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城乡建设网站,宁德城乡建设局网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郝研言

宁德城乡建设网站,宁德城乡建设局网

大家好,由投稿人郝研言来为大家解答宁德城乡建设网站,宁德城乡建设局网这个热门资讯。宁德城乡建设网站,宁德城乡建设局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宁德城乡建设网查询

滨海新城 李民雄 摄

宁德网(何飞 林强)历史无声,岁月有痕。

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的每一处角落,也让宁德的城乡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

喜在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实现了城市形象和生活质量双提升;喜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城市发展与宜居环境携手奋进;喜在乡村振兴事业如火如荼,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实现了城镇与农村协调发展。

回望过去,我市住建系统奋力拼搏、扎实苦干、攻坚克难,着力让城市“畅起来”“绿起来”“亮起来”,把短板“补起来”,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再看今朝,随着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宁德的城乡建设迎来新的机遇,一幅大美宁德新画卷铺陈开来……

基础设施 日臻完善

一条条宽阔笔直的街道、一幢幢典雅大方的楼房、一处处温馨别致的广场、一个个诗情画意的村庄……目及之处,宁德城乡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高,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

上世纪90年代初的宁德中心城区,仅有104国道穿城而过一条主干道,也就是现在的蕉城南北路贯穿主城区。“路不平,电常停,电话不灵”,是“老宁德”对当时城区的典型记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如今的宁德,城区路网纵横交错,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今年元旦,市区金马北路(学院路—南湖滨路)开放通行。家住金蛇头村的何先生驱车通过新开通的金马北路到火车站,只花了5分钟时间。

“新年第一天通车,以后宁德人民出行更方便了。”何先生告诉记者,金蛇头村与火车站直线距离较近,但金马北路(学院路—南湖滨路)没有开通前,去火车站要绕一个大圈。现在路通了,不仅比以往节省了不少时间,也极大缓解了闽东路道路压力,快速串联起中心城区南北,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

城市拓展,路网先行。如今,市民行走在市区纵横交错的交通要道,可清晰看到:金马北路建成通车,实现了东湖南北两岸连接;富春东路建成通车,实现了新旧城区畅通;天山东路延伸至沈海高速东互通口,新增城区对外连接通道;南湖滨路、北湖滨路、八一五路等道路的白改黑提升了城区道路形象;学院路西段(马山村段)、福利路一期、玉塘路、九龙路等一批瓶颈道路的建成,有效的连通完善了城区路网……一条条宽敞平坦的主次干道,如一张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汇聚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城市建设画卷。

旧城改造不断推进,新区建设突飞猛进。随着路网的完善,城市空间也不断扩大。体育中心、会展中心、艺术馆、图书馆、规划展示馆、火车站、大学城等地标性建筑逐一落成,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健全;南岸公园、北岸公园、塔山公园、大门山公园、环东湖栈道等相继建成,城市园林休闲景观不断完善;东方伟业沃尔玛商业广场、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大型商贸服务项目顺利开业,宁德的人气、商机与日俱增,展现出浓郁的现代都市气息。

城市建设没有休止符,一项项事关民生福祉、社会和谐、城市发展的攻坚行动正热火朝天地展开。今年以来,曲尺塘低洼地治理、古溪溪排涝渠、大寨溪支流排洪工程、南大塘排涝渠(福瑶路至四孔闸段)均已完成建设;南大塘干流排洪渠(南港连通渠段)项目已完成大部分主体施工,市区防洪排涝项目逐步建成,防洪排涝安全体系日渐完善;城区雨污改造二期工程已完工,大大解决排水内涝问题,改善了百姓的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贵岐山污水处理厂技改扩建项目完成提标改造任务,极大提升了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一项项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宁德城市建设的一块又一块基石。这既是城市的蝶变之路,也是群众的幸福之路。

