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面手”才适合做刑辩
刑事案件的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的走向。如果大家仔细地研究过多个无罪案例,就会知道很多时候导致被告人无法被定罪的往往是某些常人无法发现并抓住的细节。
有些刑事团队,侦查、鉴定、沟通、质证、辩论,全部区分开来,有专门当翻译的,有专门做搜索的,专门写文书的,专门开庭的,等等等等。
总体来说,我是不喜欢这种模式的。
因为在我一贯的概念里,刑事律师,特别是打无罪辩护的,必须是“多面手”,侦查、鉴定、沟通、质证、辩论这些技能样样都要行。很难想象一个刑事方面综合素质不过关的人能在刑事业务领域达到较高的高度。
当然,要每一方面都堪称完美,确实很难,但是至少每样都要80分以上。在办案的时候,剩下的20分(或者更少),可以自己通过对案件的研究补齐,包括但不限于进行案件检索和理论分析,必要的时候可咨询某方面更权威的专家,譬如专门的税务人员、海关人员及会计人员等。
二、检索能力是能让刑辩律师迅速变强的“吸星大法”
所以说到底,刑事律师最基本的能力有两种: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能力。
讲到输入,不得不再强调一下检索能力。
案件检索对于当代律师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检索实际上是“吸星大法”,有点化别人的功力为己用的意思。经过专业法学训练的律师,即便是对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只要精通检索,也能迅速查找到有用信息并运用,所以检索能力于律师而言,除其本身作为一项职业技能的作用之外,还对其他能力起到补充和保障的作用。
任何事情,现在不会不代表检索之后不会。如果能在几分钟之内顺利检索出想要的结果,那么不会也可以约等于会。
关于检索的具体内容,我先前也已经撰文写过了,详情参见《办理刑事案件各类检索工具分析及推荐》一文。
现在很多律师强调“亲自办案”,其实这从侧面反映出很多律师是不亲自办案的,而仅仅是对案件的走向起到一个把控和监督的作用。我见过的在“亲自办案”方面对自己要求最为严格的律师,但凡是刑事案件全部都是自己做,所有流程完全亲力亲为,据我了解,这位律师代理案件的效果很不错。
三、刑事案件难以拆分导致团队战经常不如人意
一般来说,一个案件从头跟到尾,最容易清楚案件的全貌。经他人之手,自己没有经过那个环节,接手的人总还要花时间适应,这就另行增加了时间成本。所以为什么律师不喜欢自己的团队流动性太大,原因或许也正在此处。
而且,别人做出来的东西,跟自己亲力亲为做的,总还是不一样,具体的思路需要接驳,不能一以贯之,传达转接时会产生消耗,思路接驳的效果怎么样也很难说。非诉项目可以并且容易拆分,诉讼就其本身的程序和性质而言,在拆分一事上是存在“先天不足”的。
犯罪的结构是立体的,内容是充实的,有点(要素)、线(时间线、证据链)、面(要件)、还有“重心”(关键证据)、阶层。
但普罗大众只能看到某一平面,好些的受过初步专业训练的一般能看到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但是背面是凹陷的,结构内部有细小的空心点,他们就不一定能看到了。
因此,不同律师之间水平的差距也是造成刑事案件难以拆分操作的一个关键。
四、超越传统“多面手”的刑辩律师才能成为团队带头人
那么基于上述原因,亲自办案一定比把控和监督好?单独作战一定比团队作战好?
依然没有定论。因为单兵作战虽然能保证个案顺利进展,也同样存在例外。因为我同样见过合作得非常紧密的团队。
团队作战要取得好的效果,有一个很大的要点,就是每一个人都要能力非常强并且具备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充分互信。也就是关于这个案件,这个团队内部的人各自具备自己的能力和看法又都什么都可以交流和分享。
如果几个本来就很强的人用这种形式聚集在一起,爆发出来的能量可能是这些人单独作战的指数倍。
但这样的人缘何聚在一起?必然是要有人将他们聚在一起。这个人,就是刑辩团队的带头人。此处会产生一个问题。团队带头律师凭什么能让这些人聚在一起?
