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移民语言考试,冰岛移民局官网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赵婉涵

冰岛移民语言考试,冰岛移民局官网

大家好,由投稿人赵婉涵来为大家解答冰岛移民语言考试,冰岛移民局官网这个热门资讯。冰岛移民语言考试,冰岛移民局官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冰岛移民难吗

作者:任逸飞

冰岛队最终还是凉了。

6月16日,他们在俄罗斯世界杯的首秀中,以1:1逼平了阿根廷队,一夜刷爆朋友圈,成为一支“网红球队”。然而,在本周三,冰岛队没有能够再续写传奇,经历95分钟鏖战,他们以1:2不敌巴尔干劲旅克罗地亚队,小组积1分,遗憾出局。

尽管如此,冰岛队在赛场内外依然收获了许多关注。这支被盛传是由牙医、导演、手球运动员、MBA学生和房地产公司老板们组成的“兼职足球队”,凭借其顽强的意志和敢打敢拼的劲头,常常能在强队面前不落下风。

▲ 冰岛队遗憾告别世界杯

一、从“维京战吼”说起

除了球队,冰岛球迷们在赛场上万众一心地发出“维京战吼”更是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套别具一格、气势逼人的助威方式,开始于2016年欧洲杯,冰岛奇迹般战胜英格兰的比赛。在那场比赛结束后,冰岛全队走向场边,带领全场8700多名球迷,一同高举双臂,拍手呐喊,巨大的 “Ahu~” 声响彻尼斯的夜空。

此后,“维京战吼”便扬名海外,成了冰岛球迷们的“标准动作”。“维京战吼”(Viking Clap)在冰岛语中称为“Skol”,据说正是源自“北欧海盗”维京人战斗前的呼号。

“维京战吼”让我们发现冰岛——这个人口只有30万的小国,与历史上的维京人是存在着某种精神连接的,那这种奇妙的联系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维京人在冰岛的历史长河中又留下了哪些不可磨灭的痕迹呢?

二、海盗帝国

冰岛,这个孤悬于世界尽头的岛屿,在9世纪之前一直是杳无人烟的,直到公元874年,一群远洋而来的“不速之客”终于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这群首次踏上冰岛土地的家伙绝不是什么平平无奇之辈,相反,他们的名字简直令当时的欧洲人都闻风丧胆,他们便是“北欧海盗”——维京人(Vikings)。

▲ 9-10世纪的维京武士

▲ 9-10世纪的维京武士

要给“维京人”简单下个定义或许不太容易,因为它作为一个族群的代称,是晚近才出现的。虽然如此,有一点还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现在谈论的“维京人”,主要指的是一批来自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人(Norse)。

自8世纪起,迫于恶劣的生存环境,挪威人开始泛舟出海,四处冒险、寻找财富,渐渐地上述行为衍变成了一次能集结上百艘战舰的有计划的侵略战争,欧陆沿海各地很快都笼罩在北欧海盗的阴影下。

古英语文献《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Anglo-Saxon Chronicle)第一次使用“维京人”来指称挪威海盗。公元793年,海盗在苏格兰东北部的林迪斯法恩(Lindisfarne)登陆,一路烧杀抢掠,“维京”(viking)在古英语里正是“强盗、抢劫犯”的意思。

▲ 1890年发现于挪威的“戈克斯塔德”战舰(Gokstad ship),推定建造时间为890年左右,修复后战舰全长23.24米、宽5.2米,集中展现了维京人的造船工艺

▲ 1943年于挪威出土的维京人铁制头盔 Gjermundbu helmet,锻造时间约为公元10世纪

“以大海为后院、以战舰为长靴”的维京人,自从其“横空出世”以来,在欧洲各地的劫掠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这其中的原因,无疑要归功于维京人先进的造船工艺,精湛的武器锻造技术,以及彪悍勇猛的铁血性格。

至9世纪末,维京人已经在北至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至意大利西西里岛,东至俄罗斯内陆的伏尔加河与顿河流域,西至大不列颠与爱尔兰的广阔地带建立起了一个强盛的“海盗帝国”。

▲ 8-11世纪维京人活动范围图,绿色区域为其定居点,蓝色线条为其打通的航路

三、维京人来到冰岛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874年,维京人选择再度向西进发,将“处女地”冰岛纳入控制范围。

