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共自行车怎么扫码取车,杭州公共自行车怎么收费标准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严岚

杭州公共自行车怎么扫码取车,杭州公共自行车怎么收费标准

大家好,由投稿人严岚来为大家解答杭州公共自行车怎么扫码取车,杭州公共自行车怎么收费标准这个热门资讯。杭州公共自行车怎么扫码取车,杭州公共自行车怎么收费标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杭州公共自行车电话

2018-05-01 09:34

1、2008年5月1日,全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公共自行车系统——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系统在杭州主城区投入试运行。

2、2009年12月31日,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一期建设完成,系统达到2001处服务点,5万辆公共自行车的规模,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

3、2013年,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年租用量首次突破1亿人次。

4、2016年8月28日,西湖景区周边沿线100个服务点正式推出“扫码租车\"功能,杭州迈入移动互联网租车时代。

5、2012年,杭州公共自行车《骑乐》杂志创刊,最早仅仅是一本企业内部刊物,随着“杭州模式\"输出的城市地区越来越多,全国公共自行车行业的逐渐形成,《骑乐》也成功蜕变成一本行业刊物,成为一个行业交流的平台。

6、2011年,被英国广播公司(BBC)旅游频道评为“全球8个提供最棒的公共自行车服务城市\"。

7、2013年,被美国专业户外机构评为全球最好的16个地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之一,并名列榜首。

8、自2008年开通运行以来,经过多次服务时间的延长,杭州公共自行车于2017年3月10日实现全天24小时运营,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9、2008年,杭州公共自行车第一代系统上线,此后陆续经历了7次升级,完成了七步到两步的跨越,解决了“非法验证码\"的顽疾,实现了数据库的扩容,改进了工控机信息上传机制,推出了错峰还车、隔夜还车、周边点位查询功能,上线了扫码租车服务,如今来到了“实体桩+电子桩\"、云闪付租车的新起点。

10、杭州公共自行车自运行以来,不仅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阿根廷总统马克里夫妇、新加坡外交与智慧国事务部长维文先生、日本公共自行车协会会长高桥洋二、韩国绿色清州协议会、英国卫报、捷克电视台等国外政要、组织、媒体,都曾在杭州或体验,或考察,或报道过小红车,极大地增加了杭州公共自行车的国际影响力。

杭州公共自行车app下载

今天(1月7日),杭州公共自行车推出“扫码租车免押金”服务,市民游客只要通过信用免押进行实名认证后便可实现免押金租车。

目前市民游客骑小红车出行98%以上都是免费的,如果从2008年5月1日开始算起,已经有超过10亿的人次享受了免费骑行。

自小红车推出以来,用户使用时均需缴纳200元信用保证金,这一措施推行后,讲给市民游客带来更多福利。

市民只要打开“叮嗒出行”APP,或者通过App Store、应用市场搜索“叮嗒出行”下载APP。点击首页“实名认证”,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后,经校验通过,即可进入“免押通道”,选择“0元免费开通”,同意“信用免押协议”,完成信用免押。之后,无论是通过叮嗒出行APP,还是通过相应微信、支付宝小程序均可直接租用小红车,不再需要缴纳信用保证金。

“叮嗒出行”账号内已缴纳信用保证金的,需要先退还保证金再进行免押金操作。因此如果“叮嗒出行”账号内车辆处于租车或者未归还状态的,需要车辆归还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已绑定了实体卡的用户需要先解绑实体卡才能进行免押金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账号和实名认证一一对应,认证成功后用户无法自行注销,因此大家在认证过程中要填写准确的信息,如需修改或注销,可联系叮嗒出行客服(400-9696556)或杭州公共自行车客服(85331122)。另外,当开通信用免押后,同一账号将无法再通过缴纳信用保证金的形式租用小红车。

具体操作流程示意如下:

1、打开“叮嗒出行”APP,点击首页“实名认证”→输入姓名、身份证号→选择“0元免费开通”→同意“免押协议”并点击“确认开通”

2、打开“叮嗒出行”微信小程序,点击首页“立即开通”→选择“0元免费开通”→点击弹窗立即前往下载→回复“1”即可点击下载叮嗒出行APP

3、打开“叮嗒出行”支付宝小程序,点击首页“立即交纳”→选择“信用免押开通”→根据弹窗提醒下载叮嗒出行APP

2008年,小红车率先在西湖边上线,随后逐渐向全城推进,200元押金,第1小时0元,第2小时1元,第3小时2元,超过3小时每小时3元,支持无限续租的计费方式,近乎于免费,在不断发展当中深入人心。

