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流浪狗需要注意什么,收养流浪狗会带来好运吗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方茹慕

收养流浪狗需要注意什么,收养流浪狗会带来好运吗

大家好,由投稿人方茹慕来为大家解答收养流浪狗需要注意什么,收养流浪狗会带来好运吗这个热门资讯。收养流浪狗需要注意什么,收养流浪狗会带来好运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收养流浪狗是功德还是福报

极目新闻记者 詹钘

实习生 赵思瑞

一个人,一块地,800只流浪狗嗷嗷待哺。

甘肃省平凉市,58岁的文静(化名)收养流浪狗11年,从最开始养自己的宠物狗,到后来建立流浪狗基地,如今其独自一人养流浪狗超过800条。

11年间,文静为了养狗卖掉了自己房产,花光了自己半辈子的积蓄;从一个收入不错的教育行业工作者,到现在独自守在乡村,靠自己的退休工资和社会的爱心捐助,供养着越来越多的流浪狗。

看着基地数量庞大的狗子,文静说:责任让她不能放弃。

因爱狗创办流浪狗基地

文静一直是爱狗之人,自家养了一只德牧犬。

收养流浪狗,源于一个陌生人的想法。2011年4月,有同为自家狗狗宠物医院的顾客陈女士(化姓)联系上文静,称自己捡到了12只流浪狗,有的生病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爱狗的文静,马上给这12只狗买了营养品,并带着兽医给狗狗治伤、打疫苗。

之后不久,陈女士提议跟文静一起,租一个院子建狗场,用来收留更多的流浪狗。“我当时搞教育行业,年收入起码20多万元,觉得养几只狗没多大难度。”文静一口答应下来,在平凉当地租了个带院子的平房,建了一个流浪狗基地。

第一年,文静承担所有费用,白天上班,晚上到基地守夜。当时,文静的爱人在前几年因病离开人世,女儿也已经上大学,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牵挂。

不过,到2012年5月份,陈女士离开基地,不再来照顾这些流浪狗,重担压在了文静一个人身上,她只好雇了一个工人和她一起来照顾这些流浪狗。

然而,随着狗狗的数量越来越多,文静的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使她不得不加大工作强度,每天工作14个小时。“当时每天练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有时候饿得眼冒金星,只能让学生给自己冲一杯豆奶勉强充饥。”

每天支出七八百元

从2012年开始,基地周边的人都知道文静在收养流浪狗。

有人在街上碰到无主的狗狗,会给她打电话,找她去抱回来养;还有人带着患有疾病、残疾等宠物狗,驱车来直接丢在基地的大门外,然后一声不响地离去。这样,文静养的狗子越来越多,到2017年,基地已收养500余只流浪狗。

2017年,文静创办的课外补习班关门,退休金成为他唯一的经济来源。于是,她辞退了原本雇来的工人,赔钱卖掉了自己在市区的房产,用来维持她和流浪狗的生活。

然而,这一年流浪狗基地发生塌方,导致多只流浪狗被压死。文静又下决心将数百只狗狗转移到新的基地。

到2021年,新基地已收养800多只流浪狗。

800余只狗,每天要吃1200斤食物,包括大米、玉米面等。文静每天的花费至少在七八百元。另外,除了玉米面,还经常会有一些好心的饭馆会送来一些剩菜,有时也会有爱心人士捐赠狗粮。

“每天只是给狗喂饭,就要花7个小时。”文静告诉记者,新的基地大概有4亩地,她每天给狗子喂饭加上打扫卫生的时间,都要忙到凌晨。

令文静记忆最深刻的,是2017年4月,当时基地有300多只狗得了犬瘟,她一个人给狗喂饭、加水、打扫卫生、打针。“一只狗要打五针,打完针天都亮了。”文静说,在熬了数个通宵之后,狗狗们的病终于都治好了。

身体每况愈下仍坚守

在文静的左小腿上,还有一个鸡蛋大的伤口没有愈合。

这个伤口,是她三年前在外救流浪狗的时候被狗咬的,因为一直没时间耽误了治疗,伤口在不断化脓,后来有朋友关心给她寄来药品,伤口敷药后才慢慢恢复。

今年,文静已经58岁了,她觉得身体每况愈下。“我现在两个手都麻了,连个车闸都捏不住。”文静说,自己视力也越来越差,眼睛像蒙了一层雾,长期的劳累和营养不良让她身体虚弱。