根据成书于12世纪初叶的冰岛历史文献《冰岛人之书》(Íslendingabók)记载,率领第一批移民定居冰岛的是一位名叫英戈尔夫·阿尔纳松(Ingólfur Arnarson)的头领,他和他的家族部众们从挪威出发,最后在冰岛的西南海岸登陆,并在今天的雷克雅未克附近建起了居民点。阿尔纳松由此成为了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冰岛人。

▲ 油画《登陆冰岛的维京人》(Norsemen landing in Iceland),由挪威画家Oscar Wergeland绘于1877年

在阿尔纳松之后,维京人向冰岛的迁移脚步没有停止,与《冰岛人之书》差不多写于同一时期的《定居者之书》(Landnámabók)显示,从870年到930年,初期的冰岛移民潮持续了大概60多年,总计有435人在冰岛扎下根来,其中的大部分人选择集中居住在岛的西南部和北部,这段时间在冰岛历史上被称作“定居者时代”(The age of settlement)。

对于这些初来乍到的挪威移民来说,冰岛的环境简直是令人绝望的,岛上看不见一棵树,到处覆盖着熔岩砂砾与坚硬的冻土,荒凉的山峰间,冰河肆意流淌,一到冬季,狂风裹挟着暴雪,把大地覆盖得严严实实。

▲ Landmannalaugar 山脉,位于冰岛的内陆高原,因其彩色条纹般的肌理闻名

▲ Gullfoss 瀑布,位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东南部(笔者摄于2016年7月)

为了对抗岛上的恶劣气候,移民们建造起一种半地穴式的“干打垒”房屋,房子一般用坚固的石料堆叠而成,并且在外面盖上厚厚的茅草,这种房子兼顾了防风与保暖的双重效用,成为了此后冰岛传统民居的主流样式。

经过一段时间筚路蓝缕的艰辛探索,移民们意识到冰岛还远谈不上是生活不下去的“世界尽头”,原来,他们发觉冰岛近海有十分丰富的渔业资源,特别是鳕鱼,每到冬季大量的鳕鱼会游至冰岛的南部海岸过冬。

作为“北欧海盗”,捕鱼可以说是这些挪威移民的看家本领了,可以想象,捕鱼业很快就成了维系整个冰岛社会存续的主要产业,尽管有据可查的冰岛鱼产品出口要到1300年才出现在历史文献当中。

▲ 位于冰岛北部 Akureyri 的 Laufás 民居博物馆,该地有人居住的历史可追溯至1047年,直至上世纪50年代依然作为农场使用(笔者摄于2016年7月)

其实,在现代的捕捞技术还没出现以前,捕鱼是项十分辛苦的差事,完全只能靠人力来完成。

每当冬季捕鱼季到来的时候,冰岛的渔民们会先前往建在海岸边的茅草小屋里集中居住,以方便及时出海。捕鱼的船只往往就是一艘可容纳六人或八人的木划子,渔民会在清晨把船划到远离海岸的捕鱼地点,撒下饵料和渔网耐心等待鱼群上钩,他们有时可能就要这样干等上一整天,而捕捞到鱼之后,他们还要想方法把沉甸甸的船再划回岸上。

这种近乎“肉搏”式的冰岛传统捕鱼法,作为岛上渔民的一项必备技能,延续了相当久的时间,或许只有此类营生才最符合北欧海盗们“钢铁直男”的脾胃吧。

四、冰岛人发现新大陆

在开拓者们的努力下,冰岛的几个定居点都渐渐变得人丁兴旺了;而对于维京人来讲,控制冰岛的好处并不仅仅是可以在这里捞鱼。冰岛成为了维京人继续扬帆西驶,探索新航路的中转站。

982年,维京探险家埃里克·托瓦德松(Erik Thorvaldsson / Erik the Red, 950-1003)率领14艘船驶离冰岛,抵达了一海之隔的格陵兰,并在岛上建起了三个定居点。

▲ 位于雷克雅未克哈尔格林姆大教堂前的雷夫·埃里克森雕像,由美国政府于1930年赠予冰岛,以纪念埃里克森发现新大陆(笔者摄于2016年7月)

与托瓦德松相比,他的儿子雷夫·埃里克森(Leif Erikson / Leif the Lucky, 970-1020)更加大名鼎鼎,至今冰岛人坚信埃里克森比哥伦布提前五百年发现了新大陆。

依照写于1265年的《埃里克萨迦》(Eiríks saga rauða)中的说法,埃里克森在公元1000年的一次由挪威返回格陵兰的航程中,由于船队偏离方向,驶经了一块过去未知的大陆,并曾于当地短暂停留。