寿宁东区一瞥 林强 摄

宜居环境 日新月异

每个阳光和煦的早晨,沈海高速公路宁德市区高架桥下处处是市民惬意的身影。中老年人闲庭信步,舒展活动筋骨;年轻人在这里拍照留念,尽情享受自然的美景;孩子们在这里追逐嬉戏,跃动的身影与生机勃勃的景色融为一体。

昔日的“脏乱差”变成如今的“绿色康体长廊”,这只是宁德宜居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住建局以“创城”和“创园”工作为抓手,狠抓项目建设,实施环东湖慢道、绿道系统等公园项目建设,逐步建成以公园广场绿地为中心点、以道路沿河绿化长廊为轴线的绿化体系。尤其是今年,乘着省运会东风,宁德建成连接南北岸公园的8.6公里环湖栈道,人均公园绿化面积达到16.5平方米。

依山傍水的宁德,因山而隽美,因水而灵动。东湖是城市的“生态绿心”,是不可多得的景观、资源。城中有湖,湖景如画,白鹭成群,仿佛世外桃源,好一幅美丽的景象。

环东湖慢行道项目,是中心城市绿道系统组成部分,建成后成为湖滨景观带、湿地生态保育的绿色长廊,凸显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独特魅力。该项目将东湖周边各公园景点串联起来,让市民能轻松行走在优美宁静的生态湿地,真正实现城与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兰溪公园的建成,使金溪两侧绿地连接贯通,东面观赏东湖与大门山景色,南面与市体育中心绿地及塔山景观形成相互对映,西面与高速公路高架桥下两侧绿地及东湖北港滨水绿地连成一体,北面连通金溪上游景观及镜台山公园景观,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功能,体现人与自然的互动,突出城市生态效应。

我市在推进宜居城市建设中,改善的不仅有生态环境,还有人居环境。走进各个小区可以看到,一幢幢崭新的住宅楼拔地而起,住宅楼间“点缀”着郁郁葱葱的绿树,树下道路宽敞而整洁……

金涵小区保障房项目选址在目前中心城区为数不多的面山临水的好地块,与镜台山公园、上金贝景区相邻,一旁大金溪环境优美,并与市区主干道蕉城南北路相接。在1至3期的建设中,还配套建设金溪景观带、搬迁周边垃圾场、改造金涵大桥,形成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获得省级“和谐人居”示范小区称号。

近年来,市住建局全力推进安居工程,并在原有住房保障的工作基础上,吹响棚户区改造的号角。不仅金涵小区,金马小区、兰田小区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也相继竣工。

提升城市品位,为百姓谋福祉,是我市实施宜居环境建设的宗旨。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市城市建设将着力加快建设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环三都澳区域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纽带,美丽乡村为基础,沿海一线山区多点的城镇化格局;力争中心城区到2020年基本形成“七纵、十四横”市政主干路结构形态,城市供水能力达到20万立方米/日,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3%以上,中心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98%以上,市民出行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东侨环东湖生态景观项目获得国家住建部颁发的“2011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4年9月,我市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这为我市又增添了一张靓丽的名片。

霞浦县下浒镇四斗畲族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林强 摄

乡村振兴 扎实推进

每逢周末,驱车外出,我们会欣喜地看到:屏南漈下乡村秀美、历史风情浓郁;福安廉村环境古朴、独具特色;霍童古镇如诗如画,游人如织……一路皆美景,村村展新颜。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大步迈进,小城镇和村镇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美丽乡村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旧貌换新颜。

蕉城区洋中镇打造宜居宜游的“美丽天湖”新村 林强 摄

据了解,今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完成投资19亿元,实施146个村庄的美丽乡村建设,改厕730个行政村,改水834个行政村,完成440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完成危房改造1735户,新建、改造48座乡镇公厕、146座农村公厕,新增乡镇公共停车泊位700个。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市住建局从厕所革命、污水垃圾治理、农村危房改造、乡村停车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配套、自然生态保护,全面提升农村宜居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就是近几年激活的美丽乡村之一。

