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营业务是什么意思,证券自营业务
大家好,由投稿人许国来为大家解答自营业务是什么意思,证券自营业务这个热门资讯。自营业务是什么意思,证券自营业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自营业务收款
记者|陈靖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自营业务正成为券商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根据2021年中证协以及各家年报数据,绝大部分头部券商自营业务实现大幅增长,其中中信证券自营业务226.83亿元,稳坐头把交椅,同比增长26.67%。中金公司和国泰君安以147.03亿元和114.39亿元的成绩位居第二、三位,分别同比增长11.74%、26.02%。
受投资品种、投资策略、配置理念及业务发展差异等因素影响,券商自营业务收入分化正在加剧,因此券商重仓股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之一。
6家券商自营收入破百亿
2021年,A股市场呈现出明显震荡行情,投资难度有所增加,券商自营投资表现也出现明显分化。
2021年,机构测算券商合计实现自营业务收入为1406.75亿元,高基数下仅同比小幅增长5.95%。券商自营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重同比有所下滑,较2020年下滑2个百分点至28%。
在自营业务收入方面,中证协统计显示,2021年中信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录得226.83亿元,位居榜首。排名第二的是中金公司,自营业务收入为147.03亿元。
此外,还有包括国泰君安(114.39亿元)、华泰证券(112.71亿元、)、海通证券(106.79亿元)、申万宏源(103.55亿元)等6家券商自营业务过百亿大关。
同时,招商证券(94.55亿元)、国信证券(82.97亿元)、中信建投证券(80.24亿元)自营业务收入也超过80亿元。
在增速方面,排名靠前的有国联证券、中原证券、申万宏源、中泰证券、中国银河,增速分别为105.29%、103.28%、57.68%、52.22%、47.71%。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些券商自营业务收入下滑严重,包括高华证券(-111.79%)、诚通证券(-125.02%)、爱建证券(-127.35%)、大同证券(-145.28%)、银泰证券(-236.21%)、摩根大通证券(-449.24%)、高盛高华证券(-27200.65%)等。
目前,券商自营主要包括权益类投资、固定收益类投资、场外市场做市等众多业务,收入的增加或减少不能简单与“炒股”挂钩。
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李兴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未来自营投资收入或将成为影响券商业绩分化的重要因素,投资能力较强、风控水平较高的券商有望脱颖而出。券商自营还可以发力衍生品交易业务,平衡目前以方向性投资为主带来的收益波动性影响,促进券商自营投资业务长远稳健发展。”
券商重仓股名单曝光
随着上市公司2021年年报披露完毕,券商重仓股也逐步浮出水面。
Choice数据显示,共有157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名单中出现了证券公司的身影,累计持股市值242.10亿元。其中,华泰证券重仓持有58只个股居首,中信证券重仓持有27只个股排名第二,海通证券重仓10只个股。
从持仓市值来看,中信证券持有中信建投3.83亿股,市值高达111.98亿元。此外,中信证券还持有1587.14万股新安股份、215.78万股重庆啤酒、4405.35万股远兴能源等。
国信证券重仓持有2.02亿股中国石化、2107.82万股海螺水泥;国泰君安重仓持有1113.37万股中微公司和56.92万股奥普特;中信建投持有5363.12万股节能风电、3991.54万股中联重科、1319.42万股科伦药业。
在券商重仓的157家公司中,有34家公司2021年四季度被增持,31家被减持,82家为新建仓。
增持个股方面,招商证券增持高德红外2330.56万股,华泰证券增持怡亚通480.68万股、中储股份169.46万股,中信建投增持中国人保367.39万股,中金公司增持金龙鱼135.61万股。
减持方面,国信证券减持方大特钢491.24万股、中国石化911.34万股,华泰证券减持明星电力384.38万股、山东钢铁988.13万股,中金公司减持硕贝德599.57万股、安洁科技308.12万股。
新建仓个股方面,国泰君安新进1113.37万股中微公司,持仓市值7.28亿元;华安证券新进1876.75万股浙商证券,持股市值2.47亿元;中信证券、东北证券、红塔证券、东方证券分别新进多氟多、广联航空、大全能源、洪都航空,持仓市值均在1亿元以上。
自营业务的管理和操作只能由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部门负责
2024年,中国证券行业在经历市场波动后,迎来了业绩的分化与回暖。截至3月底,已有10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24年年报,整体来看,半数以上券商实现了归母净利润的增长,但各机构之间的业绩表现差异显著。其中,自营业务成为推动券商业绩回暖的核心动力,而经纪、财富管理等业务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复苏。
业绩分化:头部券商领跑,中小券商表现各异
