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间放开生育限制,生育限制从多少年开始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汪煜

什么时间放开生育限制,生育限制从多少年开始

大家好,由投稿人汪煜来为大家解答什么时间放开生育限制,生育限制从多少年开始这个热门资讯。什么时间放开生育限制,生育限制从多少年开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什么时候放开生育限制

关于生育这件事,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

因为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并不理想,所以国家的鼓励生育政策也是层出不穷,专家们的建议也是提了一个又一个。

那么,现在的年轻人,对生育到底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街头采访00后对生育的态度,答案令人意外

在很早之前,我们国家实施的还是“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政策。

但是在2016年的时候,我国的生育政策开始放宽,相继开放了二孩、三孩,现如今更是出现了很多鼓励生育的政策,甚至部分地区还有直接的生育奖励。

按理说,以前的人们对于生娃都是有很深执念的,加上现在鼓励生育,所以人们应该是“爽快生娃”的。

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一位博主就在街头采访了一众“生娃主力”00后。

“若生育不限制,家里不插手,你生几胎?”

面对这个问题,00后们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还生几胎?我现在考虑的是生不生的问题,而不是生几胎的问题。”

第一位接受采访的00后,一开口就令人惊诧,毕竟结婚生子是很“常规”的事情,但是这位00后却连生孩子不生都“在考虑”。

“我现在刚毕业不久,工作都还没有稳定,谈生孩子这件事还是太早了。”

确实,00后现在一般都处于一种刚毕业或未毕业的状态,对他们来说,生孩子还是一件“遥远的事情”。

“我想,我应该生一个吧”,第二位00后回答道,“因为以后结婚的话,孩子肯定会生的,毕竟不生孩子的话,家庭就不完整。但是,要是生多了,我也照顾不过来。”看来,00后对于自身的育儿能力并不是很自信。

确实,00后现阶段大多都是没有结婚或是刚结婚的“小年轻”,一般都是没有任何带娃经验的,而对于养娃这种“未知而重要”的事情,他们自然会更加谨慎一些,而不会一下子盲目生一大堆孩子。

“就算是不限制,家里也不干预,我也觉得只生一个孩子比较好。”第三位00后说道。

“我本身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家里没有太强的经济实力帮助我养娃。”

“现在,虽然我已经找到稳定的工作了,但是以后买房的时候要花钱,买车的时候要花钱,结婚要花钱,现在的物价又涨得这么快,我感觉哪怕养一个孩子都很困难,但毕竟不能够‘绝后’,所以还是只生一个好点。

确实,现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消费降级”的情况,房贷也不断地降低但房市却仍旧低迷,这都体现出了现在年轻人收入窘迫的状态。

总体来看,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对于“生娃”这件事并不热衷,甚至是一种“能不生,就不生”的状态。

什么原因导致现代年轻人“不想生孩子”?这几点很现实

以前的人是冒着被罚款的风险也要生孩子,现在的00后是能不生就不生。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原因都摆在我们面前。

●传统的家庭观念正在不断淡化

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受教育环境不同,其家庭观念也会有所不同。在以前,人们往往传统家庭观念比较重,认为家里的人丁是越多越好,毕竟在以前的那个年代,家里多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多个人就多一个希望,多个人多一份地位。

但是,在现在的法治社会下,在全民素质提升的背景下,家庭成员的多寡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小了。

另外,以前的人都非常注重家族文化,但是现在的00后却更倾向于个人感受,所以在生娃这件事上,就更加遵从本心,而不是迫于责任压力、情感压力等问题了。

●经济能力不足是关键因素

00后中,其实也有不少喜欢宝宝的人群,他们想要多生,但是却受到现代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不敢生。

我们知道,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了,物质环境好了很多。

按理说人们在育儿方面应该没有经济压力才对,但是人们会发现,现在养娃的经济压力却越来越强了了,这是为啥呢?

其一,是因为人们的育儿观念产生了变化,以前都是“养活”孩子,而现在是“精养”孩子。

所以会产生很多“附加费用”,比如教育投资、健康投资、品德投资、兴趣投资等等。

可以说以前养个孩子需要花费1块钱的话,现在100块都不一定够用。

其二,伴随人们收入的提高,其实物价也在疯涨。

比如宝宝离不开的奶粉、新鲜水果等饮食因素,辅导班、兴趣班等个人提升因素,生病吃药等健康因素等。

还记得二十年前感冒只需要几毛钱就能够治好,现在最低也要几十块了。

观念在改变,物价在提升,但是人们的收入增长速度,却赶不上育儿开支的增长速度

所以人们看似生活条件好了,却仍旧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对子女依赖性的减少

以前人们热衷于生娃,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养儿防老”,在人们年老之后,有自己的子女来照顾晚年生活,以得善终。

