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遣单位是用人单位还是用工单位,派遣单位是哪一方
大家好,由投稿人齐琬来为大家解答派遣单位是用人单位还是用工单位,派遣单位是哪一方这个热门资讯。派遣单位是用人单位还是用工单位,派遣单位是哪一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派遣单位是工作单位吗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个在劳务派遣中非常普遍,但往往被大家忽视,甚至可以说是劳务派遣背后最大的“坑”——那就是派遣公司很可能只是一个空壳,是为用工单位承担责任的“马甲”!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劳务派遣不就是用工单位通过派遣公司招人吗?这有什么问题?问题大了!听我细细道来。
先给大家讲一个我最近处理的案子。
我的当事人小李,在一家大型制造企业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工作了五年。这五年里,他兢兢业业,加班加点,和正式员工干着一样的活,甚至更多。但是,前段时间,因为一次工伤,小李需要进行治疗和休养。结果呢?用工单位说他是派遣员工,责任在派遣公司;派遣公司呢?一查,注册资本只有区区几万块,而且办公地点也是个虚拟地址,根本找不到人!这下小李傻眼了,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赔偿,找谁去要?
这绝不是个例! 在我的执业生涯中,遇到过太多类似的案例。很多用工单位为了规避用工风险和责任,会选择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来使用劳动力。而他们选择的派遣公司,往往就是一些注册资本很低,甚至没有实际经营能力的“空壳公司”。
为什么说这是最大的危害?⛔
你想想,当你遇到劳动纠纷,比如拖欠工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工伤赔偿等等问题时,按照法律规定,派遣公司和用工单位是要承担连带责任的。但是,如果派遣公司本身就是一个“空壳”,它根本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最终所有的压力和损失,不都落到了我们劳动者身上吗?
这就好比用工单位穿上了一件“马甲”,这件“马甲”就是派遣公司。 一旦出了事,用工单位可以把责任推给派遣公司,而这个派遣公司很可能根本就承担不起。这对于我们劳动者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可能有人会问,法律不是有规定吗?用工单位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啊❓
是的,法律确实有这样的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有些“空壳”派遣公司在注册后不久就注销了,等你想要维权的时候,可能连人都找不到了。即使找到了,如果派遣公司没有财产可供执行,那么即使你赢了官司,也可能拿不到赔偿。
而且,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处理劳务派遣纠纷时,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查核实派遣公司的情况,这无疑会增加劳动者的维权成本和难度。
那么,我们劳动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呢?
虽然劳务派遣存在这样的风险,但并非所有的派遣公司都是“空壳”。作为劳动者,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尽量降低风险:⭐
1. 签订劳动合同时要仔细查看合同主体。 确认与你签订劳动合同的是哪家派遣公司,并尽量了解一下这家公司的基本情况,比如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
2. 保留好工作期间的证据。 比如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工牌、与用工单位领导的沟通记录等等,这些都能证明你和用工单位之间的实际劳动关系。
3. 如果遇到劳动纠纷,不要慌张,及时寻求法律帮助。 咨询专业的劳动律师,了解自己的权利,并采取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最后,我想说的是,劳务派遣本身并非洪水猛兽,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企业的用工灵活性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其背后的风险,特别是“空壳”派遣公司带来的巨大隐患。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劳务派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我会尽力为大家提供帮助。谢谢大家!
派遣单位是什么意思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你知道自己的劳务派遣单位信用等级吗?跟着指南来看看
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两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照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将被派遣劳动者派往用工单位工作,由用工单位管理被派遣劳动者的一种用工形式。
为引导劳务派遣单位提升专业化、规范化服务水平,加强劳务派遣事中事后监管,维护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劳务派遣单位信用等级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适用依法取得经营许可的劳务派遣单位
《指南》适用于依法取得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的劳务派遣单位。
根据《指南》,劳务派遣单位信用等级评价是指根据劳务派遣单位的资质条件、守法情况、经营状况等对其信用状况作出的综合评价。
劳务派遣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应当遵循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评价过程中,应当依法保护劳务派遣单位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权。
明确各等级的评价标准
从评价等级来看,劳务派遣单位信用评价等级从高到低,一般分为A+(优秀)、A(良好)、B(合格)、C(较差)、D(差)五个等级,通常评价为A级及以上等级的单位数量占比不超过20%。
其中,劳务派遣单位符合法定经营许可条件,及时如实报送年度经营情况,评价周期内未发现明显违法违规行为的,可以评为B级。
A级单位须有完备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
评为A级的劳务派遣单位须符合B级条件,且同时符合以下情形:
经营场所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至少有3名以上的专业管理人员,有较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劳务派遣管理制度完备,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协议文本内容合规、权利义务明晰;依法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建立了畅通的劳动纠纷处理机制,如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等。
发生欠薪等情况的直接评为D级
根据《指南》,劳务派遣单位有以下情形的,直接评为D级: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或者隐瞒真实情况、提交虚假材料、虚假承诺取得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的;涂改、倒卖、出租、出借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许可证的;财务状况差,发生欠薪情况的;向专职消防员、矿山井下、非煤矿山项目部等禁止使用劳务派遣的岗位派遣劳动者的;不依法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或不依法为被派遣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情节严重的;因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被查处2次(含)以上的等。
由省级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在评价程序方面,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指南》和本地实际,制定本地区劳务派遣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具体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
