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时间,司法界出现了不少因劳动合同签名而引发的诉讼案例:一种是劳动者找他人代签名,然后以未签订劳动合同为由向用人单位主张双倍工资赔偿;另一种是用人单位因种种原因实际并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待劳动者主张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后,用人单位为逃避赔偿而伪造劳动者的签名。
在这些案例中,最终用人单位败诉的占绝大部分比例,因为既然劳动者主张未签劳动合同,往往劳动者是有足够把握的,因为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劳动合同上的签名到底是不是他自己签上去的。
深圳某公司主张双方已签订劳动合同,并向原审法院提交了一份有“彭某”签名字样的报关员劳动合同。彭某否认该签名的真实性,申请笔迹鉴定。鉴定意见为,送检的“报关员劳动合同”中甲方签名处“彭某”签名字迹非本人书写。深圳某公司认为司法鉴定针对的是签名的鉴定,没有对指纹进行鉴定,是不完整的,但其又明确不申请指纹鉴定。原审法院认为没有证据表明该劳动合同系彭某所签,对该劳动合同不予确认,遂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判令深圳某公司应向彭某支付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共计22,500元。
本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类似的案例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现在已无从考证该报关员劳动合同上的签名究竟是劳动者彭某伪造的,还是用人单位深圳某公司伪造的。法院讲究的是证据,深圳某公司提交了劳动合同,但却无法提交该签名系彭某伪造的证据,导致最终的败诉。
2017年,深圳人民法院曾宣判过一起伪造劳动合同的签名然后主张双倍工资赔偿的案例,两名当事人都是以“需仔细查看劳动合同”为由未当场签署,在将合同带回家后伪造笔迹签署劳动合同并交给公司。最终,两名当事人均被控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现实生活中,存在“萝卜章”,自然也就存在“萝卜签名”。温州的案例最终用人单位能够挽回损失,是因为第二家用人单位向法院提交了大量的和两名当事人签署劳动合同相关的证人证词及其它证据,公安机关经过缜密的侦查才查明真相。
虽然用人单位最终挽回了损失,但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其实,此类风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1、劳动者报到当天,HR将打印出来的空白劳动合同交给劳动者,让他仔细阅看,并让他将个人信息(身份证号码、户籍地址、可收信地址、电话、紧急联系人等)填写完整,然后交给公司;
2、HR将劳动者的相关个人信息输入进电脑,仅将姓名处留空,同时在劳动合同的结尾处注明“此合同除签名和日期外,其余内容手写一律无效”,然后打印两份;
3、HR要求劳动者当面检查一遍打印完整的劳动合同,确认无误后签名,按手印,公司盖章后一份交由劳动者保存;
4、劳动者需要骑缝签名和按手印,公司盖章亦需骑缝盖。
文章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是深圳劳动仲裁纠纷律师王律师,有任何问题欢迎来向我咨询,我会尽可能的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劳动合同中伪造签名怎么办理
●劳动合同伪造签名的后果
●劳动合同伪造员工签名什么罪
●劳动合同伪造签字
●劳动合同伪造个人签名
●伪造劳动合同签字的法律责任
●伪造劳动合同书
●劳动合同伪造如何处理
●劳动合同伪造签名的后果
●伪造员工劳动合同签名怎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