今年国庆期间,龙潭村迎来不少游客。“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生活久了,就想来到友善的村民身边,享受田园生活、文化艺术生活、农事生活。同时,在这里还能接触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前来游玩的王先生说,他第一次来到龙潭,便爱上了这里。

乡村振兴,并不意味着要将乡村变成城市,留住传统村落蕴含的乡愁,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市住建局以重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为标杆,着重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开展了“五清楚、两特色”环境整治工作。同时,注重保护好、管理好青山绿水、名木古树、古建筑、古民居,采取“镶牙式”“洗脸式”措施,加强保护修缮,修旧如旧,实现历史文化风貌、自然生态环境和现代文明的相统一。

通过“新”“旧”结合的保护开发模式,福鼎市太姥山镇潋城村、寿宁县犀溪镇西浦村、屏南县漈下村等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的环境整体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农村人居环境、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镇、6村,数量全省第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6镇、22村,数量全省第一;中国传统村落63个,总数全省第一;省级传统村落126个,总数全省第一。

寒冬时节,穿行宁德,暖意融融。看中心城区,街多了,路宽了,楼高了,灯亮了,景美了,就连土生土长的宁德人也很难找到旧城的痕迹;看美丽乡村,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振兴正当时。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秉持这一战略思想引领,宁德市住建局锁定了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未来豪迈进军,宁德的明天将建设得更加精彩。

宁德城乡建设网官网

宁德网消息(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沈丽琴 文/图)山海画廊,人间福地。撤地设市20年来,宁德人民谱写了波澜壮阔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华美乐章,由封闭落后、积贫积弱的边缘老区昂首阔步发展为生机勃勃、宜业宜居的滨海新城。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宁德,山海画廊展新姿。

更宜居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年来,宁德城镇化发展步入“快车道”: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5.8%提升到57.6%;城市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供水普及率提高到99.25%、燃气普及率达到98.27%、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9.32%。

历届市委市政府高站位布局、科学规划引领,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心城市由单一纵向发展转变为纵横方向共同发展,建成区面积从2000年的25平方公里扩展到2019年的60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通过20年发展,我市中心城区已形成“六纵九横”路网结构,市政道路总长达到316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9.63平方米。金马北路(学院路至南湖滨路)建成通车,实现了东湖南北两岸连接;福宁北路、金漳路、疏港路、富春东路等道路的建成通车,使得新旧城区连接畅通;天山东路延伸至沈海高速东互通口,新增城区对外连接通道;南湖滨路、学院路西段、福利路一期、九龙路等一批道路的建成,城区基本形成“四纵四横”,并向“八纵九横”路网结构迈进。

每天清晨,总会见到姚先生在大门山公园散步的身影,他说:“城在水旁、水在城中,这几年,宁德建设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宜居了。”

宁德依山傍海,城区因水而灵动、因水而宜居。我市城建部门着力做好“水文章”,因地制宜、趋利避害,让水成为城市一道亮丽风景线。20年来,宁德城区防洪排涝安全体系日渐完善,雨水管道长度达到176公里,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升;城区已建成四座污水处理厂,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水平逐年提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9.5万吨/日;城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由5万吨增加到18.7万吨,供水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垃圾焚烧发电厂(600吨/日)建成投产,中心城区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置体系基本建成;此外,稳步推进公厕革命,增加了公厕数量、提高了公厕品质,逐步实现每步行15分钟均有一座公厕的目标。

不仅仅是路网、水网建设,20年来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也不断得到夯实。如金涵小区保障房,截至2020年,小区已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7328套,建成一所3万平方米的9年一贯制学校、二所9个班的幼儿园、配套1.7万平方米的商业服务设施,已完成投资20多亿元,目前,已形成功能完备的生活小区,共解决中心城区7328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金马小区集中新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1356套,并陆续交付使用,累计完成投资5.7亿元,共改善1356户家庭住房条件。