但是,现在的社会环境中,由于养老环境相比以前要好得多,所以00后往往对养老并没有多少顾忌。

因为就算是没有子女,自己老了之后还能够去养老院,或是互助养老、聘请保姆、旅行养老等等。

对于子女依赖性的减少,让那些喜欢增强个人生活体验的人更倾向于不生娃,而是“自己过自己的”,比如丁克一族和不婚族。

结语

现在的社会环境和以前大不相同了,所以00后的生娃观念,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再对生娃那么执着了,甚至不愿意生娃了。

那么,你身边的00后愿意生娃吗?愿意生几个孩子呢?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生育限制什么意思

来源:河南映象网

2月18日,国家卫健委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时指出,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对建议中提到的“建议国家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进行探索。

话题一出,立刻引发社会舆论强烈关注。

2月19日下午,对人口生育率问题有长期观察研究的著名经济学家、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我觉得这个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我国对人口政策的调节势在必行,不能再拖延。国家卫健委目前延续了此前几年的谨慎态度,采用试点或局部先行的方式,这个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对于放开生育限制在东北地区试行的可行性,贾康对记者表示:“不论叫‘试点’还是‘先行’,我觉得都是正确的方向、正确的选择。东北地区近年来发展态势相对低迷,人气不旺,某些地区人口规模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政策(放开生育限制)虽然不能说一定能起多大作用,但绝对是正确的选择,有助于拉动当地的内需。”

“东北地区先行放开生育限制,别的地方再顺着这个逻辑,顺着社会的需要,进一步放开,我希望这个过程进行得快一些。”贾康认为,“从总体进程上来看,人口政策调整还过于犹豫,过于缓慢。”

作为经济学家,贾康近年来持续观察研究了生育政策的变化调整问题。

例如,去年下半年,贾康在文章《“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应内含放开生育取向》中提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公布后,已有专家特别注意到其中“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的表述,认为是指包容三孩四孩家庭以及包容非婚生育孩子等,并建议全面放开生育。我完全同意“全面放开”的这个建议。

贾康表示:“我在研究工作中,关注人口与生育政策已久。我和新供给经济学研究团队的同事,2013年形成的代表性政策主张(‘八双五并重’)中,就包括尽快改变‘一胎’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并在多个场合、以多种方式力促这一方向的政策优化。终于在其后,迎来了‘放开二孩’的生育新政策。虽感欣慰,但仍有‘政策迟来’之遗憾,并感觉有关部门太缩手缩脚了一点儿:为什么不干脆决定个‘放开二胎’?全社会中生育双胞胎的自然概率极低(不到1%),为什么不宽容一点儿,还非要只限于‘二孩’?”

贾康长期关注人口政策,2013年,他在谈及人口的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时,对计划生育政策给予了严厉批评。贾康提到,对体制内人员进行以“双开”为威胁的生育控制“相当狭窄”,“已经不适应现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全盘考虑,也不再符合新时期我们推行的‘五位一体’社会和谐发展的导向”。

上述贾康在文章中提到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去年10月29日由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这份建议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部分明确提到: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央媒评“东北率先放开生育限制”:生不难养不易,配套是关键

@新华视点 2月19日发表微评指出,卫健委答复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引发热议。不止在东北,全国都有些家庭有生娃意愿却不敢生,“生得起、养不起”是顾虑之一。要在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上下功夫,医疗、教育、托幼等方面成本降下来,想生娃才能变成敢生娃。

(综合自澎湃新闻、@新华视点)

文章关键词: 责编:赵惠

生育限制废止最新消息

作者:刘晓博

2月18日晚上,国家卫健委官网上发布的一条“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839号建议的答复”,传递了一个重磅信息:


“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或将从东北三省率先试点。


下图,就是这份“答复”的截屏: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在2020年5月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其核心观点是“全面放开东北地区生育政策限制”。这份建议被转给了负责制定生育政策的国家卫健委。


国家卫健委对于东北人口负增长问题,一直非常关注,并曾委托吉林大学等研究机构做过研究。在经过几个月的调研之后,终于给出了答复。其中,最重要的是下面这段话:


我委认为,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进行探索,组织专家进行研究,深入研判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对当地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资源环境战略、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影响;做好政策调整后人口变动测算;研究实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需要配套出台的文件;评估政策变动的社会风险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东北地区实施全面生育政策的试点方案。


很显然,对于“全面放开东北地区生育政策限制”,国家卫健委的态度是“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进行探索”,并建议在调研、测算、评估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东北地区实施全面生育政策的试点方案”。


这意味着,东北极有可能成为率先试点“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的地区。这对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来说,当然是一个重大利好!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的出生率持续走低,即便是放开了全面二孩,也没有能扭转这个趋势。


日前公安部发布了的《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因为在这份报告里,公安部透露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人。


有人把这个数据跟2019年新生儿1465万人的数据相比,认为新生人口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公安部的数据是“当年出生、当年上户口”的人数,统计口径偏小。不好跟国家统计局或者卫健委的“全口径”新生儿数据直接对比。


