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计提依据是什么,所得税计提是在结账后还是结账前
大家好,由投稿人袁涵来为大家解答所得税计提依据是什么,所得税计提是在结账后还是结账前这个热门资讯。所得税计提依据是什么,所得税计提是在结账后还是结账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所得税计提分录怎么写
个人所得税是和大家息息相关的事情,那么有关个税的计提,你了解多少呢?如果对这部分的内容不了解,那就和会计网一起来学习吧。
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在会计人员的工作过程中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我们在生活的过程中需要全面重视的税务内容,并且在个税的内容中是包含有很多的计提工资以及税务内容规定的
相关的会计分录如下:
1、计提工资时
借:管理费用——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
2、实际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3、实际缴税时
借: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低一级为5%,最高一级为35%,共5级
3、比例税率。对个人的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
以上就是有关计提个人所得税的相关会计分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会计知识,请多多关注会计网!
来源于会计网,责编:哪吒
所得税计提分录
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方向以及实际可能遇到的困难。对于企业的报表我们还是需要深度学习一下的。作为企业的财务从业者同样如此。
下面,虎虎就来分享一下,自己对于企业利润表的一些认知。
企业需要先计提所得税,然后在出利润表。企业计提的所得税,需要在企业结账之前,结转到企业的“本年利润”科目。
具体分录为,借记“本年利润”,贷记“所得税费用”。由于“本年利润”是损益类科目,借方登记的是减少额。
当然,企业同样需要把各项收入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这样企业才可以根据净利润编制企业的利润表。
企业在编制利润表时,企业的税前利润、税后利润以及需要缴纳的所得税费用,都是已知项,而非未知项。
企业所得税的申报方式是,季度预扣预缴,年度汇算清缴。在月末或季度末时,企业可以根据会计计算的结果计提所得税费用。然后到年度汇缴清算时,再进行调整即可。
例如,虎说财税有限公司,在2021年第四季度根据会计计算的结果可知,一共获得了880000的税前利润。虎说财税有限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15%。
企业的相关分录如下:
计提时
借:所得税费用132000(880000*15%=132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32000
企业实际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32000(通过应交税费进行核算)
贷:银行存款132000(企业的真金白银)
企业结转时
借:本年利润 132000
贷:所得税费用132000
这样结转以后,“所得税费用”科目无余额。当然,企业如果涉及递延所得税费用,也需要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考虑进入。
利润表里面的很多数据,都和“本年利润”科目有关。毕竟,企业的各类费用和收入都需要通过“本年利润”科目进行结转。
而在利润表中,也需要列示企业的各类收入和费用。当然,利润表里面的数据更加详细也更加其他。
另外一些不需要通过损益类科目的收益或费用也是需要在利润表里面进行显示。比如像,“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权益法下可转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以及“其他债权投资信用减值准备”等项目。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虎说财税
所得税计提怎么算
企业所得税是企业需要缴纳的一项重要税种,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相关会计处理,也是一件需要用心做的事。
计提所得税费用时,借记“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企业缴纳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记“银行存款”。
如果企业的业务涉及递延所得税费用,需要把递延所得税费用考虑进去。而递延所得费用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企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记“所得税费用”;企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借记“所得税费用”,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来源于企业的税会差异。想要真正的明白递延所得税是什么,就需要从根本上去了解,要不然你自己一定会把自己给绕晕的。
其实从根本上说,递延所得税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会计利润是按照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而应纳税所得额是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出来的,如果企业不存在税会差异,这两个数值肯定是一样的,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多多少税会差异还是存在的。
毕竟,企业计算会计的时候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而税法更倾向于收付实现制。为了便于计算存在的差异,“递延所得税”就登上了会计的历史舞台。
递延所得税费用可以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1、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理解为,企业向税务机关支付了预付账款。即企业的实际缴纳的所得税,大于企业需要缴纳的所得税费用。
如果企业在未来可以产生相应的所得税费用,就可以用这部分“预付账款”进行抵扣。所以,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理解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当然,这里的前提是企业未来可以一直存续,并可以实现盈利。会计里面的会计假设,也是企业进行会计处理的基础。
2、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可以理解为,企业的应付账款,即企业欠税务机关的钱。
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实际支付的税款少于应该支付的,即“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
欠账还钱,天经地义!企业欠税务机关的钱,同样需要按时归还。当然,企业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也可以说是企业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虎说财税
所得税计提和缴纳会计分录
企业所得税现在实行的规则是按月提取,季度缴纳,年度清算汇款,而所谓预付款,就是按照累计利润总额乘以税率减去之前缴纳的税款,也就是需要预付款的金额。但这个金额不是最后的实际金额。通过清算汇款的纳税调整,一整年都要通算。那么今天思诚财税小编就给大家例举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的计提公式,帮助你掌握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
计提企业所得税时:
借方:所得税费用,
贷方:应纳税-应纳企业所得税。
提前缴纳所得税:
借方:应纳税-应纳企业所得税,
贷方:银行存款。
结算缴纳补税时:
借方:前一年的损益调整,
贷方:应纳税-所得税。
纳税时:
借方:应纳税-所得税,
贷方:银行存款。
调整未分配利润:
借方: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方:之前年度损益调整。
结算多缴税款时,可选择退税或支付下一年的税款。
退税时:
借方:应纳税-所得税,
贷方:之前年度损益调整。
调整未分配利润:
借方:前一年的损益调整,
贷方:收益分配-未分配利润。
按照《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法》的第十一条规定,纳税人在纳税年度内预缴企业所得税少于应缴企业所得税的,应当在清算清算期间结清其应缴企业所得税;超过应缴企业所得税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及时退税,或者经纳税人同意,应在下一年缴纳企业所得税。
相信读完了这篇内容,您对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已经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了,如果还有其他不清楚的地方,那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您的问题,思诚财税小编将会为您解答。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所得税计提依据是什么,所得税计提是在结账后还是结账前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