2018年,小红车迎来十周年,计费方式也迎来了第一次的调整,200元押金,第1小时0元,第2小时起每小时1元,单日单次5元封顶,支持无限续租。新的计费方式,站在杭城市民游客越来越爱护小红车、彼此互信互惠的基础上,受到了广大市民游客的一致欢迎。

2019年,小红车又推出了“绑卡免押”服务,通过将实名认证的租车卡(市民卡、公交卡、杭州通卡)绑定叮嗒出行,就可以实现线上免押金,一卡两租,给结伴出行多了一种实惠与方便。

2021年,基于小红车与杭城市民游客在长期相处中达成的信任与默契,经过系统的调试与升级,小红车将通过全面开启“线上信用免押”,进一步简化租车流程,优化租车体验。

通讯员 朱昊灵

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

潮新闻 记者 鲁杰 曹坚

视频加载中...

继今年6月杭州“小红车”19处服务点拆除后,第二批45处服务点拆除工作也在进行中,引起不少市民热切关注。

这些“小红车”服务点为什么要拆除?火了这么多年的“小红车”要退出了吗?

当然,市民们的疑问也并不是空穴来风。近年来,全国多地纷纷退出公共自行车项目,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究其原因,如城市公共自行车的生存空间被挤压,“江湖地位”受到挑战等。

如此市场大背景下,杭州“小红车”服务点拆除不免引起社会猜测。

而杭州是国内最早诞生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城市,因红色车身被称为“小红车”。曾经一度红遍全国,吸引近300座城市地区“取经”。

历经16年发展后,“小红车”还受欢迎吗?带着疑问,在杭州街头,“小红车”能给出怎样的答案?

不同城市不同选择:有退运,也有加码

退出、停运、谢幕……近年来,城市公共自行车频频发出“停止”信号。

一度风靡全国的公共自行车,为何被抛弃?公共自行车到底怎么了?社会中充斥着诸多疑问。

那么,公共自行车发展情况究竟如何?

2017年,一则《关于武汉公共自行车停止运营的公告》,引发武汉市民热议。从全面投用到全面停运,公共自行车在武汉的生命周期,不到10年。

2018年10月15日零时,广州公共自行车选择了停运。

2021年3月起,发展近10年,保有量近12万辆、网点数量近4000个、用户超100万人的北京公共自行车淡出公众视野。

而后,呼和浩特、宣城、扬州、无锡以及上海闵行、奉贤等多地公共自行车掀起“退出潮”。

在交通专家、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吴伟强看来,无非这两点原因:一是共享单车挤占市场,使用率、使用人数下降;二是营运企业得到政府补贴减少,经营出现困难。

不过,公共自行车在“退出潮”下,也有城市在升级加码。在山东济宁,截至今年6月底,济宁市公共自行车总骑行量已达172.15万人次,同比增长36%;苏州、诸暨、平湖、济宁等多地纷纷亮出同一“业绩”:公共自行车租用量迎来增长。

一位市民正在租借“小红车” 曹坚 摄

视野回到全国首个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城市,杭州公共自行车发展如何?

“‘小红车’不会退出,是优化。”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公司总经理助理金根胜从“小红车”服务点扫码取出一辆崭新的“小红车”,一脸骄傲地向记者介绍起新服务点的特色。

“‘小红车’的需求量依然火爆。”金根胜拿出一组数据,从2008年起,杭州公共自行车的租用量连年上升,连续多年租用量超过1亿人次。虽然受共享单车影响,但近几年来租用量仍在8000万人次左右。

面对需求量回落,“优化”是杭州公共自行车自我突破的关键。在扫码租车、电子围栏等重大升级后,今年再次加码,计划在主城区范围内拆除约200处服务点位,并新增400处服务点,电子围栏服务点增加至1000个。“拆除正是优化的一步。随着城市建设、道路情况的变化,服务点布局也需要跟着市民需求进行优化。”

优化升级让“小红车”更受欢迎。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小红车”在主城区范围内租用量在2700万人次左右。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约180万人次的使用量,同比增长7.14%。

被称为全国城市公共自行车“第一城”,杭州做对了什么?