这块大陆被称为“Vinland”,是块到处长着葡萄和成熟麦穗的地方,《萨迦》里甚至记载了维京人与当地的原住民相互联络的内容,根据这些线索,有人推测埃里克森所到之处就是今天加拿大东南部的圣劳伦斯河入海口区域,包括纽芬兰以及新布伦瑞克等地,而维京人遇到的原住民无疑就是北美的印第安人了。

▲ 维京人造访北美的可能路线

可是由于缺乏实物佐证,仅凭《埃里克萨迦》这种史诗中的记载,还是无法断定埃里克森到访新大陆的真实性。

直到上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在加拿大纽芬兰岛的最北端,一个叫做兰塞奥兹牧场(L'Anse aux Meadows)的地方发现了一处维京人的定居点遗迹,才终于证明了维京人在哥伦布之前造访北美大陆是确凿无疑的。由此可见,以冰岛为中心,当时“北欧海盗”的势力已辐射至北大西洋沿岸各处。

五、奇特的议会制度

说起维京人在冰岛的成就,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议会——“阿耳庭”(Alþingi)的创立是不能不提的重要事件。

作为一群在刀尖上讨生活的战斗民族,维京人向来崇奉的信条就是“能流血得到的决不用流汗去获得“,如果两群人互相看对方不顺眼,往往立刻就拔刀互砍起来,相当之简单粗暴。然而,随着来冰岛定居的维京移民越来越多,再用这么“洒脱”的方法来管理日常事务明显就很不合适了。

由于北欧氏族社会间一直存留有成年男性聚集开会,解决重要议题的习俗。公元930年,冰岛人在雷克雅未克郊外的辛克瓦莱峡谷(Þingvellir)召开了一次自由人大会。

▲ Þingvellir 峡谷南面的 Þingvallavatn 湖(笔者摄于2016年7月)

这次大会被称作“阿耳庭”(Alþingi),会议制定颁布了冰岛最古老的法典《灰雁法典》(Grágás / Grey Goose),对此后冰岛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灰雁法典》的核心内容便是规定了古代冰岛各级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首先,《法典》将全岛划分为若干个“庭”(goðorð),与我们一般的认识不同,这里的“庭”没有确切的地理边界,它只是一个同一定数量的农民有关的统计单位,所以全岛“庭”的个数是时常变化的,一般是36个,有时也会达到39或48个。

▲ Þingvellir 峡谷所在的 Þingvellir National Park,2004年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笔者摄于2016年7月)

每个“庭”会安置一个头领(goðar / chieftain),全岛36个头领便组成了冰岛最高权力机关——“阿耳庭”(Alþingi / parliament),在阿耳庭召集的时候,头领有权力要求自己“庭”中每9个自由民选派1名陪同其与会,因此到了12世纪,当冰岛自由民的总数达到4500人的时候,就意味着有将近500人具备资格参与阿耳庭会议,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数目了。

阿耳庭在开会期间由一个“法律宣讲人”(Lögsögumaður / Lawspeaker)来主持,“宣讲人”地位十分崇高,由各头领推选产生,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阿耳庭同样进行头领之间的改选,头领的任期也是三年,可连选连任。

阿耳庭中行使最高立法职能的机构被称为“立法会议”(Lögrétta / Law Council),由法律宣讲人召集,每个头领都有资格与会,并且可以陪同两名随从。立法会议是对公众开放的,所有感兴趣的冰岛人都可以来旁听,这使得会议现场常常十分热闹。

▲ Þingvellir National Park中有关“立法会议”的展板,可以看到会议召集情景的想象图,站立在会场中央的即是法律宣讲人(笔者摄于2016年7月)

在阿耳庭之下还设有一个次级的议事机构,称为“春季会议”(spring assembly),根据《灰雁法典》,“春季会议”必须要由三名头领共同召集,因此该会议具有类似地方议会的职能,全岛一共设置了13个春季会议,分属东、西、南、北四个大区,除了北大区包含了4个会议外,其余三个区都分别包含3个会议。

四个大区并不具备行政职能,它们只是作为司法辖区来存在的,每个大区内的头领会共同推选一名自由民担任法官,主持法庭事务,所以全岛一共有四名法官,另外在阿耳庭所在地辛克瓦莱有第五个法官,这个法官主持最高法院,由参与阿耳庭的头领们一同来推选。