劳务派遣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可每年或每2年开展一次。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结合劳务派遣单位自我评价、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评价、行业协会评价等方式开展信用等级评价。
此外,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对实施劳务派遣单位信用等级评价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引导D级单位退出劳务派遣行业
劳务派遣单位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纳入全国劳务派遣单位名录库,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市场监管、税务、行政审批等相关部门共享,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逐步推动载入国家和地方信用信息平台。
其中,被评为C级及以下等级的劳务派遣单位,要通过列入劳动保障监察重点对象、取消评优评先、对劳务派遣单位负责人进行警示约谈、向用工单位提示风险等方式强化监管。
被评为D级的劳务派遣单位,要引导其退出劳务派遣行业。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撤销劳务派遣经营许可、吊销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情形的,要及时予以撤销、吊销。
(综合来源:人社部网站、中国新闻网等)
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你知道自己的劳务派遣单位信用等级吗?跟着指南来看看
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两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照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将被派遣劳动者派往用工单位工作,由用工单位管理被派遣劳动者的一种用工形式。
为引导劳务派遣单位提升专业化、规范化服务水平,加强劳务派遣事中事后监管,维护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劳务派遣单位信用等级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适用依法取得经营许可的劳务派遣单位
《指南》适用于依法取得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的劳务派遣单位。
根据《指南》,劳务派遣单位信用等级评价是指根据劳务派遣单位的资质条件、守法情况、经营状况等对其信用状况作出的综合评价。
劳务派遣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应当遵循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评价过程中,应当依法保护劳务派遣单位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权。
明确各等级的评价标准
从评价等级来看,劳务派遣单位信用评价等级从高到低,一般分为A+(优秀)、A(良好)、B(合格)、C(较差)、D(差)五个等级,通常评价为A级及以上等级的单位数量占比不超过20%。
其中,劳务派遣单位符合法定经营许可条件,及时如实报送年度经营情况,评价周期内未发现明显违法违规行为的,可以评为B级。
A级单位须有完备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
评为A级的劳务派遣单位须符合B级条件,且同时符合以下情形:
经营场所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至少有3名以上的专业管理人员,有较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劳务派遣管理制度完备,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协议文本内容合规、权利义务明晰;依法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建立了畅通的劳动纠纷处理机制,如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等。
发生欠薪等情况的直接评为D级
根据《指南》,劳务派遣单位有以下情形的,直接评为D级: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或者隐瞒真实情况、提交虚假材料、虚假承诺取得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的;涂改、倒卖、出租、出借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许可证的;财务状况差,发生欠薪情况的;向专职消防员、矿山井下、非煤矿山项目部等禁止使用劳务派遣的岗位派遣劳动者的;不依法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或不依法为被派遣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情节严重的;因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被查处2次(含)以上的等。
由省级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在评价程序方面,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指南》和本地实际,制定本地区劳务派遣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具体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
劳务派遣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可每年或每2年开展一次。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结合劳务派遣单位自我评价、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评价、行业协会评价等方式开展信用等级评价。
此外,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对实施劳务派遣单位信用等级评价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引导D级单位退出劳务派遣行业
劳务派遣单位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纳入全国劳务派遣单位名录库,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市场监管、税务、行政审批等相关部门共享,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逐步推动载入国家和地方信用信息平台。
其中,被评为C级及以下等级的劳务派遣单位,要通过列入劳动保障监察重点对象、取消评优评先、对劳务派遣单位负责人进行警示约谈、向用工单位提示风险等方式强化监管。
被评为D级的劳务派遣单位,要引导其退出劳务派遣行业。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撤销劳务派遣经营许可、吊销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情形的,要及时予以撤销、吊销。
(综合来源:人社部网站、中国新闻网等)
劳务派遣工作单位要写原单位还是派遣单位
中新网3月21日电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消息,为引导劳务派遣单位提升专业化、规范化服务水平,维护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布〈劳务派遣单位信用等级评价指南〉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参照《劳务派遣单位信用等级评价指南》,定期对劳务派遣单位信用情况进行评价,根据信用评价情况对劳务派遣单位实行分级分类监管,提高劳务派遣监管工作效能。指南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明确评价等级。设立A+(优秀)、A(良好)、B(合格)、C(较差)、D(差)五个评价等级,同时明确了各等级的评价标准。
二是规范评价程序。明确了等级评价的组织实施主体、评价周期、评价材料获取、评价流程、异议处理和监督方式等。
三是强调结果应用。明确将等级评价结果纳入全国劳务派遣单位名录库,向有关部门共享,探索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强化信用激励和约束。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派遣单位是用人单位还是用工单位,派遣单位是哪一方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