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电瓶车是机动车吗,电瓶车是机动车吗,法院怎么认定
大家好,由投稿人许军来为大家解答两轮电瓶车是机动车吗,电瓶车是机动车吗,法院怎么认定这个热门资讯。两轮电瓶车是机动车吗,电瓶车是机动车吗,法院怎么认定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电瓶车是机动车吗还是非机动车
1、需要考取驾驶证:机动车驾驶需要相应的驾驶证,例如驾驶电动摩托车通常需要 D、E 驾驶证,驾驶轻便电动摩托车需要 F 驾驶证等。无证驾驶机动车将面临罚款、可能被行政拘留等处罚
2、购买交强险:必须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交强险),还可根据需求选择商业保险,以保障交通事故中的赔偿责任
3、驾驶行为规范:机动车驾驶员的行为规范更严格,要遵守机动车道行驶规则、交通信号灯、限速规定等。不能随意闯红灯、逆行、在非机动车道行驶等,否则会面临扣分罚款等处罚
4、赔偿标准:由于机动车有交强险和商业险等保障,赔偿标准和范围与非机动车不同。机动车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先赔偿,不足部分按责任比例分担。
5、速度限制:一般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不超过 25 公里 / 小时,定义为机动车的电动车,如电动轻便摩托车最高设计车速大于 25 公里 / 小时且不大于 50 公里 / 小时,电动摩托车大于 50 公里 / 小时
6、整车质量: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含电池)不超过 55 公斤,机动车类电动车无此严格限制,部分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等质量更大
超标电瓶车是机动车吗
二轮电动车出行便利,是人们日常生活重要交通工具,但你可能不知道,有的二轮电动车依据速度、重量、尺寸等因素会被鉴定为机动车。若发生交通事故,二轮电动车系责任方,且经鉴定认定为属于机动车的,是否适用交强险限额内“有责全赔”的法律规定呢?
基本案情
殷某在一小区东侧由人行道内跑步至某店铺门前时,与王某驾驶的二轮电动车发生碰撞,造成殷某、王某受伤及车辆受损的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殷某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住院16天,共计支出医疗费1万余元。
经公安机关委托的鉴定中心鉴定,王某驾驶的二轮电动车为轻便摩托车,属于机动车范畴。根据法律规定,若机动车发生有责任的交通事故,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应予以全额赔偿对方损失,即交强险范围内“有责全赔”。原告殷某认为其各项损失合计14799.15元,未超出交强险责任限额,故诉至法院要求被告王某全额赔偿。
法院判决
法院审理认为,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殷某负该事故主要责任,王某负该事故次要责任。
王某驾驶的二轮电动车经鉴定后才被认定符合机动车标准,但王某并不具备直接从外观等方面判断二轮电动车是否超标的能力,二轮电动车也无法投保与机动车一样的交强险。如果让王某在交强险限额内先行承担责任,对王某过分苛责,有违公平原则。因此,原告殷某要求被告王某在机动车交强险责任限额内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不应予以支持。
根据本案现有证据以及举证质证过程,认定原告殷某医疗费、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损失数额合计14799.15元。综合双方过错程度以及王某未能投保交强险的主客观原因,法院依法判决被告王某赔偿原告殷某各项损失合计4439.75元(王某承担30%责任,即14799.15元×30%=4439.75元;殷某自行承担70%责任,即14799.15元×70%=10359.40元)。
法官说法
二轮电动车是否达到机动车标准?
虽然王某驾驶的二轮电动车经鉴定为轻便摩托车范畴,但是作为一般消费者,其在购买二轮电动车时,主观意愿仅为购买电动车,初衷并非为购买机动车。关于电动车相关技术参数是否超标,是否已达到机动车标准,往往需要借助专业机构通过检测鉴定才能加以判断,电动车消费者仅凭社会经验知识难以确定。
2024年11月1日,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等方面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对新提出认证委托的电动自行车,应符合前述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修改单要求,经过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建议销售商在今后的售车过程中,全面、如实、及时告知消费者所购二轮电动车各项技术参数,更加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二轮电动车时,也应注意产品所属类别、出厂时间、重量、材质、最高时速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尽到审慎注意义务。
二轮电动车能否实际成功投保机动车交强险?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二轮电动车必须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且国家相关部委未明确将二轮电动车列入机动车目录,无法投保交强险并非投保义务人主观意愿所致。同时,二轮电动车驾驶人并未将该类车辆作为机动车使用,二轮电动车被认定为机动车并要求驾驶人为其投保交强险,超出普通消费者认知和合理预期,因此暂不应给予二轮电动车与普通机动车相同的注意义务,该状况不具有责难性。
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消费者还是应当尽量购买电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等商业保险,增购针对自身事故损害的保险赔偿项目,减少因驾驶电动车造成交通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轮电动车被认定为机动车,出现事故依何担责?
就本案来说,车辆所有人无法得到交强险的社会保障,如按照机动车相关规定来分配赔偿责任比例,判决车辆所有人及驾驶人因违反投保交强险的法定义务而承担在交强险限额内先行赔付全部损失的民事责任,明显造成当事人权利与义务失衡,有失公允。故本案应由原告殷某与被告王某根据对造成事故的过错程度,按照比例承担责任。
为迎合大众消费需求,电动车的时速设计有走高趋势,加之电动车体量极大,交通事故频发,但给电动车上保险的人并不多。在骑行过程中,二轮电动车驾驶人还是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骑行习惯,关注路况、控制车速,戴好头盔、礼让行人,保护自身安全,避免事故发生。安全才最快!