“绣花”功夫让杭州小红车“最好骑”

别看小小的一辆车,牵带出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2022年,全球自行车指数的榜单上,全球90个对骑自行车的人最友好的城市里,杭州名列第7,是亚洲唯一进入前10的城市。

“骑行友好”的背后“小红车”功不可没。

吴伟强表示,完善的设施服务是“骑行友好城市”的特质之一,而“小红车”正是杭州公共交通设施的关键一环,降低了在杭州骑行的门槛,街头巷尾的“小红车”,让市民随时随地就能开启一次骑行之旅。同时,“小红车”车辆状况、运维、服务点等总体上是正面评价,用户满意度极高。

近年来,“小红车”在运营管理上做足绣花功夫,让杭州“最好骑”。

正在等待拆除优化的“小红车”服务点。 曹坚 摄

如服务点拆除行动,是对“小红车”运营管理的再细化。金根胜介绍,租用量和可替代性是服务点是否拆除的考量标准。对于日均租用量较低的服务点会优先考虑拆除,同步结合考虑附近服务点情况,有些点可能租用量低,但周边没有其它服务点,有一定需求存在,也会考虑保留。

如经过数字化系统分析,位于拱墅区的4012服务点,日租用量在10次以下,而该点位附近500米内有6处服务点,并不影响市民的使用。而离4012服务点600米处,位于九龙仓·天玺小区的南侧,同步新增了一处“有桩+电子围栏”的服务点。

居民需求有变化,“小红车”也跟着升级。金根胜介绍,以前服务点设置在西湖景区、公交站、客流量大的城郊结合部,运河两岸及西溪景区慢行系统、市区主要道路及社会停车场等。而如今对现有网络分析后,围绕新建小区、学校、商城等布局,贴合居民需求,离居民区更近一点。

其实,在此之前,“小红车”有过两次重大的升级,从单一刷卡转变为“刷卡+扫码”,从单一实体桩转变为“实体桩+电子围栏”。10年来,身为“小红车”铁粉的小朱感受到“小红车”最大的阻碍便是“还车难”问题,而扫码租车、电子围栏、免押金等功能的升级有了一定的缓解。

这些功能在金根胜看来,都是在市民的需求中发展的。

2016年8月,杭州公共自行车就在西湖景区周边沿线的100个服务点,推出“扫码租车”服务。直到2017年9月,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实现了“扫码租车”的全覆盖,从IC卡到APP和小程序。同时,就市民提出的高峰时期还车难问题,新增错峰还车、隔夜还车等功能。

升级为“电子锁”的“小红车” 曹坚 摄

2023年起,杭州公共自行车为了进一步破解“还车难”问题,进一步建设电子围栏、投放电子锁车辆,推出电子锁公共自行车“延时还车”、线上“隔夜还车”、支付宝小程序免押金租车等功能,在保留“有序借还”的同时,有效缓解早晚高峰“还车难”问题。

也正是“电子围栏”、电子锁、免押金等功能升级,让“小红车”租用量回暖。金根胜指着租车软件“叮嗒出行”的数据,一脸欣喜。“自去年以来,新注册用户已超120万人,还在持续攀升。

杭州公共自行车新增“电子围栏”服务点、电子锁“小红车”。曹坚 摄

此外,在“小红车”的背后有一支30人的热线电话客服团队,记录市民的建议、投诉,经过研判分析后,落地为实际的优化升级。如2017年,不少市民通过热线投诉,夜间服务点满架无法还车,根据需求上线“隔夜还车”功能。

“小红生活”是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为民”理念推出的隐藏服务。服务点不单单是借还车点,还是旅游咨询亭、微笑亭、便民维修点、城管驿站等,让“小红车”圈粉无数。

这几天,“小红车”又默默开通了境外人员注册渠道,换句话说,外国人在杭州也可以“丝滑”租用“小红车”。

“市民需要什么,我们就跟上什么。”金根胜说。

公共自行车未来将骑向何处?

尽管在共享单车发展潮中,公共自行车受到了一定冲击,但不少城市仍在升级加码,不得不提的是它们的发展秘诀。

在吴伟强看来,公共自行车在不同城市的不同际遇,背后反映的是城市在政策投入、市场需求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如有些城市对公共自行车投入较多,在设施、维护、运营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保障;投入少的城市,设置的站点少,导致公共自行车覆盖面较小,用户体验不佳,最后导致“退出”。

目前,公共自行车发展好的城市都有“个性”,甚至是在经营管理上的“杀手锏”。

出行体验感不佳,是记者在采访中收到的最多反馈。虽然公共自行车拥有骑行一小时免费等价格优势,但是还车难、站点少、刷卡借车等缺点,让不少追求便捷的市民难以垂青。

技术升级是破题关键。如苏州在全国率先推出公共自行车“扫码租车”服务,实现了“苏周到”“永安行”“支付宝”等多渠道扫码租车,市民租车、还车更便捷、更智能化;而绍兴、嘉兴、台州等地推行的无桩自行车,不必靠桩停车,有效解决了还车难的问题。

