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分贝在线测试,噪音分贝怎么测量
大家好,由投稿人章海来为大家解答噪音分贝在线测试,噪音分贝怎么测量这个热门资讯。噪音分贝在线测试,噪音分贝怎么测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噪音分贝多少算扰民
4月16日是世界噪音日。生活在都市里,忍受噪音似乎已成为一门必修课。从清晨睡眼惺忪,对面楼装修钻墙入耳开始,到深夜熄灯闭眼,楼上洗衣机排水助眠结束。因噪音扰民引发的邻里纠纷更是屡见不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3月底发布的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就是为了减少噪声扰民的问题,对住宅的噪声限值、隔声限值提出了新要求。
噪声污染的问题有多严重?生态环境部发表的《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管理平台一年接到的25.5万多件投诉中,噪声扰民一项就占了61.3%,名列各类环境污染要素第1名。
除了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管理平台,《报告》还梳理了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及生态环境、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受理的各种噪声投诉案件,整个2023年达到了570.6万件,比上一年增加了120万件。相当于每1000个人里,就为噪音问题举报了4次。
其中,社会生活噪声投诉举报占比高达 68.4%,稳居各类噪声投诉之首。这些社会生活噪声背后也藏着无数真实的生活场景:夜晚,小区楼下烧烤摊食客猜拳行令的喧闹声;周末清晨,儿童游乐园的电子设备循环播放着高分贝的儿歌;老旧居民楼内,邻居家持续数小时的物品拖拽声、家具挪动声……
为什么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噪声投诉却在逐年攀升?噪音除了忍受,还有其他方法吗?
“好房子”新规,填补电梯噪声规范空白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让我们居住体验更加舒适的设备,也在增加噪声源。
比如让老年人免于爬楼辛劳的电梯。它的工作声虽然没有广场舞音乐等声音来得分贝高,但持续不间断的“嗡嗡”声,是一种低频噪音污染,同样严重影响居民睡眠和身心健康。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年底,国内电梯存量已突破1100万台,而在5年前,这个数字还是709.75万台。随着电梯的增多,与之相关的噪音投诉也随之升高。
越来越多无可避免的噪声源,也推动着住房隔声标准的革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规范》,就对电梯、水泵、变压器等共用设施设备以及空调外机传至室内的噪声,都做了具体限值,传至卧室的低频噪声不能超过30分贝,起居室上限是40分贝,填补了这一部分的规范空白。
邻居噪声多,或是房子隔音太差
除了电梯、空调等设备,《规范》还围绕排水噪声限值、门窗隔声等设置了更高的标准,例如卧室、起居室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指标从 “不应大于 75 分贝” 提升至 “不应大于 65 分贝”。
对居民来说,这一标准的改变具体意味着什么呢?澎湃新闻查阅到了被多份研究引用的《不同标准下听闻感受室内背景噪声调查表》,其研究显示,当卧室、起居室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处于 65-75 分贝之间时,楼下还可以在夜晚听见楼上的脚步声,一旦有孩子跑跳,睡眠就极易被影响;而当指标小于 65 分贝时,哪怕孩子在楼上奔跑嬉戏,传到楼下的声音也会变得微弱。
除了上下邻居之间的楼板,把左右邻居分隔开的分户墙的隔音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2015年前的房子所适用的标准为不小于45分贝,这意味着你能听到隔壁邻居在说话或者电视声,而《规范》中所提到的不小于50分贝这一标准,已达到了《建筑隔声评价标准》中隔声性能的第8级(顶级为9级),这样就算隔壁邻居鬼哭狼嚎般地唱歌,也影响不到你。
住房隔声新标准的发布,给日益增多的噪音困扰带来一些新的解决希望。毕竟有些噪音想从声源上根治,难度极大。所谓“彼之砒霜,我之蜜糖”,有些噪音虽然像砂纸般反复摩擦着一部分人的神经,但确实有一部分来自正常的社会活动。我们无法要求婴儿停止呱呱啼哭、空调不在炎日运转、禁止楼上晚上起夜。
作者: 杜恒慧 记者 王亚赛 陈良贤
来源: 澎湃新闻
噪音分贝检测仪
澎湃新闻特约作者 杜恒慧 记者 王亚赛 陈良贤
4月16日是世界噪音日。生活在都市里,忍受噪音似乎已成为一门必修课。从清晨睡眼惺忪,对面楼装修钻墙入耳开始,到深夜熄灯闭眼,楼上洗衣机排水助眠结束。因噪音扰民引发的邻里纠纷更是屡见不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3月底发布的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就是为了减少噪声扰民的问题,对住宅的噪声限值、隔声限值提出了新要求。
噪声污染的问题有多严重?生态环境部发表的《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管理平台一年接到的25.5万多件投诉中,噪声扰民一项就占了61.3%,名列各类环境污染要素第1名。
除了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管理平台,《报告》还梳理了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及生态环境、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受理的各种噪声投诉案件,整个2023年达到了570.6万件,比上一年增加了120万件。相当于每1000个人里,就为噪音问题举报了4次。
其中,社会生活噪声投诉举报占比高达 68.4%,稳居各类噪声投诉之首。这些社会生活噪声背后也藏着无数真实的生活场景:夜晚,小区楼下烧烤摊食客猜拳行令的喧闹声;周末清晨,儿童游乐园的电子设备循环播放着高分贝的儿歌;老旧居民楼内,邻居家持续数小时的物品拖拽声、家具挪动声……
为什么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噪声投诉却在逐年攀升?噪音除了忍受,还有其他方法吗?