▲ 四大区与十三个春季会议的分布图

就这样,围绕着“阿耳庭”,《灰雁法典》确立了一整套包含立法、行政、司法的制度设计,这套制度安排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代议制民主元素,而一个松散的“冰岛共和国”(Icelandic Commonwealth)也就在这样的基础上诞生了。

今天的冰岛人一直十分自豪自己的国家创造了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议会,这个论断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在阿耳庭的运作过程中的的确确能看到一些现代西方政治的影子:

譬如,“庭”里面的自由民和头领的关系就很像现在选民和政客的关系,由于“庭”本身不是一个具有规定边界的单位,所以某个“庭”里的民众在理论上是没有效忠该“庭”头领的义务的,他们可以随时改变效忠对象,去支持别的头领,而这种行为会直接导致原头领在阿耳庭中落选。

当然,“阿耳庭”能够在冰岛出现也有它的特殊性,维京人一贯的粗犷明快的生活作风,保证了这个权力比较分散的议事系统能够正常运转,而在同一时期欧洲的其他地方,类似这样“大家一起商量着办”的政治模式已经被复杂的封建领主制完全取代了。

▲ 冰岛球迷们的“维京战吼”

进入11世纪以后,维京人的势力开始逐渐衰落,并最终退出了世界史的舞台。尽管如此,“海盗”们坚韧顽强的作风却流传下来,融进了今天冰岛人的血液里。当我们在电视机前看着冰岛队——这些名字结尾都带着“松”(-sson)的男人在绿茵场上奋勇拼搏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时刻捍卫着伟大祖先的荣耀。

再见了,冰岛队!让我们期盼在下届世界杯的赛场上,能再次听到“维京战吼”响彻云霄的声音。

参考文献:

Julian D. Richards. The Viking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Gunnar Karlsson. The History of Iceland.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0.Gunnar Karlsson. A Brief History of Iceland. Reykjavík: Mal og menning, 2016.William Ian Miller. Bloodtaking and Peacemaking: Feud, Law, and Society in Saga Iceland.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0.Margaret Clunies Ross ed., Old Icelandic Literature and Socie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冰岛移民需要什么条件

欧洲移民,很多人会首选北欧,

因为北欧可以说是世界上福利最好的国家,

而且生活环境好,居民素质高,社会犯罪率低,加上闲适的生活氛围,

成为无数人理想的世外桃源。


一、北欧包含哪些国家?



北欧指欧洲北部,主要按照地理位置划分,

包括五个国家,分别是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冰岛

北欧五国历史背景紧密相连,生活方式相近,而且都是发达国家。

很多人将北欧称为“童话世界”,

一是因为北欧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

到了冬天完全被冰雪覆盖,仿佛童话的冰雪世界;

二是北欧的人口少,经济好,拥有最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

并且各国常年被评为“全球最宜居”“全球最幸福”的国家。


二、为什么要移民北欧?

1.资源丰富,经济发达



地广人稀加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北欧国家提供了充足的收入保障,工资待遇位居全球领先地位。

挪威,人口514万,却是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国和天然气出口国,仅次于沙特和俄罗斯;

丹麦,人口564万,石油储量超过2.9亿吨,是欧洲第三大石油生产国。

北欧国家对教育的巨大投入,造就了一批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北欧的医药、电子、电信等产业创造了不少世界闻名的品牌,

挪威的石油、瑞典的宜家、瑞典的沃尔沃、芬兰的诺基亚、丹麦的乐高等,都是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

2.高福利社会保障体系

医疗

北欧的医疗制度是普惠制,

不分地区、人群,基本上实现了全民免费医疗

在瑞典看病,一般挂号费为每次120克朗,一年内累计900克朗后即免费,

如需用药,持处方到药店购药,

一年内如果药费累计超过900克朗可享受免费用药。

其他的费用,如治疗费、住院费,甚至包括特殊情况往返医院的路费等则可以全免。

教育


只有2500多万人口的北欧,有近400所高校,还有众多在职培训和成人学习机构,

所以北欧50%以上的成年人接受过高等教育。

瑞典,从小学到大学一律实行免费教育,且提供午餐。

孩子从出生到大学读书不仅不花钱,每个月政府还会发人民币一千元左右的“零花钱”,

大学生每个月可获得助学金和低息贷款。

养老

据欧洲第三方评估机构统计,每个芬兰人一生可享用的政府福利约为125万欧元左右。

退休后国家养老金每月500欧元,就业退休金为原在职工资的50-60%,

每位工作10个月以上的居民都可以在失业时领取长达500天的失业补助。

冰岛,为全世界社会福利制度最完善、福利水平最高的国家,

冰岛全体国民都可以获得同样数额的养老金,约每月9577克朗;