幸好,现在给狗子买吃的更方便了,不用专门出去采购,打个电话,商家就会将牛肝、饼子等送过来。

十年前,因为养狗的事情,文静曾跟女儿发生过矛盾,两三年没有联系。如今,女儿已经成家,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些许缓和,需要的时候,女儿女婿会来基地帮忙。

除了女儿,文静身边的很多邻居、朋友,也都对她养着数百只狗的行为表示不理解。

文静说,这群狗狗一无所有,她自己也是无家无舍,她可以用退休工资安安静静地养着这些狗狗,直到它们离开这个世界。“这是在为流浪狗做点事情,也是对城市的文明建设多做点贡献。”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收养流浪狗国家给补贴吗

流浪狗不只存在于中国,也其他国家同样存在,一些不忍流浪狗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人们,会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去收养救助,而不计任何回报。

有媒体报道,日本岛根县出云市一间私人民宅内,仅2间房间的大小,竟塞满了164只狗之多

动物保护协会「どうぶつ基金」的理事长佐上邦久,造访了这个民居

虽然因为空间非常有限,可以预计到这些狗都是非常拥挤地相处在一起。

但是从影像动图看来,这里的狗相处得还是非常和谐,有很多狗非常相互信任依赖地睡在一起。

从它们的眼神和身体整洁程度看来,感觉还是比较健康的,而且也算是难得的干净,干净甚至令人忘记了它们是流浪狗。包括环境也是相对整洁,看来照顾这些狗的人,还算是比较用心了。

这么多的狗,但是也能保持环境相对干净和保证狗的整体健康和清洁程度,感觉算是非常不容易了。国内很多救助站都比不上。

有些狗躺着,有些狗站着,有些狗坐着,也有一些好动的在有限的空间里争取活动。

看到有人,有些狗也是会朝着叫的,是提需求?是警告?是焦虑?都有可能。


这164只狗是怎么来的呢?是谁收养的呢?据了解,这个私人民宅里,不仅有大量的狗,还有一对老夫妇和女儿在居住。

由于狗的数量太多,食物根本是不够吃的,这也令到狗整体是消瘦的状态,

也有一些是有皮肤病,但是精神状态还是OK的

报道指出,救助这些狗的老夫妇其实在大概40年前就开始收养救助流浪狗了,最初仅仅是收养了一只流浪母狗,但是它与家中本来饲养的狗生了几只小狗,而且之后也没有做绝育手术,导致狗越生越多,过程中有一些是寿终正寝,有一些是中途收养加入,如今多达164只。

虽然这些狗整体算是乖巧,也干净,但是由于空间实在小,数量又多,所以难免还是会产生吠叫扰民的情况。如果不绝育,任由数量继续增多的话,实在是难以负荷。

目前,「どうぶつ基金」介入了协助,并陆续为狗施打疫苗、节育等。

收养流浪狗的文案


意外走失 引发关注



“啾啾”是一只五个月大的伯恩山犬,来到这个家虽然只有三个月,但已经是家里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不久前,因为走丢,它成为烟台全民关注的一只毛孩子,半个城的人都在寻找它。而它被找回来的过程更是曲折离奇。



2025年的2月14日,“啾啾”在小区外的便道上散步,胆小的它被一辆电瓶车的喇叭声惊吓,挣脱牵引绳,一路狂奔,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起初,主人于轩晨并没有太当回事,以为“啾啾”会直接跑回家。但半个小时过去了,“啾啾”却始终没有回家,于轩晨赶紧去物业查看监控,监控显示“啾啾”是直接跑到了马路上。


于轩晨(“啾啾”主人):“它根本没学过过马路,它是在路中间跑的,几次想横穿马路,都被车逼停。好几次差点都被车撞死,它是黑色的狗,很多车可能完全都没看见它。”



年纪幼小,从未独自离家的“啾啾”丢了,早已把“啾啾”当做家人的于轩晨一家紧张万分,他们发动了20多个人,一起沿着马路搜索“啾啾”的踪迹。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大家一无所获。天黑增加了搜索难度,而“啾啾”胆小的毛病更让本来就不易的搜索雪上加霜。

于轩晨:“‘啾啾’胆子小,陌生人你怎么叫它都不行,包括我叫它都叫不动,你喊它名字是没有用的。”



“啾啾”的走失,让于爸于妈茶饭不思,内心焦灼自责。


一方面担心“啾啾”的安全,另一方面又怕父母急出病来,实在没辙的于轩晨选择了报警。在警方的帮助下,他们查看了道路监控,发现“啾啾”最后的消失地点是在烟台市体育公园附近的一条河边。


烟台市体育公园占地一百三十多公顷,这么巨大的一片地域该如何寻找?



