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一审和二审的区别,论文投稿一审和二审的区别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袁艺

民事一审和二审的区别,论文投稿一审和二审的区别

大家好,由投稿人袁艺来为大家解答民事一审和二审的区别,论文投稿一审和二审的区别这个热门资讯。民事一审和二审的区别,论文投稿一审和二审的区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法院一审和二审的区别

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需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宣告终结并发生法律效力的制度。换言之,一个案件在一审法院审理并作出判决或裁定后,若败诉方在法定的上诉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上诉,且上诉被接受,则案件会进入二审程序。二审法院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后作出的判决或裁定即为终审判决或裁定,各方当事人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也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提出抗诉。

两审终审制的审理程序主要包括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一审程序中,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受理案件后进行审理,包括证据的收集、审查,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以及进行调解等工作。一审法院在审理结束后会作出判决或裁定。若当事人对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从而进入二审程序。

两审终审制的实施旨在确保审判质量,纠正可能发生的一审错误,同时维护司法决定的终局性和权威性,避免无休止的诉讼循环。此外,这一制度还体现了法院之间的层级监督关系,上级法院通过对上诉案件的审理,可以监督指导下级法院的审判工作。

两审终审制也有例外。例如,对于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实行一审终审。此外,对于判处死刑的案件,必须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后,判决才能生效。还有,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的简单民事案件,若根据标的额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且实行一审终审。这意味着法院的一审判决即为终审判决,当事人不得提起上诉。

二审开庭和一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性质与任务不同

一审程序是案件在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适用的程序,是初审程序。其目的与任务是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确认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

而二审程序是案件在二审法院审理的程序,是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在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时所适用的程序,也是终审程序。其目的与任务是检查、监督下一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纠正第一审裁判的错误,确保法律的统一实施,最终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

二、审判组织不同

一审诉讼程序既可以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也可以由审判员和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在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中,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二审法院适用第二审程序审理上诉案件时,只能采取合议制,并且合议庭必须由审判员组成,不能有陪审员参加。

三、审理对象不同

一审诉讼程序以原告的起诉状和被告的答辩状为基点展开,审理的对象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益争议。

二审程序则以一审裁判为基点,对当事人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审查,审理对象是一审法院的裁判。

四、审理方式不同

适用一审程序审理民事诉讼案件时,法院只能采取开庭审理的方式。

而适用二审程序审理民事上诉案件时,法院可以根据案件事实是否已经清楚等实际情况,选择采取开庭审理或者径行判决的方式。不过,二审法院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后,若认为案件事实清楚,则可以不开庭审理,直接进行书面审理并作出判决。

五、裁判效力不同

适用一审诉讼程序审结后的判决,在上诉期间内是未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上诉。

而适用二审程序审结后的裁判,是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当事人不得再提起上诉。若对二审裁判仍然不服,当事人可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来寻求救济。

综上所述,二审开庭和一审在性质、审判组织、审理对象、审理方式以及裁判效力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中审级制度的特点和要求。

笔者要提醒的是要当事人高度重视一审,千万不可一审马虎应对,寄希望于二审改判,受制于两级审判的上述区别,二审法院不可能像一审开庭那样组织各方当事人再重来一遍,而是聚焦于一审判决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是否存在错误。

什么是一审和二审的区别

在司法程序中,一审和二审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并且各自产生不同的效果。

一、区别

(一)审理程序的启动顺序:1.一审是初审,是诉讼案件首次进入司法审理的阶段。它直接基于原告的起诉或者公诉人的公诉而开始。例如在一个民事侵权案件中,原告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受理后启动一审程序。2.二审则是基于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而提起的上诉而启动。也就是说,必须先有一审的判决结果,并且一方当事人认为该结果存在错误或者不公正,才会引发二审程序。

(二)审判组织:1.一审的审判组织形式多样。在基层法院,可能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对于较为复杂的案件,则可能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合议庭由三名以上的审判员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2.二审案件的审判组织则必须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人数为三人以上。这是因为二审主要是对一审的审判进行审查监督,需要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更严谨的审判过程。

(三)审理范围:1.一审法院需要全面审查案件事实、证据,确定适用的法律,并作出判决。它需要对案件从无到有地进行梳理,包括查明双方当事人的争议焦点、审查双方提供的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等。2.二审法院原则上只对上诉人的上诉请求进行审查。不过,当一审判决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时,二审法院也会进行全面审查。一般来说,二审法院主要关注一审判决是否存在错误,而不是重新全面审理整个案件。

(四) 审理方式:1.一审主要以庭审为中心,通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让双方当事人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出示证据等。在这个过程中,法院逐步查明案件事实。2.二审虽然也有开庭审理的方式,但对于一些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可以进行书面审理,即通过审查一审卷宗材料、上诉状和答辩状等书面材料作出判决。

二、效果

(一)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确定程度:1.一审判决一旦生效,就初步确定了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例如在离婚案件中,一审判决准予离婚并且对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作出判定后,如果双方不上诉,这些判定就开始生效执行,对当事人的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2.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在我国两审终审制下)。二审判决作出后,就最终确定了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这意味着当事人必须按照二审判决执行,案件的司法程序到此结束(除了再审等特殊情况)。例如在一个商业纠纷的二审判决中,如果判定一方支付巨额赔偿金,那么支付方必须履行这一义务,否则将面临强制执行等法律后果。

(二)对司法公正的保障作用:1.一审是司法公正的基础。它通过公正的审判程序,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是实现司法公正的第一道防线。一审法院的正确判决能够及时解决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二审则是对一审的监督和补充。如果一审存在错误,二审可以纠正,从而进一步保障司法公正。例如,如果一审法院错误地认定了证据,导致判决结果对一方当事人不公,二审法院可以通过重新审查证据,作出公正的终审判决,恢复当事人之间的公平状态。

总之,一审和二审在司法程序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之间的区别决定了各自的职能和任务,而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实现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工程一审和二审的区别

你知道为什么二审基本上都是维持原判原因吗?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众所周知,打官司最终结果就两个!