如果72岁以上退休,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为16000克朗。


三、北欧国家移民政策



不过想要移民北欧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北欧国家都属于非移民国家,移民政策非常少,

而且北欧国家都很富裕,也没有投资类移民来引进移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想要移民北欧第一种方法是靠自身技术

瑞典

可以通过工作签证、自雇、读博移民。

自雇满2年可申请永居,读博和工作签证满4年可申请永居。

芬兰

可以通过自雇、工签移民。

自雇需要做商业评估,符合条件者2年后可申请永居,

工签需满4年,通过芬兰商务机构的评估后获得永居卡。

丹麦

创业和工签居住满8年且获得丹麦语言等级考试TEST2便可以申请永居。

挪威

工签满3年且挪威语合格后可申请永居。

冰岛

在冰岛工作4年以上可拿绿卡,

7年以上的居住时间可以获得国籍,并通过当地的语言考试。


曲线移民北欧


如果不能满足以上条件,可以选择第二种方法,通过其他欧盟国家身份曲线移民北欧。

欧盟27个国家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只要持有一国护照相当于持有欧盟护照,

欧盟公民可以自由去欧盟其他国家居住,工作,生活,享受福利等。

现在方便移民的欧盟国家可以选择希腊、葡萄牙、马耳他、爱尔兰等,

这些国家中最方便快捷拿到欧盟护照的是葡萄牙

可以选择50万欧元投资基金

或者最低28万欧元购买房产拿到葡萄牙黄金居留签证,

葡萄牙申请条件简单,无语言、学历、资金来源要求,

5年后就能拿到葡萄牙护照,也就是欧盟护照,

最终达到移民北欧的目的,只不过这一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和规划。

冰岛移民条件

在维京人的历史上,除了拎着战斧四处抢劫,乘船寻找新的栖息地,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维京传奇》中弗洛基发现冰岛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环境十分恶劣,大部分地区并不适宜人类居住。于是,劫掠和航海贸易,成了维京人的日常。

看过《维京传奇》的朋友,一定对弗洛基这个人物印象深刻。在剧中,他成为了发现冰岛的第一个维京人,并且开启了维京人移民冰岛的新纪元。虽然很多人觉得这一段剧情有些突兀,但真实的历史上,确实有这个故事。

我们还是先说说冰岛吧。

这座总面积10.3平方千米的寒冷海岛,靠近北极圈地区,横跨大西洋中脊,正好处于欧亚大陆板块和北美洲板块的分界线上。正因为如此,寒冷的冰岛拥有大量的温泉和活火山——正儿八经的“冰与火之国”。

经常喷发的火山带来了大量的火山灰,让冰岛大部分地区没有树木生长。所以,别看冰岛很大,但它的内陆地区分布着火山、冰川和雪原,完全不适宜人类居住。人们要想在冰岛生存下去,只能依靠海岸地带,大约只占冰岛总面积的15%。

所以,公元9世纪的维京人,殖民冰岛的难度可想而知。

冰岛的位置

维京人最初对冰岛毫无兴趣,毕竟这里离挪威太过遥远。最初,维京人发现的是设得兰群岛,这里成了他们南下掠夺英格兰的中转站——他们在设得兰群岛上喂养牛羊,准备了大量补给,留给前去抢劫的维京人。

约公元9世纪初,维京人又发现了更西边一点的法罗群岛,这里也成了他们的中转站。没有人想着再往西探索,因为对于维京人来说,那里太遥远,简直是世界的尽头。再说了,北海的风暴经常突然降临,维京人不想冒险。

第一个发现冰岛的维京人,其实并不是弗洛基。

发现法罗群岛约50年后,一个名叫纳多德的挪威人,带领水手们出海,在前往法罗群岛的路上迷失方向,偏离了航线。他们无助的漂流几天之后,终于发现了一片陆地。

纳多德登陆后就四处寻找,希望能有原住民帮助他们。结果,当他们爬上高山,四处寻找之后,才发现这是一片没有人类居住的陆地。因为到处都是冰原,他们还遭遇了大雪,纳多德就把这里命名为了“雪岛”。

