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件情况
鄂某起诉广州某公司网络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本律师作为被告公司代理律师方参与案件,法院支持我方主张,驳回了原告全部诉讼请求。
原告当事人诉求为:
1、判令被告退货,并返还购物款4982元;
2、判令被告赔偿十倍货值金额49820元;
3、判令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检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二、办案过程
原告鄂某向法院提交了:
1、《检测报告》一份;
2、增值税发票一份;
3、现场提交产品原件以供核验。
本律师代理被告公司针对原告消费者所提交的检测报告以及发票抬头的漏洞向法院提出以下质证意见:
1、本案原告提交的《检测报告》委托检测的主体并非原告,原告未就其与委托检测主体的关系进行举证,同时原告也未就检测产品是否为被告公司生产销售进行举证。
2、发票抬头非本案原告姓名,该发票除该名称外无其他任何能够证明开票对象为本案原告的其他身份信息,且无法证明开票主体与检测报告中的检测机构有任何联系。
三、法院观点
法院认为:
1、证据1,送检主体并非本案当事人鄂某,且无证据证明系鄂某委托;证据2,购买方、销售
方名称均与本案当事人不一致,且无其他证据证实与本案有关联;对上述证据不予采纳。
2、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证明自然对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现原告不能证明案涉商品不合格,其诉讼主张本院不予支持。
四、律师点评
1、本案法律关系较为清晰明了,适用法条也较为简单,主要涉及的问题在于证据方面,原告方所提交证据并未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因此必然要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
2、虽然国家相关法律规范对于商家生产销售的产品质量要求较为严格,尤其在食品领域可谓是 “零容忍”。但如商家遭遇打假时及时向代理律师反馈,听取律师意见做好相应的证据收集并综合全案证据制定诉讼策略,也并非必然面临败诉。
3、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国家对于产品的态度,各商家还是应当对自身生产销售的产品做好质量把关,将诉讼风险扼杀在萌芽中。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遭遇打假,商家是否必然败诉呢
●打假商家报警有用吗
●打假需要消费者
●打假被商家威胁
●遇到打假的可以不发货吗
●商家打假赚赔偿金违法吗
●打假索要赔偿
●打假怎么要赔偿
●打假商家报警有用吗
●商家打假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