一种是自己对判罚结果满意,那对方可能就不满意,要继续上诉!

此时我们是不是会想方设法守住这份判罚结果?

肯定是啊对不对!

另一种呢,是自己不满意,那更得上诉了!以求推翻之前判决!

稍微懂点法的朋友都很清楚,我国实行二审终审制,不管我们在案件中是原告还是被告,如果充分运用好一审和二审,就可能在整个诉讼过程中置自己于极其有利的地位,因此占得先机!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所以今天老余就从一名主要做疑难案件的法律人角度为大家揭秘一审和二审的五个区别!

强烈建议大家点赞收藏!也欢迎视频前的朋友们转发给身边亲朋好友!

闲言少叙,咱们直奔主题!

一审和二审的五个主要区别:

一、性质不同:一审是对相关管辖权的审查,对事实的真实情况及对应的证据材料的审查;二审是对法院审判的监督,是对一审判决的合法性、合宪性的审查,对法院的判决进行监督。

二、引起审理程序发生的原因不同:一审是由于原告为了行使自己的起诉权,避免错过诉讼时效而发生的;二审是基于当事人行使上诉权,对于法院的判决存在异议发生的。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三、引起审理程序发生的诉讼主体不同:一审中原告、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资格限制,提起诉讼并引起第一审程序的原告,即是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或者是国家行政机关;而二审中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并不固定,没有资格限制,原审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都可以充当上诉人、也可以充当被上诉人。

四、判决效力的不同:对一审的判决或裁定,当事人不服的可以上诉;二审的判决或裁定是终审判决/裁定,直接生效。

五、使用的程序不同:一审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一名法官独任审判;二审必须由三名法官组成合议庭。

总的来说,一审和二审在性质、原因、诉讼主体、判决效力和适用程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视频前的朋友们,你记住了吗?

我是老余!一名讨厌不公!只希望悲剧少发生一些的学法人!

检察院一审和二审的区别


打二审官司,很多人都存在误解,觉得二审就是把一审的内容重新审一遍。其实不是,二审的本质是监督一审的判决是否正确。为了帮大家在二审中争取更有利的结果,今天全国法制调研中心调研员小政就给大家讲讲二审时必须注意的三个关键问题。

一、找准 “攻击点”,直击一审错判核心

在二审法庭上,千万别一股脑地指责一审法官枉法裁判,就算真有这种情况,也不是在这儿说。咱们的首要任务是精准找出一审判决的错误之处。这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紧盯一审在事实认定上是不是清楚准确,有没有张冠李戴、弄错事实的情况。比如在买卖合同纠纷里,一审对货物交付时间认定有误,直接影响责任划分。还有法律适用,是不是用错了法条,或者对法律条文理解有误。一旦发现,就得明确要求法官查明并纠正,争取直接改判。

程序正义不可忽视:要是一审存在程序错误,那可就严重了。像法官该回避却没回避,这会影响案件公正性;该调取的关键证据没调取,导致事实不清;该鉴定的事项没鉴定,影响证据效力;该追加的必要当事人没追加,让案件参与方不完整。只要有这些程序性问题,案件就必须发回重审。所以,在二审时要仔细梳理一审程序,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错的环节。

二、把控争议焦点,引导庭审方向

二审法官在庭审时会总结争议焦点,这可是整个庭审的关键。大家一定要竖起耳朵认真听,如果法官总结的争议焦点和你上诉时希望二审查明的点不一样,千万别害怕,一定要大胆地提出来,要求增加或补充争议焦点。因为要是争议焦点都找错了,那后面的庭审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使不上劲儿,再怎么辩论都没用。比如你上诉是因为对房屋产权归属有异议,而法官总结的焦点却是租金支付问题,这时候就得赶紧表明,引导法官关注真正的核心问题,让庭审朝着正确方向进行。

三、充分准备,助力法官发现一审错漏

二审庭前准备工作至关重要。一定要去阅卷,把一审卷宗拷贝一份并且打印出来,保证自己手上的卷宗材料和二审法官的完全一致。这样在庭审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二审庭审中,即使不提交新证据,对于一审法官没有认定的证据,也要及时指出在卷宗的具体页码,方便法官当天查阅。举个例子,在侵权纠纷中,有一份能证明对方过错的关键证人证言,一审法官未予认定,在二审时你就要清晰地告知法官这份证据在卷宗第几页,引导法官进一步询问相关情况,促使法官发现一审的错误,从而提高二审改判或发回重审的成功率。

二审是一次重要的救济机会,把握好这三个关键问题,环环相扣,才能在二审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在二审中取得理想的结果。

#打官司那些事儿##头条开新年##为什么二审很难改判?##二审#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民事一审和二审的区别,论文投稿一审和二审的区别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