纳多德和队员们并不喜欢这里,直接离开了。不过,他们千辛万苦回到挪威之后,开始向别人炫耀这次航程,称他们发现了一片无人居住的肥沃土地。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另一个名叫加尔萨的商人,决定去寻找这片土地。

加尔萨成功了,但是他发现这里并不是“肥沃的土地”,相反环境很恶劣。

加尔萨的船员们在海边建了房子,靠着海鸟蛋和捕鱼熬过了可怕的冬天。这里不值得留恋,加尔萨和船员们也离开了,不过据说有一个人留下了,他带着两个奴隶,想在这里定居下来。

三个人是不可能在这里生存下去的,所以他们注定要孤独的死在这片寒冷的土地上。

数十年后,公元9世纪末,大名鼎鼎的弗洛基来了。

《维京传奇》中的弗洛基

弗洛基之所以有名气,因为他是第一个真正以殖民为目的来到冰岛的人。他的外号叫“鸦人”,因为他来到冰岛的方式,是靠着三只渡鸦。在海上,弗洛基会定期朝不同方向放飞渡鸦,如果哪一只没有飞回来,就说明那个方向有陆地。

就这样,弗洛基带着家人、朋友,以及牲畜和粮食,来到了冰岛。他们选择了一个颇有生机的地方建立了营地,至少在夏天的时候,这里非常舒适。另外,海岸线边有大量的桦树,可以用来建造房屋,生火取暖。

不过,冰岛的冬天很难熬,因为弗洛基没有储备足够的草料,牲畜都饿死了。他们困在这里整个冬天,弗洛基心灰意冷,第二年就回到了挪威,称新殖民地毫无生机,冬季漫长可怕,是一座“冰岛”!

然而,弗洛基最后还是回到了冰岛,并一直生活在那里。其他的殖民者,比如著名的殷格·亚纳逊,则带领了更多的人来到冰岛,希望找到一个更加自由的土地生存。不可否认,冰岛最初的殖民者中,有不少都是在家乡被驱逐或者犯了重罪的人,迫不得已才来到的冰岛。

殷格·亚纳逊就是这样的人,他带领整个家族来到了冰岛。他们建造营地的地方,殷格·亚纳逊命名为“雷克雅未克”——也就是现在的冰岛首都。

那么,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维京人该怎么生存呢?

维京探险者

对于早期的移民者来说,冰岛中间的高原地带根本无法居住,就算有牧场,也会经常覆盖着火山灰,牲畜吃了这样的草,不久就会死亡。所以,他们只能带着牛羊在沿海地区居住。

幸好,海岸附近也有很多优良牧场,因为没有大型野兽,所以人们不用担心牲畜的安全。另外,在海岸边生活的好处,就是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的馈赠。人们可以捕获海鸥和大海雀,也有海豹和海象。另外,附近海域有很多北大西洋鳕鱼,也足够早期殖民者食用。

至于粮食、水果、蔬菜和不易获取的生活物资,只能靠远航贸易来解决了。对于习惯航海的维京人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

冰岛的殖民者越来越多,虽然条件艰苦,但至少可以相互扶持,生存下去。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维京人不同,来到冰岛的人们,不愿意再被某个国王所统治——当然,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也没有人能够达到成为国王的标准。

于是,冰岛的维京人没有国王,他们崇尚自由,以家族为单位住在大牧场中。没有军队,没有大城市,也没有赋税。大家有共同承认的简单法律,重大事务和纠纷,主要靠投票解决,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除奴隶之外)。

就这样,维京人在这个冰与火的世界中,艰难的生存了下去……

冰岛移民政策

面积广阔的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它和冰岛之间最短的距离只有318英里。在北欧人的时代,从冰岛西部的斯奈山半岛到格陵兰东部的瓦特金山的航程,顺利的话只需花上4天时间。

不过,这个最近的登陆点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因为常年不化的冰雪覆盖了格陵兰岛的83.5万平方英里陆地中的大部分,而且它的东部海岸环境十分险恶。

这片白色的多岩荒野不像北欧人移民去的冰岛那样适合农业活动。

爱斯基摩木架皮舟,是一种开放皮艇,由尤皮克人和因纽特人使用,最初发现于从西伯利亚到格陵兰的所有沿海地区。 John Rasmussen 图

那些前往冰岛的船只有可能偶尔会脱离航线,去往格陵兰。不过,第一个出现的关于西方有土地的传闻是在 900—930 年之间的某个时间,当时挪威人贡比约恩·伍尔夫-克拉卡松(Gunnbjorn Ulf-Krakason)发现自己偏离了预定的目的地,而且他看到了陆地,他认为那是一系列小岛。