于轩晨决定借助网络的力量,将寻找“啾啾”的信息在朋友圈发布,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帮助。此时,距离“啾啾”走丢已经过去10个小时,它遭遇危险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于轩晨和家人朋友们的寻找更加努力,一直持续到半夜三四点钟,但依旧未果。


第二天一大早,几乎一夜没睡的于轩晨发现找狗这件事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的反响,许多热心人都行动起来,参与到寻找“啾啾”的行动中。



关注找狗的热心市民中有一位叫王旭岩,他经常在公园散步健身,锻炼之余,他总会带上一些吃的,喂一下公园里的流浪狗,其中和他最亲近熟悉的是“小白”和“小黄”。


“小白”大约两三岁,是前年出现在体育公园的,“小黄”约摸五六岁,去年来到这里。没有人知道它们从何而来,但共同的流浪生活,让它俩结成了难兄难弟。王旭岩已经投喂它俩一年多的时间。在网络上,王旭岩也看到了寻找“啾啾”的启事,他就对这事上了心,想着如果再去公园,一定留意一下这只走丢的毛孩子。



第二天,于轩晨和家人再次来到体育公园寻找。为了提高寻找效率,于轩晨紧急印制了寻狗启事。几乎整整一天,于轩晨和家人、朋友对体育公园进行了地毯式搜索,但还是没有找到“啾啾”。


在搜寻过程中,他们也遇见了流浪狗“小白”和“小黄”,还试探着请求两小只帮忙寻找“啾啾”。但两小只对人们的请求似乎没有什么反应,只是警惕地看着这群陌生人。



除了寻而未果的失望,于轩晨和家人的担忧也越来越重,幼小的“啾啾”几乎没有任何生存能力,没有吃喝的它很可能凶多吉少。


第三天,被焦急和担忧包围的于轩晨把寻找范围从体育公园扩大到周边地区,但依然以失望告终,这让于轩晨的心沉到了谷底。


于轩晨:“我听找狗公司的人说,好像是48小时,如果找不到的话,基本上要么被拐走了,要么就是走远了。”



“啾啾”走丢已经超过72个小时,于轩晨的心情几乎绝望。2月17日晚上九点左右,他再次查看体育公园监控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打电话的人正是王旭岩。


这天晚上,王旭岩又来到体育公园活动,和往常一样给流浪狗“小白”和“小黄”带来了食物。但这次,他发现两小只的表现与往常不同,它们用叫声指引王旭岩走到绿化带前。在这里,他见到了另外一只流浪狗。他投喂了一会儿,突然想起了看到过的寻找“啾啾”的启示,越看这狗越像“啾啾”,连忙给于轩晨打了电话。



于轩晨:“我当时感觉可能没什么希望,我说加个微信看看是不是我的狗。开视频第一眼我就认出来了,就是‘啾啾’。找到它的时候,它瘦得后面就剩骨头了,肚子完全没了,我感觉可能再晚个一两天,它都能把自己饿死。”


侠肝义胆两小只


得知“啾啾”找到了,于轩晨的家人和朋友陆续赶来。平时总是远离陌生人的“小白”和“小黄”,这次并未走远,它们依然放心不下“啾啾”。



“啾啾”虽然饿瘦了很多,但身体并无异样,精神状态也并不差。毫无独立觅食能力的它能安然度过三天时间,显然是得到了“小白”和“小黄”的救助。


王旭岩和于轩晨推测,“啾啾”应该在走丢的第二天,就在体育公园遇到了“小白”和“小黄”。对这个闯入自己地盘的小弟,两位大哥很是照顾。



侠肝义胆的“小白”和“小黄”成了人们热议和关注的对象。大家为两小只的善良而感动,希望有人能收养它们,让它们不再流浪。


在找到“啾啾”的当晚,于轩晨当场就决定收养这两只流浪狗。大家都为“小白”和“小黄”的苦尽甘来而高兴。



然而,“小白”和“小黄”因为长期流浪,性格变得非常敏感,生人根本就无法靠近。2月18日,于轩晨和朋友们再次来到体育公园,想把“小白”和“小黄”接走,但是20多个人愣是追了一整天,也没有能成功把两小只带走。



