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如何有效规避员工离职侵害商业秘密带来的风险,公司如何防止员工泄密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安睿铭

人才已经成为公司竞争的重要要素,高管作为掌握公司核心机密、核心技术等相关核心事务的精英人士,对于公司的价值则更大。因此,在高管“携密跳槽”频繁发生的大环境下,如何遏制公司高管“携密跳槽”成为公司发展的一大挑战。但究其原因,既有公司管理方面的粗糙,也有劳动者法律知识的缺乏,更有竞争对手暗中的恶意推动。若公司仅依赖追究劳动者侵权责任等事后救济来维护公司权益终究有限,加之商业秘密不属于智慧成果的本质决定了公司只能采取“约定方式”守护自己的商业秘密。然而,实践中常见的未明确商业秘密范围,未合理约定经济补偿和竞业限制范围等现象使得竞业限制协议在司法判例中常常被认定无效,因此,公司虽制定了竞业限制协议,但仍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使得公司陷入商业秘密被泄露的困境中。此种现状下,公司有必要重新审视竞业限制协议条款的规范性,同时强化劳动关系管理,从根源规避高管“携密跳槽”的风险,维护公司权益。

一、侵犯商业秘密纠纷司法实践现状

通过对之前经典案例的分析,会发现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中会将案件争议焦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诉争内容是否属于商业秘密;

2.被告是否实施侵害商业秘密的行为;

3.构成商业秘密的内容的形成时间;

4.诉讼主体资格的确定;

5.原告是否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

6.侵权赔偿数额的确定。

二、理论分析

结合目前此类案件司法实践现状来看,公司若要制定完善的竞业限制协议,首先须明确以下内容:

1.商业秘密的定义及构成要件

2.商业秘密范围

3.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协议的签订主体

三、公司高管侵害原公司商业秘密案件频发的成因分析

(一)公司管理制度过于粗糙

(二)员工缺乏相关法律认知

(三)竞争对手恶意挖人

四、公司降低高管离职侵害公司商业秘密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竞业协议的有效性

1.明确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协议签订主体;

2.明确商业秘密范围;

3.约定合理竞业限制范围;

4.约定合理经济补偿条款。

(一)强化管理

1.设置员工接触权限,建立保密等级制度;

2.定期开展员工培训;

3.完善离职调查。

“保住了秘密,就保住了市场。”作为公司知识资产“皇冠上的宝珠”,商业秘密蕴含的巨大价值为公司带来利益的同时,也诱使了员工和其他企业铤而走险,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窃取商业秘密并加以利用。公司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和发展,就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商业秘密,以维护其核心业务和产品优势。在法律制度和商业环境短时间内不会发生较大改变的情况下,规范竞业协议并强化劳动关系管理是公司唯一的选择。而在公司与员工签订竞业协议的过程中,须保障协议的公平合理,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才能保障竞业协议对员工形成有效的约束,否则就会出现“约照签,人照跳”的情况,即使采取救济,亦存在协议被认定无效、无法举证员工违约等风险。因此,公司不但要与员工签订竞业协议,还要保障协议内容的规范、合理,同时强化公司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源遏制高管离职侵害商业秘密情形的发生。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企业如何规避员工离职风险

公司怎样规避员工辞职赔偿

企业如何防止员工离职

如何防止员工离职后利用公司资源

员工离职怎么规避企业风险

员工离职怎么规避企业风险

防止离职员工损害公司声誉

如何避免员工离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公司怎样规避员工辞职赔偿

如何防止离职后公司诋毁个人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