“好房子”新规,
填补电梯噪声规范空白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让我们居住体验更加舒适的设备,也在增加噪声源。
比如让老年人免于爬楼辛劳的电梯。它的工作声虽然没有广场舞音乐等声音来得分贝高,但持续不间断的“嗡嗡”声,是一种低频噪音污染,同样严重影响居民睡眠和身心健康。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年底,国内电梯存量已突破1100万台,而在5年前,这个数字还是709.75万台。随着电梯的增多,与之相关的噪音投诉也随之升高。
越来越多无可避免的噪声源,也推动着住房隔声标准的革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规范》,就对电梯、水泵、变压器等共用设施设备以及空调外机传至室内的噪声,都做了具体限值,传至卧室的低频噪声不能超过30分贝,起居室上限是40分贝,填补了这一部分的规范空白。
邻居噪声多,
或是房子隔音太差
除了电梯、空调等设备,《规范》还围绕排水噪声限值、门窗隔声等设置了更高的标准,例如卧室、起居室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指标从 “不应大于 75 分贝” 提升至 “不应大于 65 分贝”。
对居民来说,这一标准的改变具体意味着什么呢?澎湃新闻查阅到了被多份研究引用的《不同标准下听闻感受室内背景噪声调查表》,其研究显示,当卧室、起居室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处于 65-75 分贝之间时,楼下还可以在夜晚听见楼上的脚步声,一旦有孩子跑跳,睡眠就极易被影响;而当指标小于 65 分贝时,哪怕孩子在楼上奔跑嬉戏,传到楼下的声音也会变得微弱。
除了上下邻居之间的楼板,把左右邻居分隔开的分户墙的隔音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2015年前的房子所适用的标准为不小于45分贝,这意味着你能听到隔壁邻居在说话或者电视声,而《规范》中所提到的不小于50分贝这一标准,已达到了《建筑隔声评价标准》中隔声性能的第8级(顶级为9级),这样就算隔壁邻居鬼哭狼嚎般地唱歌,也影响不到你。
住房隔声新标准的发布,给日益增多的噪音困扰带来一些新的解决希望。毕竟有些噪音想从声源上根治,难度极大。所谓“彼之砒霜,我之蜜糖”,有些噪音虽然像砂纸般反复摩擦着一部分人的神经,但确实有一部分来自正常的社会活动。我们无法要求婴儿停止呱呱啼哭、空调不在炎日运转、禁止楼上晚上起夜。
噪音分贝标准对照表
4月16日是世界噪音日。生活在都市里,忍受噪音似乎已成为一门必修课。从清晨睡眼惺忪,对面楼装修钻墙入耳开始,到深夜熄灯闭眼,楼上洗衣机排水助眠结束。因噪音扰民引发的邻里纠纷更是屡见不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3月底发布的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就是为了减少噪声扰民的问题,对住宅的噪声限值、隔声限值提出了新要求。
噪声污染的问题有多严重?生态环境部发表的《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管理平台一年接到的25.5万多件投诉中,噪声扰民一项就占了61.3%,名列各类环境污染要素第1名。
除了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管理平台,《报告》还梳理了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及生态环境、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受理的各种噪声投诉案件,整个2023年达到了570.6万件,比上一年增加了120万件。相当于每1000个人里,就为噪音问题举报了4次。
其中,社会生活噪声投诉举报占比高达 68.4%,稳居各类噪声投诉之首。这些社会生活噪声背后也藏着无数真实的生活场景:夜晚,小区楼下烧烤摊食客猜拳行令的喧闹声;周末清晨,儿童游乐园的电子设备循环播放着高分贝的儿歌;老旧居民楼内,邻居家持续数小时的物品拖拽声、家具挪动声……
为什么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噪声投诉却在逐年攀升?噪音除了忍受,还有其他方法吗?