城市发展大步迈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城乡发展、统筹发展同频共振。撤地设市20年来,所有乡镇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从零提升至近70%;供水能力提升一倍多,供水普及率提高至98.03%;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实现全覆盖;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1.05平方米跃升至36.5平方米,增长了近35倍;行政村实现水冲式户厕全覆盖,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更生态 城乡环境持续优化

近年来,为实现东南黄金海岸线上绿色宜居宜业海湾新城目标,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重点打造包括“三山一水”、东兰组团、金塔组团环东湖景观区域。环东湖景观区域东至明月路、金蛇山,西至塔山路,南至南湖滨路,北至北湖滨路,面积约4.69平方公里。

穿行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侨,时刻感受到发展脉动,高楼环湖林立、智能厂房栉比鳞次,生态宜居已成为宁德中心城区留给所有到访者的第一印象。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环东湖慢行道上不时能看到市民健身的身影,近处欢声笑语、远处白鹭飞翔,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展现在眼前。

人民公园、镜台山公园、兰溪公园、赤鉴湖公园、四条示范路花化彩化、金马大桥立体绿化、闽东路林荫道绿化提升工程等一批绿化项目的完工,人居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2015年,宁德市被命名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并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成为宁德城市发展最亮眼的名片。20年来,城市园林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由307公顷增加至1359公顷,园林绿地面积达到1271公顷,公园绿地面积达到409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4.3平方米增长至15.2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27.48%增长至41.16%,城市建设各项指标呈现出较快增长趋势,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绿地生态系统,宜业宜居优势日益凸显。

绿色发展,文化助力。我市以“文创+古村复兴”“文创+全域化旅游”“文创+精准扶贫”等新业态激活传统村落建设,形成了一批文创村落,如寿宁下党乡下党村、屏南漈下村和龙潭村、霞浦半月里畲族古村等。截至2020年,全市共有5镇14村获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41个村庄获批中国传统村落,我市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居全省第一。

更活力 湾区经济蓝图尽显

安居乐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房地产开发健康发展,特别是2017年9月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房地产市场精准调控精神,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出台精准调控、市场整治、公证摇号购房、预售资金监管等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商品房库存趋于合理、价格总体可控,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

近年来,万达广场、宝信广场、德润广场、红星美凯龙、中益环球家居广场、翠屏路商业步行街等一批城市综合体项目建成,亿利文化广场、龙威经贸广场、大润发国际广场等城市综合体也将陆续完成建设,随着这些城市综合体建设并逐步投入使用,有效提升了城市生活服务体系,不仅改变了宁德市民的生活方式,也提升了宁德中心城区的整体形象。

闽东人民逐梦环三都澳区域开放开发。从198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提出的闽东人民的三大梦想,到2008年9月30日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复《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再到2018年10月17日中共宁德市委四届七次全会上提出的“一二三”发展战略,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三都澳湾区经济发展蒸蒸日上。

漳湾港区往来穿梭的万吨货轮、通山达海的衢宁铁路、连接南北的动车组、串联好山好水好人文的合福高铁……时刻让人感受到充满活力的发展脉动。

闽东人民对环三都澳区域发展始终步履坚定,尤其是近年来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上汽宁德基地、中铜东南铜业、青拓集团等一批“金娃娃”项目接踵落地,产业集群逐渐形成,环三都澳区域的发展风生水起。

千里海岸春潮涌动。回首宁德撤地设市20年,宁德城乡建设发展硕果累累,展望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全市人民将更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全面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

宁德市城市建设

各县(市、区)住建局,东侨建设局,局(人防办)机关各科室、直属各事业单位、各内设机构:

经研究,市住建局(市人防办)领导分工如下:

吴光华(党组书记、局长)

主持市住建局全面工作,主管市住建局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及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主管人事、计划财务工作。

刘光青(党组副书记、市人防办主任)

负责市人防办工作,协助抓好市住建局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协管人事工作。

党组联系:市住房公积金中心。

吴奕畴(党组成员、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

负责市纪委市监委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工作。

郑孝斌(党组成员、市人防办副主任)