从营业总收入来看,中信证券以637.89亿元稳居榜首,中信建投和招商证券分别以211.29亿元和208.91亿元紧随其后。东方财富和中泰证券的营业总收入也突破百亿元。然而,业绩增速方面,各券商分化明显。南京证券和华安证券的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速均超过20%,分别为27.12%和24.40%。相比之下,中泰证券的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超过10%,成为目前唯一一家营收大幅下滑的券商。
归母净利润方面,中信证券以217.04亿元位居第一,招商证券和东方财富分别以103.86亿元和96.10亿元位列第二和第三。南京证券的归母净利润增速高达47.95%,成为增速最快的券商。与此同时,中泰证券和国联民生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均超过40%,显示出部分券商在2024年面临的经营压力。
自营业务回暖: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2024年,自营业务成为券商业绩回暖的主要推动力。在去年9月以来一系列增量政策的推动下,A股市场交投活跃,券商自营业务收入显著增长。南京证券的证券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46%,招商证券的投资及交易业务收入达63.34亿元,同比增长79.14%。头部券商中信证券的证券投资业务收入达240.40亿元,同比增长23.95%,占其总营收的38%,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南京证券在年报中表示,自营业务在债券市场表现强势、权益市场先抑后扬的背景下,实现了较快增长,成为公司全年业绩的压舱石。通过优化投资组合、加强风险管理等措施,确保了自营业务的稳健发展。然而,对于部分业绩下滑的券商而言,投资业务的亏损也成为重要原因。例如,中泰证券在年报中指出,子公司投资业务收入下降是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纪与财富管理业务复苏:交投活跃带动增长
除了自营业务,券商经纪和财富管理业务也在2024年实现了明显复苏。据统计,目前披露年报的10家上市券商中,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均实现了增长,同比增幅从10%到31%不等。东方财富在年报中表示,业绩增长与公司围绕为用户提供全方面财富管理服务的战略要求密不可分。2024年,东方财富证券股基交易额达24.24万亿元,经纪业务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资产管理规模大幅增长。
投行业务承压:IPO及再融资市场变化影响显著
与自营和经纪业务相比,券商投行业务在2024年普遍承压。受IPO及再融资市场规模变化影响,7家上市券商的投行业务收入同比下降,降幅最高超过40%。然而,仍有部分券商逆势增长。南京证券的投行业务收入达1.88亿元,同比增长17.03%;信达证券的投行业务收入为1.56亿元,同比增长11.74%。
展望未来:市场预期积极,业绩改善趋势有望延续
市场机构对券商基本面修复的预期较为积极。开源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高超认为,券商2024年四季度业绩有望超预期,目前券商板块估值水平仍偏低,2025年上半年业绩有望延续同比改善趋势。山西证券非银金融团队也表示,在相关政策引领下,市场表现逐步企稳,2024年四季度及2025年一季度的日均交易额及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提升,各项业务显著受益,带动证券行业业绩向好。
总体来看,2024年券商年报业绩分化显著,自营业务成为推动行业回暖的核心动力。随着市场交投活跃和政策支持,券商经纪、财富管理等业务也呈现出复苏态势。然而,投行业务的承压和部分券商的业绩下滑,仍为行业未来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本文源自金融界
东方财富自营业务
10月30日,券业三季报披露完毕,43家上市券商中有多家公司实现业绩增长。9月末股市强势反弹,叠加债市全年长牛的推动,自营业务成为决定券商业绩的胜负手。特别是体量较小的中小券商,多家公司均在自营业务的助力下实现了利润增长。机构对于券商四季度业绩也比较乐观。华龙证券表示,近期市场成交额大幅提升,参与互换便利的头部券商有望获得较低成本投资资金买入权益资产,增量资金入场同样将提振资本市场,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利好券商四季度业绩提升。
本文源自金融界AI电报
福费廷自营业务
随着资本市场持续活跃,券商2024年业绩表现备受关注。截至2月6日记者发稿时,有17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24年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有13家券商通过母公司披露了2024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头部券商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等继续巩固市场领先地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中小券商净利润规模虽小,但业绩弹性更大。自营业务成为券商2024年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业内人士表示,2024年A股市场回暖,券商业绩提升的确定性较强,建议关注业绩向好带来的券商板块投资机会。(中国证券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自营业务是什么意思,证券自营业务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