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费用是指什么,递延所得税费用和当期所得税费用
大家好,由投稿人周艺伟来为大家解答递延所得税费用是指什么,递延所得税费用和当期所得税费用这个热门资讯。递延所得税费用是指什么,递延所得税费用和当期所得税费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递延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
递延所得税费用在企业财务报告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关乎企业税务筹划与财务决策的准确性。本文将深入探讨递延所得税费用的概念,并详细解析其计算方法,帮助大家理解这一财务知识。
一、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当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会计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二、递延所得税费用如何计算?
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额+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额-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额-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额
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另外,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因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其确认结果直接影响购买日确认的商誉或计入利润表当期损益的金额,不影响购买日的所得税费用。
综上所述,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涉及多个复杂因素,需要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准确计算递延所得税费用,不仅有助于企业合规纳税,还能为企业的税务筹划和财务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递延所得税费用借贷方向表示什么
注: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文章,记得将我们设为“星标”,多点文末右下角的“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姜徽徽:马老师好,可否通俗的解说下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马靖昊:好的!
少交时 多交时 贷(增):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30 |
会计管“所得税费用”科目,税务管“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它们之间的差额就由“递延所得税”兄弟替补。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税务管“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它的权大!因此,税务就要麻烦会计进行纳税调整,然后按照会计上的计税基数加减这些调整出来的暂时性差异去计算应交的所得税,关键是咱们会计也叫劲,就要坚持自己计算出来的“所得税费用”,这样,为了平衡,就只好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你税务上算你的\"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我会计上算我的\"所得税费用\",出现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就是所谓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出现递延所得税收益就是所谓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就因为会计不听税务的话,所以就有了如下的说法:
从企业的资金占用角度来看,企业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如有余额,相当于占用税务局的钱,这会在短期内减少公司现金流的流出,相当于一笔融资,对企业有利;企业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如有余额,相当于当期向税局多交了税,以后虽然会抵扣少交点税,但对公司资金是一种占用。
真是自己将自己整复杂了!
大家所有的纠结都可以归结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是它规定了我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要是采用应付税款法就没有这么多破事了。
我一直倡导在税务处理上采用应付税款法,不提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目前的“所得税会计”,所推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实质上是放任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分离,从而使报表的编制完全遵从准则而不受税法的制约。这个出发点本身就错了!
递延所得税费用是什么科目
注: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马靖昊说会计的文章,记得将我们设为“星标”,多点文末右下角的“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姜徽徽:马老师好,可否通俗的解说下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少交时
多交时
贷(增):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30
马靖昊:正是由于咱会计人的纠结,才整出了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这档子事,它们实际上是“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的替身。
xialalalalalalala:就喜欢这种简单粗暴通俗易懂。
要进一步理解好递延所得税,还得给大伙说说应付税款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区别:应付税款法充分体现了咱会计人表里如一地听税务的话,\"所得税费用\"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完全一致;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表现出咱会计人的纠结,交税时不敢不听税务的,但做账时发泄一下,坚决不同意将所得税费用调整得与应交税费一致,因此,就整出了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
马靖昊:其实在会计准则中,真没有必要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用一个应付税款法又简单又OK,现在整出一个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就是所谓的“少交纳”的税费吗?你会计上非得要将所得税费用多计,只好预提一个递延负债出来;同样的道理,整出一个递延所得税资产,不就是所谓的“多交纳”的税费吗?你会计上非得将所得税费用少计,只好设计一个递延资产科目出来。
马靖昊:我相信有这么一天!也就是未来咱们会计上不但有权管好\"所得税费用\"科目,也有权管好\"应交税费\"科目,这两个科目是由会计说了算,税务当然可以监管,这样,“所得税费用”与“应交税费”两者之间就没有差异了,那有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些科目来折腾啊。
最后,我想说的是:目前的“所得税会计”,所推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实质上是放任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分离,从而使报表的编制完全遵从准则而不受税法的制约。这个出发点本身就错了!
递延所得税费用会计分录
在会计术语中,有一个词叫递延资产,估计大家都没怎么听说过。吧递延资产是什么意思内容?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了解,
递延资产是什么意思?
递延资产,是指本身没有交换价值,不可转让,一经发生就已消耗,但能为企业创造未来收益,并能从未来收益的会计期间抵补的各项支出。递延资产又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内较长时期摊销的除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费用支出,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待摊费用等。
递延资产这个概念跟待摊费用其实相当接近,区别在于期限问题。待摊费用是指不超过一年但大于一个月这期间分摊的费用。超过一年分摊的费用就是递延资产。 摊销就是本期发生,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产品成本共同负担的费用。摊销费用的摊销期限最长为一年。如果超过一年,应作为递延资产核算。
递延资产包括哪些?
1、开办费
开办费是企业在筹建期间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筹建期间人员的工资、差旅费、办公费、职工培训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调研费、法律咨询费及其他开办费等。但是,在筹建期间为取得流动资产、无形资产或购进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费用不能作为开办费,而应相应确认各项资产。开办费应当自公司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分期摊销,摊销期不得少于5年。
2、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企业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租入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属于出租人,但企业依合同享有使用权。通常双方在协议中规定,租入企业应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并承担对租入固定资产进行修理和改良的责任,即发生的修理和改良支出全部由承租方负担。对租入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不构成固定资产价值,其会计处理与自有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无区别。对租入固定资产实施改良,因有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效用和功能,应当另外确认为一项资产。由于租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不属于租入企业,不宜增加租入固定资产的价值而作为递延资产处理。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及大修理支出应当在租赁期内分期平均摊销。
3、长期待摊费用
是指开办费和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外的其他递延资产。包括一次性预付的经营租赁款、向金融机构一次性支付的债券发行费用,以及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等。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均在一年以上,这与待摊费用不同,后者的摊销期限不超过一年,所以列在流动资产项目下。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递延所得税费用是指什么,递延所得税费用和当期所得税费用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