜下的骨髓

居然是花花绿绿的


绿色的是骨髓里产生的白细胞

黄色的是网状纤维

红色的是红细胞


@蓝莓医生




把影视角色变成抽象方块后

你能认出来哪几位?


@网恋






博士一分钟,姿势涨不停

- 本期完 -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早婚年龄和晚婚年龄是多少,早婚年龄最小的人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