于轩晨想到,好心大哥王旭岩和两小只相对熟悉,于是,他决定向王大哥求助。


王大哥找到另一位经常投喂“小白”和“小黄”的大姐,她是唯一能抱到它们的人。2月20日,在王大哥和大姐的帮助下,于轩晨终于成功把两只狗狗带走。



因为是在17号找到“啾啾”,并和“小白”“小黄”相遇,于轩晨分别给这两只狗狗取名“白十七”和“黄十七”。


收养当天,于轩晨在朋友圈对所有帮助寻找“啾啾”的人表示感谢,并请大家放心,他会用心照顾好这两只狗狗,给它们一个温暖的家。



为了表示感谢,于轩晨给了王大哥一笔感谢费。


王旭岩(烟台市民):“找到这个狗是非常巧合的,我没感觉我做了什么,这个钱我不会挪来自己使用,我想把它继续用在救助小动物上,把爱心传递下去。”


三小只团聚


因为需要检疫打疫苗,两小只被收养的起初几天并没有和“啾啾”一起生活,而是由于妈于爸照顾。


在外流浪许久的“小白”和“小黄”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不过,突然换到新环境,它俩还很不适应,依旧保持着到处翻腾觅食的习性,来的第一天,就把屋子弄得七零八碎。



新家虽然宽敞温暖,但是过惯了流浪生活的“小白”和“小黄”并不喜欢待在屋里。它们在家里不是无精打采地趴着,就是在窗前盯着外面的世界。


为了安慰它俩,于妈只好放它们到院子里活动活动。然而,两小只却开始在土堆旁刨洞,想跑出去。



于轩晨特意为两小只选购了优质狗粮,然而,它们对狗粮完全没有兴趣。为了让它们吃得习惯,于爸于妈起初给它们喂一些香肠、牛肉干之类的东西。两个小家伙虽然吃,但始终保持着警惕。


为了改善和两小只的关系,于妈每天不是蒸鸡胸肉,就是包包子、包饺子。做好之后,总是亲手喂给它俩吃。



除了让两小只吃好,每天,于爸于妈还尽量多安排时间带它们到室外活动。经过几天的相处,两小只和于爸于妈越来越亲,甚至在外面玩完之后,还能主动回到室内。



为了迎接两小只和“啾啾”的团聚,于爸特意带它俩去宠物店洗澡,干干净净地和“啾啾”见面。


但于爸没想到,这一次洗澡却给三只狗狗之后的相见带来了一些障碍。




2月27日,于爸于妈把两小只送到儿子家和“啾啾”见面。这是三只曾经共患难的狗狗在分别十天后的第一次相见。本应激动的三兄弟,却对彼此有些迟疑。


它们互相闻了好一阵,经过一番试探和确认后,三兄弟很快重新熟络起来。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两小只对于再次更换的新环境又有些不适应,对于轩晨更是保持着警惕。


为了缓解两位大哥的紧张,作为主人的“啾啾”格外贴心,先是带着它俩参观新家,熟悉环境。看出它们不愿待在屋里,“啾啾”又带着它们到院子里玩耍。



为了让两小只尽快和于轩晨熟悉起来,于妈再次蒸了肉包子,并让于轩晨亲手喂给它俩吃。


于轩晨:“和它们好好相处一段时间,肯定有那么一天,它们会看见我就跑过来。”


从丢狗、找狗,再到找到狗、收养狗,这也许是春寒料峭的二月最温暖的故事。这三只狗狗注定有缘。在于轩晨一家人的用心照顾下,这三小只定能开心相伴,享受幸福快乐的生活。



制片人:唐大麦

编导:陈阜东

编辑:于二丫 彭天姝

收养流浪狗的地方

极目新闻记者 詹钘

实习生 赵思瑞

视频剪辑 胡祉祺

视频加载中...