钱塘江畔,组队夜骑“小红车”的杭州市民。 曹坚 摄

创新运营亦可力挽“颓势”。经营管理的好坏决定着公共自行车的“生死”,在苏州和常州有着特别的经营模式,让企业参与建设运营。如永安行科技公司负责常州市区有桩公共自行车项目建设,企业自主投资,自负盈亏;而苏州则借助永安行科技公司实现了优化站点、支持支付宝扫码骑车、车辆动态跟踪管理、无桩换车等功能。

山东济宁在运营方式上别出心裁,为需求高的学生群体定做“团体卡”“爱心卡”;杭州公共自行车则累计推出1万多辆“亲子车”,增加了后排儿童座椅,得到许多市民和游客的青睐。

“自我造血”是可持续运营的保障。吴伟强说,公共自行车由于其公益属性,多靠政府政策扶持或补贴。市民在骑行时,也大多可免费使用一定的时段。这也造成了公共自行车公司多依赖“输血”,一旦政府支持力度降低,运营就陷入困境。

而作为公共自行车全国“第一城”的杭州,最值得说的便是“自我造血”功能。目前,杭州“小红车”的计费标准为每次骑行1小时内免费,超过1小时的部分每小时1元,单日单次5元封顶,单日的租用量在20万人次左右,而订单量的98%都是免费用户。

如此庞大的规模,如何做到“不吃力”?金根胜解释其中的秘诀,即“公益性服务,市场化运作”。由政府财政负责硬件设施投入,运营费用则通过企业市场化运作解决,如服务点亭棚广告资源的出让、服务亭的租赁开发等。

除了技术升级、精细运营以外,吴伟强认为杭州的自然环境、文化底蕴、设施服务以及骑行氛围,展现“骑行友好城市”的特质,也为“小红车”的未来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如今,看似没落的公共自行车,实则在默默“进化”,通过技术升级、优化布局、创新运营模式等方式突破短时的困境,让其行稳致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杭州公共自行车电话服务电话0571

橙柿互动 记者 黄煜轩 摄影 柯伟 通讯员 邢煜


“原来‘小红车’的运营,背后还有那么多的故事!”“我本来还觉得奇怪,有时候西湖边或是市中心商业区的服务点总是会有很多车,难道都是靠大家骑过来的吗?”“我以为‘小红车’都是靠大家骑来骑去而流动在各个服务点之间,原来它们还会‘坐车’去上班。”

今天(11月8日),“2024奇妙杭州城之旅”——“探索‘小红车’背后的故事”出发了,城市体验官们在公共自行车维修保养基地,见到了“小红车”维修保养的过程,了解了“小红车”好骑的原因所在,之后还和“小红车”一起坐上了“大白”,探索体验公共自行车调度运营的过程,知道了公共自行车公司的工作人员,怎样把“小红车”送到更有需要的地方去。


轮胎、刹车、链条、龙头……

每个部件的维修保养都很关键

一大早,城市体验官们就来到了位于杭州雄镇楼附近的公共自行车维修保养基地,走进基地就能看到满眼的红色,一辆辆“小红车”整齐地停放在基地内,颇为壮观,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作为蓄车场地,这里是“小红车”的其中一个“家”,当西湖边、地铁站周边有大量的骑行需求,这里的“小红车”就会被调出去使用,“小红车”的维修、保养等工作也会在这里完成。

走进车间,可以看见多位工作人员正在维修、保养“小红车”,其中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更换轮胎,橙友“美达”说:“我看了之前快报的报道,为了让‘小红车’更好骑,已经尝试用过了很多种轮胎,现在用的是防刺轮胎,又好骑又不容易被刺破磨损。”工作人员一边转着轮胎一边补充说:“防刺轮胎也经过升级了,第一代防刺轮胎还是会被刺破磨损,现在的轮胎更牢了。”

橙友“柴老师”说:“‘小红车’的刹车也比较舒服的,不是很硬的那种,可以比较柔和又快速地刹住,骑车会觉得很安心。”工作人员笑着说:“确实是,一辆好骑的‘小红车’,每个部件的维修保养都很关键,包括轮胎、刹车、链条、龙头和踏板等,现在‘小红车’的坐垫比较柔软厚实,上下调节比较方便,脚踏板也加宽了,骑车时踩起来更稳更舒服。”