除了所谓的“团队靠金钱维系”,还有很多其他因素。譬如,带头人的个人专业能力、性格脾气、运作模式,甚至还有一点“领导艺术”存在。另外也看每个团队成员自身的具体情况。
也就是说,是“分则数条龙,聚则一条虫”,还是“分开各自牛X,合则天下无敌”,说到底是看领导的能力、格局、团队中每个人的脾性甚至有时候要看运气。
毕竟有时候团队的组合也是随缘的,一开始,带头律师肯定会层层把关,让自己认为资质好的律师加入团队,但最后是否这些律师是否能够留下,会留下多久也是未解之谜。
所以,事实上每个律师团队的人员都处于变动之中。
五、刑辩团队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持续持有“吴彦祖”
上文也已经显示,刑事辩护这块,不是团队战不好用,而是团队战要求很高,大多数的团队难以真正达标。
那么,“人才”才是刑事辩护团队的重点。最强悍的刑辩团队必然是带头律师的能力或个人魅力强到绝大多数同行都想和他合作、合作对象一直供过于求的团队。
因为在这种团队中哪怕一个强者走了,另一个强者会马上接手,不会出现青黄不接。有人打趣,失恋不过是青黄不接,如果走了宋小宝来了吴彦祖,那就不存在失恋。团队也是如此,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持续持有“吴彦祖”。
金融市场有“现金流”,而律师团队应当有“能力流”的概念。能够持续持有“吴彦祖”的律师团队“能力流”会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
虽然大多数刑辩律师喜欢单兵作战,但走到中期或后期,如果想扩展业务,组建团队几乎是必然的宿命。
市场上始终会存在一些强悍的律师,个人能力强不说,基于合作的需要,对于“接盘”处理业务也是得心应手。也就是对信息的吸收转化率很高、效率很快。一个案件无论是在什么时间节点交给这种人,他们都能迅速心领神会,马上投入工作。当然,这样的人也是有自己的个性的,也只会跟着上述这样的带头律师。
(在入世的领域,不要指望有能力的人完全没有脾气。有能力又没脾气的人已经半出世了,也不要和他们比。)
另外,团队战在真正的重大疑难案件和共犯人数很多的案件中作用是很大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律师即便平时单兵作战,遇到重大疑难案件的时候还会依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咨询专家意见或者临时组建案件商讨及承办团队,不能持续持有“吴彦祖”或者持有成本很高,那么至少可以随时联系到“吴彦祖”。
六、如何应对刑事辩护业务的体量对律师的全方位高要求
现代化的刑辩事业、刑事法律人无处不在的专业化对刑事律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刑事律师不能只是望闻问切,要做CT,针对每个阶段出具体的“诊疗方案”和“疗程”,对每点进度都记录在案,跟踪到位。
具体来说就是落实到人,落实到日期和地点;落实到文字、表格和定位。
尤其对于无罪辩护,更应构建立体的辩护体系,把握准确的辩护方向,提供丰富的辩护内容,抓住精细的辩护要点。
西医一般比中医贵,这点大部分人都能够理解,尤其对于一些重大疾病,更是如此。知识和技术体量更大的高成本服务,价格是没办法降下来的,因为这种做法违背市场规律。
基于上述原因,或许我们应该从一个更宽广的视野来理解团队的作用,重实质而不重形式,不将团队战和个人战划分“楚河汉界”,而是加强律师的合作精神和共享精神,一方面自己做一个强者,另一方面拥有随时能够集中调取的“能力流”团队。通过持续的努力,做到既可个人战,又能团队战。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团队律师是什么意思
●刑事案件律师团队一般几个人
●团队办案的律师可靠吗
●请团队律师和个人律师那个好
●个人律师和团队律师
●律师团队化
●律师团队构成
●律师团队和单个律师的区别
●刑事案件律师团队一般几个人
●团队律师接的案子归团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