“好房子”新规,填补电梯噪声规范空白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让我们居住体验更加舒适的设备,也在增加噪声源。
比如让老年人免于爬楼辛劳的电梯。它的工作声虽然没有广场舞音乐等声音来得分贝高,但持续不间断的“嗡嗡”声,是一种低频噪音污染,同样严重影响居民睡眠和身心健康。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年底,国内电梯存量已突破1100万台,而在5年前,这个数字还是709.75万台。随着电梯的增多,与之相关的噪音投诉也随之升高。
越来越多无可避免的噪声源,也推动着住房隔声标准的革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规范》,就对电梯、水泵、变压器等共用设施设备以及空调外机传至室内的噪声,都做了具体限值,传至卧室的低频噪声不能超过30分贝,起居室上限是40分贝,填补了这一部分的规范空白。
邻居噪声多,或是房子隔音太差
除了电梯、空调等设备,《规范》还围绕排水噪声限值、门窗隔声等设置了更高的标准,例如卧室、起居室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指标从 “不应大于 75 分贝” 提升至 “不应大于 65 分贝”。
对居民来说,这一标准的改变具体意味着什么呢?澎湃新闻查阅到了被多份研究引用的《不同标准下听闻感受室内背景噪声调查表》,其研究显示,当卧室、起居室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处于 65-75 分贝之间时,楼下还可以在夜晚听见楼上的脚步声,一旦有孩子跑跳,睡眠就极易被影响;而当指标小于 65 分贝时,哪怕孩子在楼上奔跑嬉戏,传到楼下的声音也会变得微弱。
除了上下邻居之间的楼板,把左右邻居分隔开的分户墙的隔音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2015年前的房子所适用的标准为不小于45分贝,这意味着你能听到隔壁邻居在说话或者电视声,而《规范》中所提到的不小于50分贝这一标准,已达到了《建筑隔声评价标准》中隔声性能的第8级(顶级为9级),这样就算隔壁邻居鬼哭狼嚎般地唱歌,也影响不到你。
住房隔声新标准的发布,给日益增多的噪音困扰带来一些新的解决希望。毕竟有些噪音想从声源上根治,难度极大。所谓“彼之砒霜,我之蜜糖”,有些噪音虽然像砂纸般反复摩擦着一部分人的神经,但确实有一部分来自正常的社会活动。我们无法要求婴儿停止呱呱啼哭、空调不在炎日运转、禁止楼上晚上起夜。
澎湃新闻特约作者 杜恒慧 记者 王亚赛 陈良贤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噪音分贝多少为正常
怎样科学地躁起来?先把声音弄到最大!1000分贝!10000分贝!
太长不看版
分贝值大,不一定听着响;
分贝值不是线性增长,100分贝不是50分贝的两倍;
通常情况下,地球上最大的分贝值只有194分贝。
前面说的话其实是个陷阱。
“分贝”是衡量声音强度的单位,是一个客观的数值;而“响度”则是我们对这个声音的主观感受。分贝数值大不大,和声音听起来响不响,不能草率划等号。
假设我们面前有ABC三面鼓,用同样力度去敲,你觉得哪面敲起来更响?
A鼓发出声波的频率是100赫兹(鼓面每秒振动100次);
B鼓发出声波的频率是1000赫兹(鼓面每秒振动1000次);
C鼓发出声波的频率是10000赫兹(鼓面每秒振动10000次)。
因为敲鼓的力度相同,所以这三个声波的分贝值(也就是振动幅度)是相同的。但我们会觉得B鼓最响:它的声音是1000赫兹,落在我们的听力敏感范围里了。
由于人耳和脑袋的构造、尺寸问题,我们对1000赫兹到3000赫兹范围内的声音最敏感。声音响不响,是由声音本身、我们的生理条件共同决定的。要听到很响的声音,除了要分贝(振动幅度)给力,赫兹(振动频率)也得到位。
1000赫兹到3000赫兹的范围显然不适合这位古人丨《葫芦兄弟》
如果要想三面鼓发出的声音听上去一样响,那么A和C两位鼓手就要使出更大的力量,并且同时央求B鼓手手下留情,轻点敲!
