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境内用工主要合规风险点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金锦仪

  近年来,随着依法治企战略部署的不断落实,央企系统合规管理意识逐渐增强,合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在境内劳动用工领域已经建立比较系统的合规管理体系。一些中小型企业中常见的劳动用工不合规现象,例如不签劳动合同、试用期约定违法、不通过民主程序制定规章制度等,并非多数央企系统的主要合规风险点。央企系统境内用工的合规风险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处理违反党纪人员缺乏依据

  央企在党建工作方面承担重任,然而,现实中个别员工政治觉悟不高、组织纪律性不强,可能给企业形象造成恶劣影响。例如,有的员工在网络平台上任意发表不当言论,致使企业陷入被动。

  对此类员工,除给予组织处分外,企业如决定在薪资、职级甚至劳动关系方面采取处罚措施,需要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作为依据,否则存在违法风险。

  2、借调人员管理相对混乱

  关联单位之间进行人员借调,是央企系统内较为常见的人事调动方式。一些员工多年处于借调状态,亦不鲜见。在借调人员管理方面,有些企业存在明显合规漏洞。

  例如,有的关联企业之间未签署借调协议,仅凭借调函或上级单位的借调决定进行人员借调,或者未与员工签订三方协议,确认借调事实及工资、社保、档案等方面的安排,存在员工主张与借入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法律风险。

  在一些员工借调案例中,借入单位直接向员工支付工资,借出单位为其缴纳社保费用。这样的管理模式,存在多重法律风险:

  一是员工与借入单位可能被认定为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二是社保缴纳方式不合规,一旦员工因工受伤,可能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三是在社保费即将由税务部门统一征缴的情况下,借入单位存在个税申报与社保缴费金额不一致的违规风险。

  3、反商业贿赂机制尚需构建

  现实中,央企系统拥有较强的市场优势地位和资源渠道,一些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容易成为商业贿赂的侵蚀对象。目前,企业在反商业贿赂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合规风险点:

  一是员工对何为商业贿赂尚未形成明确认识。《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贿赂的规定进行了较大幅度修改,企业对相关变化需要时间理解消化。合规部门可以参考国家监委、市场监管局发布的典型案例,制订明确具体的负面行为清单,告知广大员工政策红线,并进行反商业贿赂培训。

  二是忽视对合作伙伴尤其是代理人、居间人不得收受或提供商业贿赂的要求,企业可能因合作伙伴的行为被认定为构成商业贿赂。

  4、利益冲突规则有待完善

  在企业用工管理中,主要存在两种利益冲突形式。一是外部利益冲突,典型的是员工利用职务之便与经营上下游业务的亲属之间进行交易;二是内部利益冲突,典型的是存在领导、业务、监督、审计等关系的员工之间存在亲属关系。

  近年来,企业对外部利益冲突问题关注较多,对内部利益冲突则相对忽视。

  一般而言,对存在外部利益冲突行为的员工,企业会采取解除劳动合同等较为严厉的处理措施;对存在内部利益冲突关系的员工,企业会要求一方予以任职回避,涉及调岗问题。

  无论是解除劳动合同还是调岗,最为合规的方式都是规章制度存在相关依据。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简析境内用工主要合规风险点有哪些

简析境内用工主要合规风险点及措施

用工合规性

简析境内用工主要合规风险点的内容

简析境内用工主要合规风险点及措施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