此后,至少有50年都没有人有机会再次前往“贡比雅尔尼尔·斯科尔”(贡比约恩的岩岛群),而它们的实际位置,尚无令学界满意的解释,它们也许实际上从未存在过,仅仅是一个错觉,是一个海市蜃楼,是格陵兰岛海岸的倒影。

《定居者之书》中记载的赫维特拉曼纳兰(白人之地)则更为诱人。据说大概在10世纪70年代的早期,冰岛人阿里·马尔松被吹到了那里,并且发现了一块已经有人定居的土地,那里也被称为“布兰德·米克拉”(大爱尔兰)。

“红色”埃里克发现格陵兰的峡湾适合停泊船只,而且内陆生长着大片郁郁葱葱的矮柳和杜松。和冰岛常年荒芜的土地相比,这里的景色对移民而言太过诱人。资料 图

他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并且在那里接受了洗礼,这证明在格陵兰岛已经有某种北欧人或凯尔特人的殖民地。不过,并没有其他资料或考古证据证明阿里的登陆是事实,他的成就一定很可疑,而且他描述的关于斯堪的纳维亚社会的运作的细节表明,他抵达的地方也许是斯堪的纳维亚的某处,并非格陵兰。

一个脾气暴躁的年轻探险家在982年的夏天出航,这一次他寻找的终于不再是海市蜃楼了。

“红色”(Rau ð i)埃里克的绰号也许指的是他的红色头发,或者他的火暴脾气,他此时已经被流放两次了。他在公元970年左右和父亲索尔瓦尔德·阿斯瓦尔德松一同离开挪威,因为他的父亲在冲突中杀人而被判处流放。

埃里克和索尔瓦尔德从斯塔万格附近的耶伦地区的家庭农场中出发,他们前往冰岛,不过当他们抵达的时候,却发现最好的土地在很久以前就被人占据了,他们被迫在冰岛西部德兰加尔的险恶地带建立起一个新农场。在他的父亲去世之后,埃里克搬到了他的冰岛妻子家里的土地附近的豪卡达尔,这里是布雷迪峡湾中的一个小海湾。那里现在还有一个10世纪晚期到11世纪早期的长屋遗迹,它位于一个肥沃谷地的半山腰上,但这个遗迹是否真的是埃里克农场里的建筑则不确定,不过在它附近有一个用浮木重建的建筑,为游客提供了大风之中的休息处。

赫瓦尔西教堂是格陵兰保存最完好的挪威遗迹 资料 图

这块地要好一些,但是脾气暴躁的埃里克很快就卷入了另一场冲突中:他的奴隶意外地引起了一场滑坡,这毁坏了他一个邻居的屋子。在随后的争吵之中,埃里克的两个仆人被杀了,作为报复,他反过来杀死了他邻居的两个下人。埃里克不可避免地被迫离开了豪卡达尔,并且在冰岛西北海岸外的苏都雷伊岛上的特拉迪尔找到了避难所。不过,他实在是喜欢惹是生非,很快他在那里也被卷入了新的纷争之中。

埃里克也许意识到自己无法在特拉迪尔长期定居,于是他将他的高椅木柱借给了冰岛本岛的一个农场主索尔基斯特·加姆里。当他要求归还时,索尔基斯特却拒绝了。口角再一次升级为争斗,索尔基斯特的两个手下被杀,邻居们也纷纷加入这场争斗以努力阻止进一步的流血,索尔斯尼斯的当地议会宣布埃里克为违法者,判处他“短期流放”(从冰岛放逐三年)。

现在冰岛和挪威都不接受他,埃里克决定试试运气,去寻找西方的贡比约恩的岩岛群。虽然不清楚他第一次抵达了格陵兰岛的东部海岸的哪个地点,不过那里应该并没有能够吸引他的景色,只有冰冷的白雪覆盖的山脉,还有内陆荒芜的白色冰盖,几乎不可以定居,而且也许他很快就得到了赦免,可以返回冰岛。

格陵兰南部,一处刻着卢恩字母的石碑。卢恩字母又称为路尼字母或北欧字母,是一类已灭绝的字母,在中世纪的欧洲用来书写某些北欧日耳曼语族的语言,特别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不列颠群岛通用。资料 图

