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此阶段,合同审查基本完成,但不要着急调格式,可以先和业务人员沟通一下,看看是否理解拟提出的意见,还有没有进一步的要求,请他们先反馈一下。
完善后,便进入到合同审查最后步骤,看看用词、语法,不必要的文字、数字、错别字和版式,条款序号是否准确,条款交叉引用是否正确。不要在电脑上看,合同中的“简称”、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的词要定义并提示,对于数字一定要慎重、再慎重!限于本文篇幅,只对审查一般合同的重要关注点进行提示,没有过多展开,各专业合同、电子合同等关键风险点会不同。或者在发生纠纷的时候能够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合同条款应服务于交易的安全、便利。这种条款的内容没有任何指向,约定是空洞的,实践中,多数法务认为涉及到双方交易事项的条款,都是商务条款,是业务的事,和法务无关。法务只审查一下法律适用、争议解决等“法律条款”即可,但忽略了合同是一个整体,很难区分何为“商务”,何为“法律”。举个例子,在常见的买卖合同中,价格由业务部门确定,但这个价格如何构成、税费承担、以及付款的方式等,则法务人员要审查。笔者认为,法务审查合同要把握住交易的关键风险点,而不是仅关注所谓的“法律条款”,反倒是合同的“商务条款”才是更应该关注的,不然,法律审查可能就是改改错别字,难以体现价值,合同审查能力也难以获得提升。对于合同中业务的不熟悉,也是制约法务人员审查能力的“瓶颈”,笔者在实践中对于不熟悉的业务,通常用三种途径了解:一是询问业务人员,二是上网查看该业务的研报,三是看规范该业务的主要法律法规。
我是上海合同方面的律师,有任何合同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问我。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如何进行合同审查
●如何做好合同审核工作
●合同审查的操作要点
●合同审查五步法
●合同审查流程规范化
●合同审查七步法
●合同审查关键点
●合同审查的技巧
●如何做好合同审核工作
●合同审查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