一个人,一块地,800只流浪狗嗷嗷待哺。

甘肃省平凉市,58岁的文静(化名)收养流浪狗11年,从最开始养自己的宠物狗,到后来建立流浪狗基地,如今其独自一人养流浪狗超过800条。

11年间,文静为了养狗卖掉了自己房产,花光了自己半辈子的积蓄;从一个收入不错的教育行业工作者,到现在独自守在乡村,靠自己的退休工资和社会的爱心捐助,供养着越来越多的流浪狗。

看着基地数量庞大的狗子,文静说:责任让她不能放弃。

因爱狗创办流浪狗基地

文静一直是爱狗之人,自家养了一只德牧犬。

收养流浪狗,源于一个陌生人的想法。2011年4月,有同为自家狗狗宠物医院的顾客陈女士(化姓)联系上文静,称自己捡到了12只流浪狗,有的生病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爱狗的文静,马上给这12只狗买了营养品,并带着兽医给狗狗治伤、打疫苗。

之后不久,陈女士提议跟文静一起,租一个院子建狗场,用来收留更多的流浪狗。“我当时搞教育行业,年收入起码20多万元,觉得养几只狗没多大难度。”文静一口答应下来,在平凉当地租了个带院子的平房,建了一个流浪狗基地。

第一年,文静承担所有费用,白天上班,晚上到基地守夜。当时,文静的爱人在前几年因病离开人世,女儿也已经上大学,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牵挂。

不过,到2012年5月份,陈女士离开基地,不再来照顾这些流浪狗,重担压在了文静一个人身上,她只好雇了一个工人和她一起来照顾这些流浪狗。

然而,随着狗狗的数量越来越多,文静的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使她不得不加大工作强度,每天工作14个小时。“当时每天练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有时候饿得眼冒金星,只能让学生给自己冲一杯豆奶勉强充饥。”

每天支出七八百元

从2012年开始,基地周边的人都知道文静在收养流浪狗。

有人在街上碰到无主的狗狗,会给她打电话,找她去抱回来养;还有人带着患有疾病、残疾等宠物狗,驱车来直接丢在基地的大门外,然后一声不响地离去。这样,文静养的狗子越来越多,到2017年,基地已收养500余只流浪狗。

2017年,文静创办的课外补习班关门,退休金成为他唯一的经济来源。于是,她辞退了原本雇来的工人,赔钱卖掉了自己在市区的房产,用来维持她和流浪狗的生活。

然而,这一年流浪狗基地发生塌方,导致多只流浪狗被压死。文静又下决心将数百只狗狗转移到新的基地。

到2021年,新基地已收养800多只流浪狗。

800余只狗,每天要吃1200斤食物,包括大米、玉米面等。文静每天的花费至少在七八百元。另外,除了玉米面,还经常会有一些好心的饭馆会送来一些剩菜,有时也会有爱心人士捐赠狗粮。

“每天只是给狗喂饭,就要花7个小时。”文静告诉记者,新的基地大概有4亩地,她每天给狗子喂饭加上打扫卫生的时间,都要忙到凌晨。

令文静记忆最深刻的,是2017年4月,当时基地有300多只狗得了犬瘟,她一个人给狗喂饭、加水、打扫卫生、打针。“一只狗要打五针,打完针天都亮了。”文静说,在熬了数个通宵之后,狗狗们的病终于都治好了。

身体每况愈下仍坚守

在文静的左小腿上,还有一个鸡蛋大的伤口没有愈合。

这个伤口,是她三年前在外救流浪狗的时候被狗咬的,因为一直没时间耽误了治疗,伤口在不断化脓,后来有朋友关心给她寄来药品,伤口敷药后才慢慢恢复。

今年,文静已经58岁了,她觉得身体每况愈下。“我现在两个手都麻了,连个车闸都捏不住。”文静说,自己视力也越来越差,眼睛像蒙了一层雾,长期的劳累和营养不良让她身体虚弱。

幸好,现在给狗子买吃的更方便了,不用专门出去采购,打个电话,商家就会将牛肝、饼子等送过来。

十年前,因为养狗的事情,文静曾跟女儿发生过矛盾,两三年没有联系。如今,女儿已经成家,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些许缓和,需要的时候,女儿女婿会来基地帮忙。

除了女儿,文静身边的很多邻居、朋友,也都对她养着数百只狗的行为表示不理解。

文静说,这群狗狗一无所有,她自己也是无家无舍,她可以用退休工资安安静静地养着这些狗狗,直到它们离开这个世界。“这是在为流浪狗做点事情,也是对城市的文明建设多做点贡献。”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收养流浪狗需要注意什么,收养流浪狗会带来好运吗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