现在杭州街头常见的“小红车”已经经历了多次更新迭代,防盗鞍管、整车防锈以及轴承式的全面应用,让“小红车”变得更美观、精致,成为杭州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城市体验官坐上了“大白”

把“小红车”送到更有需要的地方

上午9点多,西湖景区的人流量开始逐渐增大,工作人员也收到了运营调度指令,由于西湖南线柳浪闻莺一带的租车需求量较大,需要调集更多“小红车”去柳浪闻莺的服务点。

城市体验官们就和“小红车”们一起坐上了“大白”,准备前往柳浪闻莺。“大白”指的是白色车身的公共自行车调运车,外形和街头常见的大型公交车比较相似,可以一次性调运大量的“小红车”。除了“大白”,调运“小红车”的还有“小白”,也就是小型的白色调运车,相对更为灵活,可以走街串巷去一些处于街巷深处,“大白”难以到达或停靠的服务点。

“市民游客的骑行,可以让‘小红车’流动在各个服务点之间,这是自然形成的需求流动,可以满足日常的骑行需求,但遇到一些客流高峰或是需求不均的情况,这就需要发挥运营调度的作用了,比如节假日的西湖边,可能就需要大量的‘小红车’,靠市民游客的骑行也难以满足需求,我们就需要让大量的‘小红车’坐上‘大白’,把它们送到更有需要的地方去。”

工作人员告诉大家,西湖景区的多个服务点以及地铁站周边,在高峰期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潮汐式骑行需求,有时需求量很大,但服务点的车早就被骑完了,后来的人就骑不上车。为了让更多人能够骑上“小红车”,他们经常需要根据实时需求,让“小红车”坐着“大白”或是“小白”去需求量更大的服务点“上班”。

很快,“大白”就到了柳浪闻莺,城市体验官们和工作人员一起,将车上的“小红车”一辆辆卸车,然后停放在服务点的蓄车区,部分城市体验官还现场体验了怎么把“小红车”进行上架或下架,橙友“linda”连声说:“真有意思,以前只是经常骑‘小红车’,真的很方便,这一次这么难得能坐上调运车,了解背后的那些事,是很难忘的体验。”

工作人员介绍,杭州公共自行车现行调拨体系主要由后台调度和前台调运组成。5个调度中心通过管理平台获取服务点车辆分布,预判后续租还车情况,下达调度指令。14辆大型调运车与12辆中型调运车根据指令开展调运工作,并由每天70余名服务员实施网格化管理,平衡在架车辆和储备车辆。

依托现行调拨体系,杭州公共自行车日均调运自行车在2300辆次左右,平衡在架和储备车辆日均在3000辆次左右。

感受电子围栏带来的便利

车辆调运的精准率已提高到90%

之后,工作人员又收到了调运指令:中午时段灵隐景区客流量较大,骑行需求量激增,需从少年宫服务点调运大量“小红车”去灵隐公交站。

“大白”再度出发,在少年宫服务点装上了满满一车的“小红车”,送到了灵隐公交站。灵隐公交站的服务点设有电子围栏,城市体验官们立刻开始体验电子围栏,只需把装有电子锁的“小红车”推到电子围栏画出的黄线框内,上锁就成功还上了车。

来自衢州的橙友“繁花似锦”说:“之前我听说‘小红车’只能用杭州市民卡借,我没有杭州市民卡所以只能骑共享单车,这下我知道了用手机下载app就可以骑了,有电子围栏的服务点还不用等着空的桩位才能还车,我接下来都要骑实惠方便的‘小红车’出行了。”

目前杭州已有电子围栏服务点700余处,预计年底将超过1000处,初步形成规模,在杭州主城区的服务点全面铺开。

电子围栏的铺开,是杭州公共自行车数字赋能的体现之一,借助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杭州公共自行车通过数字赋能,打造智慧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公共自行车管理手段,车辆调运的精准率从60%提高到90%,同步推出手持智能终端,利用GPS定位功能,对现场工作人员实行电子围栏式管理,用户遇到问题、面对突发事件,都可派人就近处理,提升处置时效,让骑车更安心。

目前,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正计划进一步升级智能调度系统,通过改造完善原有系统、研究智能化体系,合理配置资源,线上结合线下,双向发力,建成支撑公共自行车高效运行的调拨体系,充分发挥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潜力。

责任编辑:黄煜轩 审核:邵宇峰 魏奋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杭州公共自行车怎么扫码取车,杭州公共自行车怎么收费标准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