不过埃里克并未退却,他和同伴们向南航行,终于绕过了法韦尔海角,随后,他在附近被他称为赫瓦尔弗的地方(也许就是斯米尔苏普岛的一个海角)转向北上。

他花了一些时间来调查这一地区,这里就是后来北欧人在格陵兰岛的定居点的核心区域。他发现这些峡湾适合停泊船只,而且在内陆生长着大片郁郁葱葱的矮柳和杜松,和冰岛常年荒芜的土地相比,这里的景色对移民而言太过诱人。

出于成功的维京殖民者自我标榜的天性,埃里克将他在第一个冬季定居的地方命名为“埃里克之岛”。在第二年的春天,北欧人回到了之前的峡湾,那里也同样以他们首领的名字命名为“埃里克峡湾”。埃里克在一个季节的时间里探索了邻近的峡湾,并且发现了一些早前的定居者的痕迹:房子的遗迹和船只的遗骸(这些也许是更早的多塞特文化的因纽特人在这一地区活动的证据),埃里克将他的冬季营地驻扎在一个被他命名为“埃里克沙洲”的地方,他就像小孩一样在每个地方都留下自己的名字。当适航季节在 984 年再次到来时,埃里克命令他的人北上,并且他们通过了哈拉芬斯峡湾(今乌纳尔托普),直到浮冰阻碍了他们进一步前进。他转而南返,在埃里克之岛度过了他在格陵兰的第三个冬季。

在格陵兰南部埃里克最初选定的定居点,新造了木头建筑展示当时的风貌 资料 图

在他为期三年的流放期结束之后,埃里克于985年的春天回到了冰岛。他也许还带着一些保证能让家乡人感兴趣的珍贵货物:熊皮、海豹皮、海象皮、海象牙。这些物品明显地展示了新土地的富饶,还证明了埃里克为这块地方精心挑选的名字名副其实:格罗恩兰(“绿色之地”,即格陵兰)。

当他招募人手去建设新的殖民地时,他几乎没遇到什么麻烦。此外,正如埃里克在 15 年前遇到的情况那样,冰岛最好的土地已经全被瓜分完了,这一次开始全新的兰德恩德姆(Landn á m,获得土地)的想法,正好满足了大家的进取心,再次成为众人渴望的冒险,而不易被拒绝。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型舰队,舰队里有25艘船,在986年的春天出发前往格陵兰,大多数水手来自冰岛西部,他们的船只上满载着家庭奴隶和牛群,简而言之,就是他们试图在埃里克的新土地上重复在冰岛的生活方式的所有必需品。不幸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成功了,只有14艘船抵达了格陵兰的海岸。其他的船不是被风浪推回了冰岛,就是沉没了。

导致船沉没的也许是北欧人称之为“哈弗吉尔丁”(海墙)的自然现象,根据记录,这种现象在冰岛和格陵兰之间的海域偶尔出现——数百码长的巨浪将沿途的船只一扫而空,这可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莱夫·埃里克松是“红色”埃里克之子,他比哥伦布早500年抵达美洲,被认为是第一个发现北美洲的欧洲探险家。格陵兰岛上有莱夫·埃里克松之斧雕塑纪念他。资料 图

这种恐怖景象被埃里克舰队中的一名基督徒给记录了下来,这个赫布里底群岛的维京人是其中一艘船的船长,他名为赫尔约尔夫·巴尔达尔松(Herjolf B á r ð arson),之后成为新殖民地的领导者之一。他写下的关于这次经历的一首名为《哈弗吉尔丁加德拉帕》(Hafger ð ingadr á pa)的诗中,他祈祷上帝在他面对“海上的粉碎者”时能让他安全通过。

13世纪的王公们的指导手册《斯百库鲁姆·里格尔》(国王之镜)中的描述,更详细地再现了这一现象:“就好像是大海中的所有的风浪聚集在了三个水峰之中,形成了三股巨浪,大海中全是海墙,任何地方都看不到开口;它们比高山还高,就好像是高高悬起的悬崖。”

和贡比约恩的岩岛群一样,哈弗吉尔丁也可能是一种海市蜃楼,是风暴来临前夕带来的气温变化引起的某种光学效应。相对乏味的是,也许让埃里克几乎损失了一半船队的灾难就是一场风暴,并不是其他任何怪异的自然现象。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转自《维京人的世界》,先标题为编者所拟,略有删改。)

《维京人的世界》;著 者:[英]菲利普·帕克;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0年3月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冰岛移民语言考试,冰岛移民局官网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