但如果我们拿同样是公安部公布的2019年数据来比较,也能发现新生儿数量是下降的。2019年公安部的数据是1179万人,2020年是1003.5万人,跌幅是15%左右。



上图是1949年至今,中国历年新生儿数量一览,近年来的趋势性走低是非常显著的。


至于省市区的出生率(2019年)排名中,最低的6个省市分别是:


黑龙江 5.73‰

吉林 6.05‰

辽宁 6.45‰

天津 6.73‰

上海 7.00‰

北京 8.12‰


可见东北三省出生率是最低的,其次是三大直辖市。


正如卫健委的答复所说,“东北地区人口总量减少,折射出的是区域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社会政策等综合性、系统性问题”。


东北三省出生率最低,主要原因是年轻人迁移走了,到南方谋生去了。这从东北三省养老金的入不敷出,也可以看出端倪。



上图是我的助理整理的,2013年到2019年间,东北三省各地市户籍人口的变动情况,34个城市里只有4个有人口增量。



上图是东北所有地市2009年到2019年小学生人数变动情况,数据远比户籍人口惊心动魄。10年里小学生人数减少40%以上的地市,达到了9个。


东北人口减少,主要是流失,是异地谋生。相比之下,三大直辖市的出生率低迷更值得忧虑。因为后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育欲望低迷”。


其中最典型的是上海,从下图可以看出,上海目前户籍人口的出生率已经低于死亡率,出现了更为典型的负增长态势。



为什么国人生育率越来越低?这其实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在欧洲、日本、韩国等地,都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城镇化率越高,生育率越低;人均收入越高,生育率越低。


为什么会这样?说到底,还是因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家也越来越为自己考虑,而不是为家族、传宗接代考虑。


比如总人口5200万人的韩国,2020年新生儿数量只有27.6万人。韩国在2020年首次出现了新生人口低于死亡人口的现象。


生育欲望不断走低,将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首先是老龄化,其次是经济增长乏力,以及劳动力短缺。


有些国家(比如德国、法国)为了应对劳动力短缺,被迫放宽移民和难民的政策,为未来产生种族、宗教冲突埋下祸根。


所以,生育率偏低、老龄化加剧,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欧洲、日本的零利率、负利率政策,无不跟人口趋势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近年来不断调整生育政策,并全面放开了二孩政策。但事实证明,全面二孩未能阻止新生儿数量下降的趋势。


未来该怎么办?去年11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里,提出了“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还提出了“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等应对之策。


“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意味着什么?中国能否“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果东北三省真的能先行一步,无疑是一个重要尝试。


我个人认为,生育欲望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走低,这是一个大趋势,很难通过“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来扭转。要让更多的家庭愿意生孩子,还必须降低养育孩子的负担,并推出较大力度的奖励政策。


在降低养育负担方面,应该建设更多普惠制幼儿园,逐步实现“幼儿园全免费”。全面建立少儿医保,大幅降低幼儿、少年儿童看病的自费比例。


更重要的是,把住房政策跟生育数量挂钩。建立住宅银行,对于生育二胎、三胎、多胎的家庭,在购房贷款方面给予优惠,比如长期低息贷款、甚至无息贷款,或者给与申请政策性住房的优先权。


未来的中国,将越来越呈现“大城市负责挣钱,小城市负责造人”的趋势。想振兴大城市居民的生育欲望,将非常困难。但对于三四五线城市的居民来说,通过政策支持或者奖励,多生一两个孩子还是有可能的。


至于有人提议:中国可以考虑放开移民,变成移民国家,来对冲人口下降。我的看法是:万万不可。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移民国家麻烦多。短期看,可以缓解部分问题;中长期看,是埋下超级地雷;最终疗效是:饮鸩止渴。


希望早日看到东北三省的“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试点”方案出台,并落地。


生育限制是什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2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今天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关情况。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于学军在回答为什么我国没有全面放开生育限制时指出,尽管中国处于低生育水平,但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人口多、人口规模压力大、发展不平衡,这些基本的事实不会有根本改变,这也是我们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必须要强调的最重要的基本国情。

于学军说,在一个人口总量超过14亿、人口形势错综复杂的发展中国家,要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经济发展,要进一步考虑运用系统思维,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以及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政策目标。

于学军表示,在制定人口政策时,既要考虑人口自身的问题,也要考虑和它相关的重大政策,兼顾与人口相关的其他方面重大目标,要统筹兼顾放在大局中去考虑,也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总之,实施三孩政策是通盘考虑了中国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考虑人口发展的主要矛盾,考虑与人口发展密切相关的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以及考虑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考虑现阶段我们公共服务的能力等等,经过充分考虑、全面评估,最后做出了这个决定。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什么时间放开生育限制,生育限制从多少年开始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