法条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第一款 未依法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请求投保义务人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三项 “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第四项 “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来源:三门峡市湖滨区人民法院、豫法阳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利于普法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青海普法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瓶车是机动车吗为什么
二轮电动车出行便利,是人们日常生活重要交通工具,但你可能不知道,有的二轮电动车依据速度、重量、尺寸等因素会被鉴定为机动车。若发生交通事故,二轮电动车系责任方,且经鉴定认定为属于机动车的,是否适用交强险限额内“有责全赔”的法律规定呢?
基本案情
殷某在一小区东侧由人行道内跑步至某店铺门前时,与王某驾驶的二轮电动车发生碰撞,造成殷某、王某受伤及车辆受损的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殷某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住院16天,共计支出医疗费1万余元。经公安机关委托的鉴定中心鉴定,王某驾驶的二轮电动车为轻便摩托车,属于机动车范畴。根据法律规定,若机动车发生有责任的交通事故,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应予以全额赔偿对方损失,即交强险范围内“有责全赔”。原告殷某认为其各项损失合计14799.15元,未超出交强险责任限额,故诉至法院要求被告王某全额赔偿。
法院判决
法院审理认为,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殷某负该事故主要责任,王某负该事故次要责任。
王某驾驶的二轮电动车经鉴定后才被认定符合机动车标准,但王某并不具备直接从外观等方面判断二轮电动车是否超标的能力,二轮电动车也无法投保与机动车一样的交强险。如果让王某在交强险限额内先行承担责任,对王某过分苛责,有违公平原则。因此,原告殷某要求被告王某在机动车交强险责任限额内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不应予以支持。根据本案现有证据以及举证质证过程,认定原告殷某医疗费、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损失数额合计14799.15元。综合双方过错程度以及王某未能投保交强险的主客观原因,法院依法判决被告王某赔偿原告殷某各项损失合计4439.75元(王某承担30%责任,即14799.15元×30%=4439.75元;殷某自行承担70%责任,即14799.15元×70%=10359.40元)。
法官说法
01 二轮电动车是否达到机动车标准?
虽然王某驾驶的二轮电动车经鉴定为轻便摩托车范畴,但是作为一般消费者,其在购买二轮电动车时,主观意愿仅为购买电动车,初衷并非为购买机动车。关于电动车相关技术参数是否超标,是否已达到机动车标准,往往需要借助专业机构通过检测鉴定才能加以判断,电动车消费者仅凭社会经验知识难以确定。
2024年11月1日,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等方面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对新提出认证委托的电动自行车,应符合前述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修改单要求,经过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建议销售商在今后的售车过程中,全面、如实、及时告知消费者所购二轮电动车各项技术参数,更加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二轮电动车时,也应注意产品所属类别、出厂时间、重量、材质、最高时速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尽到审慎注意义务。
02 二轮电动车能否实际成功投保机动车交强险?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二轮电动车必须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且国家相关部委未明确将二轮电动车列入机动车目录,无法投保交强险并非投保义务人主观意愿所致。同时,二轮电动车驾驶人并未将该类车辆作为机动车使用,二轮电动车被认定为机动车并要求驾驶人为其投保交强险,超出普通消费者认知和合理预期,因此暂不应给予二轮电动车与普通机动车相同的注意义务,该状况不具有责难性。
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消费者还是应当尽量购买电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等商业保险,增购针对自身事故损害的保险赔偿项目,减少因驾驶电动车造成交通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03 二轮电动车被认定为机动车,出现事故依何担责?
就本案来说,车辆所有人无法得到交强险的社会保障,如按照机动车相关规定来分配赔偿责任比例,判决车辆所有人及驾驶人因违反投保交强险的法定义务而承担在交强险限额内先行赔付全部损失的民事责任,明显造成当事人权利与义务失衡,有失公允。故本案应由原告殷某与被告王某根据对造成事故的过错程度,按照比例承担责任。
为迎合大众消费需求,电动车的时速设计有走高趋势,加之电动车体量极大,交通事故频发,但给电动车上保险的人并不多。在骑行过程中,二轮电动车驾驶人还是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骑行习惯,关注路况、控制车速,戴好头盔、礼让行人,保护自身安全,避免事故发生。安全才最快!
法条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第一款 未依法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请求投保义务人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三项 “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第四项 “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来源:三门峡市湖滨区法院、豫法阳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利于普法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青海普法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瓶车是机动车吗为什么要驾驶证
我国是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和销售第一大国,现实中一些商家为了逐利,擅自对电动车进行改装,给城市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网友咨询:
超标电动车算是机动车吗?
朱开敏律师解答:
所谓的超标电动车,是指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指最高设计时速、整车质量,电池、电机功率、外形尺寸等不符合非机动车产品国家标准,又未列入国家机动车产品公告的由电力装置驱动的两轮车辆。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机动车首先必须以动力装置牵引或驱动,还必须符合机动车其他的国家安全技术标准,而且必须实施登记管理制度。现有的机动车国标和道路交通安全法都没有规定超标电动自行车是机动车。有关部门也未将超标车作为机动车进行管理,在此情况下,公众普遍认为超标车不属于机动车,醉酒驾驶超标车的行为人不具有危险驾驶机动车的违法性认识。
朱开敏律师补充:
对于汽车、货车等常见车型认定为机动车没有异议,但是对于以动力装置驱动且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超出有关国家标准,达到或者接近机动车标准的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是否属于机动车,争议较大。对犯罪的认识也存在认定不一。实践中,另有观点认为超标电动自行车属于机动车,行为人醉酒驾驶超标电动自行车的,应认定构成危险驾驶罪。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朱开敏
四川超卓律师事务所律师。本律师自1992年7月开启律师工作生涯,在三十多年执业期间,承办过多种民事和刑事及行政案件多起,也担任过多家企业的法律顾问,实践经济比较丰富。以“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和优质高效的态度服务于当事人。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两轮电瓶车是机动车吗,电瓶车是机动车吗,法院怎么认定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