在这里顺带提一句:A和C两位鼓手用力敲才会让你觉得一样响,但这时他们的声波能量是很大的,这对我们的听力将是一个挑战。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感觉声音并不响,但对听觉器官的损伤却是毫不逊色的。
唐僧的紧箍咒可能就是一种频率很高或很低的声波,虽然听着声音不大,但其实能让孙悟空痛不欲生丨《西游记》
好,现在我们知道了,要弄出最响的声音,先得保证频率合适,然后使劲儿把分贝弄上去。
在撸袖子开干之前,我还想告诉大家,不要老想着搞1000分贝这种事,因为100分贝已经是够大的值了。分贝和很多单位不一样,100克是50克的两倍,但100分贝可不是50分贝的两倍:50分贝就是正常说话的声音,100分贝得是在百米距离听飞机起飞的巨响了!
说了这么多,我们先看看分贝这个单位怎么来的。
哎呀,说到分贝,还要说声压,有点枯燥,我尽力讲讲啊。你要是不想看,那就只看看加粗部分。
气压或者水压,是气体或者水体在某个点上造成的压力。声音的本质是振动,它使得气体在某个部位的压强有上下浮动,这个浮动的值就被称为声压。
声压和大气压相比,小到不值一提,但因为它是一种高速的振动,所以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一个标准大气压是101325帕斯卡,它不会把我们的耳膜压爆,但声压可能只要20个帕斯卡就能让我们耳朵鼻子都流血。
在声学领域,把1000赫兹的正弦波单音当做标准音,让人站在1米的距离听。当这人出于“刚好听到了,又恰好没听到”的微妙状态时,这个声波的声压属性大概就是0.00002帕斯卡——这就是人类的听觉下限,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但是你看,这个数字有太多0 了,用起来很麻烦。
聊天的声压大约是0.002帕斯卡,警笛的声音是2帕斯卡,喷气式飞机大约是20帕斯卡。在这些常听声音的范围里,声压值已经跨越了7个数量级!如果用声压来衡量声音,声学工作者们就会成为写0的高手了!
所以,我们以声压为基础,搞出了另一个单位,分贝。
为了表示严谨我要讲一下计算过程,但你完全可以略过!
p代表的是一个声音的声压,而p0是听觉下限,dB就是分贝这个单位。这个式子说的是:p比p0高了几个数量级。
如果把聊天60分贝分别带入公式一端,你会得出p/p0=3——虽然聊天声音只比听觉下限多了60分贝,但声压级却高了3个数量级。
同理,喷气式飞机(如果按140分贝算的话)的噪声比听觉下限的声压高了7个数量级。
总之你记住:分贝可不是简单的线性增长啊!拜托了,100多分贝的声音已经很躁了!
100分贝下的你丨giphy
遗憾的是,最大的声音不能无限大,它有一个上限:在通常状况的空气中,这个数值是194分贝,不能再多了。
和大气压基本是一个稳定值不同,声压是会变化的。声压会让大气压有小小的波动。如果我们要在大气压里寻找一个最大最大最大的声音,那么这个声音能够造成大气压的最大波动,也就等于大气压,不能再大了。所以,也就是说,当这个声音的声压p等于101325帕斯卡的时候,代入上面的公式就可以算出来,194分贝。
这是一个理论上的值,事实上,这么大的声压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验到。
声音是一种振动,是一种往复运动。想要让声压等同大气压,要让这种运动的幅度和频率达到能够把周围的空气给排开的程度,恐怕没有足够强大的材料能做出这种喇叭!
5000万分贝的故事,交给科幻作家来写就行了丨pixabay
刚才说的都是分贝,那我们再说说最大的响度,也就是人能感受到的最大的声音有多大。
虽然我们测试了人类听觉的下限,但因为对于上限的测试违背人道主义精神(这是酷刑啊),所以至今对于人类听觉(响度)上限到底有多少,还没有确定的数值。
我个人认为,这个数值没有寻找的必要,因为就算找到了,也没有任何实用价值。想要更躁一些,除了把声音弄大一点,还可以配合妖艳的灯光嘛。
只有在我们可以享受的声音范围内,关于响度认知的研究才有意义!
当我们的鼓膜暴露在12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时,暂时性的、甚至是永久性的耳聋就必然发生。声音的本质是振动,当振动幅度太大的时候,鼓膜被撕破,后面的听小骨可能骨折错位,耳蜗也有可能破损。这其中有很多种损伤都是现有医疗技术无法修复的。这个时候再谈论能不能“感觉到”,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我知道你点进来看这篇文章是想知道最响的声音是什么样,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感谢你读到这里,也希望你能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防噪音耳塞是个好东西,请善用它丨pixabay
作者:萌叔哦卖糕
编辑:李小葵
一个AI:以后表达声音大,就可以说“我笑出了194分贝”,严谨。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噪音分贝在线测试,噪音分贝怎么测量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