负责工程造价、燃气服务等工作;按市人防办分工履行职责;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分管建设工程造价站、燃气服务中心。

江祖斌(党组成员、副局长)

负责房地产业、房屋征收与管理、房屋产权交易、危房管理等工作,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分管房地产市场监管科、房地产发展中心、房地产交易中心、物业服务中心。

高申年(党组成员、副局长)

抓好机关党建、精神文明和工青妇工作;负责建筑业、建材业、散装水泥和新型建材等工作;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分管机关党委、机关工会、团支部、妇委会、建筑业科(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散装水泥和新型建材发展中心、建材办。

郑新平(党组成员、副局长)

负责城市建设、城市污水处理、排水防涝、餐桌污染、黑臭水体整治、市政公用事业发展、创文明城、道安工程等工作。牵头防台防汛工作,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分管城乡建设科、城市建设发展中心、防汛办。

联系企业:中闽(宁德)水务公司。

何 飞(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负责机关事务(含机关财务、信息公开)、绩效管理、效能建设、保密、综治、双拥、信访维稳、城市雕塑规划建设、勘察设计、建筑节能、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质量安全、技能鉴定、工匠师评价认定、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和化工建设工程验收监督等工作;牵头系统安全生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校安工程等工作,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分管办公室、建筑节能与科学技术科、工程建设管理科(安全生产办公室)、建筑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站(技能鉴定站)、消防与化工工程技术中心、财务室、信息中心、信访办。

倪志康(二级调研员)

负责法制建设、住房保障、人才公寓建设等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分管政策法规科、住房保障科(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住房保障中心。

谢宗龙(三级调研员)

负责村镇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园林绿化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改厕改水、乡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工作。牵头新型城镇化工作,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分管村镇建设发展中心、农村改厕改水办公室、风貌办,协管城市建设发展中心。

林开福(四级调研员)

组织另有安排。

褚春林(四级调研员、人事科负责人)

负责行政许可、城建档案、挂钩帮扶、机关计划生育、老干部、建设行业党建等工作;牵头审批制度改革、住建系统人才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分管审批科、城建档案馆、建设行业党委。

四级调研员翁增忠、缪耀南按市人防办分工履行职责;市纪委监委四级调研员朱耀坤协助抓好市纪委市监委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工作。市政府挂靠市住建局的市中心城市建设指挥部、市宜居办等按市政府文件明确的分工执行。

按照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综治信访维稳等有关规定,以上同志按分工认真抓好分管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安全生产、依法行政及综治信访维稳等工作。


宁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0年6月8日

来源:宁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3

宁德市城市建设管理局

10月11日,宁德市政府网站公布一批人事任免通知——

林晓东任宁德市公安局副局长(负责日常工作);

阮细章任宁德市公安局副局长,免去其宁德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职务;

叶振华任宁德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

免去关峰、杨明松的宁德市公安局副局长职务;

田小榕任宁德市公安局国内安全保卫支队支队长,免去其宁德市公安局国内安全保卫支队政委职务;

林宇宾任宁德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政委,免去其宁德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政委职务;

郭松峰任宁德市公安局办公室主任(试用期一年);

张建勤任宁德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主任(试用期一年);

吴茂鸿任宁德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政委(试用期一年);

吴光辉任宁德市医院院长(试用期一年);

免去陈子春的宁德市医院院长职务;

朱忠寿任宁德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正科长级,试用期一年);

免去郑瑞章的宁德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职务;

免去刘少华的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职务。

免去吴光华的宁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职务;

免去陈为玲的宁德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支队长职务。

提名陈凌旭为宁德市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人选;

免去颜序斌的宁德市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请按公司法及有关规定办理。

提名颜序斌为福建闽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人选;

免去陈凌旭的福建闽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职务。

请按公司法及有关规定办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宁德城乡建设网站,宁德城乡建设局网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